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类行业高校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实践研究

2021.09.11

教育教学论坛

2016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实施‘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促进沿线国家教育合作。”[1]同年7月,教育部出台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指出教育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定位是“促进民心相通,提供人才支撑” [2]。高等教育合作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民心相通的重要载体,高校是“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重要主体。多年来,工科类行业高校在石油、地质、电力、交通、材料、农业、海洋等众多领域广泛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成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

一、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实践成果

(一)培养专业领域国际化人才,提供人才支撑

高校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人才培养,工科类行业高校在培养专业领域国际化人才方面成效显著。一方面,大力招收培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针对性地为当地培养相关领域的本土化人才。建设了一批全英文授课专业和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来华留学品牌,充分利用“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各类地方奖学金项目,如北京市“一带一路”人才培养基地项目等,在校沿线国家学生在国际学生比例大多达到50%以上。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自1997年以来已为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蒙古、沙特、伊朗、伊拉克等30余个沿线国家培养了1500余名专业人才。北京交通大学累计为沿线56个国家培养了2246名轨道交通急需人才,为38个沿线国家组织了轨道交通涉外高端研修项目66期,累计研修1556人次,涉及泰国高铁、坦赞铁路、“两洋”铁路等亚非拉美多条重要铁路干线[3]

另一方面,与国内企业合作,通过订单式、定向委托、联合培养等方式,为国内企业“走出去”培养了大批急需的行业专门人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多年来已先后选派600余名国内学生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从事海外油气勘探开发项目技术工作。

(二)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创新成果转化,提供科技支撑

发挥自身领域内突出的科技研发优势,围绕沿线国家发展产业开展科技攻关,将技术创新成果应用于当地经济建设,取得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在油气地质与勘探、钻井和集输等方面的多项重大创新成果,应用于中亚、中东等地区油气勘探开发和油气集输中,为当地能源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例如,“复杂油气田钻井液新技术”在伊朗、伊拉克等国家得到广泛推广使用。“输气管道分析与控制技术” 保障了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的安全高效运行,每年实现经济效益5000万元[4]。北京科技大学依托材料环境腐蚀学科优势,参与援建马尔代夫大型基础设项目中马友谊大桥,为大桥防腐蚀工程保驾护航。依托冶金工程学科优势,参与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中国—印度尼西亚综合产业园青山园区”建设,形成年产200万吨不锈钢的生产能力,年销售额达4050亿美元,创造就业岗位1.2万个[5]

(三)搭建国际联合研究和学术交流平台,促进教育交流

与沿线国家签订合作协议,开展学生联合培养、交流学习、暑期学校等合作。成立联合学院,如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一带一路”油气工程师学院、华北电力大学“一带一路”能源学院、北京交通大学“中俄交通学院”等。发起成立了多个相关学科领域高校联盟,如世界能源大学联盟、“一带一路”矿业高校联盟、中国—东盟轨道交通教育培训联盟等。组织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建立联合实验室和中心。

(四)组织举办文化活动,增进人文交流

成立“一带一路”主题相关的研究院和中心,建设上海合作组织大学能源智库、沿线国家国别区域研究中心;依托教育培训、孔子学院、暑期学校、学术竞赛、国际文化节等平台,促进中外学生之间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

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势和不足

工科类行业高校最大的优势在于特色学科实力强、行业影响力大、与产业结合紧密度高。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了具有竞争力的王牌专业,在相关学科领域处于引领地位,很早就致力于服务行业内企业“走出去”发展需求,因而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更具精准性和先发性优势。

但其也存在不足,包括与沿线国家未形成师生双向交流,“走出去”的国内学生远少于来华留学生;缺少人文学科的有力支撑,对沿线国家语言文化研究不够;易受行业发展影响;合作范围地域性明显,在非对口专业的国家影响力不够;多数高校体量不大,“走出去”办学难度大。

三、未来深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方略

“一带一路”倡议为教育对外开放提出了新使命、新要求。工科类行业高校应把握发展机遇,发挥自身长板优势,补足短板,进一步深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一)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融入“双一流”建设布局

充分发挥自身办学特色优势,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与“双一流”建设有机融合,做好顶层设计、引导支持、推动有序开展,在深度参与“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中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

(二)继续提升来华留学教育的含金量

推动来华留学生培养提质增效,进一步发挥培养来华留学生的龙头作用。顺应建设“一带一路”对大量技术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提升培养质量效能,加大对应用型、国际化人才的招生培养力度。建设一批既具有行业特色又紧跟市场需求的英文授课专业。加强来华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三)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长板优势

教育部《高校科技创新服务“一带一路”倡议行动计划》提出了加快科技平台建设、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深化高校科技人文交流、促进科技人才交流等具体举措,为高校进一步发挥自身科技创新优势指明了方向。工科类行业高校应充分利用政策红利,使自身科技创新的优势得到更大的发挥空间。做实大学联盟等国际合作平台,推动成员高校之间的实质性合作。

(四)增进对沿线国家的文化理解和人文交流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历史传统、宗教信仰、经济政治、风俗习惯、教育水平等各具特色,成为开展中外教育合作交流的影响因素。因此,要重视并加强对沿线国家的国别区域研究,并利用各类平台创造教育文化交流机会,打造人文交流活动品牌,增进对沿线国家的民族理解和文化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