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坛刊文:马斯洛需要层次视域下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路径
录稿查询
你的位置:首页 > 录稿查询 > 刊文精选

教育教学论坛刊文:马斯洛需要层次视域下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路径

来源:www.jyjxltzzs.net 2021-5-24 9:10:34      点击:

贾倩 时伟

[摘 要] 为构建高质量乡村教师队伍,提升乡村教育质量、教学水平,探究乡村教师队伍发展现状,从乡村教师的生理、安全、归属与关爱、尊重、自我实现等五方面的需求,对乡村教师队伍的需求层次理论进行研究,针对乡村教师面临的不同需求给出相应对策,实现乡村教育繁荣发展。研究结果表明:工资、岗位津贴能够使乡村教师满足基本生活;社会保障、编制能够使乡村教师获得安全感;沟通、交流能够使乡村教师在乡村教育中找到归属感和关爱;尊师重教能够使乡村教师更加无悔奉献;针对性培训能够使乡村教师更能体现人生价值。

[关键词]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乡村教育;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基金项目] 2018年度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AHSK2018D03);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核心素养视域下卓越乡村教师培养研究”(18YJA880068)

[作者簡介] 贾 倩(1991—),女,河南驻马店人,阜阳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时 伟(1970—),男,安徽阜阳人,博士,阜阳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02-0037-04   [收稿日期] 2020-05-01

乡村教师担负着乡村教育发展的重任,乡村教师队伍教育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乡村教育发展质量的优劣。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刊发的一份文件中明确指出要培养乡村教师队伍[1]。2018年,国务院印发的文件中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重要意见,指出要优先满足教师队伍建设需要[2],该意见具有积极规范教师队伍和引领教师队伍发展的指导作用。教师作为独立的个体,有其自身的发展需求,要建设完善的乡村教师队伍应以此为基点,探索符合乡村教师心理需求的培养模式。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类发展的五种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3]。这五种需要为乡村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建立符合时代需求的乡村教师队伍。

一、乡村教师队伍发展现状

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发展的宝贵财富、骨干力量,在乡村教育的发展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完善与否决定着我国乡村教育质量的高低。然而,在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乡村教育在教育资源、工资待遇、教师培训及教育环境等方面均处于劣势,致使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处于困境。有学者对全国23个省的优秀乡村教师进行调查,发现72%的乡村教师工作有变动,究其原因有向往高质量教学、离城区近、收入高等[4]。在一项关于陕西省750名乡村教师的调查中,发现乡村教师存在工作压力大、专业培训匮乏、生活待遇满意度低、教师地位低及教师职称失衡等问题[5]。同时,对重庆市2505名乡村教师的调查中,发现乡村教师是因为职业认同感低、生活不满意、专业发展前景渺茫、工资收入低等原因选择离职[6]。其中,大部分年轻、优秀、有能力的乡村教师有向城市流动倾向[7]。作为新时代乡村教育的推动者,乡村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也是当下面临的挑战。有学者指出,要留住新生代的乡村教师,除了要有丰富的物质基础,还要满足教师的情感需求、实现教师自我价值[8]。乡村教师作为乡村教育和乡村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没有优秀的乡村教师队伍,乡村教育的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学生的成长发展无法得到提升。为此,大力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是当下迫在眉睫的任务。

二、乡村教师队伍现状的需要层次理论分析

(一)工资待遇菲薄,经济拮据

乡村教师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也向往着拥有美好的生活。丰厚的收入和优越的环境吸引乡村教师涌向城市。低收入使乡村教师的目光转移,瞄向收入高的地方。目前,乡村教师的工资远不如城市教师工资。这种不合理的工资关系没有得到改善,新的问题又日渐突出。特别是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乡村教师的生活尤为窘迫。交通、生活、房价、家庭负担等现实问题都成为乡村教师面临的困惑。菲薄的工资收入已无法满足教师的生活需求,无形中给乡村教师带来压力。迫于生计,有些乡村教师不得不另谋生计。基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分析,针对乡村教师的基本生理问题,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倾斜政策。

(二)工作不稳定,缺乏安全感

安全意味着幸福、效益。人们能在岗位上获得安全感,那么他们就会在工作中一丝不苟,不但个人能够得到幸福,而且整个工作场所也会变得安宁。乡村教师的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学环境和工作稳定性。首先,传统繁荣的乡村环境与蒸蒸日上的城市生活环境相比,当前乡村环境缺少足够的活力,生活环境相对恶劣,教学设施差。近年来,出现乡村教师搬往城镇居住,乡村教师处于学校和家庭之间奔波的现象。因此,对乡村教师而言,安全就成了一大问题。其次,乡村教师工作不稳定导致教师们对职业产生不安全感,因此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近年来私立学校的兴起,其教师没有编制,导致教师外流。目前乡村教师编制体制失衡,缺编现象严重,出现“僧多粥少”的情况。不稳定的职业为乡村教师带来恐慌,无法满足乡村教师的安全需求。

(三)教师学习共同体、同伴合作氛围缺乏

乡村教育的发展不仅在于教师个体的奉献,更需要乡村教师心往一处拧、劲往一处使。教师个体与教师群体要相互依存、互为表里。乡村教师个体力量薄弱,仅靠个体绵薄之力难以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这就要求乡村教师要有集体意识,发挥集体力量。学校要形成师生友好互助的氛围,教师在充满友爱的大家庭里,才能以爱传爱,更加坚定地扎根于乡村教育。乡村教师共同体是乡村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之间要充满关怀、理解与同情。尤其对乡村大地、村民、师生倾注情怀,运用情怀去稳固情感、感化学生、传递能力,助力乡村教育向更均衡、更优质、高质量的方向努力前进。然而,乡村学校普遍缺乏教师学习共同体,同伴之间缺乏合作氛围。多数大龄乡村教师仅凭借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授课,而年轻教师则通过实践总结教学经验,整个群体之间缺少交流、沟通、支持和帮助。因此,乡村教师会产生孤独感和不被爱,致使乡村教师产生心理倦怠和转移阵地倾向。

(四)社会地位不高,职业认同感弱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乡村教师地位严重下滑,造成乡村教师缺乏教学自信心、责任感不强、教学质量下降等职业认同弱化现象[9]。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弱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认识浅薄。社会对乡村教师的认识仅停留在教书匠阶段,认为教师的教学水平低、质量差。对于乡村教师扎根乡村教育、无私奉献的教育精神,视而不见。贫穷落后的负面标签,致使乡村教师对乡村生活感到厌倦、焦虑甚至逃离。(2)设施欠缺。乡村教育的投资较小,导致教学设施不全、信息化设备欠缺,严重影响教师教育技能的灵活性、创新性。(3)人才偏见。人们往往依靠学历、职称、获奖情况等来衡量乡村教师,对于乡村教师的职业素养视而不见。

(五)专业发展机会少、高端培训匮乏

乡村教师非常重视自身的专业发展,在教育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希望能取得成就,實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及个人价值。然而,相比较于城市,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机会少,针对性的培训匮乏。特别是农村偏远地区基础条件差、教学设备欠缺、师资力量弱、教育资源匮乏等问题,成为乡村教育发展的绊脚石。一些学者在研究中发现,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不尽人意,不仅教师自身存在问题,而且学校和教育部门后劲不足,阻碍了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自身方面,乡村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信息技术欠缺;学校方面,基础设施不全,网络培训系统欠缺;教育部门方面,保障机制不完善,激励措施欠缺。目前乡村教师培训存在一些讲座式培训,针对农村教育的实际问题探究不够深入,专家与乡村教师之间缺乏交流沟通,所以培训往往收效甚微[ 10 ]。因此,对于乡村教师的培训应该制定个性化服务,深入了解乡村教师需求,结合乡村实际,制定专业化、针对性的乡村教师培训策略。

三、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层次理论对策

(一)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建立乡村教师岗位津贴制度

合理的工资能够使乡村教师更加坚守乡村教育,实现乡村教师物质追求。基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分析,针对乡村教师的生理需求,政府部门要提高乡村教师的工资、建立乡村教师岗位津贴制度[ 11 ]。保障乡村教师拥有理想化的收入,满足乡村教师在物质以及精神方面的追求。根据不同的乡村地区,政府应给予差异性补偿;对于欠发达、偏远的地区,政府应给予教师特别的津贴。待遇提升能有效避免乡村教师的大幅度流失,稳定乡村教师队伍。

(二)编制管理科学化,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科学的编制是乡村教师发展的推动力量。当前我国编制采取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分配取向,即县政府初次分配、区域内教育部门对编制进行二次分配[ 12 ]。这种自上而下的分配方式,严重阻碍了乡村教师的发展。因此,要实现乡村教师编制的科学化。首先,设置专业化编制。乡村教师编制大多集中在语数英教师,对于其他科目以及非教学工作的却很少。政府应该为这些非教学工作设置一定的专业化编制,以确保乡村教职工们扎根于乡村教育[ 13 ]。其次,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当乡村教师的安全受到侵犯时,社会保障制度能为乡村教师提供帮助。保障教师的人身安全和教师应有的权利不受侵犯。

(三)营造和谐的教师成长环境,建立乡村教师学习共同体

学校要为乡村教师营造温馨、舒适的教学成长环境,在教学气息浓厚的氛围下,建立乡村教师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可分两类:一类为预设性,主要是教育理念、教育法规等;另一类为生成性,主要指乡村教师在教学中遇到问题能及时处理。对于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1)开设沙龙活动。沙龙活动为乡村教师的成长搭建了平台,有利于开展轻松愉快的交流,促进教学经验提升;(2)带领乡村教师融入乡村生活,让乡村教师与村民一起畅谈、学习民族工艺、乡村风情等文化生活。通过与乡村人民近距离交流,感受他们的热情、领略乡土风情、学习乡土文化。从而,促使乡村教师能够更加坚守乡村教育,在乡村教育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四)提升乡村教师社会地位,营造尊师重教氛围

乡村教师对于乡村教育的价值不仅仅是站在三尺讲台上教书育人,而是心甘情愿地将自己毕生心血挥洒在乡村教育事业上。这种奉献精神体现在乡村教师对于乡村教育的热爱,热爱乡村的每一寸土地、热爱乡村的孩子、甘愿在乡村大地上书写人生篇章。这种高贵的奉献主义精神品质理应被尊重、发扬。政府和教育部门要不断提高乡村教师的社会地位,唤醒社会对乡村教师的认知,激发乡村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力,让乡村教师职业令人羡慕[ 14 ]。另外,改善尊师重教的风气,促进教师情感发展,帮助教师重塑自我认识,寻找自我价值感,让乡村教师价值有所归属,从而更有激情、有活力地投入到乡村教育工作中。

(五)构建高端教师培训,激发教师内在发展动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随之加快,乡村教师原有的知识已不能满足学生对新知识的追求。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社会各个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不断呈现出高速发展。互联网如同火车头,带动各个领域快速发展。教育领域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向着更加宽广的道路前进,教育模式、教育理论、教育资源以全新的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这一新的教学形式打破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向多元化教学模式进行转变。因此,需要一批能够紧跟时代步伐、具有终身学习理念和高超教育技能的乡村教师专业化队伍。应把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重大任务加以落实。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基层学校要加强合作,将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作为当下头等大事。乡村教师不能固步自封,要不断学习,提升信息素养,做新时代乡村教育的领头羊。对于乡村教师要给予需求化、专业化策略,培训内容应密切结合乡村教育,了解乡村教育的实际问题。且专家要和乡村教师进行深入交流沟通,乡村教师将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反映给专家,对于出现的实际问题,专家们给出相应的指导。针对乡村教师的实际需求,进行分门别类培训。如:乡村教师培训有些倾向于提高教育知识,有些倾向于提高专业技能,还有些倾向于提升专业情怀等。针对乡村教师的不同需求,制定相应的培训策略[ 15 ]。同时,构建“互联网+”的“双师教学”模式。通过线上与线下相互结合,构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16 ]。

四、结语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在乡村教师队伍的建设中具有启发作用。基于需要层次理论,既要保证乡村教师低级需要的满足,又要适时引导乡村教师向着更高的需求层次奋进,在有效满足其基本需求基础上,构建高质量的乡村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EB/OL].(2015-06-01)[2019-12-26].

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zt/moe_357/jyzt_2016nztzl/ztzl_xyncs/ztzl_xy_zcfg/201701/t20170117_295043.html.

[2]中国中央.国务院.中国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EE/OL].(2018-01-20)[2019-12-27].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1946/fj_

2018/201801/t20180131_326148.html.

[3]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40-53.

[4]赵新亮.我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困境与对策研究——基于全国23个省优秀乡村教师的实证调查[J].现代教育管理,2019(11):81-87.

[5]马多秀,周敏敏,何姣姣,等.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对策——基于陕西省750名乡村教师的调查分析[J].现代教育论丛,2019(03):22-28.

[6]李志辉,王纬虹.乡村教师离职意向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重庆市2505名乡村教师调查数据的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18,30(06):58-66.

[7]庞丽娟,金志峰,杨小敏.新时期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政策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7(05):109-113.

[8]刘胜男,赵新亮.新生代乡村教师缘何离职——组织嵌入理论视角的阐释[J].教育发展研究,2017,37(Z2):78-83.

[9]明悦.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存在问题及对策[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7,30(03):16-19+27.

[10]黎大志,刘洪翔.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困境与策略——兼议如何完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5,14(05):72-77.

[11]管培俊.中国教师队伍建设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04-105.

[12]杨柳,张旭.乡村教师编制困境的现实省思[J].教育发展研究,2016,36(Z2):24-30.

[13]刘善槐,王爽,武芳.我国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教育研究,2017,38(09):106-115.

[14]蔡其勇,郑鸿颖,李学容.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8,(12):81-86.

[15]张嫚嫚,魏春梅.乡村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16,28(05):74-79.

[16]梁宇.雙师教学:“互联网+教育”下的乡村教师培训新模式[J].中国成人教育,2017(21):134-136.

Ways of Rural Teacher Constru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JIA Qian, SHI Wei

(School of Education, Fuyang Normal University, Fuyang, Anhui 236037, China)

Abstract: To construct high-quality rural teachers,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teaching level of rural education,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rural teacher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needs of rural teachers from five aspect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need levels: physiology, safety, belonging and care, respect and self-realization.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needs of rural teachers,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re given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rosperous development of rural educ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salary and post allowance can make rural teachers meet the basic needs of life; social security and authorized post can make rural teachers feel secure; communication can enable rural teachers to find a sense of belonging and care in rural education; respecting teachers and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education can make rural teachers more devoted; targeted training can enable rural teachers to better realize their value of life.

Key words: Maslow's hierarchical theory of needs; rural education; rural teachers; team constr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