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16期·“精细化工综合实验”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16期
韦玉 徐亮
[关键词] 课程思政;精细化工;家国情怀;工程伦理
[基金项目] 2020—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双亲核试剂参与的Chan-Evans-Lam偶联反应的理论计算及实验研究”(NSFC21963010);2021年度石河子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精细化工综合实验”(YB07057)
[作者简介] 韦 玉(1986—),女,新疆伊犁人,工学博士,石河子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有机金属催化化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16-0082-04 [收稿日期] 2021-07-08
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这为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确定了共同目标,提供了根本遵循[2]。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为出发点,为了保障“又红又专”型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质量,国内高校积极开展教学实践,将思想政治内容与价值引领贯穿于学生培养、教育教学的各门课程、各个环节,从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制定,到具体各类各门课程(理论、实验、实践课程,线上、线下课程,专业、选修课程)的实际教学中,教育工作者积极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并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将这些思政元素融入专业知识的教学过程之中,打破思想政治、专业教育“两张皮”的瓶颈[3],切实发挥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育人效果上形成协同效应,共同构建全方位、全课程育人格局[4]。
与此同时,为了培养理工科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构建人才培养的新生态,实验/实践类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相应的学时、学分占比也随之升高。以化工类专业为例,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其实验/实践课程学分占比应不小于20%,部分高校培养方案中,该部分占比可达到三分之一左右。
然而,虽然实验/实践课程重要性与日俱增,但是其课程思政建设仍然相对滞后[5]。目前,课程思政建设仍然以理论课程为主,受限于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6],实验与实践课程/环节在思政元素挖掘加工、思政元素渗透于教学过程中的探索仍相对较少。这与课程思政工作的全过程、全课程覆盖要求相悖。本文中,将着力挖掘“精细化工综合实验”的课程思政元素,完成该实验课程的思想政治内容建设[7]。
“精细化工综合实验”是应用化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对前序“精细化工工艺学”“有机合成”等课程的基本原理与基本知识的重要实践,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该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开展,将不仅有利于实现应用化专业学生全面发展,也可为其他实验课程思政工作的开展摸索经验、奠定基础。
具体来说,结合该课程实践性、综合性强,与商品生产和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等特点,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教学模式设计,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进行专业知识、实践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探索。
一、教学目标的达成
(一)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
鼓励学生突破常规,做好实验课预习、实验、数据处理等流程,在此基础上,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与慕课建设,让学生在预习阶段对实验操作和注意事项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以避免实验过程中的失误。同时通过网络平台答疑解惑,以使实验课程不仅可以锻炼动手能力,也可以起到传递知识的作用。
(二)思政教学目标的达成
挖掘课程中与教學内容紧密相连的思政元素,并积累相应的课程思政素材。表1中包含了“精细化工综合实验”课程中的主要知识点与课程思政的切入点,通过课程思政教学可以传达思想政治内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家国情怀、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模式及工程伦理。在课堂讲授的基础上,建设相应的思想政治案例资源库,通过视频、图片、网上资源等手段将课堂内容扩展,运用网络教学平台、慕课等平台发布,方便学生更加快捷地获取相应内容。
二、课程概论
从课程概论入手,讲解精细化工综合实验的历史发展,理解精细化工综合实验,对于促进生产力发展、保障人民生活及应付战争的重大意义与使命。同时深刻认识精细实验数据获得的前提,强调该课程设置的时代需求和科学价值。在课程概论阶段,要结合既往我国化工产品的发展,介绍我国精细化工产品的研发历程及艰苦卓绝条件下排除万难、实现技术突破的发展历程,使学生深刻理解精细化工发展过程中老一辈科学家的民族责任感。从国家规划上来看,从“六五”计划开始,就将精细化工作为发展战略重点之一,“863”计划、国家“火炬”计划等项目予以政策支持,经过数十年的奋斗,终于突破了西方的技术壁垒,形成了相对齐全的门类与品种发展。
三、具体教学案例
(一)以香皂的制备实验为例
以香皂的制备实验为例,可通过如下几点内容进行课程思政内容的融入。
1.分组实验,组内学生相互讲解、讨论,使学习更有效率。小组之间的竞争模式激发了学生的进取心,由此引入竞争与合作机制,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精神。B75EFA51-2897-4568-A139-2FFEE683F4E1
2.严格审查数据,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教师对数据有效性和准确性进行严格审查,检查是否存在编造数据的情况,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
3.肥皂在我国的使用与生产史。20世纪初,肥皂仍需进口,是一种日常生活难以用到的奢侈品,随着外国企业在中国建造工厂,肥皂开始了本土化的生产,大量的外国品牌在市场上倾销他们的产品,民族工业在夹缝中艰难生存。而目前,我们在超市就可以买到各种国产肥皂,说明我国的工商业,尤其是民族工商业,在过去的一百年中飞速发展,这是一代代中国产业工人和科研人员努力奋斗的结果。在正视成果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目前与发达工业体的差距,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热情。
4.在世界范围内,肥皂曾经是奢侈品,但随着人们对其制备原理的认识,其生产变得越来越简单,成本也随之降低,说明科技的进步可以带来更加富足的消费品。同时,也需要辩证地看对这种进步带来的负面效应,如环境污染、能源消耗等问题。
(二)预期教学成果
通过课程教学,预期达成如下思想政治育人目标。
1.培养以求实和创新为核心的科学精神。增强“知识就是力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理性信念;了解实证方法、批判态度、试错模式在近现代科学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2.马克思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再学习、再吸收。增强对“物质论”“认识论”“发展论”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认识。
3.树立安全第一、环保优先、资源节约的工程伦理观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信念。
4.以化学化工领域为切入点,结合时事热点问题与身边实际问题,全面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正视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培育学生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家国情怀。
四、改革教学方式,加强学生互动和参与
为了提高课堂生动性,加深学生思想政治印象,课堂上要改革传统教师传授的教学方法,加入更多学生自学的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前预习阶段,提前部署教学任务,引导学生从与专业相结合的内容入手,将整个化学实验过程和开发过程的来龙去脉进行深入查询了解。例如在讲解提取黄芪多糖时,拓展到青蒿素的提取和我国中医药的成就,可要求学生以分组的形式,了解抗疟药青蒿素的提取技术路径及开发由来,从青蒿素的提取路径、青蒿素的疗效,感受青蒿素提取过程中团队的努力及青蒿素对世界罹患疟疾人类救治的伟大贡献。其中,屠呦呦团队从历代医籍、本草、民间方药入手,耗时2年多,从2000余方药中整理出640种药物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对其中的200多种中药开展实验研究。历经380多次失败,不断改进提取方法,终于在1971年获得青蒿抗疟发掘成功。这种严谨的科学试验观念、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是指引青蒿素提炼成功的基础。同时,正是在我国传统医学的指导下,团队才能继往开来,在吸收借鉴传统医学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使传统的中医药在世界医学史上大放光彩。这种试验精神和家国情怀,不仅是激励学生治学严谨的动力,更是弘扬民族精神的支持。在课上讨论中,鼓励学生从提取工艺路径谈起,对比成本、讨论工业量产的可行性及废物治理和利用,鼓励学生以PPT等形式展现各自获取的信息和理解,尤其对其中可行的提取工艺、技术应用等化学实验关键环节予以重点介绍,提高学生的课堂活跃度和思想教育深度。
总体来说,“精细化工综合实验”课程思政内容建设将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立足于专业课特点,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将思想政治教学融入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格局,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上一篇: 基于“四要素”的高职课堂教学诊改标准构建研究:为高职教育质量提升赋能 2025-02-11
- 下一篇: 2022年第16期·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教师党支部工作方法探讨 2022-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