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tuxSearch
高校产业扶贫变“输血”为“造血”
最新公告
你的位置:首页 > 最新公告 > 知道

高校产业扶贫变“输血”为“造血”

来源:www.jyjxltzzs.net 2018-7-1 18:39:09      点击:

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当下,如何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产业扶贫是关键举措和重要保障,既能促进贫困人口较快增收达标,也有助于巩固长期脱贫成果。

日前,记者从2018年教育部直属系统扶贫暨援派工作推进会上获悉,2017年,教育部及直属系统各单位,特别是44所直属高校结合自身资源和贫困地区实际,充分发挥学科、人才等优势,与当地密切配合,开展产业扶贫等工作,为定点县脱贫攻坚做出了积极努力。下一步,将聚焦深度贫困,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推动工作再上新台阶。

“靶向治疗”,专家破解真问题

浙江大学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教授尹兆正,自2013年起,到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当起了“鸡倌儿”。

当地特产“景东乌骨鸡”,毛脚、绿耳、体大,肉质细嫩、营养价值高。在景东,90%以上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主要生计是养殖乌骨鸡,如果把乌骨鸡养成“金凤凰”,脱贫致富就有了指望。可这养殖路走得磕磕绊绊,经济效益总也上不去,究竟为啥?

尹兆正钻进贫困户家里,爬上土炕伸手一抓,呀,这土法炕道式保温方式培育的苗鸡不是病恹恹,就是湿漉漉,难怪成活率低!再一调研产蛋量,确实有问题,“在浙江,正常选育后的乌骨鸡年产蛋可达100只以上,而景东乌骨鸡种鸡年产蛋只有约60只,有的甚至只有40来只。”尹兆正摸索出了“药方”——科学养殖,良种选育。

在浙江大学帮扶下,短短5年,景东乌骨鸡养殖焕然一新。原来,一家一户的原始鸡窝低矮狭小,有的甚至在柴火堆下、羊圈里凑合,出栏的鸡品质五花八门。现在,6家大型种鸡场建起来了,种鸡按不同羽色分群,进行性能测定和持续选育,笼养模式机械化、立体化,出栏的鸡优质、抗逆、活力强,一举成为抢手货。最可贵的是,尹兆正带领团队探索建立了乌骨鸡“种鸡培育—集中育雏—生态放养”的产业扶贫新模式,2017年,景东乌骨鸡出栏431万只,比浙大定点扶贫前的2012年末提高200%以上,实现产值3.4亿元,帮助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9万户,带动脱贫人口6.5万人。这只“金凤凰”真的带领景东百姓走上了致富路!

近年来,一批批像尹兆正这样来自高校的科技特派员正涌向脱贫攻坚产业一线,生动展示着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力量。

“曹教授,您看看,我家黄牛怎么越养越瘦?”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木场乡杨柳桥村养牛户陶有华找对了人,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曹兵海,正是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农家小院里,曹兵海为陶有华家制定出“山繁川育”养殖模式,开出了低成本饲料配方。“不愧是大专家!只过了两个月,我家的黄牛就肥了。”陶有华乐得合不拢嘴,决定扩大养殖规模。

2013年起,中国农业大学定点扶贫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在“教授工作站”“教授服务团”“科技小院”等平台带动下,当地陆续实施“林下种植中草药”“番茄整枝打杈”“黄瓜吊蔓落蔓”“蔬菜嫁接育苗”等技术,农民脱贫致富的底气和信心越来越足。

完善规划,思路一变天地宽

在脱贫攻坚这项系统工程中,产业扶贫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不论是易地搬迁脱贫、生态保护脱贫还是发展教育脱贫等,都需要通过发展产业实现农民长期稳定就业增收。近年来,多所高校进一步聚焦关键环节、深度贫困,让斩断贫困代际传递的规划在一次次聚焦中完善。

湖南省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年平均气温仅11摄氏度,属典型的高寒山区。这样一个常年处于贫困线下的乡村,在脱贫致富路上,面临诸多“拦路虎”:人口空心化、教育资源不强、增收措施缺乏、资源配置能力弱、规模化程度低,怎么办?

湖南大学派出专家调研发现,隆回是一块宝地,当地还保持着传统的瑶族农业种植方式,“滩头年画”“花瑶挑花”等入选国家非遗名录,虎形山—花瑶区域作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景观优势得天独厚……既然如此,何不绘制一幅“农业+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蓝图呢?

说干就干。湖南大学组织相关学科专家团队开展“花瑶花”创新扶贫项目,邀请来自7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位专业设计师进入隆回,开发以花瑶文化为基本元素的文化产品和衍生产品,建立起了花瑶传统文化展示基地。与此同时,发展富硒大米、有机茶叶等特色产业,构造起“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农业产业格局,进而推进特色农业与少数民族地区特色风情旅游融合。

选对了方向,致富路就越走越宽敞。只有在聚焦中完善规划,才有可能打造出带动千家万户脱贫的产业、走进千家万户的产品、致富千家万户的技能、覆盖千家万户的服务。

中国药科大学定点帮扶陕西省镇坪县,在调研中,学校专家敏锐地发现,镇坪县拥有适宜种植中药材的土地40余万亩,是不可多得的中药宝库。但长期以来,由于药材种植方式粗放、科技含量低、市场占有率低,中药材收益较差。

蓝图怎么绘?中国药科大学通过资源潜力、市场前景、群众参与度、效益对比等分析,帮扶镇坪县找准了药材产业在县域产业体系中的定位,将药材产业确立为县域脱贫的主导产业。在学校帮助下,玄参、黄连、绞股蓝GAP基地,以及中药材提取生产线、中药饮片公司等当地资源得以整合,建成了陕西唯一、辐射西北5省份的颗粒剂生产企业。

2017年5月,镇坪县中药配方颗粒项目正式签约。目前,该项目已在镇坪县设立企业,年内合同金额增加5000万元,带动脱贫农户150余户,给当地增加财税1500余万元。

“奋进之笔”,打好打赢攻坚战

在定点帮扶云南省洱源县中,上海交通大学设立“恒基金”科技专项帮扶基金,聚焦重点特色产业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内容接地气、经验可复制的产业扶贫之路。

洱源县被誉为“梅果之乡”“乳牛之乡”,但有资源、缺技术、与市场对接不畅,简单初级产品难以变为群众的收入。怎么办?上海交大选派果树专家张才喜等一批“接地气”的教授,另辟蹊径出“奇招”:张才喜巧妙设计出车厘子错季种植,让洱源车厘子的“上市窗口”恰好避开我国北方主产区与国外主产国的上市期,直接填补市场“空窗”。

在上海交大帮扶下,洱源贫困群众的心热起来、身动起来,劳动致富的干劲越来越足。5年来,洱源县高原农业、乳畜业、食品加工等产业迅速发展,目前已组建105个产业互助社,覆盖270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洱源县已被列为云南省12个首批脱贫摘帽县之一。

如今,高校的产业扶贫工作在决战中奋进,正在按照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要求,着力写好脱贫攻坚、定点帮扶工作的“奋进之笔”。

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县,南京农业大学通过系统的产业规划、先进技术再造等形式助力麻江传统特色产业提档升级,并充分利用“移动互联+产业帮扶”,在线下组建“示范农户联盟”,由专家直接提供技术推广,在线上开发“南农易农”APP,提供在线指导。

在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孔美村,华南理工大学将村落自然生态、经济生产、居住生活三部分系统结合,将产业扶贫方针定为“适度发展种植业、升级传统糖饼产业、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业”。仅文化旅游产业方面,就预期为孔美村带来年新增收入600万元以上。

宁夏隆德县地处六盘山革命老区,厦门大学依托校友创立的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园,建设起“隆德县厦门大学康业扶贫产业园”,实现当地特色、优势产业向先进生产力转化。目前,该园区入驻企业30多家,解决就业3000多人。

“下一步,要不断创新帮扶方式,充分发挥高校科技资源要素集聚、人才和技术、消费能力集中、吸纳就业能力强、社会资源丰富等优势,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作出新的更大贡献。”2018年教育部直属系统扶贫暨援派工作推进会上,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欧青平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