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16期·畜牧兽医专业群教师能力提升的探究与实践

2022.07.01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16期

李舫 孙秋艳 袁东芳 李汝春 鞠雷

[关键词] 畜牧兽医专业;教师能力;课程标准

[建设项目] 2019年度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第二批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建设项目(鲁教师函﹝2019﹞42号)

[作者简介] 李 舫(1963—),女,山东乳山人,兽医硕士,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动物医学系二级教授,动物疫病检测中心主任(通信作者),主要从事动物疫病防控研究;孙秋艳(1978—),女,山东单县人,硕士,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动物医学系副教授,主要从事动物疫病防控研究;袁东芳(1988—),女,山东潍坊人,硕士,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动物医学系讲师,主要从事动物微生物与免疫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16-0129-04 [收稿日期] 2021-12-06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教师节给全国广大教师的慰问信中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有赖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与合格人才的培养,关键取决于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没有一流的教师,就培养不出一流的人才;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办不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一流教师和高水平教师队伍都需要教师具备较强能力。传统的高校教师能力主要是指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但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教师还需要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需求嫁接能力[1]。

一、教师能力提升方案

全面提升团队成员“五种能力”水平,组织全员开展专业教学法、课程开发技术、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以及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专项培训[2],每年依托国家师资培训基地、“双师”培训基地、学校教师发展中心等培训平台,开展線上线下教师能力培训50人次,提升教师模块化教学设计实施能力、课程标准开发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3]。

二、教师能力发展路径及能力标准

(一)实施“丰羽”工程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实现“上得了课堂、下得了牧场”

1.定标准,明方向,促锻炼。制定“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让青年教师明确自己的奋斗方向。对新入职教师采取先培训后上岗的机制,以教学名师、骨干教师为标准,着力从教育信仰、教育情操、教育规范等师德师风建设,以及校内(外)实训基地轮岗、合作企业实践锻炼等专业实践要求方面对新入职教师进行培训[2]。鼓励在职教师进修提升学历学位、获取行业职业(执业)资格证书。

2.压担子,增自信,强能力。落实学院《青年教师导师制度实施办法》,由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带动,实行传帮带培养机制,指导青年教师制定实施职业发展规划,组建青年教师学习专班,积极组织教学、课程思政、教科研、信息技术等各种国内外现场培训和网上培训;定期组织示范课、观摩课,开展教学设计、说课、微课、技术技能比武等竞赛活动。学院规定青年教师参加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选拔赛、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等各种教学大赛选拔赛;参加学院定期举办的大学生动物防疫职业技能大赛、新城疫抗体水平测定等各种技能大赛指导教师选拔赛,从而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设计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技术技能水平[3-7]。

3.搭平台,树梯子,促成长。以创建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名师工作室、思想政治精品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等为契机,让青年教师多参与,在历练中茁壮成长。通过省岗位专家科研平台、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协同创新中心、技术技能传承创新等平台建设,组织青年教师参加科研、教学和技术服务团队项目[6,8-9]。以青年教师为骨干,开展科技扶贫、科技服务,着力提升青年教师教学和科技服务能力,实现“上得了课堂、下得了牧场”。

(二)实施“展翅”工程加强骨干教师培养,实现“上得好课堂、下得好牧场”

1.下企业,搞服务,提本领。制定了骨干教师培养培训和考核评价办法。全面落实骨干教师“三个一”制度,即每位专业教师至少常年联系服务一家企业、每年为企业解决一个实际技术问题、带好一批实习学生,规定骨干教师利用节假日到企业实践锻炼的时间每年不少于3个月,每位专业教师需要到企业进行学生实习实训指导,提升教师技术技能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8]。

2.走出去,多培训,拓视野。实施校企双岗互聘等机制,全面提高骨干教师双师能力。实施骨干教师出国研修计划,加大政策导向力度,加强与国际著名大学、科研学术机构的合作联系,分年度、分批次选派骨干教师到国(境)外院校、行业企业、科研院所或培训机构访学研修、学术交流、教学培训等,学习借鉴职业教育先进经验,进一步拓宽教师国际视野,提高骨干教师的国际化水平。培养一批能解决企业生产技术难题的高素质“双师型”骨干教师,实现“上得好课堂、下得好牧场”。

(三)实施“腾飞”工程加强专业带头人培养,实现“示范好课堂、管得好牧场”

通过赴国内外访学研修、参加国内外专业培训和学术会议,承担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主持教科研课题研究,参加企业技术改造与创新等措施,培养师德高尚、育人水平高的专业带头人和教学名师,带领团队共同开展专业领域横向课题研究,深入行业企业进行技术指导、科技服务,全面提升专业带头人的教学科研、技术研发与推广和社会服务等能力,实现“示范好课堂、管得好牧场”。

三、教师能力提升测评方案

坚持以“师德为先、教学为要、科研为基、发展为本”的基本原则,按照岗位职责,分层次、分项目制订教师能力提升测评方案,实施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过程和结果相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10,11]。青年教师的测评点主要包括模块化教学设计实施、课程标准开发、教学评价、教学研究、团队协作的参与情况,信息技术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的应用水平,指导学生实习实训的规范和熟练程度[6];骨干教师的测评点主要包括模块化教学设计实施、课程标准开发、教学评价、教学研究的独立完成和团队协作传帮带情况,信息技术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的应用水平,促进关键技能改进情况;专业带头人的测评点主要包括指导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模块化教学设计实施、课程标准开发、教学评价、教学研究和团队协作传帮带情况,信息技术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的应用水平,引领关键技能创新情况。

四、实施成效

(一)教学改革成果多

1.教研成果丰硕。团队重视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教学研究成果显著,团队成员获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6项。其中,主持项目“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的高职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参与项目“动物检疫检验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等获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

2018年,团队成员作为副组长参与《高等职业教育动物医学专业教学标准》和《高等职业教育动物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制定(修订);团队成员参与《高等职业教育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教学标准》和《高等职业教育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标准》制定(修订);团队成员作为专业主任参与《高等职业教育动物药学专业教学标准》制定(修订)。团队成员分别主持制定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三年制动物医学等3个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

2.资源共建共享。主持建设国家级动物检疫检验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构建了由“专业资源+行业资源+课程资源+培训资源+双创资源+特色资源”组成的综合资源体系,助推“互联网+教育”发展和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资源库在线课程240门,共享资源27137条,在线用户达32461名,用户行为活动总量为22459998次。资源库被全国近百所同类学校使用,为教师进行专业建设与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训练与自主考核、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指导与素材,充分满足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社会服务的资源需求。团队还参与畜牧工程技术、动物药学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二)科技服务能力强

近五年来,动物医学专业教师主持或参与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2项。其中,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项、科技部国家级星火计划2项、农业农村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项、农业农村部动物疫情监测与防治专项2项、山东省自然基金1项、山东省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项目1项、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1项、山东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1项、山东省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课题1项、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12项、山东省“青年创新团队”计划1项、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1项、山东省发改委项目1项。主持或参与市级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余项。

(三)校企合作层次深

与江苏益客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成立具有混合所有制特征的二级学院,开展现代学徒制合作办学试点;与正大集团、益生股份等龙头企业合办“正大班”“益生班”等多个订单培养班,校企双方共同组建专业教学团队,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编写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共同推行1+X制度试点。

(四)毕业生就业率高

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以“理论扎实、技能娴熟、作风过硬”备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供不应求,就业质量高。学院委托麦克思数据(北京)有限公司跟踪调查毕业生的就业率、职业行业分布及毕业生中期发展情况。毕业生初次对口就业率,2020届为99.42%、2019届为96.59%、2018届为100%;半年后对口就业率,2019届为86%,2018届为87%。对口就业率高、质量好。

(五)技能大赛成绩优

师生积极参加各类技能大赛,成绩优异。团队教师分别获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和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三等奖;获全国农业职业院校教学设计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全国农业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1项,获全国农业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1项;获山东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獎3项、三等奖2项,获山东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二等奖1项,获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1项、优秀奖1项;校赛获奖38项。学生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8人次、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二等奖6人次、全国大学生动物防疫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6人次、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1人次、“建行杯”第六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4人次、第十二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4人次、“中牧杯”第四届全国“互联网+”现代农牧业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方案二等奖3人次。

(六)中(境)外合作效果好

自2018年,招收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84人,其中学历生21人、语言生63人。学校留学生共获省政府留学生奖学金22.5万元,获得省教育厅组织的山东省外国留学生中华经典诵吟大赛一等奖,留学生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2015年,学院与台湾大仁科技大学合作举办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专业专科学历教育项目。2019年,该项目获批延期至2024年。合作办学以来,共招收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专业学生137名。同时,学院先后9批次有67名教师、104名学生赴台湾大仁科技大学研修学习,台湾大仁科技大学有11批次共40名教师、26名学生来学院研修学习。双方联合建立鲁台(两岸)青年双创中心,在师生交流、资源共享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結语

通过制订畜牧兽医专业群教师能力提升方案、教师能力发展路径及能力标准、教师能力提升测评方案,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育人水平、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为提高畜牧业类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科研创新能力、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