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教一体”共育“致能”人才 —高职教育教学反思
当前信息化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身边的事物更新的速度也非常快,各种产业的发展方向和企业发展要求也在不断的变化,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在不断提高,而现在的学生的特点:独生子女,信息时代的孩子,对新鲜事物的敏感性强,但心理不成熟,不稳定。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自身的状态给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培养的学生要适应社会人才要求,另一方面要体现当前学生的特殊性,要求高职教育不断的反思整合,完善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基于特殊时代的要求,需要重新审视教育教学的微观层面,本文分别从教学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这五个方面进行梳理。
一、教学课程
教学课程要成体系,与当前的产业发展、企业要求相匹配。高职教育这三年里课程的设置连续性要高,要根据当前产业发展、企业发展需求和学生自身发展定学习目标,根据项目分项教学要学精,切莫蜻蜓点水式的学习,样样都知点,样样都会一点,最后没有一样拿手的方面,这种课程设置不适合当前高职教学。而是要有一个主要线,让学生顺着这个课程的主线学懂学通,学生通过对项目的流程和每个分支的来龙去脉弄的清清楚楚,术业有专攻,学生通过不断的努力,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加了自信心。学生弄懂了课程,对其他课程的过程在潜意识中也就有了自己的学习体验和经验,对其他知识技能的学习就有了自己的见解和方法。课程设置如果过于繁多,想要学生学的更加全面的初衷和定位是对的,但是还是要与学生的当前的基础和学习特点来考虑,我们首先是要学生学懂、会学、会做,他经过了这一系列的过程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的意义。所以课程的设置切勿多而要成系统,以一个点为圆心,层层深入式学习方式,学生学懂、学通、能用是最主要的衡量标准。课程设置要以高职教育的本质为出发点,切勿本末倒置。
二、教学模式
现在很多学校还是延续“致知”教学模式,先是老师讲授理论知识,再让学生进行实践。还是本科教育的教学模式,与普通教师学习成长的路径相同,教师再运用自身学习的模式来教高职院校的学生。这种模式不断的复制,背离了职业教育的“致能”特点,需要迫切改变教学模式[1]。理论知识的比重不当,造成了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过多而出现掌握的不深入,有种纸上得来终需浅,雾里探花不识真面目得感觉。所以教学模式是有待改进的,根据高职教育的目的,“致能”才是适应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先做—再考虑为什么—应该怎样做”这样循环的方式更加有利于当前职业教育的学生学习成长。通过做学生对做的过程在内心里会展开多种思考,考虑的方面更加宽泛,这种内心得过程效果不是老师在讲台上讲课能替代,它是一种高效的整合和重构的过程。做完后学生有了切身体会,总结出来得都是深入和重难点问题,这时老师的介入讲解。通过前两步的体验和学习、学生不断重构自己得知识体系,再有针对得尝试体验学习。这就避免了学生对枯燥的理论理解不够透彻,对后续的实际操作指导没有积极的作用。所以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想法,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找出适合培养高职学生独特能力的教学模式。
三、教学方法
高职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人生没有规划,学习没有目标,生活自理能力不强,心理比较脆弱。对于高职学生的教学工作,教师考虑的要更加全面。如果按以前自己从老师那学到的教学方法教授学生,很可能会出现教师上课讲的生动激昂,学生在下面自娱自乐的玩的不亦乐乎。这就需要教师不仅仅只是教授学习内容,首先要激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他们燃起对生活希望和对自己的未来产生憧憬,让他们从内在接受自己,善待自己,从内而外的改变才是最重要的,不然总是老师从外起的效果对学生来说是隔靴搔痒,作用不强。
同时教师不仅仅要掌控好课上的时间内容安排,对于课前内容规划也是要考虑的,课前怎样调动学生课上的学习状态是很重要的。比如下午上课时学生的状态普遍都不是很好,有点昏昏欲睡的状态,怎样激起学生的学习状态,是需要老师去思考的[2]。可以尝试利用学生的才艺特点,发挥他们的个性特长。比如有的学生善于表演、歌唱、舞蹈等等兴趣爱好,如果老师能顺着特长这个点,让他们课前在同学们表演。一方面在课前可以加大学生参与度,唤起学生斗志昂扬精神状态。另一面对于表演的同学,让他们获得掌声和体验成功的快乐,不失是不一种增强自信心的好方法。
教师要扬长补短,根据学生的特点,发挥他们的个性特长。这对教师进行后续的课程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要善于通过学生的不同,做好“因才施教”分层准备教学内容,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教学方式、内容和评价方式,只要有进步就及时表扬,从而让他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赞美,激发他们内心的正能量,并不断的充电续航,使他们慢慢修正自己的人生目标,这样对后续的课程教学和学生学习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教学手段
现在是信息化时代,老师的教学手段不在仅仅是粉笔和黑板了,也不只是多媒体教学展示台的运用了,手机的普及和APP平台的层出不穷,学生对传统教学方式已经提不起精神了,这时教师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探索新的教学手段为到达教学目标服务。比如人人都有手机,手机小巧便于携带,对于教师讲的课程内容和实际操作,学生可以利用手机录下来,这样针对不懂得内容可以反复观看,自己就可以不断修正自己的知识,另一方面,如果实在自己弄不懂,可以直接拿着手机去问老师或者发到贴吧去,让自己不在孤单,用各方合力促进自己的成长。老师也可将课程资源发给学生,不断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教师还可以通过QQ空间直播录下自己上课的内容,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其他的老师也可以相互观摩,学校领导也可以了解教师的上课情况。
教师可以根据这个时代学生的特点,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教师与企业联合共同研发一些与教学重难点相关的游戏,教师可以相关专业知识联系起来。对学生来说一方面他们通过他们擅长的打游戏方法学到了教学的重难点知识,同时也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对于老师来说可以直观的观察到学生对教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便于老师做课后反思,改进教学方法。学生通线上的不断闯关练习,再回到教学的实践环节中不断的修正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这是知识内化的过程,也是一种能力的培养过程,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教师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内容
学生经过了职业教育前的学习,已经不想再回到以前的高压式的学习状态,到了大学,他们急切的想卸掉身上种种压力。这时的他们很叛逆,迟到、旷课、散漫的态度已经习以为常。如果再听之任之,出来后对社会不会有好的影响。所以在课程的内容上,教师要多加考虑,从不通的方面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首先学习内容不能单一化,可以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通过实践对校园外的世界进行体验,了解真实的生活,知道父母在提供给自己的幸福生活背后所付出艰辛。还可以尝试参加创新创业活动,通过不断的尝试,验证自己的想法实现的可能性,为以后的职业生涯积累一定的经验。这样学生通过课堂内外的不同体验式学习,丰富了他们的人生经历,这种好处是学生通过不断的碰壁和问题的处理,不断培养自己各项能力的培养,内在处理方式的自我成长。通过不同方面的磨练和慢慢成熟,他会想念老师对自己的好,珍惜学习的机会。
总之,教育教学不能一层不变,教师要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与时代特征相融合,让自己的活水源源不断,浇灌着学生茁壮成长为栋梁之材,为祖国的发展添砖加瓦,期待建设出更好的祖国和遇见最美好的自己。
- 上一篇: 基于“四要素”的高职课堂教学诊改标准构建研究:为高职教育质量提升赋能 2025-02-11
- 下一篇: 基于BIM技术的土木工程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1-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