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信息技术实施素质教育的探讨
录稿查询
你的位置:首页 > 录稿查询 > 刊文精选

中学信息技术实施素质教育的探讨

来源:www.jyjxltzzs.net 2019-4-16 14:58:58      点击:

  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项基础文化教育和人才素质教育,是一项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学科教育。《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必须大力加强”。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制订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为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提供了保障。因此,我认为,难得的机遇已悄然到来。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机遇,进一步坚定信念,加快教育改革步伐。信息技术实施素质教育必需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师资建设、学科教学德育目标、学生能力素质培养、评估等方面做出整体性改革,并结合“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教育思想,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才能为国家建设培养一大批有用的世纪人才。

  一、改革课程设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目前,我国各省区中学信息技术教材大多与社会实际脱节,教材中充积着过多的计算机术语,缺乏形象直观的适合中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内容,造成学生负担过重,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鉴于目前学生负担已很重的情况下,学校信息技术课时安排也不可能太多。因此,信息技术课程必须通过教学改革通盘考虑。近年来,学校先后在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年级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由劳动技术课程逐步发展成为基础文化课程。在教学中加强学科教学德育目标渗透,重视学生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在教材编排上注意遵循由浅入深,年级之间课程内容的衔接,做到知识趣味性强和科学性严谨,注重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同时,鼓励和支持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去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去完成其他学科的作业、写作文、做实验或进行信息技术辅助学习等等,效果较好。这种做法,既加深学生对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又发挥了他们自主创造性的劳动。在课堂教学基础上增设第二课堂、学科竞赛辅导,对全面发展学生能力和培养拔尖人才起到补充和完善的作用。此外,在结合学生特点和实际情况下,我们进行多年的课程教材改革试验,基本与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的相适应,效果很好。

  二、教学内容应以实用为主,突出表现为更新、更深的特点

  教学内容改革应当适合素质教育的特点。教学内容要以实用为主,自编或选用多种教材,体现“一纲多本”“多纲多本”的原则,做到从实际出发,注重效益,有计划、有重点、分地区、分层次地发展和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教学内容也应当随着时代的科技进步不断更新和调整。正如《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所提出的“要按照现代科学技术、文化发展的新成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际需要,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那样,教学内容知识面不但要更宽广,而且要更新更深,既有思考的,又有动手的。信息技术课程注意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意识,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初中教材主要安排学生学习了计算机发展史、键盘指法强化训练、磁盘操作系统以及汉字系统等。考虑到高中学生,水平层次不同。高一年级在初中课程基础上增加了QBASIC程序设计,让学生学会程序设计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高二年级主要选用了数据库管理系统,让学生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各种命令的操作,学会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一些简单实用的实验课题。此外根据需要,我们教材及时更新和增添了新的课程内容,如WINDOS95、Internet通信等,注重学生实践训练,以利于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三、改进教学方法,注重“精讲多练”“因材施教”

  改进教学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提倡“精讲多练”的原则。“精讲”,是指对于学生自己看得懂的、理解的内容,教师少讲,甚至不讲;而对于一些理论概念(如文件、目录、路径等),要有针对性地讲解,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言简意赅地讲授,让学生掌握知识要领。“多练”,是指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实践操作,以掌握信息技术操作的基本技能技巧。在学生实验时,我们要加强巡回辅导,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错误,反对让学生放任自流,无目的地实践。

  我们也注重运用“因材施教”的原则。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时期是学生学习科技文化基础知识的最活跃、最具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时期,是学习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并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加强信息技术教育,效果最佳。同时,教育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学生的智商是有区别的,不同学生素质发展的个别差异也是很大的。因此,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要因材施教,不能模式化。有鉴于此,我们采用了分层次教学,在对大部分学生进行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上,对有潜质、有才华的学生进行个别化教学辅导,让他们广泛参加信息技术第二课堂、竞赛等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精心培养这些尖子人才,使他们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注意发展特长。这一做法在学生信息技术竞赛中有了很好例证。

  四、改进教学手段,组合优化教育教学过程

  改革教学手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改革应自觉地走在各学科前列,为学校教育创设现代化的教学环境,加强传统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广播、电视、录像等)与现代媒体(如计算机技术、卫星技术等)的组合优化教学,注重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探讨和建立新型的现代化教育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为标准,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

  现代社会由于其技术知识更新速度快,人们需要更快更方便地获得知识来适应社会发展,传统教育手段已无法解决这一困境,我们必须从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中找到出路。我认为,在教学手段上注重发展信息技术网络教学,是明智之举。大量事实表明,在这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下,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法完全被摒弃,学生是真正作为学习主体去主动探索学习的,教师可组织生动形象的、图文并茂的语言教学,并可以利用大量的软件资源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这是以往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正是在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下,学生参与学习、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等教学方法才得以真正实现,从而体现教学互动性。这样,教育再也不是教师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的结果,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去发现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从而让学生都获得与科学家们一起参与课题研究,去挖掘考古,去探索星体奥秘等过程的喜悦。我们的经验也表明,这样得来的结果比“满堂灌”讲授深刻得多、鲜明得多,更多发挥他们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结 语

  信息技术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我们必须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一机遇,深化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改革,实现向素质教育转轨,为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