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地理专业野外实习教学问题解析及对策研究
录稿查询
你的位置:首页 > 录稿查询 > 刊文精选

普通高校地理专业野外实习教学问题解析及对策研究

来源:www.jyjxltzzs.net 2019-3-19 20:03:26      点击:

肖烨 黄志刚

摘要:地理专业野外实习是地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新课程标准及地理野外实践教学的目标,分析当前高师院校自然地理实习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合新课改下地理教育野外实习的建议,为提高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等院校;地理专业;实践教学;问题解析;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K825.8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9-0193-02

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它是一门从各种角度对地质、地表形态等地理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同时也研究地域与人们生活关联的一门学问[1]。随着我国高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地理专业应该以培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掌握学科教育基础理论和宽广的地理专业知识为主,必须突出其实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树立正确的资源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地理野外实践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地理科学素质教育的必要过程,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而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弊端已经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2]。高校地理教学应该根据地理学科自身特点,重视学科和教学发展的联系性,才能制订出符合新时代下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的高校地理教学改革方案,提高高校地理教学质量,为社会输送地理科学后备人才。因此,要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要改革和优化高校地理教学模式。

一、高校地理教学的现状

野外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深化与延续,不但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是培养学生掌握地理调查与研究方法的独特教学环节,是本科地理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3]。然而当前不少高校依旧对地理野外实习不够重视,大多因缺乏资金、相应的教材、设备等导致开展的实践活动成为了“放羊式”的野外自由旅游观光。而有些高校其野外实践教学方式依旧是“灌输式”的以教师定点讲授、学生记笔记编写实习报告,以感性认知为主,这种模式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4,5]。总体而言,地理野外实习对学生在实践中验证书本知识,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探索性、创新性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视度远远不够。已经推行多年的素质教育,依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6]。

二、高校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地理教学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仍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学内容空乏,目标不明确。目前高校地理课程设置依旧以传统的一些专业课为主,如气候气象、地质地貌、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等,还是着重分析地理特征、形成机制、分布规律等,对于与地理学相关的环保、资源、可持续发展、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等现实知识和技术运用却鲜有涉及,教材内容和现实生活存在脱节。

当前高校普遍缺乏地理教学野外实习指导手册。学生手上仅有的是书本上的知识,但是知识点相对比较分散、不集中、针对性不强,而且学生找到参考资料的渠道又比较少,因此实习的时候具有盲目性,常常是走马观花,理论与实践联系不起来。

2.重理论,轻实践。①实践课程较少,实习结果评估不合理。地理实践课程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环节,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解决问题、动手操作和科学创新的能力,是培养综合素养全面发展的地理科学人才的重要保证。然而传统的自然地理实践教学本质上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的理论式教学,往往因课时(往往只包含几节实验课和1周左右的自然地理野外实习课时)及经费的限制而无法通过实地考察、野外判别做到真正学以致用[7]。此外,传统的实习成绩考核仅以实习报告和实习总结作为考评成绩,忽视了对学生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考核,导致完成的报告内容多为网上或相关书籍内容拼凑而成,使考核方式流于形式毫无效果。②地理实验教学硬件资源投入缺乏。地理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然而,一些高校领导和师生对地理实践教学缺乏正确的认识,而不愿意投入资金创建相关实验室和资助野外实习经费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普通的二本院校很少有高校设置真正独立存在的地理实验室,即使有些高校有地理实验室,那也是及其简单陈旧落后的仪器设备,往往成为一种摆设无法使用,大大降低了学生对地理知识探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用于创新能力和意识的培养。③野外实习脱离现实意义。地理野外实践教学是高校地理科学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有益补充,是地理学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尽管一些高校的教学计划中设置了短时间的野外实习,但是由于时间短及经费的限制,导致地理实践基地不固定,老师们对实习地缺乏深入考察和研究,实习的内容安排不够,因此一些野外实践基本上是“放羊式”的自由参观活动。

三、地理教学改革途径

1.更新地理教学内容,合理设置课程。在新型地理教材中已经包含了大量的环境教育[8],因此地理学科应指导学生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通过地理野外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熟悉乡土地理环境、生活环境,体验环境,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去解决环境问题,因此,当前地理教学改革中,应增大人文地理学和环境科学内容,提高学生的人文地理与环境知识素养,适当删减综合自然地理的内容。地理课程设置要主次分明,将那些最能体现专业特色、关系到专业的前途和命运、具有较大社会实用性的地理课程作为必修课;将那些与本专业关系不大的课程列为选修课。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自由的选择一些地理相关课程去拓宽知识面。

2.地理实践教学内容改革。根据自然地理实践教学的特点,将其教学内容划分为基础实验型、野外实习型和创新实践型3种类型。其中,基础实验型以强化课堂理论、理解科学原理为主要目标;野外实习型以实地勘察地质地貌结构、气候气象、土壤与水文、植物类型等;创新实践型以培养大学生的科研素养、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如假期社会调查、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学科竞赛等。增加实践环节,确保课时量.在高校地理实验教学中,除了要设置一些基础性、验证性的实验教学环节外,还应加强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项目,及时补充能够反映地理学科前沿的代表性内容,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创新意识、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根本上增加实验实践课程的比例,符合地理学专业的特点要求。

3.加强校外合作,让学生参与实践项目。实践是检验学生所学知识最有效的方式,高校资源毕竟有限,不是所有的高校都能提供完善的教学设施给学生使用,因此,高校还应该加强与相关企业、政府部门合作,让学生们以实习的形式切实参与到他们的项目中,这样既能让学生体验到所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又能为以后就业或继续深造提供明确的发展方向。

总之,地理野外实践教学是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同时也是体现地理专业实践性和应用性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方式。然而地理野外实践教学本身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实践教学目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的选取和安排等,整个过程必须有着特殊的理论指导,因此只有掌握了指导野外实践教学相关理论,才能保证野外实践教学圆满完成。

参考文献:

[1]程东来.野外实习的意义、作用和建议:以自然地理实习为例[J].咸宁学院学报,2005,25(2):109-111.

[2]陈金华,李洪波,叶新才,韩光明.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绩效实证研究[J].亞热带水土保持,2009,21(1):19-21.

[3]刘守江,胡翠华,林叶彬,等.峨眉山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模式与内容改革[J].高师理科学刊,2015,35(8):91-98.

[4]崔军.高校研究型教学模式及其教学活动探析[J].煤炭高等教育,2007,25(2):103-105.

[5]吕宜平,代合治.地理野外实习的教学模式与评价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2006,66(2):79-82.

[6]张翠萍.基于新课标的高师地理课程设置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

[7]梅德平.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完善[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36-38.

[8]张雪梅,董坤,李伟妙,赵永杰,安志远.地理科学专业野外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5,13(02):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