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研究生招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探讨

2021.07.21

我国研究生招生制度、培养模式日趋成熟,但问题依然突出,如:招生考试模式僵化、录取标准单一、培养方式机械化等等。高校作为研究生招生、培养的主要单位,承载着为国家输送高层次科研人员的重任。因而,在研究生招生和培养上进行改革成为高校研究生教育迫在眉睫的议题。为此,应该扩大高校自主招生的权利、建立多元化的录取标准、丰富培养模式,不断完善研究生教育机制。

一、国内研究生教育存在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出把人才作为创新的第一资源。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因此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关键所在。研究生作为创新型人才的主力军,肩负着发展国家科学技术的重任。因而研究生教育质量则成为了能否为国家输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中心环节。

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和培养类型的变化,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中的某些弊端日益暴露;研究生与导师之间关系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也日益凸显。在现行的研招制度下,导师招不到自己心仪的学生、学生选不上自己满意的导师的现象屡见不鲜。个别研究生与导师之间发生矛盾的极端事件时有发生。这一定程度上给我国研究生教育蒙上了一层阴影。研究生教育一个重要的方面在于学生和导师的招生和培养方面。因而,在研究生招生和培养上进行改革成为改善当前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关于高校研究生招生和培养制度中的改革建议

针对当前高校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应该提出招生培养过程中的改革方案:

1.扩大高校自主招生的权利。自主招生是研究生招生的一种渠道。在目前的研招体制下,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和招生推荐免试制度仍然是高校招生的主要方式。然而统考虽然公平,但依然存在缺陷。很多学生为了能考出好的成绩,只专注于统考要求的几门课程的学习,而忽视了诸如:实验能力、调研能力、交际能力等研究生必须具备的能力的培养。推荐免试制度虽然推荐标准和监督方式得到认可,但其公平性受到质疑。舆论认为有推免资格的院校限定在“ 985 工程”、“ 211 工程”和设有研究生院的高校实质上是剥夺了其他院校、社会人士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这实质是对名校的入学机会是否可以公平竞争的质疑。

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是指各高等学校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 根据社会需求和本单位办学实际,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自主确定本单位的招生录取办法, 自主确定招生专业、学科比例和招生规模, 并自主组织招生和考试。同时, 学校建立起相应的管理体制, 增强自主、自律意识, 制定自己的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相关制度, 选拔和培养优秀人才, 保证研究生招生和培养质量, 办出自己的优势和特色,满足社会的不同需求, 积极推动高校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2.        建立多元化的录取标准。根据考生统考的初试和第二阶段的复试成绩统一制定录取分数线,这在我国研究生教育体制下被认为是相对公正的。然而由于统考内容和形式长期以来一直不变,考生只要集中复习三门统考科目,再加之考前的各种“专业化辅导”,基础课很容易就可以拿到高分。对于专业课,通常是各大高校自主命题,这给很多善于“交际”的学生有了钻空子的机会,他们往往会通过各种渠道找到相关的老师或者是师兄师姐,获取相关的“考试重点”,从而很轻松的获取高分。这样的录取方式对于那些擅长应试教育的考生很简单,而一些刻苦努力、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学生则很有可能因为没有用更多时间进行专项复习而被淘汰;一些有特殊才能、有较大科研潜力的同学,也会因欠缺应试经验而与研究生教育失之交臂。因此应该建立多元化的录取标准,满足于不能类型的考生,既不会让擅长应试教育的考试轻松过关,也不过漏掉那些具有特殊才能、有较大科研潜力的同学。为此应该:

①对大部分考生,采取一般录取方式;对具有某些专项特长的少量考生,采取特别录取方式;

②一般录取方法,建议采取目前很多学者提议的分阶段考核方法,即第一阶段是获得研究生考试资格,主要由公共基础课成绩决定。第二阶段专业考核。出于公平的考虑,专业课的考察应该由全国统一命题,然后由不同院校各重点学科组织专家出题,也就是说,专业成绩不再是单科成绩,而是该学科知识的综合,从而有利于优秀人才的选拔。对于获得第一阶段考试资格的学生,建议其成绩可以保留一到两年,有利于他们以后有更多的时间复习专业课的考试。

③特别录取方式。对于某些特殊专长的考生,应该采取特殊的录取方式。高校应该结合自己的学科优势,导师应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这些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对于这类考生,可以放宽,甚至是不设第一第二阶段的考试。

3.        丰富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现行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是导师一对一的负责制,但是笔者认为,这种方式存在不合理性。高校的老师,不分职称,无论有无研究生招生资格,只要学生有需求,只要老师可以辅导学生,都可以对学生进行指导。并非讲师的专业知识就比教授、副教授差,也并非没有研究生招生资质的导师就不能给学生更好的指导。关在不在于是谁指导学生,而在于谁能指导好,并激发学生学术的潜能。

三、结论

总之,当前的研究生教育制度的问题很多,已然到了应该改革的关键时候。研究生教育事关国家人才发展战略的影响,研究生招生培养制度的改革必须立足现状,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不断的完善研究生招生培养模式,有效提高研究生的教育质量,满足时代进步与科技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认清形势,集思广益,广纳建言,为研究生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苪茜,赵力.研究生招生与培养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产业及科技论坛.2011.10.16.

[2]周云燕.研究生录取制度之我见[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3.18.2.

[3]史兰新,陈永平.国内外研究生培养方式的比较及探讨[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2.2.

[4]罗敏.我国研究生招生推荐免试制度的特征、矛盾及发展趋势[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