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本科教学中专业拓展模块的“微课”建设
李瑞娜 王忠
摘要:微课是近几年来一种新型的教育信息资源形式,具有“主题突出、短小精悍、交互性好、应用面广”等特点。将微课的教学方式,运用到本科专业拓展模块的课程教学中,可以丰富拓展模块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跨学科复合型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
关键词:本科;教学;拓展模块;微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50-0224-02
一、引言
本科教育要培养学生掌握扎实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初步能力的高级人才。相对于本科教学中的专业基础课,拓展模块的教学较为浅显,且要求已经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拓展模块的教学设置在第四学年,此时学生面临就业选择的压力,时间、精力不能集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面临学生时间不能集中、无法开展实践教学等问题,因此,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完全适应拓展模块的教学现状。
“微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这种源于美国的教学形式,目前已经引起了国内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其优质表现在资源共享和自学的灵活性上。“全国首届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便是微课在高等教育领域建设和应用的一个典型,全国参赛高校1600多所,参赛选手12000多名,参赛微课作品总数超过一万件。目前,微课在高校的教学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胡铁生等人对高校微课的建设进行了分析,指出高校微课建设存在时长受评价导向影响、微课功能定位过于偏向教师专业发展等问题,并提出了高校微课建设迫切系列化、微课教学设计理念需要提升、微课平台及时转向应用环境建设等建议。郭绍青等人对高校微课“趋同进化”教学设计促进翻转课堂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目前高校微课设计的误区和存在的问题,同时引入生物学“趋同进化”理论,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构建SMVP微课趋同教学应用环境模型,创设微课趋同教学环境,并基于该模型总结提出了有效微课趋同设计的方法和实施策略。周丙锋等人对高校微课中的教学要素及教学效果评价进行了研究,指出高校微课教学包含科学性、艺术性、情感性、特质性和技术性五个要素,从这些要素出发,教学文本的质量、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恰当性和教學风格的科学性是高校微课教学效果量化评价的三个主要方面。以此为基础,文章提出了高校微课教学效果量化评价的参考标准,对高校微课的建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唐烨伟等人基于内容分析法对微课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微课研究从基础教育兴起,逐步发展到高校,并已逐渐受到相关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
可以看出,微课进入教学课堂已经得到广泛认可,且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已经较多。以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为例,我国开设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高校有150多所,对拓展模块的教学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微课针对高校专业拓展模块的教学上的应用仍不多见。面对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拓展模块的教学,有必要结合微课的教学方式进行取长补短。因此,为了能够提高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拓展模块的教学质量,培养出符合国家和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同时也为其他工科专业拓展模块的教学提供借鉴,应该积极开展微课进入拓展模块教学的研究,提出一套合理、高效的教学方法。
二、本科拓展模块教学存在的问题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是研究内燃机的理论、设计及制造技术的工程技术学科,主要为交通运输类动力机械配套。配套用户中,汽车厂、摩托车厂等企业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掌握内燃机方面的知识,还要掌握内燃机与配套机械匹配等方面的知识。汽车摩托车概论的教学使学生建立内燃机与配套机械的知识衔接,快速适应企业的工作要求。但是现有的教学方式存在教学时数短,教学形式单一、书本内容更新慢等问题,无法满足专业拓展模块的教学需求。因而,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1.解决内燃机与配套机械的专业知识的衔接问题。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学生就业面广,就业面临的是到汽车厂、摩托车厂、运用动力装置厂工作,学生缺乏内燃机与配套机械专业知识的衔接,不了解汽车厂、摩托车厂、运用动力装置厂的要求,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学生只能通过课堂学习,学习时间、地点受到限制。
2.解决拓展模块教学时数少、内容面广、书本内容更新慢的问题。专业拓展模块的教学通常时数少,教学内容面广,课堂信息量大,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不易安排实践教学,难以达到理论知识与工程应用相结合的目的,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不深刻;现今科技发展迅速,书本内容不能及时更新,无法跟踪最新科技动态。
3.解决学生集中时间较少,精力不集中问题。汽车摩托车概论作为拓展模块的教学,安排在本科学习的第七个学期,学生需要经常参加校园招聘,面临就业选择的压力,学生集中时间较少,精力不易集中。
三、微课教学的优势
微课是近几年来一种新型的教育信息资源形式,以“主题突出、短小精悍、交互性好、应用面广”等特点被广泛认可。将微课+网络的教学方式,运用到拓展模块的课程教学中,可以丰富拓展模块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跨学科复合型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
1.运用微课+网络方式,打破集中学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扩展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将微课的教学方式融入到教学当中,可以将教学的重点、难点进行针对性的讲解,通过微课的方式弥补拓展模块不易开展实践环节的缺点,打破集中学习对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增加总体教学时数,扩展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使教学知识更容易被学生吸收、掌握,以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2.运用语言讲授、动画传递、在线讨论等方式,传递最新专业科技动态。在现今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教材内容无法跟踪最新的科研动态。将专业拓展模块的教学与微课的教学方式相结合,可以采用语言讲授、动画传递、在线讨论等方式,便于将专业最新科技动态传递给学生,改变传统教学内容更新慢、教学方法单一的现状,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学习时间更加自由分散,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可为类似的课程提供借鉴。
3.有机结合微课、网络、智能手机终端,建设师生教学互动模式的微平台。基于网络平台的微课教学,将微课、教师、学生以及智能手机终端有机结合,建设师生在线互动模式的微平台,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建立网络试题库,实现在线作业和考评,并基于线上、线下培养环节建立一套合理的考评和管理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四、微课教学的建设
将本科教学的拓展模块与微课的教学方式进行有机结合,建立适合学生发展的、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方式,可以为相似课程的教学提供借鉴。
1.微课制作。提炼教学知识中的重点、难点,充分利用微课针对性强、主题突出、形式多样等特点,结合动画、演示、启发等多种表现形式,增强微课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2.教学互动微平台建设。交流方式的确定。研究如何将微课、网络、智能手机终端有机结合,建立“师生教学互动模式的微平台”,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打破时间、空间障碍,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
3.学习与考核模式建设。基于课程的教学内容,建立网络试题库,进行在线作业与评价,通过评估线上、线下培养环节对提升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贡献,建立一套合理的考评和管理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http://weike.enetedu.com/.
[2]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2):5-13.
[3]郭绍青,杨滨.高校微课“趋同进化”教学设计促进翻转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4):98-103.
[4]周丙锋,谢新水,刘星期.高校微课中的教学要素及教学效果评价[J].现代教育技术,2015,25(9):30-36.
[5]唐烨伟,樊雅琴,庞敬文,等.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微课研究综述[J].中国电化教育,2015(4):74-80.
- 上一篇:基于“EIP—CDIO”模式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2019/2/26
- 下一篇:优化政务环境创新服务理念 2019/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