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在高中数学的应用
【关键词】数学教学;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应用
数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这一学科是学生高考的必考科目,同时也是学生以后学习以及工作中需要应用到的。鉴于数学学科的重要性,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创新了教学方法,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应用彰显了其价值,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值得继续应用。下面,笔者就此模式的应用谈些自己的看法。
一、根据学生的需求提出问题,抛砖引玉
教师根据学生的趣味性需求,提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之后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样教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是一举多得的教学举措。比如,教学“三角形的外接圆”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解三角形外接圆的概念,之后引入“外接圆圆心如何确定”这一知识点。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笔者是这样做的:在课堂中使用硬纸板为学生做一个残缺的圆,之后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将圆补全,形成一个完整的圆?在这一趣味性问题提出之后,学生的求知欲以及探索欲会被激发出来,促使他们自主思考。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笔者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在学生自主合作讨论问题的过程中,笔者适当给予学生引导。
二、根据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萧伯纳曾经说过:“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多于两种思想。”这一名言充分体现了思想沟通的重要性。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思想的交换。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以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更多的学习能力。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鼓励,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之后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深入进行分析,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促使学生对知识深层次理解。比如,教学“等差数列通项公式”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解读通项公式的定义,之后可以给出具体的例题,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确定数列的通项公式。教师可以给出最简单的问题,1,4,7,10……3n+7,并告知学生后一项比前一项大3,让学生求出通项公式。学生通过对这组数字进行探究后可以求出其通项公式是an=3n-2。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将学生分组。在分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每组学生的平衡,不能将所有学习好的学生分为一组。教师需要平衡学生,做到每一组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都有引路人。这样所有的学生才能积极参与到探究中,并在探究的过程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思维碰撞过程中加深对“等差数列通项公式”这一内容的掌握。
三、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悬念,鼓励学生课后自主合作探究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学课时有限,而教学内容比较多,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承担着较大的压力。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在课堂中设置悬念,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在学习中,若是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状态,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会逐渐下降,而且学习思维也会逐渐僵化,这样的情况对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有着不利的影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要求学生无论是在课堂上探究,还是在课后探究,都需要在小组内进行。之后,教师在讲解新课内容的时候,可以留下一点悬念,让学生在课后自主探究。比如,教学“立体几何翻折”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后制作一个长方体模型,标注出模型的每一条边,长方体ABCD-A1B1C1D1,之后要求学生在其表面上画一条最短的折线。对于最短的折线要如何画,就是学生在课后需要小组合作探究的问题。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的应用效果比较显著,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对此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优化调整,以此来促使这一教学模式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王新刚 单位:金塔县中学
- 上一篇:石家庄经济学校认真组织国家宪法日宪法晨读活动 2018/12/4
- 下一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课程建设路径 2018/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