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1.07.29

当前新的教育形势下,我国社会对于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对于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更为迫切。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于西方国家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主张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促进者作用,对于我国的英语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作用。本研究通过对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的系统研究和阐释,促进英语教育工作者和英语教师对于这一理论的深入学习;揭示当前我国英语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改进英语教学、提高英语效果的有效策略。

一、人本主义理论内涵

1.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发展脉络

人本主义(Humanism)思想萌芽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当时西方智者学派的创始人普罗泰戈拉(Protagoras:公元前481-公元前411)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自由和理性精神是古希腊、古罗马教育培养人的最终目标”[1]

在中世纪(公元515世纪),“一切为了上帝”的“以神为本”的教育观成为主宰,取代了“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直到文艺复兴时期(1416世纪),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自由和理性精神才得以复兴,“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思潮逐步形成。人文教育注重个性发展,肯定人的力量和价值,坚信教育可以塑造个人、改造社会和自然,人本主义的内涵得到充分体现。17世纪发生的科学革命,使得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方法发生了极大改变。“到19世纪后半叶,科学主义已成为西方主导地位的思潮”。在当时人们的观念里,科学是人类通向幸福生活之路,主张科技万能的科学主义思想成了这一时期教育思想的主流。但是20世纪上半叶50年内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出现的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问题,使人们从思想深处认识到,科学发展具有两重性,人类正在成为自己创造的科技、机器和货币的奴隶,人的精神遭受无情践踏。推动社会进步和促进人类发展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又受到人类的青睐。20世纪五、六十年代,首先在美国兴起了人本主义教育运动。与此同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科学人道主义观”,也即有学者所称的“当代人本主义教育”或“科学人文主义教育”。人本主义教学注重学习的心理因素、情感因素,热衷于全人教育。

由以上所述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发展脉络看来,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发展变化,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是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产生,并且经过历史考验和证明的最适合人类文明发展的教育理论,是社会发展的立足点和必然趋势,是社会进步的阶梯。

2.人本主义代表人物及教育思想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兴起于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国,强调以人为中心,代表人物有美国心理学家加罗吉斯、马斯洛和罗杰斯。加罗吉斯认为,人生来就对世界充满好奇,具有发展潜力,教师应该充分信任学生,尊重学生,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的基本需要均由人的潜能决定,达到人的自我实现关键在于使人认识到自我的内在潜能或价值,教育要促进人的自我实现。

罗杰斯在《自由学习》一书中表述自己的观点:学生学习方法是从做中学,进行有意义、有经验的学习。这种学习成为一种负责任的学习,学习者真正学会对自己及自己的发展方向负责任。教育不只要使人了解国情与现在,更要为将来做准备,教育的目标是要发展随时应变的个体。应该将全新的人际关系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使学校真正成为能够“发出人性的光辉的场所”。让学生能够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学会学习,最终获得“终生学习”的能力。

3.人本主义基本教育原则

①关于教育目标。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完整的人的教育,应该注重开发人的潜能,从而培养人格充分发挥的人[2]。这种教育目标培养出来的人应该具备以下四种特点:创造性;积极向上;独立自主;有选择行为的能力和自由,并且具有对自己行为负责的责任感。教育者要以学生为中心实施教学,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潜力,坚信自己的能力,进行最持久、最深入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从而达到全面发展。

②关于教学内容和方法。人本主义教育观主张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重视学生内在动机和需要的基础上,选择使用与学生个体经验相关的教学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学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自我教育法,自由教育法,陶冶教育法,暗示教育法,活动教育法等等。使学生个体的学习活动一直持续下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③关于师生关系。人本主义教学观认为:有效的教育教学必须以融洽师生关系为前提。应该使用“促进者”一词来代替“教师”,因为“促进者”像朋友一样,有利于创造融洽的学习氛围。这种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能够使学生产生一种学习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免除学生种种精神上的威胁和挫折,从而促进学生自发、愉快、积极地学习,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充分发挥。

④关于教学评价。人本主义教育观认为,学生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学生的发展、成长应与他们自己相比较,看自己是否比以前有所进步。因此,提倡采取自我评价的方式。这种评价没有固定的模式,主要是让学生与自己的过去进行对照,而不是同别人相比较。家长和教师在考虑学生个体差异的同时,应该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给学生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使学生正确认知到自己的学习现状,有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明确以后的努力方向,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做自己学习的主人。

二、我国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英语教学目标不明确

我国英语教学目标不够明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某些教育部门和教育者对英语教学的认识不到位,存在忽冷忽热,过于重视读写译或者过分重视视听说等问题,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往往造成教学有顾此失彼的嫌疑。其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英语教师、学生家长和学生本人存在过分的功利主义倾向,认为学习英语就是为了在各种考试中获得高分,拿到四、六级证书,达到考研过关或者实现就业英语不受限,便是他们追求的终极目标。

2.英语教学模式单一

我国最典型、影响面最大的英语教学方法是:由教师和学生构成一个教学体,教师在讲台上自我表演,学生充当听众。所有的知识、信息、观点等都是一个从教师到学生的单向流动过程。教师的主要教学方式是讲解词汇、句型、语法、 翻译课文等,而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听讲、记笔记,整个课堂基本是“教师讲、学生记,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听众”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在于:由于师生双边互动少,教师得不到学生积极的反馈量,因此,教师对于自己的课堂效果,心里没有底。同时,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受益浅薄,因为,他们几乎没有提问、讨论的机会,无法参加互动活动,无法得到真正的学习运用所学知识的体验、训练和实践。因而,这种教学属于有教无学,是一种低效或者无效的教学。

3.英语教师是教学的权威

目前,“从我国教学的现实来看,学生尚未走进教学的中心,依然处于教学的边缘”。在英语教学中,一方面,教师是设计者,首先考虑英语知识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力求把重点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而对学生的身心状态、发展规律以及学习目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等却很少进行分析;另一方面,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却没有机会参与设计,处于英语教学“局外人”的地位。教师权威的师生关系在大多数学校和课堂里盛行。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科学真理的拥有者,教师是无可争辩的绝对权威。学生是客体,是服从者,是被动学习者。

4.英语课外活动地位低下

我国教学对于学生课外学习的教育功能还认识不足,导致课外学习不受老师和学生的重视,更是缺乏有意识的引导、规划和组织。众所周知,学生的课外学习发生于课外的阅读、观察、和活动之中。然而,事实上,在我国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课外活动地位低下,其教育价值还没有得到高度重视和充分挖掘,因此,这种英语教学不符合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学生所接受的英语教育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之中,局限于对书本知识的记忆上,无法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三、人本主义理论在中国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综上所述,人本主义教学思想对于当前英语教学改革,对于指导教育工作者在英语教学中,正确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进行创新教育,具有深刻指导意义。

1.改进教学模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本主义教育理论认为:每个学习者都是具有不同需求、兴趣、态度和学习能力的个体;每个学习者学习的方式及速度都不同;每个学习者都应给予机会学会如何学习;每个学习者都应对自己的学习负责[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要以学生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要通过问卷调查(questionnaire)、面谈(interview)、观察(observation)等形式对于学生进行英语学习需求分析(Learning Needs Analysis)Tom Hutchinson & Alan Waters, 1990),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确定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进度等等,充分体现英语教学的趣味性、时代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切实做到“以人为本”,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

2.转变教师角色,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人本主义教育观认为,和谐的课堂气氛可以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挥,而不良的课堂气氛会对学生产生压力,使学生产生压抑感和不安全感。在“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主义英语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应该发生重大转变,教师应该成为英语语言交际环境的设计者、营造者、和调控者,学生英语学习过程的促进者、指导者和管理者,学生英语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评价者和学生英语学习潜能的发掘者。

3.改变教学方法,学生成为教学主体

根据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学生应该从“做中学”。英语教师要让学生感到学习英语是一种乐趣。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学英语、用英语,用于实践,大胆创新,教师不应该是课堂的中心,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的“教”要服从学生的“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而随时调整自己的“教”。教学方法要多种多样,要适当合理地使用讨论式、探究式、实践性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倡导学生的自我评价

根据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学生自我评价可以灵活多样,诸如:①在某些课题中,让学生提问,据此编制试卷,并让学生参与评价。②在学生彼此熟悉的小班中,当课程结束时,让学生课堂公开讨论所达到的效果。③师生共同讨论,分数由大家一起确定。④课程结束时,让每个学生进行自我书面评价,包括他对自己所得分数等级的评价。而且,评价应该是动态的。除此之外,英语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多种多样的英语语言学习活动,可以运用课堂报告、对话、讨论、辩论、演讲、表演、采访、抢答等形式,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协调合作能力、人际关系疏通能力等,从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5.发挥课外学习的独特功能

“任何完整的教育都是由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共同组成的,两者既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又是相互交织、相辅相成的。课堂教学可以引导课外学习,而课外学习也可以支持课堂教学”[4]。课外活动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所收获的,是在以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中所无法获得的。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领悟做人的道理,培养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有助于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结语

“当代人本主义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之主流,未来教育之趋势”。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不仅是当今世界教育思想的主流,更是适合中国教育国情的教育思想。以“人本的精神”培养人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是“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只有以人本主义教育培养的英语人才,才会是具有独立人格,人性完善的人,才能够成为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教育教学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