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坛刊文:高等院校职业道德类课程建设探讨
录稿查询
你的位置:首页 > 录稿查询 > 刊文精选

教育教学论坛刊文:高等院校职业道德类课程建设探讨

来源:www.jyjxltzzs.net 2021-4-25 16:33:10      点击:

张倩

[摘 要] 该文简述国内外高校职业道德教育现状,例举了我国高等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与国外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国内高校思政课程、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不同,并以西安财经大学“统计职业道德”课程为例,分析了课程特点和课程设置情况,提出了存在问题及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 高等院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建设

一、序言

我国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校。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高校德育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

西安财经大学坚持社会主义人才培养方针,为了践行社会主义高校立德树人的主旨,从完善课程德育的角度增加高等院校职业道德类课程,于2016—2017年第一学期开设了“会计职业道德”“统计职业道德”“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秘书职业道德修养”“广告法规与职业道德”“广播电视法规与职业道德”等共6门高等院校专业培养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截至2020—2021年第一学期,开课已有三年时间。职业道德类课程的授课对象为大四本科毕业生,截至目前,已有数千名本科毕业生接受了职业道德教育,奔赴祖国建设的前线。

我国高等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与国外职业道德教育课程有所不同,与国内高校思政课程有所不同,与国内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也有所不同。我国高等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现阶段的情况是开课周期短,课程尚需建设、授课经验尚需进一步交流成熟,根据其特殊性对课程建设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二、国内外高校职业道德教育研究现状

(一)国外高校职业道德教育研究现状

高等院校职业教育是国外高校德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以美国高校为例,美国高校职业道德教育兴起于二战之后,退伍士兵大量涌入学校学习一技之长,求知求职需求使得职业道德教育在美国高校德育体系中比重逐渐增加。美国的职业道德课程更多地兼顾职业技能、技巧的培训和道德的培养,同他们的其他德育课程一样,职业道德学分的获得不仅仅是课程学分,还包括了参与社会服务的实践性学分,同时,随着非全日制学生的增加,职业道德教育也逐渐呈现出市场化的特点。国外大量的对于高校德育体系的研究表明,针对国外高校职业道德教育的研究并不多见。

(二)国内高校职业道德教育研究现状

查阅知网文献,我国的职业道德课程相关研究多出现于高等职业技术类院校,开设专业多为强调奉献精神的行业:余华(2018)研究了高校师范生教师职业道德培养情况;夏君钰(2019)研究了会计法规、会计职业道德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孔德利(2019)研究了幼儿师范学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常见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刘云霞(2020)对高职院校行业英语课程思政研究;丁绘惠(2017)对高职院校德育课程改革提出根据职业教育需求调整课程内容,对职业道德类课程教学效果评价的研究所用的方法多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如:刘红、翟辛睿(2017)采用问卷调查研究了教育对研究生科研道德行为认知的影响,李丹丹(2018)采用问卷调查研究了小学教师专业素养。

三、西安财经大学“统计职业道德”课程特点

(一)与国外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的不同

我国高校职业道德教育与国外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的不同主要在于授课形式不同。我国高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是以课堂面授的形式进行,而国外职业道德教育不仅限于课堂面授,还有很多课外的活动和非正式的德育方法以达到职业道德教育的目的(如表1所示)。

比如:鼓励学生参加研讨会和参与社会服务。初级的研讨会是由教师们专门设计反映所在领域存在的问题,学生参与研讨会以讨论的形式想出解决办法,高级的研讨会主要以授课的方式进行;参与社会服务一直是国外高校非正式教育的一部分,即在参与社会服务中实践职业技能。

(二)与国内高校思政课程的不同

首先,我国高校“统计职业道德”课程与思政课程的授课基础不同,思政课程是培养拥有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高级人才的基础课程,而职业道德教育是包含了一部分思政内容,还包含有以专业知识为基础的职业技能、职业法律法规和道德培训(如表1所示)。

其次,职业道德课程与思政课程相比在培养目标、授课对象、考查方式上均有不同。比如:授课对象的年级不同,思政课程授课对象为大一学生,而职业道德课程授课对象为大四毕业生,这一不同也是符合高校德育体系的培养顺序的,因为思政课程是学校公共基础课程,“统计职业道德”课程是院级选修课(如表1所示)。

(三)与国内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不同

我国高等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培养与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不同的原因是授课的学生去向不同。从学生就业的角度来看,高职学生的职业方向比较固定,高职院校以传授技能为主,学生进了高职基本确定了未来的工作,而高校生虽然选择了某一专业方向,可未来的发展前景更为宽泛、选择余地更多(如表1所示)。

四、西安财经大学“统计职业道德”课程设置情况

(一)课程内容及结构

如上所述,西安财经大学“统计职业道德”课程授课对象为高校本科毕业生,学生的择业去向更为自由,或继续深造或选择就业,因此课程设置在讲授避免专业技能中方法的误用和宣讲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应涵盖更广泛的外沿方可达到使各种去向的学生都受教育的目的。使学生不但能在从事统计相关工作时秉承职业道德,在未来继续深造学习中也能牢记职业修养,达到警钟长鸣的效果。

西安财经大学“统计职业道德”课程从政策法规、统计技术、社会舆论、个人情感四个视角出发,设计了11个专题,分别是统计各种政策法规、科研道德、统计误用、道德和先验信息的统计应用、定性数据的道德共享和再利用、大数据道德、人体实验与动物实验、统计实践的道德准则、道德的自我评估、统计先进事迹、统计违法案例,现阶段基本满足使各种择业去向的学生都能够受到教育的要求(课程的内容及结构如表2所示)。

从文献可知,职业道德失范分为有意行为和无意行为,有意行为是在熟知统计技术的情况下有意识的不端行为;无意行为是在不了解技术的情况下无意识的行为。但这种分类并不能完全包含监督统计职业道德的方面,在我国法治社会的大背景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社会舆论影响下,对统计职业道德的约束还应增加社会法制监督和个人情感监督两个方面。因此,本文将统计职业道德的监督分为外力和内力两部分。外力监督为社会监督,包括了政策法规的法律强制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的非强制监督;内力监督即为个人自我监督,个人自我监督又根据是否掌握职业技术分为个人技术监督和个人情感监督,个人技术监督是警示在熟知统计技术的情况下有意识地不端行为,个人情感监督是警示在不了解技术的情况下无意识的行为。以上的分类方式是按照章节内容主要涉及的部分所占比重划分的,比如大数据道德会讲少量統计技术但主要以社会舆论规范为主,因此分在社会舆论中。其余章节也如此划分。以上的教学内容在今后的讲授过程中还可以结合时政,增添相应内容。

(二)学分设置及考查方式

西安财经大学统计学院“统计职业道德”课程授课已有三个学期,开课在大四上学期,计两个学分。“统计职业道德”课程的考查方式由授课教师自行选择,可以以大作业、开卷笔试、闭卷笔试、机试等多种方式进行。在“统计职业道德”课程开设的三个学期内,考虑到课程为选修课并且授课一直以面授为主,因此一般采用开卷笔试的方式进行考查。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办法

依据“统计职业道德”的“忠于统计、乐于奉献、实事求是、不出假数、依法统计、严守秘密、公正透明、服务社会”32字原则,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的“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的多角度人才培养体系,本文提出统计职业道德课程建设相应的改进办法及措施。

现阶段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和考查方式可以更为灵活,比如: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互动,通过实践课程给予技能学分,多举办行业内人士的讲座和交流活动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感性认识。

(一)课程内容及学分分配增加实践内容

本文认为,对学生的职业德育培养也应该从实践育人、服务育人、组织育人等多角度进行。比如:美国高校采用的“服务学习法”,搭建起了高校与政府、服务部门、工商企业、社区等校外机构的联系平台,校外机构向高校提出学生参与服务的需求,高校学生通过参加各种正规的或非正规的服务项目、实习,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了解社会中的不公平现象和问题,并积极致力于消除社会不平等的社会实践。

借鉴以上经验,笔者发现职业道德教学除了进行基本职业道德规范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进行职业道德实践的教学,通过安排学生参与职业实习,领悟职业道德的意义,将自己体验的职业道德感受与学校传授的职业价值观联系起来。因此提出,职业道德类课程也可以增加“劳动”或“服务”课程内容、课时和学分,比如与社会实践活动、毕业实习活动等相结合,尽可能在参与实践中亲身体会和锻炼,更好地理解本专业的职业道德要求,尤其是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劳动道德和奉献精神,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帮助其养成积极的服务态度,而且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职业道德技能,为以后参与社会工作做好了准备。

(二)课堂环节增加机动学时

由于职业道德类课程授课方式是面授的形式,为保证效果,一直要求学生的到课率,但授课对象正值大四毕业期,面临着工作面试、考研复习、出国留学等压力,存在到课与旷课的矛盾。为解决这一问题,保证课程效果,授课教师为每一位同学都安排了相应的有关职业道德课程的研讨题目,以作业的形式布置、以演讲的形式解答,以促进学生思考寻找答案,同时也赋予学生更为灵活机动的学习时间和充足的思考准备时间,一定程度上缓解到课与旷课之间的矛盾。

这一试点项目在于将创新的课堂工作与职业道德发展计划、合作项目、社区工作和实习结合起来,即将随后开展的在社会中的服务与课堂教育讨论联系起来,使知识在服务实践中发挥作用。

(三)课程教学的变化性和稳定性

职业德育课程的教学要注重变化性和稳定性相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的德育课程教学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调整教学方法,适应现实道德问题的需要以及大学生道德发展的特点。因此,紧密联系时政、了解行业动态,请专业人士进行汇报、讲座、交流、研讨的灵活方式更能够迎合学生的心理,更好地应对社会变化的需要。

职业德育课程的稳定性表现在不仅在一门课程中讲职业道德,而是在专业课程中都应该体现本专业的职业道德。以统计为例,每位教师都应将“统计职业道德”的“忠于统计、乐于奉献、实事求是、不出假数、依法统计、严守秘密、公正透明、服务社会”32字原则贯穿于教育教学中,以师为范、身体力行,才能保证学生教育的质量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高校不仅要从教学内容的角度加强职业道德规范和伦理的研究,更要从教学手段上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强化大学生职业道德指导,多部门多角度多方位协同并举,为社会主义高校培养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7-02/27/content_5182502.htm,2017-02-27.

[2][美]美国科学促进协会.科学和工程学会中的职业道德活动[M].华盛顿:美国科学促进协会,1980.

[3][美]史蒂芬·布鲁克菲尔德,史蒂芬·普莱斯塞尔.如何讨论:以最短时间达到谈论的最佳结果的50个讨论方法[M].包芳等,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7.

[4]余华.高校师范生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8.

[5]夏君钰.会计法规、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文化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9.

[6]孔德利.幼儿师范学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7]刘云霞.高职院校行业英语课程思政的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20.

[8]吴双,王楷清,赵裕如.个体道德境界与德育课堂教学——生活德育有效回归课堂之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5,5(12):226-229.

[9]刘红,翟辛睿.教育对研究生科研道德行为认知的影响——基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术论文写作规范与科研道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7,39(5).

[10]李丹丹.小学教育全科师范生的教师专业素养的调查研究——以C市为例[D].四川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