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美学与景观美学课程综合改革与建设研究
刘慧民 杜亚琳 纪雪岩 刘宇航 张宏伟 刘威 闫永庆
摘要:园林美学与景观美学课程是我校风景园林学科开设的特色专业课程,在课程的综合改革与建设中,主讲教师分别进行了课程自身建设与教学对象培养,针对课程自身的建设主要包括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多媒体课件、课程资源、师资队伍等内容,以期实现课程可持续发展和顺应现代教育趋势;针对教学客体的建设主要包括传授理论体系与培养实践能力两个环节,以期为行业培养和推出专业创新人才。
关键词:园林美学与景观美学课程;课程综合改革与建设;教学模式;教学配套建设;创新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7-0101-03
一、课程建设的背景、意义和应用前景
(一)开发和建设优质专业课程资源的需要
园林美学与景观美学课程是风景园林学科的特色专业课程,是2014年研究生培养方案改革时新推出新设置的一门特色专业课程[1],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在风景园林学科培养方案中都设置了这门课程,这门课程集中讲解园林美与景观美的美学设计基础,为培养研究生园林美与景观美的审美基础与能力奠定基础[2]。新开设课程面临课程建设与教学发展的挑战,为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实现该课程教学资源的优化,促进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建设,我们以园林美学与景观美学课程为建设对象,拟建设教学内容完善、教学形式新颖、教学效果良好的优质专业特色课程,以提升该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风景园林专业人才。
(二)该课程改革与建设的教学与人才培养需要
风景园林学科研究生的课程还处在体系的建设与完善阶段,园林美学与景观美学课程的改革与建设研究,可以完善研究生教学体系,增加新的授课内容,扩展和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课程建设,不仅是对教学本身的建设与完善,客观上也促进了教学的发展,还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更新课程体系,最大限度地使授课对象受益,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研究生的业务能力。
(三)该课程改革与建设的行业与时代需要
不仅在我校,风景园林学科在其他各个高校亦都是特色学科与热门学科,从教学基本目标出发,为社会和行业发展需要培养优秀研究生,成为课程建设的原动力和出发点;园林规划设计行业目前急需优秀人才和高层人才的输入,以课程建设为契机,全面提升风景园林学科研究生的业务能力与专业素质,是顺应社会与时代对专业人才要求的需要。
二、课程建设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分析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切实做好高校目前的教学改革与建设,是适应社会发展,适应人才需要的关键。据此许多高校和教育工作者先后展开了各种教学改革与实践活动,也取得了丰厚的教学成果[3]。
马道强等认为教育担负着振兴和强盛民族的根本任务[4],在任何教育体制中,建设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一直是教学环节中的重中之重,提倡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建设[5]。陈承声和陈彩燕根据专业课程的性质、内容和特点,对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专业课改革建设应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强化推进综合素质教育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6]。雷光等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改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环节、完善考评体系等,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7]。
曹中一、王红霞、朱颖等人认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再适应如今的高校教学改革以及网络教育技术的发展。当前高校专业课程建设应基于网络化、规模化、数字化的观点进行课程改革建设[8]。冯霞和张靖等人认为现代信息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传统教育教学目标、内容和手段的认识,文中在分析这一现象如何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未来现代信息技术和传统教育教学融合的发展趋势[9]。粱燕等为迎接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大学传统教学带来的挑战,进行了网络教学与慕课教学等教學形式尝试,践行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新模式,为今后的专业课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探索和实践支持[10]。
三、课程建设的实施方案与技术路线
课程建设过程中,分别进行了课程自身建设与教学对象培养,针对课程自身的建设主要包括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多媒体课件、课程资源、师资队伍等内容,以期实现课程可持续发展和顺应现代教育趋势;针对教学客体的建设主要包括传授理论体系与培养实践技能两个环节,以期为行业培养和推出专业创新人才(图1)。
四、课程改革建设的理念与创新
园林美学与景观美学课程在教学改革与建设中,从教学理念创新和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两方面入手,创新性的提出该课程教学配套建设的教学理念,尝试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并构建课程实验实习教学平台,突出该课程实践性强的教学特点,强化研究生园林与景观美学设计等实践能力的创新性培养。
(一)探讨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提出了教学配套建设的教学理念
通过课程综合改革与实践,我们完成了如下建设内容:课程体系的系统建设(课程理论、实验、实习教学自成体系、互相补充),授课方式配合教学形式的建设(课程以多媒体教学方式配和案例式教学),教学环节配套(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配套)。该课程理论、实验、实习教学三位一体模式的建立,全面提升了课程教学层次和授课效果,率先尝试风景园林学科学位课的全面建设,并形成了全新的授课形式。
(二)设置了课程实践平台,突出和强化课程实践教学效果
我校园林实验中心不仅是我省重点实验室,也是国家级实验中心,为开展课程建设,依托省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实验示范中心,逐步建设和形成了本课程实践教学载体,培养研究生专业实践技能,系统而成熟的实践平台与空间,实现了强化该课程实践教学的建设目标。
(三)在提高研究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前提下,推出具有景观美学设计能力的优秀学生
授课中扎扎实实的开展教学实践环节,以此提升研究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循序而全面的培养他们走向社会所需要的业务能力和实践技能,为研究生顺利毕业、为适应行业需要和社会需求铺垫专业基础。
五、课程建设取得的成果和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重新生成授课体系与设计授课形式
对课程进行建设期间,最先设计课程的授课体系,优化理论、实验、实习教学系统,确定了课程理论程序、实验过程、实习环节有机配合的三位一体的教学新模式,新的教学模式投入教学运行后,产生了显著的优秀教学效果。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完善与补充
增加了江南、岭南园林中著名的教学案例与实例,并完善实验、实践教学内容,作为理论教学内容的补充,使教学内容得以拓展和丰富。
(三)研究生园林美学设计实践技能的培养与课程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
课程建设中,经过充分调研和论证,确定课程实习实践基地1处,实践教学环节的增加,加强了研究生园林美学的设计能力,并借助风景园林学科的实验平台系统,建设本课程的实验教学载体,成为学科综合实验平台的重要分支之一。
(四)更新与改革本课程的教学形式与教学手段
更新本课程的教学方式,在完成多媒体教学形式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教学内容中知识点的区别,尝试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实地观摩等多种教学手段,丰富教学的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课程系统化与教学配套化的多媒体课件的建设
根据授课内容编写课程多媒体课件脚本,在此基础上制作完成了课程的多媒体课件,为课程实现多媒体教学和实施网上教学奠定了前期基础与前提。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是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该课件着重设计了如下内容:
課件的主页面设计、章节页面设计、与章节页面的链接设计;章节页面的栏目设计与内容链接设计;图片的编辑与分类、图片美学加工、图片与文字的嵌套设计;课程导航设计、课件容量设计;课件的音频与视频设计等;主要由Authorware软件开发和制作了课程课件。
(六)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综合改革与建设
在提高研究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前提下,为社会推出具有园林美学设计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扎扎实实开展教学实践环节,以此提升研究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循序而全面的培养他们走向社会所需要的业务能力和实践技能,为研究生顺利毕业、为适应行业需要和社会需求铺垫专业基础。
(七)课程各种教学资源建设、完善教学文件与考评体系
(八)课程师资队伍建设与提高
为课程培养主讲教师2人,由一课一师建设成为目前的一课多师,并通过教师进修、参加教学研讨会、组织教学交流等形式提高主讲教师的业务能力与教学经验,成效显著。
六、课程可持续建设的设想与延续
(一)教学中继续收集江南、岭南园林中著名的园林景观美学等教学案例
持续更新课程教学素材库和案例库,以期拓宽和提升研究生的专业视野和业务能力。
(二)教学中增加课程案例分析与案例设计实践
以强化研究生园林美学设计实践能力和综合设计能力,使研究生具备就业时的专业实践能力,具备就业优势。
(三)教学中补充新的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
不断更新多媒体课件,与教学内容配套的同时,积极为出版数字化教材准备教学资源。
(四)教学中着重培养和训练研究生园林美学设计的专业实践能力,提升他们园林美学设计的专业素质
掌握该课程的理论体系与实践应用,是研究生在该课程学习中要具备的核心能力。课程理论教学注重学生掌握园林美学景观设计理论,理论教学深入浅出,在学习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开展课程的实践环节学习。实践环节首先以分析和设计典型案例为主,首先引导研究生积累实战与动手经验的纸上谈兵环节,其次进行实地观摩与案例实践的实战演练环节,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设计潜质,最后开展课程综合设计,通过理解该课程的理论体系、深化课程的实验过程、强化课程的实践环节的前提下,以此共同打造实践能力的创新培养。
园林美学与景观美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建设,率先在我校展开实践与尝试,该课程的改革建设成果,可以以点带面,为其他农林院校的改革建设提供课程改供参考和借鉴,并具有一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客观上起到了示范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萧.城市美学与城市园林景观美学设计分析[J].现代园艺,2016,43(2).
[2]岳宪松.浅析城市美学与城市园林景观美学设计[J].农技服务,2015,32(4).
[3]孙志新.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探析[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3,11(3).
[4]马道强.高校体育教师专业素质构成的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5,(9).
[5]刘春悦.促进学校教师专业素质均衡发展的因素与对策[J].理论界,2008,(3).
[6]陈承声,陈彩燕.“国考制度”下的高师院校课程与教学改革[J].教师教育论坛,2015,(3).
[7]雷光.创新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成功(教育),2012,(16).
[8]曹中一,王红霞,朱颖.论网络教育质量全域管理:战略择定与系统构建[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4).
[9]冯霞,张靖.高校教育技术应用与发展趋势研究[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
[10]粱燕.面向可持续发展开展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思考[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9,23(4).
- 上一篇: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数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19/6/8
- 下一篇: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国际商务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改革模式研 201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