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坛刊文:“抗疫精神”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的教学设计
录稿查询
你的位置:首页 > 录稿查询 > 刊文精选

教育教学论坛刊文:“抗疫精神”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的教学设计

来源:www.jyjxltzzs.net 2021-6-11 15:38:43      点击:

姚雪兰 张怡蝶

[摘 要] 后疫情时代,党和国家更加重视师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情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充分理解国家政策,感悟家国情怀,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导向,做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设计。用好疫情防控“教科书”,坚持课程教学与疫情防控相结合,强化大学生在抗击疫情中的担当意识,教育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困境,敬畏生命,引导学生增强制度自信,弘扬爱国精神,以奋斗之姿,自觉承担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青春使命。

[关键词] “抗疫精神”;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设计

[基金项目] 2020年度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后疫情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理想信念教育路径研究”(JYJX2020049);2020年度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教学组织形式与管理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JYJX2020008)

[作者简介] 姚雪兰(1980—),女,广东梅州人,硕士,湛江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主任,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张怡蝶(1977—),女,河南驻马店人,硕士,湛江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主任,讲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09-0119-04    [收稿日期] 2020-12-31

一、结合“抗疫精神”,从两种方式创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模式

(一)创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推动“线上+线下”同步教学

不怕牺牲、逆向而行的医护大军重现了当年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抢夺泸定桥勇士的身影,这是一个敢为人先的民族;不怕牺牲、逆向而行的运输车流重现了当年支援淮海战役中冒着敌人枪林弹雨运送物资的滚滚车流,这是一个团结一心的民族;舍我其谁、在抗疫第一线倒下的英雄重现了当年冲锋厮杀于战场中不畏生死的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身影,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由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程教师要善于抓住线下讲授与线上报道同步的有利时机,既要充分发挥“纲要”课程爱国主义教育的机能,又要用好疫情防控“教科书”,坚持课程教学与疫情防控情况相结合,推动课堂教学活跃程度,增强学生理性爱国的情感,强化大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担当意识。

(二)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打造多元化的同步课堂

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法、小组讨论法、直观演示法、习题练习法、自主学习法外,MOOC、QQ、微信、爱课堂、“雨课堂”、问卷星等新媒体平台开放同步课堂,丰富直观的视觉效果弥补了语言的苍白空洞。“纲要”课程教师要善于抓住全球抗击疫情等重要话题,将“抗疫”斗争过程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的事迹与历史上党的初心与使命,共产党人的“红船精神”“长征精神”“实事求是”“人民路线”等精神,思想、路线和方针的传承和弘扬有机结合,把历史与现实相统一,将理论知识与疫情防控相互渗透,融入价值观引导和家国情怀培养,展开知识、技能与批判性思维的训练,让学生向“抗疫英雄”学习,引发思想共鸣。通过了解历史事件,接触历史人物,成为这些精神、思想、路线和方针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二、结合抗疫故事,从五个角度做好“纲要”课程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需要一定的教学理论经验,需要熟练运用各种现代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案才能更加科学合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结合“纲要”课程,依托不畏生命、敢为人先的中国人民奋斗历史(1840—2020),从五个角度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弘扬“抗疫精神”,做好“纲要”课程教学设计,具体包括英雄的人民、英雄的军队、英雄的城市、英雄的国家、英雄的党[1]。

(一)英雄的人民角度

从1840年鸦片战争揭开中国近代史序幕开始到2020年武汉暴发新冠肺炎疫情,中华民族以坚强不屈之姿走过了180年的历程。这部分内容要讲述清楚人民群众和杰出历史人物的作用。一方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革命的主力军。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人民顺应社会发展要求,参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过程,把一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逐渐变成一个持续走向繁荣富强、充满活力和生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另一方面,杰出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的深刻影响,他们站得高、看得遠,他们的思想为人民群众指明了革命斗争的方向,对历史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内容设计与实施方案。一是结合李文亮医生向外界发出疫情防护预警、钟南山院士不顾危险前往疫情一线的英雄事迹,讲述“纲要”课程第二章中不畏强权,虎门销烟的林则徐、喊出“救亡”口号的严复,第三章中喊出“振兴中华”口号的孙中山,第四章中兴起新文化运动的陈独秀等历史人物,展示走在民族和世界进步潮流前列的伟大人物英雄事迹。二是结合党中央领导和全国人民“抗疫”防控的人民战争,讲述“纲要”课程第六章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充分发动人民、依靠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决定力量在于人民。解读今天“抗疫”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实施的人民“抗疫”路线,引证“抗疫”斗争的威力在于人民。这部分内容可以同步播放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群众创造的“地道战”“地雷战”视频和当今人民积极参加“抗疫”斗争的视频,也可以开展课堂实践,结合中国共产党依靠人民取得“抗疫”斗争的阶段性胜利,谈谈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人民战争路线。三是结合中国共产党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打一场人民的“抗疫”斗争,讲述“纲要”课程第七章中解放战争时期的大决战,同步播放人民群众在淮海战役等战役中积极参战的视频。

(二)英雄的军队角度

从1927年中国工农红军的建立到202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不顾危险前往疫情一线,他们一直是维护中华民族和世界和平稳定潮流的最可爱的人。这部分内容要讲述清楚,不管是中国民主革命史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史都证明了:没有人民的军队,就没有人民的一切。在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是他们站出来义无反顾地维护中华民族的光荣与梦想,也是他们冒着枪林弹雨出生入死地维护世界地区的和平与安全。

内容设计与实施方案。一是结合人民警察、人民解放军奔赴武汉为民“抗疫”的英雄行为,讲述“纲要”课程第五章中红军武装夺取政权的游击战争、红军长征的精神,同步播放红军翻雪山过草地和人民解放军奔赴武汉“抗疫”的视频。课堂中可以这样安排:用“抗疫”第一线人民解放军的感人事迹谈长征精神如何在“抗疫”斗争中的传承和弘扬。二是结合医务工作者、各行各业志愿者、广大共产党员在“抗疫”斗争中逆向而行、敢为人先的英雄事跡,讲解“纲要”课程第四章第二节中李大钊等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和“红船精神”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同步播放《习近平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中共一大会址》《抗疫一线党旗艳》等抗疫视频,同步课堂实践可以让学生走进“抗疫”第一线,用“抗疫”第一线的模范共产党员事迹去论述中国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

(三)英雄的城市角度

从1911年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到2020年1月23日封城之举,历史一再证明,没有什么困难能压垮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这部分内容要讲述清楚武汉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武汉是辛亥革命首义之地,数度成为近代史上全国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如今为了全国疫情防控大局,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城被“封”了,虽然承受着无法承受之重,却依然在巨大压力中迸发出坚忍不拔、攻坚克难的大无畏气概。

内容设计与实施方案。解读2020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专赴武汉考察疫情防控工作时说过的“武汉不愧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讲解“纲要”课程第3~6章,讲述武汉的十大史实:一是武汉是早期成立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城市之一,史实是武汉科学补习所的成立;二是武汉是“保路运动”发生的城市之一,史实是湖北是激起“保路风潮”的四个省份之一,武汉是湖北“保路运动”的中心;三是武汉是对辛亥革命贡献最大的城市,率先打响了武装起义的第一枪,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武汉成为封建帝制王朝的终结者。通过史实可以论述武昌起义的意义:推翻了清王朝二百多年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四是武汉成为北伐战争后大革命的中心,史实是广州国民政府迁至武汉,成立了武汉国民政府;五是武汉是京汉铁路工人罢工的中心城市,史实是京汉铁路纵贯湖北、河南和河北三省,京汉铁路总工会临时总办公处后来转移到汉口江岸,武汉成为总罢工指挥中心;六是武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成功收回外国租界的城市,史实是1927年3月15日,英国与国民政府正式签署归还汉口英租界协议,至此中国收回汉口英租界;七是武汉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的城市之一,史实是1927年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在北伐军攻占武汉后从广州迁至武汉,中共中央领导陈独秀、张国焘、瞿秋白等经过研究决定将中央机关从上海迁至武汉;八是武汉是中共“八七会议”召开的城市,史实是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八七会议”,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革命论断,“八七会议”的重大决策和意义让武汉成为中国革命从大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九是武汉是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最主要的正面战场之一,史实是1938年6—10月,国民党军队在武汉地区同日本侵略军展开了武汉会战,日本被迫改变其政治和军事战略,将战略进攻转为战略相持;十是武汉是中国精神——“抗洪精神”形成的主要地方,史实是1954年和1998年经历了两次抗洪斗争,是“五四抗洪”“九八抗洪”的英雄城市。

(四)英雄的国家角度

从1918年李大钊第一次在中国大地上举起马克思主义大旗到2020年中国发挥大国担当扛起全球“抗疫”大旗,中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程。这部分内容要讲述清楚中国从积贫积弱走向大国担当,马克思主义思想发挥了巨大的指导作用。

内容设计与实施方案。一是结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讲解“纲要”课程第六章中毛泽东提出抗日战争采取持久战的战略方针。二是结合党中央要求做好抗疫一线实事求是的工作要求,讲解“纲要”课程第六章中延安整风运动确立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五)英雄的党角度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到2020年中国踏上社会主义强国道路,中国共产党为世界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和方案。这部分内容要讲述清楚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全党全国就有了主心骨,全社会就能保持稳定团结,整个民族就有强大的凝聚力,全国人民就有了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信心和力量。

内容设计与实施方案。一是结合中国国内疫情防控工作取得的成绩,激发人民群众的道路自信,讲解“纲要”课程第四章第三节和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和新局面。国共合作掀起的大革命提高了人民群众的觉悟和组织程度,将中国革命推进到土地革命战争的新阶段。二是结合当前境外疫情形势仍然严峻,国内防范疫情反弹任务艰巨的现状,讲解“纲要”课程第6~7章中共七大确定的政治路线,明确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资产阶级是需要团结的对象,强调中国革命的胜利不是偶然,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雄厚的群众基础。由此可见,要战胜疫情首先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其次必须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三、结合“抗疫精神”,从三个方面提高“纲要”课程教学实效

“纲要”课程讲述的是过去的历史,不可避免地存在脱离实际的现象,即教材内容滞后于现实发展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善于把现实问题引入课堂。事实证明,“纲要”课程教育教学在吸引力上的实效性主要看教师授课联系实际与否。通过课前课后调查发现,学生非常关注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发展的实时态势,尤其关注中国政府处理问题的决策手段。因此,“纲要”课程引入新冠肺炎疫情的实时讨论与分析,不仅深受学生欢迎,而且是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实土壤,教育效果非常显著[2]。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实事求是分析问题能力方面。以历史为背景,以“抗疫”事实为依据,通过历史与现实结合,提升了学生的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其考虑问题的思路更明晰、更有现实性。

第二,现实问题科学分析能力方面。利用大量的“抗疫精神”材料,联系授课目的对现实问题深入分析,解决了学生在现实问题上的思想疑虑与困惑,防止思想偏激和情绪化。

第三,理论知识实践运用能力方面。将枯燥的理论讲解和阐述贯穿于“抗疫精神”中,学生异常感兴趣,对知识点理解更为透彻。只有在回答现实问题中来讲理论,才能使理论讲解不枯燥。

从学习效果来看,“纲要”课程通过分析“抗疫精神”的現实问题,学生掌握了在课堂上运用理论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尽管运用水平还是低层次的,运用过程却是自觉的。

四、结合“抗疫精神”,从三个层面加强“纲要”课程教学反思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是按照现实需求培养理想人才不可或缺的核心部分。从现实情况来看,如何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技能水平,达到对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目的,任重而道远[3]。

第一,理论知识与社会现实联系不紧密。正确的理想信念总是来自对现实世界的科学分析与把握,总是来自对现实世界的改进要求。在理论知识武装学生头脑、让学生意识到理论知识的价值和作用、引导学生自觉运用理论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纲要”课程的教学实效性还有待加强。

第二,教学评价与信息反馈联系不紧密。教师良好的教育动机,学生热切的求学愿望,都必须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才能实现。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学设计,保证教师教学顺利开展,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那么,教师教学设计效果和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如何呢?我们必须要重视课程教学情况有效信息反馈的时效性。

第三,传统课堂与现代教学联系不紧密。传统课堂碰撞新式教学,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网络教学虽然活跃了僵化的教学手段,但是也出现了诸多新问题,如:如何进一步优化配置新旧教学资源,如何落实“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模式,如何进一步提升教师教育技能应用的能力。

五、结语

人才培养必须立足于社会现实。教师用心用情讲好过去的历史,学生入情入景了解过去的历史,如此爱国主义情怀就将过去、现在和将来串联起来。因此,优秀的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不知不觉融入历史,走进“抗疫”第一线,自觉承担起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传统的重任,升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任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树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信念,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参考文献

[1]中国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6.

[2]代黎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8.

[3]姚雪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爱国主义教育教学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26):332-333.

On “Anti-epidemic Spirit” in the Teaching Design of the Course of Outline of Chinese Modern History

YAO Xue-lan, ZHANG Yi-die

(School of Marxism, Zhan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anjiang,

Guangdong 524094, China)

Abstract: In the post-epidemic era, the CPC and the state pay more attention than ever to patriotism education among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teacher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should fully understand the national policies, hold the spirit of patriotism, take patriotism education as the guide, and do a good job in the teaching design in the course of Outline of Chinese Modern History. Besides, teachers should take the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efforts of our country a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combine them with curriculum teaching, so as to strengthen college students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in fighting against the epidemic, guide them to face difficulties with a positive attitude and cherish life, enhance their confidence in the socialist system, promote their patriotism, and encourage them to actively undertake the mission of realizing the goal of “two centuries” and the Chinese dream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Key words: “anti-epidemic spirit”; Outline of Chinese Modern History; teachi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