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坛刊文:“经济统计”全英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录稿查询
你的位置:首页 > 录稿查询 > 刊文精选

教育教学论坛刊文:“经济统计”全英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www.jyjxltzzs.net 2021-5-31 9:03:52      点击:

聂晨 沈映春

[摘 要] 探索经济统计全英文教学,能够更好地适应国际化背景和大数据趋势,更连贯理解统计学的术语和概念并有效处理经济数据,更快上手统计软件,以及为推广全英文或者双语教学提供借鉴。该文从课前对学生进行充分调研;课中以案例教学为主,互动式和研究型教学并重;課后建立反馈机制和改革考核方式三个方面总结了“经济统计”英文教学的实践,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经济统计;英文教学;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01-0098-04   [收稿日期] 2020-11-29

“经济统计”作为经济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是将统计原理和统计方法应用于经济领域,聚焦于探索经济数据之间的关系。因此,“经济统计”在整个经济学本科教学体系中占据着理论学习联系实际运用的关键地位。在理论学习上,“经济统计”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基于各类统计数据推导出的经济学相关原理和建立的经济模型;在实际运用中,“经济统计”还有助于学生完成宏观国家层面上收集和检索,微观个体层面上处理纷繁的经济数据,以及选择、收集、整理、管理、利用、分析和处理多样化经济数据的全过程。因此,系统化和高质量地完成“经济统计”的教学任务对于经济学专业的教师而言,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一、探索“经济统计”全英文教学的必要性

从英语授课的发展趋势上看,教育部曾经多次肯定了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需要而在本科教学中进行英语授课和双语授课的重要性[1]。早在2001年,教育部就发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推进英文授课作为其中第八部分单独列出,并明确指出要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的发展方向。而在2007年,教育部在该年度的高等教育一号文件《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再次指出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推动双语教学课程建设,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语从事科研的能力”。

具体到在“经济统计”课程本身,更有必要进行全英文教学的探索和实践。这主要是因为:

一是为了更好适应国际化背景和大数据趋势。随着时代的发展,采用统计方法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定量分析,已经不仅局限于作为经济、管理、金融等学科研究的重要手段,而随着数据的持续海量化,经济统计的理论和实践日益需要与计量经济学、金融工程、项目管理以及计算社会学等领域相互联系,以及与数学、信息和计算科学及神经网络分析等学科相互交叉。而在这一过程中,对“经济统计”进行全英文教学,才能更好地适应在数据国际化背景下数据数量大、模式多样且增长速度快的趋势,并更好地与众多交叉学科接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帮助学生能够准确触摸到统计需要处理的前沿信息。

二是为了更连贯理解和掌握统计术语和概念,更有效处理和快速接轨经济数据。一方面,在统计学中,众多术语、概念和统计方法普遍用英文表示,而在其纷繁多样的公式之中,更是为了清晰区分总体参数和统计样本两大类型的数据,分别使用了希腊字母和英文字母作为数据和概念的简称,而加上进一步要学习与之一一对应的中文翻译,刚接触该课程的本科学生容易混淆概念和公式。例如,Ordinary least squares这一基本的统计方法被翻译成了难以直接从字面去理解的“最小二乘法”,给学生学习统计知识造成了困难。而另一方面,在各类经济统计的中文版和翻译版的教材中,因为翻译习惯、年代和版本的不同,发生了统计术语和概念的中文名称不一致的问题。例如,描述统计中简单的Bar chart概念,在各个版本的统计教材分别被翻译成为了条形图、柱状图和棒形图等,这可能导致学生在理论上,难以连贯掌握统计概念,难以统一熟悉统计术语;而在运用上,错误收集和管理目标数据,错误运用公式分析和处理目标数据。加之,经济统计是将统计原理和统计方法应用于收集、管理和处理展现经济活动的经济数据,而这些经济数据中,无论是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无论是静态分析还是动态模拟,都充斥着大量英文表达。例如,在经济学最基本的供给和需求模型中,供给、需求、价格和数量四类数据已经被普遍接受为用S、D、P和Q四个字母代表。而这样的结果是,中文教学在将统计原理和方法应用于经济数据方面又会遇到翻译问题,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低效率。在这一方面,经济统计的英文教学不仅能够有效克服统计学习中术语繁复和翻译不统一的问题,更能有效处理和快速接轨经济数据。

三是为了更快接轨和更好使用各类统计软件。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处理海量数据的需要,主流统计软件持续进行着更新换代。学生接触的软件已经从主要按照菜单式操作的SPSS和Stata,逐渐扩展到依靠编程语句的Paython和R语言。而这些主流统计软件的操作界面以及编程语言几乎全都是英文。而对“经济统计”全英文教学的探索和实践让学生不仅更容易将所掌握的统计原理和理论与统计软件的英文操作环境相结合,能够更快学会和运用好统计软件,更好管理统计数据、处理统计数据和解读统计结果,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用英语思考统计问题、构建解决思路的能力,实现更准确地分析和预测。

四是为了更有效推广全英文或者双语教学提供借鉴。“经济统计”全英文课程建设和实践经验,也能够为相似课程和相近领域探索全英文授课或者考虑实施中英双语授课,提供一定程度的参考和借鉴。在纵向维度上,即在经济学学科内部,作为基础课程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等,同样包含了大量英文公式和依靠英文表示的经济模型[2];在横向维度上,即统计理论与社会、自然、工程等诸多领域结合方面,例如“社会统计”“管理统计”“教育统计”“医学统计”等都涉及了利用英文界面的统计软件分析本专业的大量数据,均有可能考虑发展全英文或者双语教学。

二、“经济统计”全英文教学的实践过程

通过综合考虑,结合选课学生个人特点、学科背景、英语水平,授课教师教学经验,以及“经济统计”课程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经济统计”全英文教学的探索和实践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上课之前:提前了解学生对于英文授课的期待和疑惑。“经济统计”课程英文授课从2014—2015学年开始试点,并且在2017—2018学年获得了学院教改项目的支持。为了完成“经济统计”英文教学的探索和实践,每年“经济统计”开课之前,首先,通过问卷围绕即将上课学生的文理科背景和外语水平,对该群体对“经济统计”课程的预期和态度进行过调研。以2019年上课的学生为例,开课前的调查发现,在收取到的66份有效问卷中,超过66%的同学对接受“经济统计”英语教学抱有积极的态度,期待通过“经济统计”英语授课,能够同时提高专业知识和英语能力。但同时,也有接近20%的学生较为担心英语教学会增加课程学习的难度。随后,在开课前,通过一对一访谈的方式了解以上两类学生主要的期待和担心。访谈发现,学生对于“经济统计”英文授课的期待主要集中在用英文学习统计知识能够助力其更快上手各类统计软件。而对于“经济统计”英文授课担心的根源仍然在于统计知识而非语言。即大部分经济专业学生都是文科背景,将统计知识片面等同于学习难度较大的高等数学,英语授课只是放大了其畏难情绪。最后,针对以上问题,老师在整体开课前与学生进行充分沟通的基础上,根据每学年学生的情况,一是在整体开课之前,一方面让学生提前了解到所用主要教材,另一方面也让学生熟悉英文课堂功能性话语和社交性表达形式。例如,请详细解释X和Y之间的因果关系,我不太明白这一点,请举几个例子之类。二是每节课前,提前一周以上共享英文课件和参考资料,同时在课件中添加统计专有词汇表及解释,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全英文课程的畏难情绪。三是灵活设置全英文教学过渡期,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以及教学重点和难点,一般在前两次课程中仍然运用了部分中文内容进行辅助教学,随后逐渐安排教学内容由简入繁,设计教学难度由浅入深。

第二,上课之中:根据学生中来源于“00后”且女生较多的特点,多种途径改革和完善英语教学,增加趣味性的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使用学术英语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侧重于讲授统计知识的实际运用,因此,设计了案例教学为主,同时结合互动式教学与研究型教学的教学方法。首先,以案例教学为重点和主体。根据上课学生已从“90后”过渡到了“00后”的时代特点,同时也考虑到社科类专业女生数量较多的性别特点,为了减少学习统计原理的枯燥性,降低掌握公式推导的晦涩感,教学过程中重点考虑将统计原理和公式融入学生身边发生的故事和热点事件组成的案例之中。所选案例一方面来自《女士品茶——20世纪统计学怎样变革了科学》《你一定爱读的极简统计学:再精简下去,就不是统计学了》《赤裸裸的统计学:除去大数据的枯燥外衣,呈现真实的数字之美》等畅销的统计学科普类书籍;另一方面,则由授课老师在部分经典案例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兴趣所在,围绕城市房价的波动趋势、大学生升学就业情况、明星热搜指数、热播电视剧收视率等编制而成,大大增加了上课时学生的抬头率和点头率。其次,开展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促进师生、生生间的双向沟通。不仅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多用开放性问题、阐释性问题、探索性问题等讲授统计学原理,吸引学生参与;更鼓励学生根据统计学知识点,探索诸如周边饭店菜价、对学校食堂的满意度、快递点分布、人工智能是否会影响大学生就业等身边的经济事件,独立完成从搜集数据、展示数据到分析数据的全过程。实现讲(师生同讲)、查(师生一起查阅资料和案例)、做(课件和案例故事)、演(专门留出两课时,让学生以PPT、视频、报告等多样化的形式,分组展示身边案例的调查统计成果)、论(讨论、辩论和小论文)的教学方法的有机统一。最后,还注重开展研究型教学。一方面,筛选出体现统计知识点,且契合时政热点和学生身边兴趣点的较新的论文,引入课堂进行讨论;另一方面,则引导学生根据统计调查结果进行科研论文的写作,鼓励学生参加从院校级到省部级的科研竞赛,同时也帮助学生向学术期刊投稿。此外,在授课过程中,在课时允许的情况下,老师还尝试从网易公开课和慕课中国的知名高校课程中,以及部门纪录片等多媒体材料中选择出与“经济统计”知识点一一对应的视频片段,增加了课程的趣味性。

第三,上课之后:建立反馈机制,在及时掌握学生听课效果的基础上,灵活调整授课方式,改革考核方法。除了课前和课中的准备之外,课后注意与学生建立常态化的沟通,了解英语授课的效果,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每次下课前,都专门留出5分钟以上时间回答学生提问,同时为避免学生不好意思举手的现象,每周分别采用随机、分层、聚类以及滚雪球等抽样方法,抽取上课的学生指出学习本课程的难点。在及时了解教学效果的同时,也复习了统计抽样的运用。其次,每次课后,在上课学生组建的微信群中发放问卷,收集并了解每节课后学生对于上课方式的意见以及对使用英文学习的难度的看法,进而随时调整下节课的授课方式以及选择案例内容。以2019年上课的学生为例,在完成了4课时,即1/8的“经济统计”全英授课后,问卷显示,有接近75%的学生表示完全可以继续全英文的讲授;同时有近20%的学生表示,在解释关键的概念时希望多次重复,并考虑能适当补充中文解释。再次,日常随机抽查个别学生进行访谈,较为深度地了解了学生对于已有课程的理解程度,以及對未来授课的期待。同时也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让被访谈学生明白,在课前做好预习和上课时候保持注意力的情况下,一般不会因为英语教学影响对于统计知识点的掌握,并影响最终考试成绩。再次,在最终考核方面,为了减少学生对于期末成绩的担心,设计了包括课堂表现、个人作业、上课讨论、个人以及小组展示等多样化的形式,并适当提高了课堂表现、个人作业、小组展示等占最终成绩的比例。最后,通过总结每节课后学生学习的效果,以及分析整体结课后学生的反馈,持续修改教学大纲,不断改良上课的全英文PPT,并将上一学年小组展示的优秀案例引入课堂教学,实现教学效果的同时,尽量提高“经济统计”英文授课课堂的趣味性。

从过去6年“经济统计”英语授课的总结情况看,经过充分的课前准备、有效的课中互动和多样化的教学考核形式,以及持续的课后优化,一般在8课时教学后,即完成了1/4的课时后,随着对英文授课的日益适应,以及对统计内容的掌握不断加深,90%以上的学生都能完全跟上英文授课的进度,成功掌握要求的统计知识。而历年课程的成绩和结课后的调查也都显示,英文授课能促进学生在课前更好预习,课上更为专注,课后则更注重复习和巩固,最终加深了对统计知识的理解,加快了对统计软件的掌握。

三、基于“经济统计”全英文教学实践的建议

在学校和学院的指导和支持下,经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经济统计”英语教学的探索和建设,今后仍将继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并逐步形成可以推广的建议。目前基于理念教学实践,为了有利于在相关专业和领域中进行课程英语教学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要遵循学习专业知识为主,英语仅作为工具的准则,更好地探索出体现各学科特色的英语授课模式。专业课程的英语授课过程中,要时刻注意专业学习和英语授课的联系和侧重,不能舍本逐末,即要明确以专业知识的掌握为首要目标,学术英语水平的提高为次要目标。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授课的重点都是专业知识的学习,其中学术英语的听说读写技能的提升是为该重点服务的手段和方法。

第二,要认识到学生之间的英语水平差异,建立师生课前、课中与课后的常态化沟通机制。用英语讲授专业知识,学生更容易接触本学科的国际前沿知识。但是,由于学生个体英语水平存在差异,加之初次接触英语学术语言,容易触发部分学生的畏难情绪。因此,英文授课需要在教学前充分了解学生的英语水平,设计出鼓励和促进学生尽快适应英语教学的措施;教学中,考虑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尽量打造适应学生个人特点、契合学生学科背景、吸引学生兴趣的教学内容;教学后,尽快获得学生反馈,在了解教学效果的同时,考虑灵活调整授课形式和适度改革考核方式。

第三,要平衡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授课方式。除了必要的平时作业和最终考核之外,课前要求学生熟悉学术英文词汇和学术英语表达形式;课中发展多样化教学方式,设计趣味性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为学生创造出更多运用学术英语的机会,形成有效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课后设计激励机制,引导学生运用学术英语阅读文献,收集数据,写作论文。

第四,要寻求学校层面的政策支持,考虑专门对教师进行英语授课培训。一方面,可以考虑通过为教师提供在职的英语教学培训,观摩其他高校英文教学示范课程,邀请本学科专家和英语专家听课后提出改进建议等形式,促进教师英语授课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也可以考虑通过立项资金支持,年终考核中增加双语授课比重,以及对授课老师提出明确的英语水平要求,设定明确的专业学习发展目标等形式,鼓励教师开展专业课程的英语或者双語教学的同时,也能有效评估英语或者双语教学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梅应丹,张雨荷.经济学全英文教学改革再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20(20):179-181.

[2]沈映春.经济学专业研究性教学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9(2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