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源于积累,积累源于发现
录稿查询
你的位置:首页 > 录稿查询 > 刊文精选

写作源于积累,积累源于发现

来源:www.jyjxltzzs.net 2019-4-30 9:24:43      点击:

吴伟霞

【摘要】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农村小学生勤于积累,但习作质量却不尽人意。那么如何从生活中、阅读中发现和积累习作素材,提高习作质量呢?一、发现生活情景的美,积累内容素材;二、发现语言文字的美,积累语言素材;三、发现写作技巧的美,积累技巧素材。

【关键词】农村 积累 内容 语言 技巧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2-0091-02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但农村小学生的习作大多数是全文照搬的“移植式”作文,题材雷同;或是东摘西抄的“拼凑式”作文,语句不通;又或是假人假事的“胡编式”作文,叙事紊乱……纵使写真人真事,也是泛泛而谈,辞不言情。学生习作“病症”一直困扰着我。为了帮助学生走出习作的“瓶颈”,我引导学生从生活中、阅读中发现和积累习作素材,从而提高习作质量。以下,结合我的实践,谈谈提高习作质量的做法。

一、发现生活情景的美,积累内容素材

写作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习作“从内容入手”无庸置疑。内容源于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罗丹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农村孩子的生活丰富多彩,有“忙趁东风放纸鸢”的游戏生活,有“也傍桑阴学种瓜”的劳动生活,有“卧牛吹短笛”的田园生活,有“桃奇满村春似锦”的乡村美景……但是学生提起笔习作时却无话可说。他们不会从纷繁复杂的生活中去提炼有意义的习作素材。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必须依靠观察,从自己的视角,用独特的眼光,以日记的形式,或是积累卡的方法,可以是完整篇章,也可以是只言片语,形式不拘,记录下自己的每一点感受,采撷生活中的每一朵浪花,这样才有发现、才有积累,才能形成习作的内容素材。

观察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语文老师在平时教学中,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观察。例如,指导学生写“连续观察日记”(S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布置学生写“黄豆发芽”。农村孩子对于“黄豆发芽”并不陌生,但写出来的作文条理不清,泛泛而谈。习作指导课上,我要求学生按照下面的提示观察“黄豆发芽”:充分使用观察“小助手”观察黄豆种植到发芽的过程,不但要用眼看,把它的颜色、大小、长短记录下来,还要记录用手摸的感觉,用鼻闻的味道等。学生交上来的习作面貌焕然一新了,如:“我把黄豆放在浸湿的纸巾上,它像一个贪睡的小宝宝一动不动,皮肤光滑透亮,可爱极了……第二天,黄豆的表面有些皱皱巴巴的皮,像是水的波纹,又如老人脸上的皱纹。黄豆硬硬的,放到嘴里用牙使劲地咬,才能咬出一点点牙印又过了几天,我发现有的黄豆已经长出了一个乳白色的“小勾子”,还有的黄豆已经脱皮了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学会了观察的顺序,抓住事物的特点外,还学会了透过观察现象去思考、分析和概括,抓住被观察的事物的本质。学会了观察,学会了发现,学生就会成为生活的有心人。在校园里,观察同学们活动时动作、表情、神态等,感受活动的快乐;在家里,观察家人劳动时的动作、表情、神态等,感受劳动的艰辛;在大自然中,观察花草树木、虫鸟鱼兽的形态样子,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有了充实的生活积累,学生就不怕无内容可写了。

二、发现语言文字的美,积累语言素材

写作需要生活的积累,但不是说有了生活的积累习作就成功了。作文内容材料是来源于生活,但不是生活的“摄像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有一位四年级的学生这样描写妈妈的外貌:“我的妈妈个子高高的,头发黑黑的,眼睛大大的,鼻子高高的,嘴巴小小的,牙齿白白的。”虽然这位学生认真、有序地进行观察,可是习作时多使用“××的”这类重复语描写妈妈外貌。可见学生的习作患上语言“贫血症”。学生普遍存在习作语言贫乏,很少见到成语、俗语、谚语或是名言警句、古诗名句,更不用说别出心裁的鲜活的语言了。

语文教师如何教会学生运用语言“美化”内容材料呢?广泛阅读,充实语言库存是根本。大部分语文教师在新课标“多读多写,日积月累”的指挥棒下,设有“采集本”“积累本”“语海拾贝”……五花八门,应有尽有的词句积累本。可是农村小学生运用语言的效果却没有与大量的词句积累成正比。究其根源,农村学生的词句积累很多情况下是老师包办的,老师划什么词句,学生就摘抄什么词句,学生只知道读读、背背、抄抄这些词句,而不知道这些词句好在哪里,美在哪里,生硬地摘录当然不可能使它们融入到学生的语言经验中去。我想,在广泛阅读的同时,要让学生拥有一双发现语言美的眼睛,提高积累的能力。学生读书时,我要求学生不要图快,要边读边思索:这样的词语或句子,好在哪里?然后进行分类摘抄,摘抄好词好句之后,在后面写点儿赏析性文字或是选择其中一两个造句,以便加深印象。

如学习S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后,我让学生摘抄表现人物精神的四字词语,学生归类摘抄后,在词语后面写自己的发现。有一位学生摘抄“毅然决然”后,写上:“这个词语的意思是指意志坚决,毫不犹豫。文中体现了南丁格尔冲破家庭的阻力和社会的歧视,放弃优裕生活决意当一名护士的坚定信念。”这位学生在单元习作“写写自己的故事”中运用了这个词语:“……伙伴们笑话我是一個胆小鬼,我毅然决然地提出要和他们挑战……”,学生运用这个词语把自己不服气的个性表现出来。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发现这些本没有生命的词语有了色彩,有了声音,有了意境,有了情感,学生怎会不乐于将自己所积累的语言运用到自己的习作表达中呢?毕竟“运用”是“积累”的终极目标。

三、发现写作技巧的美,积累技巧素材

充实的内容是肉,丰富的语言是血,要想习作有血有肉有灵魂,就必须要有支撑血肉的“骨架”。所以一篇质量高的习作,不仅要求雕琢词句,情文并茂,更要求结构严谨,表达创新。农村高年级语文教师阅读课教学时,更多注重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很少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怎样雕琢词句、表情达意、谋篇布局……因此农村孩子的习作总是空洞乏味,辞不达意。习作之美,离不开写作技巧,习作的精彩只有通过写作技巧才能充分地显示出来。小学生初学写作,往往不知从何入手。在平时的教学中,在广泛阅读中,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并积累文章的写作技巧尤为重要。

1.修辞手法

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夸张句,不仅能使语言有文采,丰富文章的内容,还能使表达富有个性,增添文章的亮点,为自己的作文锦上添花。在阅读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把文章中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积累下来,在句子旁边写旁批,写写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运用后使描写的事物怎么样了,也可以把这个句子摘抄下来,仿写一句。如一位学生摘抄拟人句后,仿写了一句:“早上,我背着书包去上学,花儿对我微笑,小鸟叽叽喳喳地向我问好。我心情非常愉快,新的一天开始了……”这位学生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把自己愉快的心情表现得淋淋尽致。

2.谋篇布局的方法

写文章都是连词成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有的文章在篇章结构上很有特色,如总分总、承上启下、首尾呼应、倒叙……有的文章表达上富有创意,如托物言志、融情入景、借物咏人、以小见大……这都是文章的“文体”所在。在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了解不同体裁的写作结构、表达方法。例如,学习《永远的歌声》体会并积累“首尾呼应”的写法;学习《桂林山水》时,让学生从读中学习“总分总”的写作方法;学习《左公柳》时,引导学生体会积累“借物咏人”的表达方式……学生通过阅读,学会欣赏,不断地从作者的思路中得到启发,积累丰富的写作技能,逐渐学会给习作“化妆”,便解决了习作中“怎么写”的问题。

我们相信:给了学生一对翅膀,他们一定能飞翔;有了一双“慧眼”怎么会没有美的发现!就让我们带着孩子们到生活中,到书籍中去,鼓励他们用发现美的“慧眼”,用积累美的“神笔”,在习作的天空中尽情地去挥洒,去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