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研究
成启明
【摘要】本文以“供给侧改革”为背景,将校企合作与专业改革研究相结合,探索实用有效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为数字媒体人才质量的提高提供规范科学的指导,实现学校、学生和企业三方“三赢”局面。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 课程改革 模块化
【中图分类号】G423.0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2-0229-01
一、供给侧改革
在2015年11月10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使得“供给侧改革”迅速蔓延到各位领域。随着数字媒体行业不断发展,供需两端的矛盾也日益增强,低端产能过剩而高端人才有效供给不足,需要增加专业技能型人才精准有效供给,因此高职数字媒体专业需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数字媒体专业发展概况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属于新兴热门专业,也是我院信息技术系开设的新专业,培养兼具技术素质和艺术素质的现代影视制作人才。我国对发展数字媒体产业给予了高度重视,经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已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并且后劲十足。河北省數字媒体产业在全国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却较快。数字媒体人才社会需求面广,就业需求量大,因此河北高职院校不少都开设了该专业。如何以“供给侧改革”为背景,以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实现数字媒体应用技能型人才精准有效供给,建立学校与企业“供给侧”双向平衡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高职高专数字媒体专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三、构建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根据专业课程的类型、教学内容和特点,由校企双方结合真实企业生产过程对专业课程进行了优化和整合,确定本专业的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最终构建了以职业核心技能培养为主线,融合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于一体,企业课程无缝嵌入的课程体系。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是由公共基础课程、基础能力培养课程、核心能力课程和拓展课程四大类组成,其中:公共基础课程主要是学校必修课程,主要是基础能力培养课程,其中包含计算机基础、外语、体育、道德修养、心理健康、志愿者服务等;基础能力培养课程是本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培养学生专业基础能力和职业素质;核心能力课程是将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综合,同时对学生的职业意识、创新创业意识等进行渗透和培养;拓展能力课程由专业选修和公共选修课程组成,是为学生形成特定职业岗位专长技能所设置[1]。
确定模块化课程体系后,由企业技术人员、行业专家和骨干教师等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对专业课程进行论证,以岗位能力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将传统学科理论知识进行分解,按照企业实际工作任务进行组合,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努力构建以项目为载体、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景[2]。教学内容与项目相结合,将企业真实项目引入课堂营造工作氛围,进行知识与技能综合运用,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实训项目都是企业真实案例,经过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讨论制定,项目内容不定期讨论更换,实现项目与时俱进。将企业真实项目引入课堂,学生完成项目的同时也熟悉了企业生产流程,加强了学生就业能力,实现学校学习与企业就业无缝对接,就业后能够迅速适应工作岗位要求。
我院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经过几年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使学生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得到了有效提升,几届毕业生均受到数字媒体企业的好评。然而课程体系实施过程也会有一些不足之处,如模拟实训室场地的合理选择等问题,随着高职高专数字媒体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这些问题都将得到有效的解决。
参考文献:
[1]姜郭霞. 数字媒体设计专业群中新增专业的实践研究——以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文教资料,2013(16):137-138
[2]王婼瑶.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学模式探究[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8)
- 上一篇:“产教、校企” 2019/4/30
- 下一篇:基于改进的模糊层次分析法在影响全国人均收入及其差异性的多因素 2019/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