医学院校医德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录稿查询
你的位置:首页 > 录稿查询 > 刊文精选

医学院校医德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来源:www.jyjxltzzs.net 2019-4-25 11:37:36      点击:

高中桥 张一丹

【摘要】作为一种职业道德,医德本身是源自于救治患者这个职业而成的一种道德规范。医德本身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同时还会对社会、国家的发展造成巨大的影响。作为培养医务工作者的重要场所,医学院校本身的责任重大,对于医学生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医疗技能,同时还应当培养具有高尚医德的医学生。然而,因为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医学院校医德教育的情况并不理想,其还存在诸多问题函待解决。鉴于此,本研究首先针对医德教育的重要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同时详细阐述了医学院校医德教育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加强医学院校医德教育的措施与建议,仅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医学院 医德教育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3-0066-02

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市场经济变得越来越完善。完善的市场经济在促进我国各行各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开始对广大人民群众造成思想、理念方面的冲击,部分医务人员正是在上述影响下开始变得急功近利,对自身的道德要求开始不断降低,收取红包、过度医疗等现象层出不穷,医患矛盾的进一步加剧,严重阻碍了我国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1]。与此同时,该种不良风气开始逐渐蔓延到学校,对广大医学生造成巨大的不良影响。所以,面临愈发激烈的医患矛盾与不断蔓延的不良风气,医学院校医德教育逐渐成为广大专家、学者严重的重要内容,如何加强医德教育就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一、医学院医德教育的意义

(一)培养合格医务工作者的客观需求

医疗技术并非评价医生的唯一准则,医德也评价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医学院校是医务工作者培养的重要平台,医学院校是否能够开展医德教育,关系到我国医疗事业接班人的整体素质。对正处在医德形成重要时期的医学生来说,良好的医德氛围与教育环境,能够综合利用趋从、感染以及暗示等途径来对广大医学生的医德理念与医德心理产生直观的影响,能够全面培养其养成良好的医德习惯、医德行为、医德信念以及医德感情,为其今后成为合格的医务工作者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正如上文所述,全球经济一体化不可逆的形势下,各类文化的互相碰撞与融合,使得广大医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西方不良思想、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以及社会中的道德无序情况,对广大医学生的医德理念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使得部分医学生出现医学伦理理念薄弱,医德信念、职业理想开始出现动摇。面对上述情况,医学院校加强医德教育,能够有效纠正医学生的错误认知,全面提升医学生的医德行为与医德信念,真正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2]。

二、医学院医德教育现状分析

(一)医德教育模式单一枯燥

纵观当前医学院校开设的医德教育,其主要是以医学伦理学课程为主,其主要是利用一般伦理学原则来针对医学道德现象与医学道德问题进行解释,医学伦理学课程不仅是现代医学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伦理学当中的重要分支。然而,只是通过教师进行医学伦理学理论的讲解,显然难以满足当前形势下医德教育的实际需求。众所周知,德育本身是一门综合型的课程,仅仅依靠书本教育、课堂教育,显然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医学院校医德教育仅仅依靠医学伦理学课程,导致整体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枯燥,往往难以调动医学生的积极性,严重制约医德教育开展的效果。

(二)医德教育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作为检验教育成果的重要部分,评价体系关系到医德教育整体的效果。纵观我国医学院校医德教育的评价体系,大部分医学院校本身的评价体系均不够完善,評价体系仍旧是传统的基于应试教育的方式。具体来说,医院校园不仅没有针对医学生医德表现进行评价的标准,同时也缺乏具体的专项考核方式,考核方式仅仅是将医学伦理学课程的笔试成绩作为最终标准,缺乏医德医风、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以及道德认知等诸多因素。这就使得医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往往只注重理论层面的学习,并没有将其落实到自身的思想、行为中。

(三)医德教育缺乏连续性与开放性

从开发性的层面来看,我国的医德教育当前仍旧局限于学校教育,各个医学院校在医德教育开展方面只是注重校内,缺乏与社会之间的有效联系,难以针对各种社会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自然也就能以引入多元化的教育理念。从连续性的层面来看,现阶段我国医德教育无论是从理论层面来看,亦或是从教学层面而言,其主要停留在学生在校阶段,即便是临床实习阶段也很少涉及,学生就职以后就更谈不上医德教育。正是因为医德教育本身缺乏连续性与开放性,导致医德教育存在较大的局限性,难以满足当前的社会形势。

三、应对措施与建议

(一)引入多元化的医德教育模式

1.基于班会与两课教育构建医德氛围

针对医德教育课时不足的问题,各个医学院校在开展医德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两课,即思想政治教育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使得道德价值、人生理念以及职业理想能够与两课核心理念进行充分的结合,选择社会中医德滑坡、医患关系紧张的典型案例来开展教育,主动在课程中营造积极向上的医德氛围[3]。与此同时,主题班会本身也是进行医德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主动引导学生基于未来职业发展的层面来思考医德的重要性,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去认识医德,促进学生逐渐养成良好医德的自觉性与自主性。

2.基于专业课程进行医德教育的渗透

对广大教师来说,在开展专业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将医德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中来,以此来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力、判断力,使得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众所周知,从事专业课程的教师大多都同时从事临床工作,其为专业课程与医德教育的整合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在进行医学专业知识讲解的过程中,可以联系医院中的实际案例,在有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针对学生进行医德教育。

3.利用校园文化与实践活动进行医德教育

从校园文化的层面来看,各个医学院校可以充分利用讲座、报告、演讲、读书会、宣传栏、院报以及校园网等途径来进行医德的宣传,主动在学校内部建立健康、积极、和谐的氛围,使得校园文化能够与医德教育进行充分的结合。从时间活动的层面来看,医学院校可以通过组织“下乡医疗服务”、“义诊”等方式,在有效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能够帮助学生利用自身的知识去进行实践,直接接触患者,全面学习实际诊疗流程,全面培养学生的事业心、责任心。

(二)建立健全医德教育考核评价体系

纵观当前医学生的价值取向,多样性是其主要的特征,具体表现在:高层次的追求救死扶伤,精神层面追求为医疗事业奉献;中层次的追求单纯医疗类型,即单纯为了做一名医师;低层次则表现在以金钱、兴趣爱好为主。所以,针对医德教育考核评价体系的制定,需要综合参考上述因素,针对每一个层次的(下转第68页)

(上接第66页)

学生进行科学、公正的考核。对于医德的考核不仅保障理论知识层面,也不只是局限于校内,医学院校应当主动为每一个学生建立医德档案,针对学生在校时期、实习阶段的医德情况进行全面的追踪评价。医德档案中记录的内容需要包含同学互评、小组评价、医德感悟、案例讨论、学期考核成绩以及自我医德评价等相关内容,并且要将这些内容与学生的综合成绩、奖惩评价以及就业等进行挂钩,全面提高学生对于医德的重视程度,真正帮助学生明辨是非,针对自身的医德知识进行全面的巩固[4]。

(三)加强医德教育的连续性与开放性

针对当前医德教育缺乏连续性、开放性的问题,各个医学院校应当主动从宏观层面阐述走出去,全面提升医德教育的开放性,主动将各类社会资源引入到医德教育中来,尝试构建医德教育培训基地,并与社会中相关企业进行深入的合作,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全面拓展医德教育的平台。从微观层面来看,各个医学院校之间应当进行经常性的交流沟通,主动进行医德教育的探讨,进行经验的共建共享,互相之间形成合力,共同致力于医德教育的改革创新中来。与此同时,医德教育本身是需要漫长的时间来完成,良好的医德也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去形成思想意识,这就需要医学院校主动构建“在校阶段——临床实习阶段——毕业任职阶段”三位一体的医德教育方式。主动向学生宣传医德教育的终身性,帮助学生逐渐形成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医德理念。具体来说,医学院校可以尝试邀请优秀毕业生参与医德教育体系,充分利用广大毕业生的社会资源、社会经验,通过与在校期间的医学生的互动,建立一个资源互补的医德教育教育模式,真正使得医德教育得以有效的拓展,促进我国医德教育朝着终身化的方向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医德教育本身是一项系统、漫长、复杂的工程,想要在短时间内获得理想的教育成绩显然是不现实的。随着新医改步伐的持续深入,当前社会的社会环境对医德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各个医学院校应当意识到自身的责任与使命,主动分析当前医德教育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医德教育进行全面的改革创新,真正打造全面、个性、终身的医德教育,全面提升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明,徐玉梅.当前高等医学院校医德素质培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7,(12):1534-1536+1540.

[2]王爽,蒋大力.在校医学生对医患关系认知的调查分析

——以沈阳医学院为例[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35):40-41.

[3]储著源.立足校史文化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模式[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6,(06):148-151.

[4]郭雨,党瑞,祖丽皮艳·阿布力米特,李秀娟.浅谈高等医学院校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的必要性與措施[J].科技资讯,2016,

(13):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