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趋向动词偏误分析
学术交流
你的位置: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文章

汉语趋向动词偏误分析

来源:www.jyjxltzzs.net 2019-8-1 10:48:17      点击:


桓梦姣

【摘要】本文梳理了趋向补语的相关研究后,对趋向补语进行了简单的概述,并根据留学生学习趋向补语时出现的偏误,划分其偏误类型,找出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關键词】趋向动词 偏误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4-0219-02

一、概 述

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趋向补语的使用对于留学生来说一直是一个难点,对教学者来说也一直是个重点内容。根本原因在于其他语言很少有类似汉语的补语这种语言现象,汉语里一个句子如果包含补语,在其他语言里可能会用两个或多个句子表达。因此带补语的句子出现偏误的概率很高,趋向补语的偏误又是在补语偏误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本文在其用法方面进行研究,通过实例对比分析出留学生在使用偏误补语的错误以及原因,最后归纳出减少偏误的方法,希望对学科建设有些帮助。

补语是位于动词和形容词后的谓词性成分,补语是述补结构中补充说明述语的趋向、程度、结果、可能、目的、数量、状态等的成分。补语与述语之间是补充与被补充,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具体来说趋向补语表示事物运动的方向,主要由趋向动词“来”“去”“出”“上”“下”“回”“上来”“出来”“回来”“上去”“下去”等充当。趋向补语和中心语之间不加“得”。本文主要探究的是留学生使用趋向补语的偏误,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二、偏误

偏误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使用语言时不自觉地对目的语的偏离,是以目的语为标准表现出来的错误或不完善之处。这种错误是成系统的、有规律的,反应了说话人的语言能力,属于语言能力范畴。留学生由于没有掌握趋向动词作补语时与句中其它成份之间的句法规则从而出现一些看似正确实际有语法错误的句子。

1.偏误类型

具体而言,留学生在使用趋向补语中常犯的错误主要包括以下四种:

(1)语法错误

语法错误是指留学生由于没掌握趋向动词作补语时与句中其他成分之间的句法规则,而造成的错误,如趋向补语与宾语的位置关系,与状语的搭配情况等。

1)趋向补语与宾语的位置关系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在语法错误中,宾语的错置占了很大的比重。

“来”、“去”的宾语错位,如:

我们回去宿舍好吗?——回宿舍去

“起来”的宾语错位,如:

它们逐渐信任起来我。——信任起我来

对“来”、“去”而言,宾语的错误是它们语法错误的全部。由于“来”、“去”特殊的空间知觉,“来”、“去”不能接处所宾语。如有处所宾语,处所宾语应放在动词后,“来”“去”前。留学生不容易理解作为一个独立单位的“来”“去”的特殊用法,而是把它与动词结合在一起,作为一个单位来使用。

2)“起来”与状语的关系,如:

妈妈带她去逛街,她立刻就很开心起来了。

——妈妈带她去逛街,她立刻就开心起来了。

趋向补语“起来”表示动作开始并继续时,谓语动词不能接受程度副词“很”、“更”的修饰。这些语法规则与趋向补语的空间知觉密切相关。留学生出现这样的错误,是因为他们缺少与趋向补语相关的时空知觉,因此,在运用过程中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2)缺动词

缺动词是指动趋结构中缺少了动词,趋向补语单独承担整个动趋结构的语义功能。如:

她的衣服都是从韩国来的,所以比其他同学的看起来很时髦。

——她的衣服都是从韩国买来的,所以比其他同学的看起来很时髦。

这也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错误。这与趋向补语自身的特点有关:趋向补语在整个句子中的作用是及其重要的,以致于当留学生使用了趋向补语之后,以为句子已经很完整了,从而忽略了动词的使用。

(3)缺趋向补语

缺趋向补语是指动趋结构中缺省了趋向补语,动词单独承担整个动趋结构的语义功能。如:

我可以写很多我爱我家的原因。——我可以写出很多我爱我家的原因。

以上例句的错误都是因为动词后缺少趋向补语,使语义表达不完整。但某些语言中,这样的表达是可行的。如英语,在英语语法中,当动词与介词的空间意义比较接近时,可以省掉介词。这一部分是由于留学生在学习趋向补语时受母语的迁移影响,没有掌握汉语趋向补语的特殊性所致。

(4)趋向补语的误用

趋向补语的误用是指在该使用动趋结构的地方,留学生有使用动趋结构的意识,而且动词与趋向补语的使用都很完整,但是,在趋向补语这个系统结构中选择合适的趋向补语以恰当表达说话人的空间知觉时,却出现了错误。如:

提起技术这个词,大多数的美国人想出计算机。

——提起技术这个词,大多数的美国人会想起计算机。

学生用“想出”是受了英语think out词汇意义的影响学生没能正确理解蕴涵在每个趋向补语中的空间意义。在学习的时候,又受其母语的影响,不能区分相近的趋向补语之间不同的趋向意义。

2.偏误原因

关于偏误原因的探讨,前人对此也有相关总结,主要包括了母语负迁移、目的语负迁移、本族或外族文化的干扰、学习或是交际方式、态度等的影响、教师或教材对目的语的语言现象的不恰当或不充分的讲解和训练,等等。笔者认为关于趋向动词的偏误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母语负迁移

二语习得和学习有关的语言迁移理论早在50年代就提出来了,它指的是学习者在用目的语进行交际时,试图借助于母语的语音、词义、结构规则或文化习惯来表达思想这样一种现象。语言迁移一般有两种:正迁移和负迁移。当母语的某些特征同母的与相类似或完全一致时,往往出现正迁移;而当母语与目的语的某些特点不同的时,学习者借助或沿用母语的一些规则,就会产生母语负迁移。

(2)认知偏误

认知偏误指因人的认知能力跟某种语言规则产生矛盾而出现的偏误。在自然语言中,有些语法点形式和意义的关系不够单一、凸现,自然度比较低,这就是导致产生认知难度。

(3)回避策略

在初级阶段,由于作为刚导入的新规则,大多数学习者还不会使用,对某些用法不确定,他们大多采取一种回避的态度。

三、教学策略与建议

针对补语所出现的偏误相应的教学策略针对上述趋向补语所出现的偏误,本文也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期对留学生的趋向补语教学有些许借鉴。

1.语境训练法

强化汉语学习环境,加大汉语输入,加强课外活动与社会语言实践,并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让第二语言学习者有更多的机会运用汉语。在交际过程中,趋向补语引申义的用法使用频率不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快速的理解,但生活中很难灵活运用,只能记住一些常用语。因此,汉语教学既要注重理解,也要足量练习,才有利于学生的习得。

2.固定词组法

母语负迁移是偏误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如“醒过来”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往往说成“醒起来”,因为英语用“wake up(醒起来)”表示这个动作。在留学生看似有道理的词语用法其实是不符合汉语的语法规范的,因此在学习这类词的时候不妨将它们看做固定搭配,整理起来专门让学生识记,训练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以便提高留学生的交际水平。

3.多做对比分析训练

多从语法结构和意义两方面对相近词进行比较,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词语,学会辨析词语,也要做汉语和其他语言的比较,成人在接触外语前,头脑中早已形成了大量的母语概念,因而形成了一定的思维模式和语言习惯。帮助学生找出英汉两种语言的共同点和相似之处, 以促成正迁移的形成,对于留学生来说可以更有效的学习汉语。

4.加强语义、语用和功能的训练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重结构而轻语义的教学方式是比较普遍的,尤其是复合趋向补语的结构复杂,教师往往更加注意让学生掌握句式结构而忽视了语义,语用和功能的训练 例如“你把桌子搬上来”和“你把桌子搬上去”,其中“上来”和“上去”,语义上前者表示动作朝着说话人所在地, 后者表示动作离开说话人所在地。而句子本身在结构上用这两个词都可,到底要选用哪个词就看当时的语境和语义上这细微的差别了。因此,语法教学不能局限于结构形式,要与语义、语用和功能的教学结合起来。

5. 精讲与多练相结合

精讲与多练,在语言知识的指导下以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训练为中心。第二语言的获得需要学习好语言的规则和养成良好的习惯。“精讲”是指教师要讲授适当的语言知识并介绍语法规则,这对成人学习第二语言是必不可少的过程。练习也必须是在理论和知识的指导下进行。知识不能不讲但要讲得精,可以采用归纳的方法。“多练”是指学生在课上、课下进行大量的练习,培养语言运用的熟练度。而练习方法主要采用综合性、交际性的练习,同时特殊语法句式进行单项训练。

四、结语

总之,留学生对汉语趋向补语的掌握程度和母语本身的差异性有关。趋向补语与母语动介结构的差异性越小,留学生对趋向补语的掌握就越容易;趋向补语体现的时空知觉越具有独特性,留学生对趋向补语的掌握就越难。为了更好的教会留学生正确并熟练使用趋向补语,我们要从教学大纲制定的要求、教材的编排、教师教授的方法以及学生个人的学习兴趣等方面入手。本文提出的教学策略主要是从课堂实践的角度考虑的,以后还需要我们从各个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为对外汉语教学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大忠.《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2.

[2]李淑红.留学生使用汉语趋向动词的情况调查及分析,《民族教育研究》第4期,2000.

[3]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學出版社,2000.

[4]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3.

[5]刘月华.《趋向补语通释》[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8.

[6]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7]肖奚强,周文华.外国学生汉语趋向补语句习得研究,《汉语学习》第1期,2009.

[8]赵金铭.《语法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