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系统研究
学术交流
你的位置:首页 > 学术交流 > 行业声音

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系统研究

来源:www.jyjxltzzs.net 2021-4-13 15:44:00      点击: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模式是将思想教育信息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传递给教育对象的传播过程、传播特点和内在各种要素相互间复杂运动的一种理论性简化形式,也是信息传播有效性的重要途径。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描述或者解释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过程。构建的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关系着思想政治教育各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必须遵循现实性与理想性相结合的原则、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原则、思想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原则,在构建的过程中要实现要素协同互动的教育理念,形成育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体系,注重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模式;构建

通过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实践,对其传播过程中出现问题进行探索。随着人类信息社会的发展变化,从教育者主导的线性模式、教育主客体间的循环和互动模式以及整体信息传播系统模式都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的传播环境,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模式的发展在借鉴了信息传播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地提出具有创新性、学术价值的模式。

1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系统的意义

1.1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需要

学术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模式的研究取得了丰富而厚重的研究成果,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直线模式和双向互动模式最早是由学者欧阳林提出的,在借鉴“5W”传播模式和单向灌输模式的基础上,立足于教育者、教育对象、传播媒介、思想教育信息、传播效果5个基本要素之间相互作用、互相影响的线性模式,由基本五要素转向八要素实现了双向互动模式。这两种传播模式开创了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模式的先河,实现从理论走向实践的康庄大道,但也存在诸多的弊端,如直线模式缺乏反馈、双向互动模式只是考虑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没有从整体要素协同互动建立模式。

1.2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问题是一个“常论常新”的话题,在具体的思想教育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如何增强对教育对象的实际效果是构建模式关注的重点。从狭义上说传播效果是对受众的思想、行为的具体效果,广义上是指传播活动对社会产生的总体影响,系统模式的构建既注重了教育者的传播教育效果,也关注到了受教育者身体和心理上的接受效果。从系统角度出发,提出要素协调互动的教育传播理念,在根本上提升了传播的实效性。构建系统模式从基本要素入手,通过要素之间传递具有教育“共识”的信息,转化为可实践的、有效率的某种机制。

1.3适应现代融媒体的传播环境

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要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是要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1]。”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在互联网时代深度融合、聚合共振已经是当前传播环境的大势所趋。自此基础上形成了一个集功能、成效、载体互融互通的媒体传播环境载体,体现了资源共享,结构合理、协同发展、从中央到县级的传播矩阵,真正地实现了信息、图片短视频交流的媒体,相比较于传统媒体,传播环境变得更为复杂化、传播主体之间更加民主平等。媒体的融合使得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信息的传递渠道更加多样化,彼此之间对话、交流、互动不再是被媒体异化为机器的交流,而是能够促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真实的交流,主动权和主导权被教育主体牢牢掌握。在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系统模式中,强调了充分发挥媒体的中介效用,从系统论的角度构建模式,构建出适应融媒体传播环境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生产与整体传播架构,在复杂的传播环境中传递更有导向力的思想,在嘈杂争论的场域中发出更有公信力的影响,在系统论的指引中创新出更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经典传播学中人们注重传播的“信息量”,现代传播学更注重的是信息效用意义上的“信息质”[2]。现代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突破“功能尺度”“时空限制”,传播环境也越来越复杂,外部噪音随时干扰着传播过程,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提出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系统模式,遵循构建中的科学原则,发挥传播要素协调互动的“联动效应”,达到对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向的教育作用。

2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系统的构建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是一种信息传播过程,同样也遵循信息传播规律,因此在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模式的过程中也要遵循相应的原则。

2.1现实性与理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模式构建过程中,现实性服务于整体,理想性依靠局部,两者是系统模式前进的两驾马车,并驾齐驱。现实性指的是在具体构建中从实际出发,从受教育者现实需要出发,立足于现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来源于现实社会对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品质要求。任何社会活动都有一定的社会历史性,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也是社会活动的一部分,教育者与受教育本身生活在真实的世界,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不变,深挖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生产、传播的实践意义。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模式的构建必须考虑其内容是否与受教育者的需求相契和,是否真正的适合受教育者。理想性指的是在构建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模式中,树立更高的教育理想信念。遵循现实性与理想性原则的要求:顾全大局,设计顶层教育方针。在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系统中,每一个主角都是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活动的子系统,顶层方针设计预先描绘出信息运行的“总画面”,从大局出发,照顾到每一个细微的小角色,才符合系统的整体观念。

2.2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原则

继承性与创新性二者是辩证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创新,是时代的呼唤,时代在向前发展,任何事物都不是固定不变的,事物的发展变化离不开自身的改革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模式的构建不是凭空想象,而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传播经验的系统总结。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模式不是推翻现有的模式完全创新,而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地向前发展,尤其是在目前复杂的传播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模式更应该不断地创新。继承其以往模式中的精华部分,创新现代模式中的糟粕部分,在构建模式的过程中要对马莱兹克传播系统模式和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进行继承,将两者结合起来,然后提出具有前瞻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模式。遵循继承性与创新性原则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回归生活实践需要,返璞归真。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要回应质疑、反驳责难,最根本的做法是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出发。”[3]继承理念要回归生活,创新改革要不忘初心,牢记教育使命。

2.3思想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传播过程,服务于当前社会所需要,因此构建其模式应必须遵循一定的思想性和人文性原则,彰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时代特色。思想性指的是信息内容的构建应具备一定的思想价值,教育主体通过思想信息的对话,产生不同的价值争论、再经过情感的发酵,源源不断地从根本上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人文性原则强调的是模式的构建中实现以人为本的意识导向。人的本质就是社会交往,以人为出发点,以人为落脚点,关注教育对象,关心教育对象的身心成长和心理需求,突出人的发展,实现人文关怀,要以受教育者为中心,选择正确的传播方法。构建模式要遵循思想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原则也体现了传授双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认同。遵循思想性与人文性原则的要求,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的价值导向作用,提升传播的深度和厚度。模式的构建都要服务于人,媒介的选择要体现出价值导向作用,深挖教育意义,不断挖掘信息的教育深度,做到“接地气”,扎根于人生活的周边,拓宽教育的广度。

3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系统的构建策略

面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发展需求和当前复杂的融媒体传播环境,模式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主要从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系统模式构成入手,认为主要从理念、体系、传播效果3个方面构成系统模式,不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模式走向教育现代化。

3.1要素协同互动的教育理念

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系统模式不仅仅是基本要素之间发挥影响,而是整体要素相互协调互动,联动调整发挥出协同效应,致使每一要素都能传递出教育的理念,传递出一样的教育理念,体现出一致的行动力。要素协调互动指的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系统模式中要素具有“同向性”“协调性”。具体表现在传播活动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能够在传播目标上达成一致,在传播行为上达成共识,而不是反向性,为建立和谐的教育关系打下良好基础。在传播认识上,教育主客体具有共通的教育认识达成一致共识,传播方向上,媒介的选择与应用与受教育者接受方式相契合,如果不相契合只会造成受教育者“左耳进,右耳出”的尴尬局面。首先,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是一个由诸多传播要素构成的系统[4]。要优化系统模式的组织结构,恰当的组织形式是做好模式的重要支撑,要不断地优化整体组织结构,主要依靠具体的实践需求调整出科学的组织结构。其次,要提到整体要素的互动意识,科学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实践的前行。在要素协同理论指导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通过自身的媒介素养进行深入性的交流探索,传播反馈能够更加及时反映出思想信息传递的进程,从教育对象主动地前置反馈出自身需求到中程反馈监测出目标的进度,实现不断地调整目标,以达到理想化的效果。最后,教育内容要反映不同类型和层次个体的现实需要,除了体现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内容外,还要将与受教育者个人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中。

3.2资源共享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体系

“共享”是近两年的热频词汇,社会上也不断地出现共享产品,共享理念不断地深入人心。如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共享也是当前的热门话题,从系统论出发构建模式的重点就是要实现资源的共享。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扎根于实践,服务于广大基层的受教育者,以模式为参照,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需要从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组织管理入手,提高思想信息资源的开发使用效率。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系统模式要从建设完善的资源共享体系入手,打造高效的、便捷的、全方位的数据资源库,实现人人共享教育资源。主要从教育资源类型来入手建设共享教育信息资源体系。以高校为例,在坚持有形资源的基础上许多高校也开启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课程,深度挖掘无形教育资源。共享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是系统模式构建的重要目标,资源共享,突破信息的时空限制,打通好“最后一公里”。面对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社会环境,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系统模式要打造出资源共享的传播体系,充分利用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内容、传播媒介等,增加传播信息传播的“量”,提高信息传播中的“质”,拓宽教育资源利用的边界线,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再生,而不是一味地循环利用资源。

3.3育人为本的传播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系统模式构建的目的就是通过简单的图表形式描绘出复杂的教育过程,最终要实现的教育对象的思想转变,行为的践行就是“育人”。模式的构建最终是为了实现“育人”的目的,通过教育者有目的的、有意识的采用正确的传播方式,不同的传播情景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良好的传播氛围能够提高教育对象接受的程度,反之相反。人是天生的社会高级动物,构建系统传播模式时必须要考虑到人的社会性,做到传播活动真正的以人为本,以教育对象喜闻乐见、包容开放的媒介形式传递信息。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面临复杂的传播环境,传播渠道的增多使得传播方向不再是“线性”,而是“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受教育者既是受众也可以是传播者,最终的效果是要落实在人的身上,体现出价值导向,受教育者不仅要在思想上发生转变,还要体现在行动力上。教育者要能真正体现对受教育者现实状况的理解与尊重,寻找和善用受教育者群体中较能快速领悟教育者思想的“领军人物”发挥带头作用,才能扩大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实效[6]。站在教育对象的角度进行“编码”,这样受教育者在“译码”的过程中就不会出现“跑题”“偏题”的现象。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6-05-19(06).

[2]孙迎光.思想政治教育新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4.

[3]侯丽羽,张耀灿.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三种基本形态[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8(12):147.

[4]李洁,何沙.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的模式及特征[J].石油教育,2011(3):59-63.

[5]高凌云,吴东华.传播学视角的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思想教育研究,2011(9):44-47.

[6]马玲玲,郑大俊.传播学视域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要素的优化策略[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8(6):11-15,94.

作者:张方方 单位:太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