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坛刊文:民族高校思政课教学满意度差异探析
录稿查询
你的位置:首页 > 录稿查询 > 刊文精选

教育教学论坛刊文:民族高校思政课教学满意度差异探析

来源:www.jyjxltzzs.net 2021-6-15 9:09:33      点击:

袁琳

[摘 要] 民族高校思政课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业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作用。以满意度为切入点,对民族高校思政课教学所反映出的满意度差异进行分析,提出提升民族高校思政课教学满意度的对策建议:把握民族高校思政课教学对象的复杂性,树立“差异化”教学理念;把握民族高校思政课教学目标的特殊性,打造“多源化”高水平教师队伍;把握民族高校思政课教学内涵的丰富性,开发“民族+”的特色教学资源;把握民族高校“两民”学生的思政课学习实际,推动“多维度”教学改革。

[关键词] 民族高校;思政课教学;满意度;少数民族大学生

[基金项目] 2017年度湖北省教育厅教研项目“‘互联网+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2017388);2020年度湖北民族大学教研项目“民族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本土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研究”(2020JY001)

[作者简介] 袁 琳(1974—),女(土家族),湖北恩施人,博士,湖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09-0013-04    [收稿日期] 2020-12-28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开设思想政治课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1]。民族高校主要为民族地区培养高素质的民族人才,对地方经济、文化及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满意度直接反映了学生对思政课教学质量的认可程度,直接关系到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关系到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树立。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2020年9月,以满意度为切入点,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在湖北民族大学的思政课教学中进行了调研。

本调研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89份,其中有效问卷472份,有效率达到94.4%。按民族划分,少数民族学生问卷255份,占有效问卷的54.03%;汉族学生问卷217份,占有效问卷的45.97%。按生源地区划分,民族地区学生问卷242份,占有效问卷的51.27%;非民族地区学生问卷230份,占有效问卷的48.73%。问卷设计了授课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5个具体要素指标,采用likert量表进行测度,依据“非常不满意”“比较不满意”“一般”“比较满意”“非常满意”对应1~5分来划分满意度的水平,通过SPSS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资料进行分析。

一、不同特征学生思政课教学满意度差异及原因分析

湖北民族大学的学生组成具有民族高校的特色,“两民”学生,即少数民族学生、民族地区来源学生比重大。对于思政课教学,少数民族和汉族学生、来自民族地区和来自非民族地区的学生之间的满意度是否存在差别呢?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少数民族和汉族学生、民族地区和非民族地区来源学生的思政课教学满意度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见表1。

(一)少数民族学生思政课教学满意度低于汉族学生

从表1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对思政课教学的总体评价,还是对授课教师、教学内容等5个具体要素指标的评价,均值差值均为负数,表明少数民族学生对思政课教学的总体和具体要素的满意度均低于汉族学生。关于对思政课教学总体评价满意度的情况(P=0.176,P>0.05),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关于思政课教学5个具体要素指标评价满意度的情况,在授课教师(P=0.209,P>0.05)和考核方式(P=0.665,P>0.05)方面,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教学内容(P=0.034)、教学方法(P=0.001)和教学手段(P=0.021)方面,少数民族学生满意度要显著(P<0.05)低于汉族学生。

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接受性不高。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特别是在语言文字运用方面,各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语言,部分少数民族还有本民族的文字。少数民族学生习惯于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而现行思政课教材由國家统一编制,用汉字书写,符合汉语运用的逻辑结构,加之思政课教师普遍使用汉语教学,在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上大多符合汉语使用的习惯。在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时,多是采用汉语习惯编辑PPT;在使用讨论、互动等教学方式时,也多是采用汉语叙事方法,导致少数民族学生对于接收到的思政课的理论、知识、观点等信息不能很好地理解和吸收,对于思政课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能很好地接受,从而无法跟上汉族学生学习的步伐。由此,少数民族学生对思政课教学的总体满意度和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满意度显著低于汉族学生。

(二)民族地区来源学生思政课教学满意度低于非民族地区来源学生

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总体评价和授课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均值差值为负数,表明民族地区来源学生教学满意度低于非民族地区来源学生。关于对思政课教学总体评价满意度的情况,民族地区来源学生与非民族地区来源学生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300,P>0.05)。关于思政课教学5个具体要素指标评价满意度的情况,仅在授课教师(P=0.001)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民族地区来源学生对思政课教学满意度显著低于非民族地区来源学生。

究其原因,与民族地区学生的学习适应性较弱有关。国家长期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实施高考加分的优惠政策,加之民族地区中小学在非核心课程的教学投入上存在不足,导致来源于民族地区的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对于思政课的基础理论知识的认知存在不足,进入大学后,不能很好地适应及跟上大学思政课的教学,由此,民族地区来源的大学生对思政课教学的满意度普遍低于非民族地区来源的学生。同时,湖北民族大学建立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大部分思政课教师来源于民族地区,与民族地区来源的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所接受的中学政治课教师没有明显区别,无法满足民族地区来源的学生对异于中学政治课教师的期待,导致民族地区来源学生对思政课教师的满意度显著低于非民族地区来源学生。

二、提升民族高校学生思政课教学满意度的对策建议

(一)把握民族高校思政课教学对象的复杂性,树立“差异化”教学理念

民族高校思政课教学对象(大学生)的构成情况非常复杂,既有少数民族学生,也有漢族学生;既有民族地区来源学生,也有非民族地区来源学生。在472个调查样本中,少数民族学生255人,其中,来源于民族地区的有194人(占41.1%),来源于非民族地区的有61人(占12.92%);汉族学生217人,其中,来源于民族地区的有48人(占10.17%),来源于非民族地区的有169人(占35.81%)。然而,当前民族高校在思政课教学上忽略了教学对象的复杂性,在教材选择、教学计划、课时安排、考核标准等方面是一个标准,导致少数民族学生对思政课教学的满意度比汉族学生低、民族地区来源学生对思政课教学的满意度比非民族地区来源学生低等状况。因此,民族高校思政课教学要针对学生的复杂性,树立“差异化”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个体,根据不同学生的特征因材施教。如,对新入学大学生进行思政课分级测试,按照测试结果进行分班教学,打破传统的专业分班教学方式,从而实现“差异化”教学,提升学生对思政课教学的满意度。

(二)把握民族高校思政课教学目标的特殊性,打造“多源化”高水平教师队伍

民族高校思政课教学具有维护社会主义政治方向、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认同的“三维”目标,比较特殊。思政课教师战斗在教学的第一线,是教学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通过调查了解到,湖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从事思政课教学的专职教师共有47人,其中少数民族教师25人(占53.19%),汉族教师22人(占46.81%);民族地区来源教师37人(占78.72%),非民族地区来源教师10人(占21.28%)。可见,民族地区来源教师和少数民族教师是民族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主体,尤其是民族地区来源教师比重过高。民族高校教师的这种构成现状,造成民族高校学生对思政课教师的满意度不高,只处于一般与比较满意(均值3.84~3.94)的水平,且民族地区来源学生对思政课教师满意度明显低于非民族地区来源学生。因此,改变民族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构成是提高思政课教学满意度的重要举措。国家从人才引进、待遇方面给予民族高校一定的政策倾斜,促使民族高校能够从全国各个地区,尤其是发达地区引进思政课教师人才,实现教师来源的多样化,构建“多源化”师资队伍。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想提高民族高校学生对思政课教师的满意度,就要注重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思想政治品德素质。“教师的师德、师风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在方向上是一致的,内容和要求上也是一致的,并且特别注重实践,要求教师具有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品德。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必须先做到”[2]。

(三)把握民族高校思政课教学内涵的丰富性,开发“民族+”的特色教学资源

民族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内涵非常丰富,不仅要教学生掌握思想政治理论的相关专业知识和能力,而且要教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品德认知,让学生在内心去相信这些认知,形成科学的思想政治品德信念,继而教学生去践行,养成良好的思想政治品德行为。然而,少数民族学生对民族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内容、手段、方法和总体评价的满意度显著低于汉族学生,说明民族高校思政课教学在知(知识、认知)—信(信念、信仰)—行(践行、行为)等方面的丰富内涵没有得到完全的实现。与汉族学生相比,少数民族学生更加希望民族高校开展具有民族性的思政课教学,由此能够适应其独特的民族心理需要,缓解学习压力,从而形成思想政治品德认知、信念和行为的良性循环。同时,由于不同特征民族高校的思政课教学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民族高校在开展思政课教学时,可以开发“民族+”的特色教学资源,不仅注重增加民族特色的教学元素,而且注重民族院校层次、地域的不同,与学校实际情况相结合。具体措施如下:首先,民族高校加强交流,组建一支由民族高校思政课教学专家、学者、骨干教师、教学管理者等组成的致力于开发“民族+”的特色教学资源的研究队伍。其次,在研究的基础上,真正为各民族高校开发出各具特色的为思政课教学服务的本地区、本学校的民族性教学资源。如,贵州民族大学可以开发以“长征”为核心的思政课教学资源,湖北民族大学可以开发与土苗民族文化相融合的思政课教学资源。最后,将“民族+”的特色教学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得以实施。如,在思政课教学环节中,用民族歌曲、民族舞蹈的形式来教授正确的宗教观、国家观、历史观等。

(四)把握民族高校“两民”学生的思政课学习实际,推动“多维度”教学改革

由于民族高校“两民”学生在思政课学习中存在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接受性不高、民族地区学生的学习适应性较弱等状况,导致在思政课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方面,少数民族学生的满意度明显低于汉族学生,因此必须从民族高校“两民”学生的思政课学习实际出发,注重加强“两民”特色,即少数民族特色和民族地区特色,推动思政课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多维度”的改革。

第一,注重教学内容的“上天入地”。这里的“上天”是要注重思政课专业知识的原则性,具有开阔的视野;“入地”是要结合现实,深入实际。思政课教学内容的“上天入地”,就是要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的最新发展相融合,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国家观、历史观的基本原则和民族高校“两民”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实际相融合,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社会观、宗教观等和学生关注的文化、社会、宗教等现实问题相融合。

第二,注重教学方法的“传统+现代”。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方法主要是“理论灌输”,由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去阐述思政课相关专业知识的思想、政治概念及道理等基础理论,以理服人,引导学生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方法,多采用说理讲解、报告、专题讲座等方式。现代的思政课教学方法就非常广泛了,如实践体验法,教师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劳动周、少数民族一日节、民族舞蹈大赛等),在实际体验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方法;熏陶感染法,教师利用环境因素创设情境(乡村田野调查、企业实地考察、民族文化景点参观等),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地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的方法;等等。思政课教学方法的“传统+现代”,既不能放弃传统的“理论灌输”法,又要采用实践体验、熏陶感染等现代的教学方法。

第三,注重教學手段的“高大上+接地气”,这里的“高大上”是指要紧跟时代潮流,“接地气”是要立足于基本,思政课教学手段的“高大上+接地气”就是创新与继承的一致。“黑板+讲台”一直是思政课教师采用的基本教学手段。民族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目前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实际上就是“黑板+讲台”到“投影布+PPT”的转化,没有真正的创新。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思政课教学不仅要继承“黑板+讲台”“投影布+PPT”的基本手段,更要与时俱进,创新手段,可以利用QQ、微信、微博等平台,引入“手机课堂”“MOOC”等模式,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

[2]殷葆文.思想政治教育:要言传更要身教[J].安徽林业,2005(2):45.

Analysis on the Difference of Satisfaction Degre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or Minority Nationalities

YUAN Lin

(School of Marxism, Hubei Minzu University, Enshi, Hubei 445000, China)

Abstrac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or minority nationaliti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ultivating new talents for the great cause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This paper takes satisfaction degree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alyzes the difference of satisfaction degree reflected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or minority nationalities,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or minority nationalities. We should grasp the complexity of the teaching objec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and establish the teaching concept of “differentiation”; we should grasp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teaching goal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and build a“multi-source” high-level teaching team; we should grasp the richness of the teaching connot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and develop the characteristic teaching resources of “nationality +”; we should grasp the learning practice of the “two nationalities”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romote the “multi-dimensional” teaching reform.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or minority national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satisfaction degree; college students of minority national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