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反思与对策研究
学术交流
你的位置: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文章

“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反思与对策研究

来源:www.jyjxltzzs.net 2019-8-16 17:10:27      点击:


刘玉琼

【摘要】思政教学课程作为高校教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的教育及其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的思政教学工作中,要求教学者科学的把握思政教育其内在要求,与时俱进转变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以加强提高思政教学的有效性与针对性,使思政教学课程的实施有所保障。本文将对“互谅网”时代下高校思政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确定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机制与总体目标,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有效性的具体对策,希望能够为相关专业提供可以参考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互联网+ 高校 思政教学 改革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4-0031-02

一、“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理想信念教育不足

理想信念是思想的“钙”,如果缺乏就会得软骨病。中国共产党能在最困难的时期生存下来,并发展成拥有8700多万党员的大党,就是因为其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而当前受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一些多元化思想的影响,我们的思想教育没有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一些学生理想信念不坚定更有甚者不认同。除此之外,还有个别承担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任务的教师理想信念都不坚定,对于自己所教內容不能真正的认同和信仰,当然教学效果也不会太理想。教师应该是首先坚定自己信仰的人才能从感性教育的角度真正的感化学生,才有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一味地从理性层面分析不能真正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方法手段更新不及时

目前,高校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方法手段多停留于理论灌输层面,现场教学和实践等感性教育的手段大多停留于表面,不能及时有效巩固教学效果。网络信息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方式也应该革新。有的教学虽然将理论教学由课堂现场搬到了线上网络课程,通过新媒体等途径讲授思想政治课程,但是网络课程内容依然陈旧,教学方法和手段没有及时更新。

二、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机制与总体目标

1.高校思想政治课改革机制

(1)健全课程设计机制

为确保高校思政课程改革能够深入推进,要进一步完善由主要学院领导亲自挂帅、党政部门齐抓共管、相关思政教师各司其职的课程改革机制,成立高校思想政治课程设计小组。在小组中要以高校课堂思政教师为核心、高校学生为对象,展开相应的调查,而高校思政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党建工作部部长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直属党组织书记等人员则为小组总负责人,对高校思政课程改革整体方向进行把握。同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党建工作部,办公室主任由党建工作部部长兼任,成员由党建工作部思想政治人员及相关部门负责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工作人员组成。

(2)建立学习教育机制

要持续加强“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的学习工作,形成高校思政教师带头执行、文化大使广泛宣讲、全体师生主动学习的学习教育机制。要着力抓好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改革队伍、管理队伍的培养与建设工作,高校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设计工作,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带头学习践行和拓展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氛围,使大学生真正成为思想政治的学习者和实践者。

(3)形成考核评价机制

要完善形成常态测评、半年考核、年度总评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考核评价机制,重点通过专项工作落实、学生行为表现等情况进行常态化测评;通过听取课堂讲座、现场抽查、学生座谈、问卷测评等方式进行半年考核;通过互检互查、基层调研、考核验收、成果总结等形式进行年度总评。要坚持高校思想政治考核评价与优秀思政课堂建设绩效考评相结合,与党群目标化管理考核相结合,与优化创新教学模式相结合,确保考核评价机制科学合理、务实有效。

2.电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总目标

随着我国社会环境的日益复杂,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诱惑因素在不断增加,要想使之保持良好的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便凸显出来,所以优化高校思想政治课堂势在必行。笔者认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改革工作中,高校要坚持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牢牢把握“完善一套教育系统,建设教育一个平台,突出两个教育重点,注重三项提升”的总体目标,通过充分发挥教师、领导干部和党员团员、先进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切实带动高校生积极参与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工作中,形成逐级抓落实,层层有目标、逐级有推动的改革格局。

三、“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对策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信息技术进入到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对人们的生活起到重大的变革,对于高校的教学方式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新型的网络教学手段不断的出现,对教学方式进行重大的变革,同样对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讲,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也在发生重要的转变,需要结合“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改革,从而实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与时俱进。

1.重视高科技手段的使用

高校学生思政课程教学工作在“互联网”时代需要结合“互联网”学习的特点,借助先进的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计划的制定,转变传统的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通过多媒体手段的使用,将课程变得更加鲜活生动,与现代化的教学技术结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在网络上寻找教学资源,让学生可以结合自身需要选择适宜的课程,将整体的教学质量进行提升。最后,教师需要将授课方式进行转变,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增加网络授课等不同的授课方式,让学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接受的教学方式,真正尊重学生的实际教学需要,提升教学质量。

2.建立完善的“互联网”道德观念

“互联网”文明的建设也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结合网络特点和高校学生特点制定的教学规划,面对当前“互联网”思想对高校学生影响的不断增加,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逐渐的凸显出来,需要学校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完善“互联网”道德体系,对学校当前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进行完善,对于网络道德进行深入的研究,为学生提供更加详细的道德判断方法,逐渐的培养学生的“互联网”自律意识,不断的促进“互联网”文明的建设和完善。同时需要对学校网络安全进行规范,对于错误的道德思想有计划的进行筛选,逐步的将学生网络自律意识提升起来,增强学生抵御不良网络思想的能力。

3.重视教师能力提升

在“互联网”教育未出现之前,教师掌握的技能明显高于学生,学生对教师的能力存在认同感。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教师的“互联网”技能存在下降的情况,使得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存在下降,因此为了更好的实现教育目标,教师需要不断的加强自身技能的提升,重视自身信息技术技能的进步,学会网络等现代化的科技手段,通过对网络世界的了解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分析,懂得网络的使用价值,掌握最新的网络思政课程教学工作方法,并在教学中进行使用,从而全面的提升教师对新时期思政课程教学工作的理解能力,使得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建设具有更高的质量,全面的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思想觉悟,同时又具备较高的网络管理才能和信息时代思维,全面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不论是高校思政课程教育,还是其他专业,在“互联网”时代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单从思政课)这类课程来看,它不仅是促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良性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思政工作拓展新局面的需要。随着多媒体、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它们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提供了各种新素材,开拓了新思路,增加了新形式和新载体,希望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全国高校能够不断优化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好的为我国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姚妍妍,杨英杰,许佳.“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06).

[2]张密.“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7(21).

[3]刘婉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互联网的结合及优化[J].文学教育(上).2017(09).

[4]高学敏.互联网思维模式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