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坛刊文:工程建设管理类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初探
录稿查询
你的位置:首页 > 录稿查询 > 刊文精选

教育教学论坛刊文:工程建设管理类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初探

来源:www.jyjxltzzs.net 2021-5-28 14:01:41      点击:

杨英洵 孙璨 郑愚 吴晓伟

[摘 要]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课程思政是新时期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通过抓好专业课程教学主渠道,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高素质人才。该文以“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为研究对象,通过授课要点及课程思政映射融入教学方式、特色案例的实践策略,探讨工程建设管理类课程思政改革模式,健全育人体系,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课程思政;工程建设管理类课程;思政元素;思维导图;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01-0141-05    [收稿日期] 2020-11-04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要准确把握课程思政育人的深刻内涵,就要系统全面学习和掌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寻求深入融合思政育人与专业育人的有效路径。本文以地方应用型大学本科生课程“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为例,着力探索工程管理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改革的方法和路径,深入落实立德树人,阐述如何将“四个自信”、爱国情怀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有效融入课堂内外,把思政育人工作贯穿专业教学的全过程。近年来,相关课程教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在学校内外产生了良好的示范辐射效应。

二、工程建设管理类课程思政建设发展目标

(一)工程建设管理类课程思政改革发展现状

目前,在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研究方面,主要有两类典型的成果,一类是以“上海经验”为代表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探索,依据2004年中央出台的一系列的相关文件,上海市根据自身的教育实际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推出了可供参考的“上海经验”。另一类是来自现有的“课程思政”的研究成果,对于思政课题体系研究的专著尚未出现,其研究一般见于大学学报和相关论文中[2-4]。

在目前已有研究中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研究范围宽泛,针对性不强。目前关于高校思政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大部分是从整体上论述建设和改革思路,范围比较宽泛。比如工程建设类课程方面的研究就少之又少。

二是研究程度相对浅显。目前已有的成果大部分是研究者从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角度进行改革探析[5,6],但是对于具体某一门课应该怎么上、怎么具体操作能够达到目标要求的研究比较少,特别是针对工程建设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教学模式改革和成效的报道较少。

本文以“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改革为例,全面树立寓思政于专业学习、寓思政于课程教学的理念,着重探讨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建立价值传播与知识凝聚的有机联系,确保在知识传播中的正确价值引领。

(二)工程建设管理类课程思政育人总体目标

第一层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入手,强化专业课育人导向。

第二层次:结合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实际,全课程融入新时代“四个自信”核心内容,引导学生爱岗敬业、积极进取,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和“大工程观”。

第三层次:最终实现专业课与思政课有机链接,协同共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三、“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思政的实施策略

(一)授课要点及课程思政映射融入设计

“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是工程管理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也是土木建筑类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以及国家监理工程师、建造师等执业资格考试的主干科目之一。工程招投标及合同管理工作是工程建设实务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对项目管理、房产策划、施工管理、质量控制及工程监理等方面工作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课程主体分为“工程招投标实务”和“工程合同管理实务”两大部分。“工程招投标实务”中,依次讲授招投标的法规、招标策划管理、投标策划管理、评标开标管理和投标报价策略等主要内容;“工程合同管理实务”中,主要讲授工程建设合同相关法律法规、合同管理理论及方法实务、施工合同管理、监理、勘察及设计合同管理、分包合同管理等重点内容[7]。结合SPOC在线开放课程模式,通过灵活运用案例启发、对分讨论、情景模拟、角色扮演、辩论赛等混合式教学方法,分层次、多维度融合课程思政元素(图1),同时由全过程招投标模拟实训作为主线贯穿教学始终,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试错中吸收,在内化专业技能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和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8]。

(二)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改革

本课程经过多年的分层逐步建设,将MOOC/SPOC、翻转课堂等混合教学理念设计应用到我校土木建筑类学科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中,已建立起“课程学习+全过程模拟实训”的多元化、立体化混合式教学体系,并进一步利用在线开放课程和课程思政示范课的建设契机,综合运用以下多种教学及考核评价方式,推动实现课程思政元素有效合理融入课程教学(图2)。

一是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以課堂教学及实践活动为主、MOOC及在线互动教学为辅,多模式、多手段交叉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方式,将思政育人元素有机融合。

二是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分解知识点,制作精美的慕课视频和思政元素案例动画、素材等,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独立实践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三是有针对性地设计完善实践案例,将教学中的理论知识具体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培养学生解决复杂专业问题的创新意识和辩证思维。

四是注重教学过程的监控和反馈,注重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成效,努力提升课程思政育人的有效性。

五是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和评价,增加平时测试和SPOC在线互动成绩的考核比例,改变部分学生为通过考试而期末突击应付的局面,改变传统的以期末考试为核心的考核方式,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实践表现、执业意识和价值操守等纳入评价体系。

六是积极采用在线SRS(Student Response System)系统及时调查、统计、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及存在问题,有助于教学过程中及时调整、更新教学方法,同时有效跟踪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

(三)课程思政教学特色案例

本课程在教学全过程中形成、发展和完善了一些有典型特色的教学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示范及辐射效应:

一是招投标全过程实训广受学生欢迎。长期以来,精心设计组织学生主导的“工程招投标全过程模拟实训”活动,作为与“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配套的模拟实训环节,是土木建筑及管理类专业学生非常重要的实践课程之一,重点通过模拟多个实际工程项目招投标实务的全过程活动,由学生主导策划并主动参与到招投标实践的整个流程,与课程所学重要知识点及法律规范相结合,充分体验招投标操作实务,积累工程实践经验,以期学生在毕业后可以从事招标代理及投标咨询等相关工作。该活动具体包括以下组织流程(图3):

【准备工作】6~7名学生自由选择组成1个小组,每组设组长1名。各组根据课程设计任务做好相关准备。

【编制招标文件】招标小组根据任务书提供的工程项目资料,各自设计编制规范的招标公告、招标文件(含标底文件)等材料。

【編制投标文件】招标发布会后,投标小组根据意愿报名参加项目投标,然后接收招标文件等资料;投标小组开展分工合作,进行投标文件的设计及投标报价编制;在投标文件编制过程中,各投标小组可根据招标小组的工作安排和形式要求,提出合理的问题,招标小组需及时予以释疑反馈。

【模拟开标评标会议】投标小组须在开标前按照要求提交经密封的标书及报价文件。招标小组负责组织评委及策划投标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参加项目招投标的开标、评标、定标等模拟活动。

【上报成果】评标结束后,各小组在48小时内向教师提交课程设计完整成果的纸质版、电子版,并标明各组成员姓名、学号及任务分工情况。

学生在实训全过程中亲身体验招投标工作的全过程环节及要点,修正错误的理解和认知,同时建立严谨、客观、法治的从业态度和职业操守,吸收内化公平、诚信、平等、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是以工程案例情境再现和角色扮演为核心的翻转课堂实践。结合工程建设合同管理及建筑法规等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组建多人的情境模拟团队,每周由1~2个小组自行搜集选择招投标、合同管理及纠纷等真实案例,综合运用PPT、视频、场景、道具等手段,扮演不同角色,再现真实情境,在趣味的过程中学生以第一视角体验法治精神和工程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团队精神。

情境模拟的可选主题包括:招投标违法违规行为、实操的程序问题、工程合同管理及争议处理解决、合同的效力及订立过程中的责任、违约责任、合同的灭失及后续处理、投标报价技巧等。

三是以微课+对分课堂讨论为核心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现已初步建成标准质量的微课视频总讲数50讲,涉及重要专题知识27个,视频总时长665分钟,相关的录制脚本总字数超过20万字。相关视频资源目前已在我校优学院平台上线,已在校内开展应用,并进一步优化视频资源,梳理试题库、资源库,对讨论区、在线测试、学习扩展、线上作业等全面开展建设投入,不断完善“混合式教学”的各项条件,并在校外平台公开上线和运行管理。

同时,在微课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对分课堂建设,采取“独立思考2分钟+小组讨论5分钟”的模式,利用手机App、微信小程序等网络工具,让学生针对课程及行业相关争议话题深入开展对分讨论和延展思考,提高学生的思辨意识和对工程案例的剖析能力,从而使其逐步建立独立、正确的大工程意识和职业价值观。

四是以团队辩论赛为载体引导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和思辨意识。结合课程教学进程,由学生组建多个辩论队,并遴选教学要点相关的辩题,确定正反方,给予学生团队2周左右的准备时间,然后在课堂举行正式的辩论比赛,最后由全体学生共同投票选出获胜辩论队及最佳辩手。

通过辩论启动、准备、比赛的全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辩论主题正反持方的立意、论据及结论,从而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常见的纠纷、分歧、争议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思辨,寻找问题的根源和解决办法。

四、结语

本文以“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模式为例,探索将典型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有效融合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充分挖掘不同育人环节的思政元素,通过有效利用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坚持目标结果驱动、建以致用,整合优质案例和网络辅助条件,实现课程思政的多形式应用与共享,从根本上促进思政入课的教学改革创新及新时代的育人目标。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共融之路任重而道远,开拓与变革还在路上。

参考文献

[1]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2]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18(3):64-69.

[3]赵继伟.“课程思政”:涵义、理念、问题与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9,17(2):114-119.

[4]孟津竹,任大林,张靖宇,等.规划设计类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与实施——以沈阳工业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44):47-49.

[5]朱永江.高校“质量工程”建设持续发展的思考[J].高教探索,2011(5):23-25+57.

[6]郭汉丁,郭伟,黄凌翔,等.以培养工程能力为导向的工程建设管理综合训练中心建设实践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5,24(2):101-105.

[7]孙璨,郑愚,童兵.基于工程项目策划管理全过程的校内实训教学体系构建模式[J].高等建筑教育,2016,25(5):134-140.

[8]孟津竹,任大林,王军祥,徐畅,张靖宇.工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以“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课程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27):40-4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