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tuxSearch
高等教育中引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
学术交流
你的位置: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文章

高等教育中引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

来源: 2019-1-3 14:41:46      点击:

  现代学徒制是在现行教育体系改革下的又一新生事物,是内容、实施或形式更具有现代职业教育、技术教育和应用型本科教育内涵发展趋势的新型教育模式,具体反映在制度建设、产学合作共赢、资源整合、人才培养、职业资格鉴定、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等方面的优势,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尤其是近两年,现代学徒制已经受到职业教育和应用型本科教育研究专家和学者的高度关注。

  在我国的工业发展中,学徒制也曾经占据了重要地位,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学徒制逐步退出了人们的视线。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职业教育已不能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高端技术人才严重缺乏,国内的一些职业院校开始在对西方现代学徒制进行了初步研究和探讨,包括北京联合大学《现代学徒制与课程设计》、上海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的雷正光编著的《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初探》、国家教委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编著的《历史与现状——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姜大元和吴全全编著的《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陈国忠、陈贵青《英国现代学徒制的改革》、李有观《美国的合作教育》等。随着对现代学徒制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学者开始讲探索的焦点放在如何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如石品德、杨早娥《现代学徒制与中国职业教育研究》、叶爱英、丁敬敏、徐瑾《本土化学徒制的探索与研究》等。除此以外,我国的部分职业院校也为现代学徒制在中国的实施进行了试点改革,如江西省的“新余试点”对校企合作模式进行的改革探索,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借鉴英国学徒制对办学模式和教学模式进行的创新,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对教学模式的改革,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对定岗实习采用现代学徒制开展等。

  与国内对于现代学徒制的研究与实践还在探索阶段不同的是,国外对于现代学徒制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形成了以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现代学徒制”、澳大利亚的“新学徒制”以及美国的“合作教育”的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为西方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国外学徒制研究集中在对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与创新较多。由于各国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义和对于职业技能培训的界定不尽相同,因此文献大多从某个现实侧面反映在模式构成中的某个问题,并不对整体模式进行宏观研究和阐述。例如《Reason for new apprentices’ non-completions》文章中,就主要阐述了现代学徒制应具备的“现代”属性,论文《Learning and Training in School-Based New Aprenticeship》正面阐释学校本位的职业教育与学徒培训之间的关系与合作模式运行。

  多年来,我国的传统高等教育重知识轻技能,重研究轻应用现象尤其突出。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许多传统行业向高科技转型,原有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逐渐与市场需求脱节,有些专业甚至出现了严重的人才素质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的现象,一方面企业有急迫人才需求,而另一方面,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知识陈旧,教学方式单一,师资队伍缺乏“双师”型教师等问题,造成了就业状况并不理想。

  为了解决面临的诸多问题,几年来我们在重庆市某高校高职专业推行了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我们建立了一套全新的课程体系和深入参与的企业项目导师模式,学生在完成大一基础课与大二专业科之后,就选定一名指导导师,指导导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的发展意愿选择研究方向,由导师为学生选定企业项目组和企业导师。在一年半的时间内,学生由导师点对点把控能力与素质培养,由企业导师和企业项目组具体参与学生的专业能力构建。我们还建立了一整套多元化过程评价方式和能力目标评价标准。最后一学期,由评价专家组对学生能力进行客觀的双向综合成果评定。并对导师的指导过程和指导效果以及擅长方向进行星级评定并向全体学生公布,便于下一学年的学生选择导师。因为全过程我们引入了企业的深度参与,所以在不破坏现行教育基本要求的条件下有效解决了师生比过小的问题。教学的实施和教学质量得到了的保证,通过我们仔细调研,反复论证修改最后建立的 “师傅”考核标准,有效的打造了“名师”品牌效应,两年来,我们的“名师”在每次双向选择中都成为学生抢手的选择对象。

  通过这种以师傅带徒弟模式的现代学徒制为基础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进行以应用能力培养、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并初步获得了丰硕成果,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我们的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从过去的75%提高到了98%,我们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只高评价,并与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人才输送绿色通道。未来三年,我们计划把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在全校所有专业进行推广,并形成一整套完善的、标准化、规范化模式。让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无缝连接,让学生能力与市场需求实现精准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