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物流教育体系
录稿查询
你的位置:首页 > 录稿查询 > 刊文精选

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物流教育体系

来源:www.jyjxltzzs.net 2019-4-22 16:22:27      点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industry and enterprise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practice, enterprises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school decision-making, management, teaching, evaluation work, schools and businesses to achieve a common culture for students, so that logistics professionals around the market demand to achieve maximum utility education. Proposed employment-logistics education system theory is based on specific performance in five areas: strengthening practice teaching,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order model training, multi-system and two-way teaching certificate. These ideas are based on actual job demands established, its purpose is to meet the market dem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mployment. Ther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development programs in the field of learning systems, its essence is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that the market demand, employment-oriented, based on the teaching process.

  Key words: orders mode; two-way teaching; employment

  物流产业是集先进的运输技术、信息技术、仓储技术等为一体的技术密集型产业。物流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进步、信息的共享和高素质物流人才的支持。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物流管理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物流人才的培养工作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1 现阶段物流专业教学情况

  物流人才是物流业发展的关键,我国的物流教学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作为一门新兴的实用型学科,物流专业教学是一种以系统教学为主的形式。首先,物流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学科内容纵横交错,因此造成物流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在人才使用方面受到了较大的局限。其次,“纸上谈兵”现象普遍。物流专业所涉及的大部分内容实践性和技术性较强,例如配送管理实务、运输管理实务和物流设施与设备等,而在校的大学生非常缺乏这类知识的应用环境,所学与所用脱节,非常容易造成物流专业的学生多是理论精英而非企业真正所需的应用型人才。

  2 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物流教育体系的五大举措

  2.1 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践性教学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衡量标准和人才价值观念的改变已发生了质的变化。技术的进步及其商品生产的现代化,对现实劳动力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用人单位对劳动力的选择将不再仅凭一张文凭,而要看他是否具有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

  由于物流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必然成为连接物流教学和物流企业的桥梁,因此,让学生在充分掌握了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再通过校内外实践,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从而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物流专业开设的科目较多,不同的科目又有各自的特点,所以在进行实践性教学比例的分配时,应注意该科目的特点和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情况,灵活实际地分配好实践与理论的比例,不可一概而论。例如:应用文写作、计算机操作、仓储设施设备等实践性较强的科目,理论知识比例要降低,着重培养学生的写作水平及动手能力。根据调查和实践证明,实践性教学和理论教学的比例应为1∶1至2∶1之间比较适宜。实践的比例过少,学生达不到实际训练的效果;实践的比例过大,理论基础知识又掌握不够,形不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不能指导学生实践。

  加强实践教学,激发就业意识。在实践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动力,以积极参与为前提,以岗位职能为要求,以校内实习基地为载体,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引导学生进行创业实践。通过实践及实习活动,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

  完善实践教学,传授岗位技能。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学生只有通过具体的实践,才能加深对所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只有经历了实践的全过程,才能系统地掌握各个环节的基本技能及各环节之间的联系。指导老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全过程的实践(如模拟配送中心各岗位、分地区配送、快递业务的整个业务流程操作),在实践中发现不足及时补救。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生成学生的职业素养,又要有利于学生的持续成长,实现“理论与实践相融合、任务与岗位相融合、能力与角色相融合”,从而达到“职业教育与企业需求相一致”的“三融合一”的教学目标。   2.2 加强实习基地的开发。实习基地是实践性教学的载体,是学校的“练兵场”,是学生的“习武地”[2]。充分利用校内现有的实训基地,使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实践技能的训练,为走出校园打好基础[3]。校外实习基地以就近、实际为原则,根据物流专业的特点,与物流企业、快递公司等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签订合同,明确职责,履行手续。每年按计划、按比例进行学生的实习实践活动。这样不仅给企业和公司带来了效益,节约了资金,而且学生也得到了锻炼,吸取了经验,提高了能力,达到了实践的目的和效果。

  2.3 采取订单式培养模式,零距离上岗。“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主要措施之一[4]。订单培养模式是指职业院校根据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签订用人合同,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合作,共同对学生进行培养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的办学模式。“订单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可零距离上岗,这种培养模式可弥补学校所教知识与企业需求的不相符,使所教内容与企业需求同步,有利于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2.4 推行多证书制。将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融入教学当中,高等职业教育推行多证书制是提高高职毕业生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实现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对接的重要举措。高职院校应对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要求在获得物流管理专业大专证书以外,还可要求考取助理物流师、单证员、仓储员、关检员和叉车证书等,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对就业岗位的适应性,促进了学生就业,形成了新的培养模式。

  2.5 双向式教学(走出去,请进来)。要在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中作初步的探索,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法,即聘请多家物流企业的领导及专家作为教学改革指导委员会的成员,成立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并借鉴他们的建议。广泛地听取来自物流企业专家的建议,收集相关信息使教学计划更加完善合理,了解最新行业动态、开阔教师的视野、学习先进经验、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学技能。与此同时组成专业调研小组,深入物流企业进行专业调查,明确毕业生即将面向的岗位和岗位群。

  3 方案实施的注意事项

  在具体制定实践教学目标时,应以培养目标为依据,从分析不同阶段学生应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入手,根据教学规律和专业特点围绕课程设置,以合理性、可行性原则编制时间性教学总目标和分阶段目标。例如,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学制三年,第一学年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使学生打好基础。第二学年应重点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使理解能力不断加强,动手能力不断提高。在第三学年掌握专业知识后,能独立地进行实习,毕业论文的撰写和实际工作的操作,为准备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践教学作为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贯穿于整个专业体系中,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各项活动。通过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的内容、时间、进度等,有效防止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之间的冲突,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为了将实践教学由间断性变为连续性、局部性变为整体性,可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就业实习,通过对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训练,使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

  实践教学必须注意有效性,做到有计划、有布置、有落实。因此,必须建立实践教学的考核标准,可采取分层次步步过关的方式,使学生学有动力,做有目标。考核标准应明确、具体;考核方法应量化、可行。可与有关部门的专业技能鉴定标准接轨,使学生在就业时能持双证或多证上岗。

  4 结束语

  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性教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只要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企业积极参与,广大师生共同努力,就一定能把这项工作做好,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具有创新能力和工作技能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