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可能的解决途径
录稿查询
你的位置:首页 > 录稿查询 > 刊文精选

谈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可能的解决途径

来源:www.jyjxltzzs.net 2019-3-7 20:38:01      点击:

石廷玉 王园媛 涂星

摘要: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医学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从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及现状出发,对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可能的解决途径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提高提供参考。

关键词:人文素质;人文素质教育;医学生人文素質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4-0085-02

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医学界关注的焦点。因此,弘扬医学人文精神成为时代所需。本文从目前我国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发展及现状的背景出发,对我国的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可能的解决途径进行分析。

一、人文素质和人文素质教育的定义

人文素质包括各种人的内在品质(如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以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等形式表现出来。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各种手段使人形成这些内在品质,其目的就是要培养大学生处理人与外界及自身的关系的能力,最终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品位的人格修养。

二、医学人文教育的现状

1.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在谈论医学人文素质现状之前,有必要对大学的人文素质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因为,整个社会背景必然会对医学教育产生影响。我们来回顾一下历史,二战之后,西方世界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因此人文素质教育被边缘化。正如美国学者莱恩·切尼所说,“当人文教育置身于专业化原则中的时候,它们就使自己的权威性、独特性、目的性荡然失尽”,“混乱、孤立、分裂、虚假……毫无意义等勾勒了大学人文学科的特征”。同样,在中国也难逃这种宿命。其实中国古典的教育模式素来以人文素质教育见长。比如人文素质教育最重要部分包括诗、书、礼、艺、乐等为核心内容。而在西风东渐的影响下,中国也出现重理轻文的倾向。

2.医学人文学科的发展现状。医学人文学科是一大类学科群,其目的是关注医疗保健和卫生服务的价值,并探讨医学的本源。在探讨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方面,出现了各种强调医学人文学科重要性的观点。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到医学目的的讨论;从生命伦理学的产生到医学跨文化研究的兴起,医学界掀起了医学人文研究的热潮。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各医学院校逐渐开展对医学人文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不断开设新的医学人文学科课程和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尽管已取得一定成绩,但总体上还存在着以下问题。第一、学科设置比较随意。在我国医学伦理学是硬性规定的医学人文学科课程。其他课程包括:医学史、医学社会学等多为选修。多数课程缺少整体性规划,主要根据学校或教师的兴趣开设。第二、存在学科壁垒。医学人文学科之间存在壁垒,如何打通医学人文学科之间的壁垒仍然是个难题。第三、缺乏高素质的医学人文学科方面的人才。由于传统学科划分的原因,医学人文学科人才培养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医学人文学科方面的人才。第四、培养模式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受东欧国家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的医学教育模式以专业知识为主,人文素质的培养为辅。课程设置的比例上以医学专业知识为主,人文社会学科的知识为辅。现代高等医学教育不仅要求学生专业知识的积累,还要具备各方面的素质,尤其是人文素质。如何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仍然是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

3.医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分析。人文素质教育是以人文学科为主要内容,通过人文知识的传授,使人文学科中内含的价值内化为个体的品质。我国医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是:人文素质低,文史哲知识不足。其原因有二:第一、高中阶段文理分科,而医学生主要来源于理科学生,人文素质“先天不足”。大学的课程设置,更加局限于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第二、上世纪50年代起,我国就以苏联医学院校办学模式办学。这种过分强化专业教育的单科性办学模式,导致了许多学生人文素养欠缺。尽管从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高校开始意识到人文教育的必要性,开展了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探索,并取得了一些经验,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三、可能的解决途径

1.人文精神的培养是贯穿整个教育过程。由于我国高中阶段的教育的文理分科,而进入医学院校的普遍是理科生,导致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普遍较差。因此,要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不仅要从高中阶段开始,而且要强调进入大学后人文素质的培养。

2.课程设置上要将人文精神与医学教育融合。《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医学研究和服务的是人,因此医学教育培养的医疗工作者应该具有文、理、医和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素质。如今,医疗已不仅仅是个体疾病的治疗,而是人类健康问题。因此培养具有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医疗工作者,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在培养过程中,医学课程要融合人文精神,人文素质教育要渗透到医学课程的教学中。把“授业”与“传道”结合起来。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思维方法时,充分发挥科学史的作用。在医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医学发展史。将一些在医学发展过程中具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如华佗、科赫、希波克拉底等的人生经历以及为医学发展所做贡献进行弘扬,以鼓励医学生向这些人物看齐,树立榜样,从而潜移默化的培养了他们的人文素养。一些重大的医学事件如黑死病的在人类历史上的几次重大事件,以及其中人类认识和打败黑死病过程,其中在第三次黑死病流行时中国人尤其是伍连德在防疫战争中做出的伟大贡献。这些医学发展历史会极大地增加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鼓励医学生从事科学的热情。

3.确定医学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医学史、医学哲学等为医学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在确定哪些课程为医学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时,可以参考国外成功经验和教训。我认为医学史在医学人文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医学人文学科多以历史上的医学事件进行分析、判断和总结基础建立起来的。此外,医学史还为研究医学技术的演化以及经济、文化、哲学、宗教等与医学之间的相互影响提供素材。

4.教育理念上重塑醫学人文精神。重塑医学人文精神就是要敬畏和尊重生命的,对情感、精神、人的价值的关注,因为医学就是人的医学,是人的代理者,因此必须尊重人的意愿和对人行善。也就是说医学不仅是一种技术,更一种人道主义的道德实践。然而,在医疗技术为主的当下,医学失去了价值引导,从而缺失了医学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念,导致传统道德价值体系的遗失。因此,我们需要重视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从而摒弃重医轻文的观念,以人文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素养。

5.在教育内容上着力培育医生职业道德。职业道德的培育就是落实人文素质教育,即培养所谓的有教养的医生。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把医生的职业道德定义为其必需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包括:业务能力,职业道德以及获取研究的前沿信息等能力。

6.教育环境上要有良好的人文氛围。良好的校园人文氛围可以达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目的。具体而言,良好的校园人文氛围包括:校园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物质文化是载体,包括一切建筑实物,其独特的物质文化本身就是文化和价值的载体。精神文化主要包括历史传统、文化和生活观念等,是学校生命力的体现,具体包括校训、校歌、校徽等。它能够激发全体成员的归属感、自豪感和使命感。民主科学、严谨求实的制度文化,既是对办学的规范、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又是学校独特文化的生命力之所在。

参考文献:

[1]吕一军,陈迎红,赵降英.树立“全面发展 人文见长”的教育理念——再论高等医学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3,16(2):42-44.

[2]高玲,季晓君.加强和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6,28(2):161-162.

[3]白桂峰.新形势下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6,133(4):351-352.

[4]马存根.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理念与实践改革[J].中国高教研究,2003,(6):31-33.

[5]叶娟.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有效性研究[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4,12(2):37-39.

Abstract:Medical students 'humanities quality education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medical humanities quality education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medical attention in our country.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ossible solutions of medical personality quality educ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improvement of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for medical students.

Key words:humanities quality;humanities quality education;medical humanities quality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