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1.07.28

教育教学论坛

众所周知,国家整体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对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高等学校,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摇篮,肩负着重要的国家使命。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与建设下,我国高等学校的软硬件条件得到了巨大改善,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大量可圈可点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培养了一大批国家栋梁人才,在我国的各行各业肩负着重要的国家使命。但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和扩招,大量有志青年有了更多的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也慢慢显露出一些问题,一方面是每年大量高校毕业生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是用人单位招不到急需的人才,这个现象暴露出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体系存在严重的问题,也预示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变革势在必行。

2017218日,教育部在复旦大学召开了高等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探讨了新工科的内涵特征、建设与发展的路径,达成了所谓的“复旦共识”。自此以后,新工科概念逐渐进入到大众视野。 紧接着,“天大行动”、“北京指南”陆续展开,掀起了全国新工科研究探索的新高潮。其目的就是培养造就一大批多样化、创新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为我国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之策。本文将结合环境工程专业特色,探索新工科背景下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一、新工科背景下环境工程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需求

环境工程专业是目前我国现有专业设置中专业性非常强的一门本科专业。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掌握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等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具有污染监测和分析、环境监测、环境规划和管理能力,能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可以明显看出,环境工程专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很高。近年来,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日益重视,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内在要求。环境工程专业在国家倡导的新工科建设背景下,要紧密抓住时代发展机遇,结合学校规模、办学条件、办学特色,培养出大批量适应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的高素质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

二、新工科背景培养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1.改革现有课程体系,强化实践能力培养。课程体系设置是实现新工科创新实践人才培养的关键。目前,国内各高校已经注意到环境工程人才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因此,在每四年一更新的培养计划中逐渐开始调整课程体系的结构设置,实践课程的比重在逐渐增加。针对高校课程体系结构的改革,通常可以从多方面来实施,高校可以结合自身的办学条件和特色进行有针对性的进行。首先,环境工程专业对实验要求较高,因此实验课程所占的比重普遍较大,有些学校由于实验条件有限,个别实验课程有可能就没有开设,即便开设实验课程,课程中实验内容设置也比较少,很难进行实时更新,这必然会导致学生的实验实践能力偏弱。因此高校应结合自身的教学科研投入情况,整合现有实验资源,尽可能改善和提供现有实验条件,满足实验课程设置需求。其次,环境工程专业中许多专业课程对实践环节要求较高,如果要想让学生对该课程有较深入的掌握,增加课程实践学时也是十分必要的,而这也将增大高校的经费负担。因此,高校或学院可以利用方向接近且科研实力雄厚的个别课题组现有的实践条件,弥补专业课实践环节不足的问题。再次,强化实践能力培养也可从专业课程创新性教学方法改革上着手。目前,高校教师不仅仅从事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通常也承担环境工程方面的科研课题,因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课程内容与自己的科研课题相结合,更加有效地开展专业课程的讲授,让学生了解该课程目前的进展,先进的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更接近前沿地接触到专业课程以外的内容。此外,高校也应定期聘请环境工程领域国内外专家来校讲座,把该领域研究最新的进展,存在的问题,未来的发展趋势介绍给学生,开阔学生的视野。

2.建设创新创业平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环境工程专业对学生实践能力要求很高,专业要建设好,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人才,就需要在学生培养的各个阶段适时推出不同的创新体系和平台,使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得以提升。高校设置面向全校学生的开放实验室便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学生可以利用学校的优势资源和便捷的实验条件开展自己所喜爱的创新实践活动。高校还可以整合整个学校的力量,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该平台设置专业的创新创业指导导师,可以为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咨询和指导,帮助大学生判断活动的创新性、以及如何更快更好地开展工作。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还可定期开设一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为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大学生提供一条指引之路。此外,高校也要积极推进创新创业项目,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高校资助创新创业项目最好是分层次的,校级创新创业项目可以为宽口径的,只要是能提供出较好计划书的都可以给予适当的资助,使打算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大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进来。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需要对所有项目的前景、进展、取得的成果等进行重新评估,让有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的创新创业项目脱颖而出,并给于更大额度经费的资助,让项目顺利进行下去。通常,可遴选出国家级、省级、市级项目,分别培育,使学生项目进行过程中得到成长和发展。

3.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加强校外实践环节。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之所以与社会、企业需求脱节严重,关键是高校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创新实践能力锻炼的比较少,所学的主要是专业基础理论,这些知识进入社会后只能用到的很少一部分,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去学习企业实际的工作。因此,高校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将为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平台,使大学生毕业后能见快融入社会。通常,高校可在校内和校外分别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可以依托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或工程研究中心,主要为学生接触学科前沿及实践提供平台。此外,高校还可以充分利用是社会资源,联合多家企业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大学生的认识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提供保障条件,极大地丰富了实践教学的内容,也是有效利用社会资源联合办学的重要举措。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可互相补充,各自发挥不同的作用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