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游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探索
学术交流
你的位置:首页 > 学术交流 > 行业声音

团体游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探索

来源:www.jyjxltzzs.net 2019-10-15 15:50:04      点击:


王玉娇 宋天 张林

【摘要】挫折是大学生产生心理困扰的主要原因,挫折教育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将团体游戏加入挫折教育主题中,丰富了课程内容,更新了教学形式,为其他教学内容改革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团体游戏 心理健康 挫折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4-0124-02

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除了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学会克服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挫折,调节自己的情绪,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具体方法[1],最终提高心理素质。因此,如何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又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3]。团体游戏就是这样一种尝试。由于爱玩游戏是人的天性,因此,将团体游戏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促进师生互动和同学之间互动,增强参与的感受性和体验性,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在游戏中交流、探讨、反思,并在反思中促进成长,可以改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单向讲授式教学的缺点,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成效。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提供了新思维和新观念,为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提高找到新途径[4-5]。

挫折教育主题的教学目标为:了解挫折的含义,挫折的特征,分析造成挫折的原因,能够认识到不同人在面对挫折时,采取不同的态度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进一步探索挫折对于人生发展的积极意义,让学生体悟到挫折并不可怕,人们对挫折的态度决定了人生的态度,要培养积极的对待挫折的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增强学生勇敢面对挫折的决心和信心。

可以进行的团体游戏有:

1.坐地起身

找一块空旷的场地或操场,先将全班同学分为3-4个人一组,背对背的坐在地上,彼此的手臂互相钩在一起,然后在裁判喊开始之后,在不用手撑地且手臂不松开的情况下站起来。随后每轮比赛依次增加人数,直到每组10人为止。在比赛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引导同学努力、努力、再努力,不断坚持,永不放弃。同样,当生活中遇到挫折阻拦我们实现自己的目标时,往往努力坚持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2.生死与共

将全班同学分为3~4人的小组,在每组队员前面放置一张报纸,当老师喊出开始的信号时,每组全部队员必须全部站到前面的报纸上,不能有任何一个人的双脚碰地。之后主持人开始计时,约10秒钟,坚持不住的小组淘汰。剩下的小組进入第二轮,各组队员面前的报纸对折一半,然后全部队员依然站上去,不能有任何一个人的双脚碰地,主持人计时,约10秒钟,坚持不住的小组淘汰,如此循环,直到胜者决出。在游戏比赛过程中,同学们可以思考各种方式,比如抱着、背着、单脚站立等,让本小组尽可能参与到多轮比赛。这个游戏可以考验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协调能力以及克服困难、百折不挠的坚持精神,使得本小组坚持到最后。

3.二人三足(或多人多足)

在一块平整空旷的场地上(建议是体育场的绿色人造草皮),最好留出50米的平整跑道。全班同学两个人为一组,并排站立,用绳子将一位同学的左腿与另一位同学的右腿绑在一起。然后两人三足多个小组从跑道的起点处快速跑到终点处,用时最短的组获胜。这个游戏主要考验团队两人之间的配合,可以锻炼同学们的团队协调能力,还可以激励同学们在碰到挫折(腿部不能正常行走)的情况下永不放弃、拼搏前行的精神。

4.无敌风火轮

找一块空旷平整的大场地,将全队同学分为12-15人的小组,用报纸和胶带制作一个可以容纳全组队员的大圆环。游戏开始前将圆环竖立起来,然后每组队员全部站到圆环上,在裁判喊出游戏开始的口令后,全组队员边走边滚动大圆环,看那组队员最先到达终点或者看那组队员的大圆环最后断开。这个游戏可以考验同学们团结奋进,克服困难和挫折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计划、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培养服从指挥、一丝不苟的做事态度。

5.风雨同行

将全班同学按4人一组分成小组,规定其中有1 个“盲人”(戴上眼罩),1 个“无脚人”(捆绑双脚),1 个“无手人”(捆绑双手),1个“哑巴”(戴上口罩)。比赛开始时,团队1人需要把一些物品从比赛的起点搬运到终点。在搬运过程中还要绕过一些障碍,例如椅子,必须绕过去,鲜花,必须拿起来,气球,必须踩破等。在游戏过程中,团体成员必须分工协作,充分配合,比如“无脚人”为“盲人”指路,“无手人”协助绕过障碍,“哑巴”搬运东西,以用时最少者为胜。这个游戏可以体现彼此之间的沟通配合能力,通过游戏让学生赞赏他人的长处,接纳自己的短处,在团队合作中要扬长避短、取长补短,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残疾人生活的不易,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克服的挫折,从而珍惜自己的美好生活。

参考文献:

[1]张艳霞.浅谈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以“自我意识”章节为例[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6,(05):31-33.

[2]范佳丽.班级团体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应用的实证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24(01):93-96.

[3]池超群. 心理剧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6.

[4]李海斌,刘仪辉.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课程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5,(36):259.

[5]汪依桃.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大学生的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课程为例[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5,(03):102-103.

作者简介:王玉娇(1986-),女,河北石家庄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