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经济发展 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创业教育存在定位不准、偏重理论、脱离市场、大学生创业层次不高等问题,提出创业教育要立足经济发展,服务于国家战略、注重高科技创业、结合地方经济、引导社会新理念、关注信息化创业等建议。
关键词:经济 发展 大学生 创业 教育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创业”成为中国社会各界的热门话题,各高等学校也纷纷开展内容各异、形式多样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但当前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诸多不切实际的问题,难以达到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目的,必须从新的视角审视和反思大学生创业教育。
1 国内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状况
1.1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
创业教育发源于美国,在20世纪早期开始发展,在20世纪中叶开始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获得了显著成效。回顾创业教育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是功利性职业教育阶段,以创业知识为主要内容。第二时期是综合实践教育阶段,增加了对创业综合能力的诉求。第三时期是系统整合阶段,创业教育增加了对个性品质与创业意识方面的诉求,进入了全方位、多领域的创业教育时代。[1]当前,创业教育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创业在促进就业、发展经济、推动技术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已经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
1.2 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创业教育
欧美发达国家在开展高校创业教育方面,具有较长历史,在创业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已形成比较科学、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美国的创业教育涵盖了从初中、高中、大学本科直到研究生的正规教育,贯穿整个国民教育过程。到2009年初,美国有200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了创业学课程。美国的创业教育获得了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支持,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促成了许多新企业的诞生,拉动了美国经济的增长;实现了课堂教学与实践的结合,是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掀起了全社会重视创新的氛围,引导了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都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创业教育与创业支持体系。创业教育作为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理念正在受到日益广泛的重视。
1.3 国内创业教育的发展状况
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时间较短,其标志是1997年底清华大学举办的首届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创业教育经历了高校自主探索,教育部确定清华大学等9所高校试点探索,以及各高校积极开展三个阶段。高校以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举办创业计划大赛,建立创业孵化基地等形式开展创业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的来讲,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诸多问题,尚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和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的需求。
2 当前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创业教育定位不准
创业教育是体现素质教育内涵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其核心在于培养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才,即培育一大批能够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创业型人才。我国的创业教育存在功利化、形式化、速成化等特点。首先,我国创业教育从一开始便带有功利化色彩。高等教育数量和规模的持续扩张,加剧了毕业生就业的严峻形势,我国政府和高校期望创业教育能使学生毕业后自谋职业,以缓解毕业生就业的压力。因而许多高校片面的追求大学生毕业后马上开展创业的人数和比例,希望大学生经过创业学习,直接开办企业,以此来彰显学校创业教育的成果,并没有真正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开展创业教育。创业是一种就业形式,但如果为了就业而开展创业教育,无疑是将创业教育的价值功利化了。[2]其次,创业教育定位的形式化。很多高校热衷于追求创业教育的短期效果,对创业课程的教学建设方面投入较少,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容易见效果的表面工作上,侧重于对少数学生精英的培养,如,仅仅组织创业计划大赛,设立创业基金,设创业园等,受益学生人数很少,而在开展活动过程中对学生的参与度和实际效果关注不够。
2.2 偏重于理论层面知识的传授
创业教育非常强调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但当前的高校创业教育仍然偏重于理论层面知识的传授。大学生开展创业之前,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高校的模拟实训基地、实习基地等平台严重不足,大多数学生只能从书本中学习创业,只是丰富了相关的创业知识,其真正的创业能力并没有得到实质的提高,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实践经验的缺乏成为当前大学生创业的短板。[3]此外,实践性的创业教育师资缺乏。创业指导教师大多来自经济管理、工商管理等专业的教师,或由学生管理中从事就业工作的教师兼任,他们大多缺乏创业教育的实践经历,其教育内容只能限于理论层面,没有太多实践经验的把握和运用。事实上,没有创新创业思维品质和实践能力的教师,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学生。
2.3 大学生创业的层次不高
创业教育定位不准和教育内容不全面,导致大学生创业在较低层次徘徊。科技含量高、管理模式新颖、赢利模式科学高效的大学生创业企业非常罕见。大多数大学生的创业只是在餐饮、家教、零售小店等传统行业,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不能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专业特长和丰富的知识。再加上,一些高校把创业教育等同于社会上以解决生存问题为目的的就业培训,降低了创业学生培养的质量。大学生创业的整体数量不断增加,但创业质量难有较大程度的提升。
2.4 创业教育脱离市场发展现状
创业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素质教育,创业教育不能只在学校内部开展,应该紧密结市场特征,让学生在社会和市场这个大课堂中接受教育和锻炼。这就需要学校、企业的大力支持,但很少有企业愿意提供机会让大学生学习实际的企业管理和经营运作。只经过理论知识学习的大学生,直接创建企业,难以把握变化莫测的市场规律,没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难以摆脱淘汰的命运。
3 创业教育应立足经济发展
3.1 创业教育要服务国家战略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经济结构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也日益突出,经济增长方式面临着根本性转变,在这一过程中,要促进产业升级,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构建产业创新的技术和技能支撑平台非常关键。因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创业型国家已逐步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但目前,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其关键就在于自主创新人才不足,高等教育还不能适应建设创新创业型国家的要求,因此,高校创业教育应该立足服务国家发展大战略,用新的理念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人才。
3.2 创业教育要注重于高科技创业
首先,要引导学生开展高科技创业。高校是知识、科学、技术集中的地方,也是高素质人才聚集的地方,因而高校应引导学生开展知识密集型创业活动,增加创业的科技含量,提高创业成功率。其次,要设置高科技类创业课程。学校应积极引导学生关注高科技类创业活动,设置相应课程,介绍高科技企业创业和发展的基本规律,高科技创业的机遇与风险,高科技含量研究项目的产业化等。最后,要加强技术转化,鼓励师生结合共同创业。通过大学内部的“技术转化”办公室,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鼓励和支持教师、学生通过合作创业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市场产品。高校教师成为新产品的发明者、新企业的发起者。当然,创业并不是教师的核心任务,大学是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否则是教育思维错乱,是对实践与教学的割裂。[4]
3.3 创业教育要结合地方经济发展
创业的本质就是创业者通过创业活动实现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把各种生产要素和资源引向新用途,并且把资源和要素,包括人的创造性的劳动,转化成具有更高价值形式的社会财富。因此,创业教育要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首先,教育资源的来源、人才培养的去向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联系,创业教育要能够,而且应该服务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如,在以旅游业为经济发展支柱产业的城市,其相关高校可开设旅游类企业创业课程。其次,应服务于地方企业的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和转移。在东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不少企业正处于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高校创业教育应培养适应产业升级转型的创新创业人才。最后,创业教育是大众教育,但不能希望,也没有必要使所有学生开展创业,只是一部分学生,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开展创业,更多的人才还是到企业工作。即使创业教育比较成熟的西方发达国家,其大学生创业比例也只是在20%左右,大部分学生要到企业就业。但创业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富有创造性、开拓性地开展工作。
3.4 创业教育要引导社会新理念
创业教育不仅要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还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具有一定的导向性。高校创业教育应向学生传输新的理念,关注可持续创业。如,引导节能减排、绿色环保、以人为本、生物技术、健康生活等理念,培养和鼓励学生在这些领域寻找创业机遇,挖掘创业项目,开展创业活动。如,深圳市某大学生创业企业经营节水型洗车服务,比传统洗车节约90%以上的用水量。
3.5 创业教育要关注信息化创业
网络经济蕴含着巨大商机和良好的发展前景,是大学生开展创业活动的良好形式。大学生开展的网络创业主要有网络技术创业、网上开店、建立门户网站、网上自由职业者创业等模式。网络创业与传统的创业相比,具有创业门槛相对较低、知识含量相对较高、创业前景比较广阔等特点。[5]其中,网上开店是近年来发展比较迅速的大学生网络创业形式。网络创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学生创业经验不足、资金短缺、项目难找等问题。高校应抓住网络经济发展的机遇,及时有效地开展创业教育。应开设电子商务、网络营销、信息处理、现代物流等相关课程,利于大学生提高网络创业的经营效果,提升经营质量。
参考文献:
[1]陈茉.国外高校创业教育的演进特质[J].教育评论,2006(6):104-106.
[2]周霖,朱贺玲.试析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主要问题[J].高教研究,2010(5):90-93.
[3]孙志明.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导刊,2011(2):66-67.
[4]武世兴,杨亚鸿编译.美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考夫曼创业基金会关于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报告[J].中国大学教学,2011(4):88-92.
[5]耿耀敬.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创业问题[J].河南社会科学,2007(9):161-163.
作者简介:
李凯(1980-),男,山东临沂人,华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信息化条件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创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