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坛刊文:国家级金课驱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探索与实践
录稿查询
你的位置:首页 > 录稿查询 > 刊文精选

教育教学论坛刊文:国家级金课驱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www.jyjxltzzs.net 2021-5-14 10:14:20      点击:

刘华珍 彭克美 宋卉

[摘 要] 我国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实践动手能力不强、国际化意识淡薄的短板。依托“动物组织胚胎学”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和完善“精品课程+精品教材+教学文件”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综合设计型实验+创新探索型实验+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体系,着力培养理想信念坚定、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国际化视野开阔的新时代大学生。

[关键词] 动物组织胚胎学;精品课程;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03-0113-04   [收稿日期] 2020-07-09

动物组织胚胎学是动物科学和动物医学专业重要的基础理论学科,是动物解剖学的延续,是后续学习动物生理学、动物病理学、动物繁殖学和动物产科学等学科的基础,在动物科学和动物医学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对人才的需求以及“互联网+”背景下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组织胚胎学教研室始终坚持教学改革,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出发点,积极融入思政元素更新教育理念,建设和完善“精品课程+精品教材+教学文件”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积极构建“综合设计型实验+创新探索型实验+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体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精品课程的建、用、学、管、共享为抓手,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深入推进教学理念、培养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积极融入思政元素更新教学理念

传统的观点认为,动物组织胚胎学作为动物科学和动物医学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教师应该把知识讲得越细越好,而学生应该把知识掌握得越多越好。因此,传统教学内容中多侧重于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往往忽略了对学生责任担当精神、团队协作精神、科学创新精神、学农爱农情怀,以及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形象一点地说,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学生完全没有自主权,最后导致学生只会死记硬背书本知识,而缺乏科技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知识的获取变得越来越容易且越来越广泛。在这一背景下,对学生获取信息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科技创新精神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清华大学物理系创始人叶企孙先生曾多次强调,教学“要只授学生以基本知识,重质不重量”[1]。朱邦芬院士也指出,真正的创新人才不是课堂里教出来的,要让学生在研究中学习,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使命感[1]。通过对原有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学中,即在讲述每部分内容的时候体现不同的思政元素,全面优化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体系。具体做法如下:(1)分别讲述每个组织器官的结构特点及功能,体现责任担当;(2)不同的器官组合在一起分工协作完成某一功能,体现团队协作;(3)机体每天都在进行新陈代谢,细胞在不断更新,体现不断创新;(4)理论联系实际,指出动物解剖学和动物组织胚胎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体现学农、爱农情怀及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改变传统的“满堂灌”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学中,全面优化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体系,不仅传授基本知识,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建设和完善“精品课程+精品教材+教学文件”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离不开坚实的保障体系。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组织胚胎学教研室坚持以保障为基,从精品课程、精品教材和教学文件着手构建完善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一)精品课程建设

自2003年教育部实施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计划项目以来,动物组织胚胎学课程先后被建设成为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在“互联网+”背景下,建设基于互联网的在线开放课程,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这是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2012年,慕课(MOOC)的出现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2016年又启动了动物组织胚胎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以课程资源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为基本要求,以资源丰富和开放共享为基本目标,以课程资源的适用性和易用性为基本追求,构建了以知识点为基本单元的课程内容体系。首先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简单到复杂,即从细胞到基本组织,再到器官系统,最后到胚胎发育,构建知识框架,然后以知识点为基本单元,构建独立又有机联系的章节内容。2018年,“动物组织胚胎学”被认证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二)精品教材建设

针对过去《动物组织学及胚胎学》教材中黑白插图与组织器官的真实结构相差甚远的问题,2009年8月出版了我国农业院校中第一部彩色版的《动物组织学及胚胎学》,2011年此书获得国家精品教材奖。针对“十二五”期间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实施带来的教与学的变化,2016年采用“纸质教材+数字课程”的新型出版模式,出版《动物组织学及胚胎学》第2版,将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教学成果收录其中,扫描封底二维码即可登录课程首页,获得丰富的教学资源。为了配合“双语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专业名词均有相应的英文词汇,每一章都增加英文摘要,书后还附有英文索引。为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2016年配套出版国家级规劃教材彩色版《动物组织学及胚胎学实验》。

(三)教学文件建设

教学文件如同拍摄影视作品的剧本,在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组织胚胎学教研室十分重视教学文件建设,做好教学设计,指导教学工作。比较有特色的主要包括三方面:(1)文本教案,主要包括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重点和难点、教学进程(含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作业布置和总结分析。撰写的文本教案被印刷成书——《教案编写指南》,并作为范本发放给学校全体教师参考。(2)教学脚本。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组织胚胎学教研室有一个传统,不论是教学经验丰富的年长教师,还是刚刚从事教学工作的年轻教师,都会根据文本教案详细写出每堂课需要讲授的内容,在新的学期上课时在原有教案的基础上增加前沿研究进展。(3)教学课件。教学课件是教师在深刻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融入教学设计的电子教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我们遵循层次分明、美观大方、生动活泼的原则,充分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素材制作教学课件,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构建“综合设计型实验+创新探索型实验+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体系

实践教学是当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薄弱环节。笔者坚持以实践为重,紧密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加大实践教学比重,构建了“综合设计型实验+创新探索型实验+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体系,使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一)综合设计型实验

传统的动物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通常是采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并进行生物绘图,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难以达到人才培养目标。在完成动物组织胚胎学理论课程和传统实验教学内容的学习后,开设“组织切片制作”综合设计型实验作为实验课程常规教学内容,动物科学和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全员参加。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完成动物解剖、取材、制片、染色、摄影和图像分析过程,系统掌握形态学研究方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学生们在完成“组织切片制作”综合设计型实验后收获满满,都积极分享实验心得,有的说“不仅学会了如何制作石蜡切片,更加重要的是学到了很多实验方法技巧和实验心态”,有的说“很多东西在课堂上是学不到的,理论和实践结合,培养了实践动手能力”,有的说“这个实验非常需要整个团队的合作,每个人在实验中各司其职”,还有的说“通过这次实验课,让我学到了科学的实验精神、规范的实验操作、严谨的实验态度”。从学生们分享的实验心得可以看出,综合设计型实验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科技创新精神。

(二)创新探索型实验

完成了综合设计型实验后,很多学生对科技创新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也有了参与其中的强烈愿望。开设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各种染色技术在形态学研究中的应用”和“免疫相关性细胞的形态观察”,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选修该课程的学生,首先需要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查阅大量文献,制订研究计划,然后进行实验操作,最后撰写翔实的研究报告。参与该创新性实验课的学生,文献查阅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积极申报并获批“国创”、SRF、大学生科技创新专项等科技创新项目20余项。其中,6项结题获得优秀,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2篇,参与发表SCI论文5篇。

(三)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集实践性、创新性与综合性于一体,是本科教学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但很多高校都将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安排在大学最后一学期进行,不能很好地发挥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环节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作用。我们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和任课教师课堂授课多种方式宣传动员,提高学生对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重要性的认识,提前进入实验室,以项目为依托开展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实行导师制,导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与考核工作,主要包括每周工作汇报、课题讨论及论文撰写等。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和动物医学专业至少50%的学生在大二或大三进入实验室进行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这使得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有了显著提高[3]。

四、坚持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教学方法改革

打破原有“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积极推进问题式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问题为导向,采用“引入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三步走的策略开展教学。以泌尿系统讲解为例,首先引出机体新陈代谢会产生大量的代谢废物,这些代谢废物必须及时被排出体外,通过汗液、呼吸、粪便可以排出一部分代谢废物,但机体排出代谢废物的主要方式是以尿液的形式。尿液的形成部位在肾脏,所以如果肾功能不全会导致尿毒症。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地引入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大量代谢废物是如何运输到肾脏的呢?在肾脏内又是如何形成尿液的呢?结构决定功能,肾脏有哪些结构特点能够保证它能行驶这样一些功能呢?提出问题,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抓住学习的重点。接下来,从宏观到微观层层解析肾脏的基本结构特点,并引入前沿科技,比如将猪作为肾的加工厂,用于人类肾移植。通过尿液检查为什么可以知道肾功能如何?餐桌上的美味爆炒腰花加工不好为什么会有异味?将基础知识、前沿科技和生产实践有机结合来解决问题。围绕问题开展教学,一方面便于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模式改革

针对传统线下课堂教学模式中存在的时空限制、学生选择少、师生互动困难、学习效率低等局限,笔者一方面依托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丰富教学资源开展线上教学,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及讨论互动,不仅打破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而且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进行学习,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及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引入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改变传统线下课堂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学生上课玩手机是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之一,通过“雨课堂”将复杂的信息技术手段融入教学课件和微信中,让手机成为学习工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传统课堂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师生互动比较困难,“雨课堂”采用限时答题的形式,每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轻松实现全员课堂互动;(3)由于缺乏有效的教学数据支持,一线教师难以及时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雨课堂”详细记录了教学数据,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4)利用“雨课堂”,学生课后可以随时观看教师讲授的教学课件,让学习更加轻松便捷[4]。

(三)考核方式改革

课程考核是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改革考核方式,监控和评价学习过程,督促学生平时刻苦努力学习,真正掌握基本理论知识,是课程考核中的难题。传统考核方式单一,导致学生平时学习不努力,考前突击复习现象很严重。笔者一方面将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引入“动物组织胚胎学”教学中,记录学生学习过程的所有数据,包括课前预习、课堂考勤、限时答题等,实现线下课堂有效的过程性考核[4]。同时,充分利用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资源,及时开展单元测试、讨论互动、课程考试,实现线上课堂有效的过程性考核。笔者通过“线上+线下”多维度的过程性考核方法,注重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多措并举,拓宽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隨着全球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培养国际竞争力强的新时代大学生是高校刻不容缓的责任。笔者采取一系列措施,拓宽学生的国际化视野。第一,通过“走出去”的方式,授课教师到国外知名高校交流访问,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加强学术交流,及时掌握科技前沿,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引进国外原版优质教材。第二,通过“请进来”的方式,笔者从2013年开始先后邀请美国奥本大学和加拿大圭尔夫大学教授来校讲授全英文课程,共同申请国际合作项目,共同指导学生,开展深度合作。第三,激励学生“练内功”,注重专业英语的积累,教学期间督促学生每天坚持学英语,在考试中增加专业英语的比重,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学术报告。

参考文献

[1]朱邦芬.我对本科教学的一些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20(1):4-8.

[2]刘华珍,彭克美,唐文花.新形势下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教学的思考[J].解剖学杂志,2007,30(6):826-827.

[3]刘华珍,李新云,彭克美.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之我见[J].教育教学论坛,2014(25):97-98.

[4]刘华珍.“雨课堂”在《动物组织胚胎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9(47):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