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有效路径
学术交流
你的位置:首页 > 学术交流 > 行业声音

试论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有效路径

来源:www.jyjxltzzs.net 2021-3-8 8:49:03      点击: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历经中学的拼搏奋斗,大学新生们终于进入了憧憬的大学殿堂,都急切地希望自己能自由的大施拳脚,活出不一样的、精彩的自己。殊不知,刚进入大学,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鲜而又陌生,沮丧与苦恼也会伴随而至,新生教育直接关系者学生能否适应这新的环境、人际、学习与生活。高质量的、有效的新生教育将会对大学生的在校生活产生积极而长远的影响。

  一、大学新生教育的概念

  大学新生教育即高等教育机构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以及青年学生在新时期的思想特点进行引导与帮扶,组织一系列学前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尽快在学习方式、思想观念、心理调适、人际交往和自理生活能力方面进行合理、科学的转变。

  二、对大学新生进行入学教育的意义

  1、对于学生个体的价值意义

  首先,帮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了解、习惯并喜欢大学的学习和生活,这一内容比考查学生在这一时期的学习成绩如何更为重要。陶沙博士指出“个体对这一转折的适应,既直接影响其当前的身心发展,也对于其成年期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1]学习成绩是一时的,而学习方式、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以及心理合谐度是对大学生活乃至今后的职业生涯都有深远影响。其次,引导新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高尚的价值观,树立远大理想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培养优良的思想品德。

  2、对于高等教育的价值意义

  大学是传承科学真理和优秀文化、创造新知识新文化的神圣殿堂,不仅要为大学生提供高深的知识,而且要培养大学生健全完善的人格、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心理和情感、良好的文化修养、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创造能力。[2]大学新生阶段作为大学生活的一个特殊阶段,它入学教育的任务、目的和实施,是高校传播校园文化、展示教学成果、形成良好风气、宣传自我形象的重要方式。新生如果一入学就形成科学规范、系统合理的学习生活态度和习惯以及正确科学的价值观念,对于后期学校的学生管理和教学计划实施都有很大的帮助。

  三、传统的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模式弊端

  1、入学教育内容刻板老套

  据调查发现,不少高校还沿用军训、校史介绍、遵纪守法教育等内容。这些内容对学生来说不仅枯燥乏味,并且与其日益增长的学习、成长需求与有限的有效教育资源构成矛盾。

  2、入学教育仅在短短入学时段进行,不具备整体规划性

  多数高校的新生教育在时间上往往局限于新生入学第一个学期,对于职业色彩、就业意识方面的内容涉及得太少,长期性和持续性有待提升。

  3、入学教育流于形式,对学生的实际帮助性不大

  新生入学教育不被重视,很多高校新生教育只是机械地完成计划中规定的教育内容,通常以“灌输式”教育来实行,学生被动接受,缺少参与和交流互动,忽视了个人的能动性,将学生束缚在条例、纪律、制度中。

  四、新时期增强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有效性的实施路径

  1、新时期条件下对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内涵和外延的影响

  (1)新时代的大学生群体特点。首先,新时代的大学生思维敏捷,好奇心强,乐于接受新事物,个性独立,敢于表现与追求,充满激情,富于创新精神自立意识,同时生活自理能力弱,耐受挫折能力差,集体观念和协作精神比较淡薄,较难适应集体生活,面对一系列的改变,不能有效应对。其次,他们自我意识强烈,辨别力和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容易受到外界误导。他们孤独感较强,心理脆弱,抗压能力不强,容易焦虑、悲观。[3]生长在新时期的青年大学生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这些鲜明的性格特征势必影响他们进入到大学这个人生重大过渡期和转折期的教育目标及其方式的改变。

  (2)新时代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目标特点。我国社会大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身为其中一个重要子系统的教育也深受影响,呈现新的特点,出现新的问题。北森,作为中国人才测评的第一品牌,在2012年的校园招聘白皮书显示,对招聘会人才的要求百分比排在前五项的依次是:责任心、抗压能力、学习能力、积极主动性、社会适应性。这充分表明,用人单位选择人才的标准由原来的“学习成绩好”向其他更多方面倾斜,对人才的要求更为严苛。

  2、新时期增强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有效性的实施路径分析

  (1)突显新生入学教育培养理念。对于大学新生来说,如果急功近利地要求他们一进校就马上集中精力学习,搞好学习显然是不合乎情理的,也不符合人才的成长发展规律。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人”比“致学”重要,特别要重视情感、意志、兴趣、个性等非智力因素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在新生面对外部环境的巨大变化以及心理感觉的巨大波动的时期,对新生的入学教育培养重点应放在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品德高尚,意志顽强,乐观进取,自立自强,奋发图强,树立竞争意识、危机意识、感恩意识和责任意识。进行入学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内化大学生学习和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动力和目标,规范行为习惯,提高基本素质。使学生初步确定与大学生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尽快完成由中学生向大学生角色的转变,从而为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建立健全相关的保障制度。为增强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新生入学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建立健全入学教育的相关选拔、约束、激励、保障机制是必须的。包括制定工作目标和原则,明确工作内容及责任部门,详细制定工作时间表,指出各项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从组织领导、理论研究、基础建设详细制定工作实施的保障措施,形成完备的师资力量体系,建立新生教育课程师资库,所有任课教师将统一进行调配管理,并对新生在师资配备、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后勤保障等方面给予适当的工作倾斜。   (3)坚持短期集中培训和长期自学相结合。对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不仅是入学时的教育,还应对接长远的职业发展。因此需进行整体、长远的规划,采取短期集中学习与长期分散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一方面,根据入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要求以及大学生的实际需求,有计划、系统地开展集中培训工作;另一方面,充分调动培养对象的内在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开展日常学习,加强自我教育。长期自学侧重通过持续性的、全面的培养计划促进学生形成自我反思、关注时事的良好习惯,从而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形成良好的学风。

  (4)入学教育内容应深刻丰富且形式应灵活多样。①专题教育讲座。专题讲座内容包括校情校史、专业概况、校纪校规、资助政策、党章学习、时事政策教育、清正廉洁观念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聘请具有经验丰富、理论水平扎实、语言表达精妙的专家、学者以专题讲座、座谈会、报告会、热点分析等方式进行宣讲,提高大学生的理论素养和辨析能力,或通过鲜活的革命伟人成长案例结合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结合自身的成长、成才经历,深入浅出地使广大学生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激发他们的使命感、责任感,从而能够胸怀祖国、心存大志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

  ②大学生骨干榜样带动教育。大学生骨干主要包括党支部干部、团干部、学生会干部、班级干部、社团干部,以及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理论学习骨干及在学术科技、文化体育等方面成绩突出的优秀学生。大学生骨干汇聚了众多文体精英、思想积极政治进步的学生骨干,是具有一定思想修养和较高的政治素质的先进分子,并且务实肯干、在同学间具有较高威信。他们是学校教育、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在学生中的组织者、协调者和执行者,是学生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而同辈之间有着自己的话语体系,同伴群体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发挥好学生骨干的榜样带动作用,有效依托和利用身边这样一批优秀的人,采取现身说法、座谈交流传导核心价值观,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培养新人。

  ③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培养大学生历史使命感、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心、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充分利用寒暑假、节假日,组织学生深入到社区、农村,参加“三下乡”、志愿支教、“四进社区”等社会实践活动,或是在中小学、敬老院、慈善机构、社区为依托,充分发挥大学生自身的科技、智力、人才优势,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在服务社会的同时践行马克思主义精神。为更加突出主题,统一思想,社会实践及志愿服务活动均结合当今的时事热点确立相关主题。帮助学生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能正确回答社会前沿的实际问题,科学分析当前的社会现象,能动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丰富自己的道德知识,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感,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

  总之,新生入学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教学课程,而是具备深刻思想要求和理论水平的心灵和灵魂的洗涤和锤炼;新生入学教育工作也是一项与时俱进的系统工程,必须时刻把握社会发展变化形势,紧跟时代步伐,对人才培养教育目标及手段适时给予调整,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坚持不懈地推进,着重在拓展教育内容、丰富教育载体、健全培养机制、提高培养成效等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坚持把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结合,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结合,把个人成就和社会责任相结合,保证该项工作规范、科学、有序地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