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学翻转课堂的设计与实施
陈曦 陈雪娟
摘要:文章分析了眼科学当前的教学现状,提出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阐述了翻转课堂的基本内涵与特点。文章从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资源规范、信息化支持以及如何实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翻转课堂的应用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成为眼科教学改革的新方向之一。
关键词:翻转课堂;眼科学;设计与实施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51-0181-02
眼科学(ophthalmology)是研究视觉器官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以及预防、诊断和治疗的医学学科,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临床科学。如何掌握眼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如何熟练掌握眼科最常见、多发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方法,以及熟悉全身性疾病的眼病表现和需相互会诊的眼病、全身疾病的临床表现是眼科教学的重要目标。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主要通过教师讲授进行知识传授,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不能独立思考,课堂枯燥无趣。在课后知识吸收内化时,由于缺乏教师在场,学习效果不佳,更无法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式学习能力。因此,学习效果与教学目标的预期有一定的差距。如何提高学生对学科知识内化吸收一直是眼科教学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出现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方向。
一、翻转课堂的内涵
1.翻转课堂的含义。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最早是由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的两位化学老师乔纳森·伯尔曼(Jonatha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提出[1],是指课前学生通过教师发布的教学视频、课件等学习材料开展自学,课上集中解决学生课前学习时所产生的困惑和疑问,实现知识内化。翻转课堂是对传统的“课上讲授、课后作业”教学模式的翻转,知识学习在课外,知识内化在课内。课外通过在线学习资料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内通过教师解析、小组协作等多种形式的教学互动,专注于问题的解决及知识的深层次地理解与融汇,锻炼了学生协作式、探究式学习能力。
2.翻转课堂特点。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具体以下特点:(1)与信息化紧密关联:课外学习与交流的方式、学习资料呈现都通过信息手段完成,同时教师与学生都具备一定信息化应用能力。(2)教学信息明确,资源形态易于自学:教学任务明确、主题明晰,教学视频短小精悍,时长通常控制在5—10分钟左右,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辅助的主题资源以图片、动画、交互类课件等形态为主,保障学生的学习兴趣。(3)具有较强的互动性:课前学习通过网络开展互动交流,课中主要以互动讨论的方式以解决问题,促进知识内化。(4)实现个性化学习:摆脱传统课堂的统一学习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动态调节学习时间,掌控学习进度。
二、翻转课堂的教学准备
翻转课堂的教学准备包含教学设计及相关资源、信息化平台等方面工作。遴选合适的教学内容是教学准备重要工作,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翻转课堂的教学内容選择上一般多采用案例、实例、知识主题明晰以及技能操作为主的教学内容。
1.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与遴选的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包含教学目标设计、知识层次设计、教学视频与资源设计、学习任务及评价等方面。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两方面,知识目标指掌握当前眼科学教学内容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全身性疾病的眼病表现和需相互会诊的眼病、全身疾病的临床表现;能力目标指掌握眼部检查方法,掌握翻转案例的预防、诊断、治疗方法,掌握急、重眼病和眼外伤的初步处理,掌握常用眼科药物的使用方法。知识层次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层次。教学视频与资源设计主要是指在教学视频制作要遵循易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要求,教学视频除了时间要求尽量控制在10分钟以内外,在画面上也要求尽量去除一些不必要元素,避免分散学生注意力;教学资源可包含图文、音视频、文献工具书类、虚拟仿真实验案例等多种形式,资源具备合理的组织形式,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学习任务与学习评价设计是指在学习中教师需要设计任务单、预习与复习自测试题,使学生能够知晓学习要求和方法,任务单设计时需要创设学习疑问,引发学生思考,以问题为导向设计[2],以眼科飞蚊症翻转课堂为例,问题导向如:眼前恼人的“飞蚊”真的不要治疗就能自动消失吗?飞蚊症的发病机制是什么?玻璃体的成分和功能是什么?玻璃体后脱离的临床表现有哪些?眼部B超能够检查眼部哪些结构和体征?教师通过任务单引导学生自主式学习、探究式学习。
2.翻转课堂的信息化支持。翻转课堂的实施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持,教师需要将学习视频、资料、任务、试题等内容发布在网络上,学生需要通过网络开展学习、交流、自测等活动,良好信息化平台是翻转课堂实施的重要保障,眼科翻转课堂依托学校的Elearning课程中心开展教学。Eleaning课程中心属于“I+C”类网络课程平台,包含基础栏目、论坛互动栏目、考核分析栏目及教学管理栏目等,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提供学生间、师生间在线交流空间,同时可以进行学习行为与效果的统计分析,保障了翻转课堂顺利实施。
三、翻转课堂的实施
从塔尔伯特(Robert Talbert)、张金磊、沈书生等人所构建的翻转课堂结构图模型中,可以分析出目前翻转课堂的教学实施主要包含课前知识传授、课中知识内化、课后考核评价三个阶段。
1.课前知识传授。课前,教师提前1—2周时间将任务单、制作好的教学视频、相关资源、试题发布在眼科学对应的Elearning网络课程上,学生通过任务单接受学习目标与要求,通过教学视频与教学资源开展自主学习,通过课程论坛区发起或参与相关主题的讨论,开展协作式学习,并完成相关试题测试。学生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需要解决的问题反馈给教师,同时Elearning课程中心将学生的学习行为轨迹与时间反馈给教师。
2.课中知识内化。课中,主要是教师依据Elearning课程的学习反馈,确定问题、解决问题,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分组讨论、小组协作,对已掌握知识进行拓展、深化和融汇,促进知识内化,提升学生协作学习、探究问题及建构知识的能力。教师针对平台反馈出学生的学习困惑与学习状态,释疑解惑,围绕着一些共性问题、难点问题组织分组讨论与交流,课程结束时进行成果展示、教师总结。
3.课后考核评价。课后,通过对共性问题、难点问题设置考核,对知识巩固与提升,通过考核评价、实践应用来检测学习效果,同时结合教师测评系统开展双向互评,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学生眼科学课程成绩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而成,而形成性评价主要根据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情况、课中参与讨论交流等情况综合打分,将形成性评价占比提高至50%,以激励学生开展自主式学习、协作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提升学生学习与应用能力。
四、结语
翻转课堂近年来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热点,它以学生为中心,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的一种变革,它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可根据自身知识储备与学习能力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翻转课堂具有较强的教学互动性,更有利于知识的吸收,同时促进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翻转课堂的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受到学生广泛好评,成为眼科教学改革的新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35(07):5-16.
[2]郑瑞强,卢宇.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设计与实践反思[J].高校教育管理,2017,11(01):97-103.
- 上一篇:“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化学反应工程》双语微课教学探索 2019/2/25
- 下一篇:中外合作办学中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与其优势学科的互动耦合机制研 2019/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