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17期·智能设计背景下听障生三维设计课程改革

2022.07.04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17期

王恪

[关键词] 人工智能;艺术设计;听障生;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基金项目] 2019年度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第二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智能设计背景下听障生三维设计课程教学改革”(jg20191045)

[作者简介] 王 恪(1989—),男,浙江临海人,硕士,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文化体育系讲师,主要从事特殊教育与智能设计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17-0101-04 [收稿日期] 2022-01-21

一、听障生的类别及特点

听障生即听力障碍的学生,其根据残疾程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通常分为先天弱听、后天弱听与完全听力丧失(失聪),由于弱听的残疾人几乎与常人无异,不具有典型性,因此本文的研究重点是失聪学生。此类群体具有听障生的典型特点。优点为:由于丧失了听力,使得其视觉捕捉能力很高,对图像非常敏感;专注度非常高,因此能长时间地维持一种工作或者学习状态;由于常年手语交流,因此动手能力较强。缺点为:听力和言语的丧失使其失去了与常人沟通的能力,极少受到优质特殊教育的学生拥有读唇能力,但也无法达到以上两类听障生的沟通能力;听力的丧失也使他们对知识的接收能力大大降低,思维缺乏逻辑性,记忆力较差,非常容易遗忘;知识的迁移能力较弱,无法综合运用多种知识或者工具来解决复杂问题。

二、听障生在三维设计方面的天赋

本专业自2012年开始研究听障生在三维设计方面的能力。我们认为,听障生在三维设计方面具有特有的天赋。早在2012年,本专业的周玲岚老师就通过对听障生的教学实践分析及一系列市场调研得出“三维建模师是适合高职听障生就业的岗位”这一结论[1]。此外,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的高慧、马慎毅也发现并尝试开发了听障生的三维数字化技能。他们认为,培养具有三维数字化技能的聋人职业技能人才,符合聋人生理特征和数字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2]。在理论的基础上,本专业对于三维设计的相关研究和实践从2012年开始分为两个阶段。

1.面向三维动画领域的听障生人才培养。此次研究与实践自2012年开始,持续了两年,面向的听障生群体约为40人,其中31人为完全丧失听力的学生,所教授的软件为MAYA,所面向的行业为三维动画行业,所产生的教学效果根据残疾程度的不同呈现明显的差异性,弱听生的技能掌握程度要远高于完全听力丧失的学生。尽管就业率稳定在90%左右,但是对口率不到40%(见图1)。

分析与结论:三维动画领域属于影视领域,需要从业者动用从视觉到听觉甚至到触觉、嗅觉的全感官领域。而听障生由于听力的丧失,因此在动画领域失去了大范围就业的可能,只能集中在建模与贴图绘制这两个需求量并不大的岗位。此外,动画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其制作标准之高导致教学的难度也非常高,学生的成才率低。在这种形势下,通过不断地实践和评估,专业自2014年开始放弃了三维动画方向的人才培养,转而面向房产家居领域。

2.面向房产家居领域的听障生人才培养。专业在2015—2018年开始尝试面向房产家居领域培养听障生三维设计人才,所培养的群体为69人,其中60人完全丧失听力,所教授的软件为3DsMAX,主要培养学生两方面的能力,即面向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家具设计的建模和效果图制作。该培养方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就业率和对口率的相关数据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见图1)。

分析与结论:效果展示是房产项目中的必备环节,房产领域无论是室内、室外,还是家具的建模、效果图都有一定的标准和参考,所需要的是对技术的耐心运用和对图像美的标准把握,而这两点正好契合听障生的优点,即耐心、专注、对图像敏感。同时,3DsMAX相对于MAYA来说,操作相对简单,培养难度大大降低,成才率有所提高,也使听障生的就业门槛大大降低。因此,面向房产家居领域的三维设计是适合听障生的一条就业之路。

三、当前听障生三维设計课程的困境

1.技术困境。尽管相对于MAYA,3DsMAX的上手难度已经大大降低,但是对于听障生来说还是较难掌握的专业软件。通过横向对比同类高职院校,以及应用型本科的同类课程,听障生在相同知识点的学习进度、完成作业的质量上均低于其他院校的正常学生(见图2)。

2.发展困境。近年来,云渲染技术和智能技术飞速发展,使得设计师的技术门槛大大降低。曾经衡量一名设计师的入门标准可能是掌握一款专业软件,现在所要求的则是设计能力。但设计一定是需要沟通的,对于听障生来说是难以解决的困难,长久以来专业通常是在规避这一类难题。因此,今后的人才培养何去何从,是继续保持曾经的软件培养优势,还是顺应时代发展,融入智能设计?这是一个需要仔细论证的课题。

四、智能时代的机遇

人工智能对设计行业的影响非常大,2017—2019年短短两年间,出现了一大批智能设计平台,如阿里鹿班、京东羚珑、同济×特赞设计、酷家乐云设计平台、无他相机等。由此可以看出,未来的设计将是智能时代人机结合的人工智能,即人工智能辅助设计[3]。

1.智能技术降低行业门槛。以室内设计为例,传统的室内设计流程为:量房—CAD制图—CAD设计—三维效果图制作—装修清单—装修落地。在这个过程中,三维效果图到装修落地之间存在至关重要的环节——谈单签约,但是由于传统的三维制图难度高、成本高、周期长,很容易造成客户流失。随着云技术的出现,以酷家乐为代表的智能家居设计平台将设计流程变革为:云端画户型—智能模板设计—定制化设计—效果图制作—装修清单—装修落地。该变革产生了巨大的效应:第一,云技术本身降低了传统三维软件的学习门槛;第二,智能设计大大降低了从业者的设计门槛;第三,云渲染技术大大缩短了效果图的制图时间,从原本的以小时为单位的制图时间,缩短为以分钟为单位;第四,海量的真实模型使得设计结果无限接近装修落地的效果,实现了室内设计行业梦寐以求的所见即所得。

2.聽障生的机遇与挑战。在这个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全新室内设计流程中,三维建模、效果图制作、智能设计这三个环节成为听障生三维设计与制作新的突破。首先,海量的模型资源是智能家居设计云平台的基础,听障学生在三维建模与表现方面的教学及就业可行性,已有相关的理论基础和教学实践,因此在新形势下仍有一定的竞争力。其次,在新的室内设计流程中,需要给数据库提供海量的设计模板,以便于在智能模板设计中能给用户提供足够的选择,而制作这些样板间并不需要与客户进行沟通,需要的是对标准和审美的把握,因此在新的室内设计流程中,样板间设计在理论上是可以满足聋人就业的。最后,基于云计算技术的高速渲染,是智能家居设计云平台的核心竞争力,效果图制作的核心是对图纸的理解和美感的把握,在原理上与传统的三维效果图制作并无差异,但是智能设计平台大大降低了软件的使用难度,这使得听障人群得以有机会从事这样的工作。

五、听障生三维设计课程改革

基于以上观点,本专业从2018年开始在三维设计教学中融入智能设计平台,通过近三年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见图3)。

1.智能技术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智能设计平台模块化、易操作的特点抹平了软件技术与艺术设计之间的鸿沟,其“所见即所得”的特点,可以在短时间内在设计图纸和三维表现之间相互转换,并且能够兼容CAD、3DsMAX,以及类似的传统设计软件,使得授课效率与授课质量大大提高,同时又能让学生接触行业的前沿技术,紧跟时代步伐。

2.开辟听障生就业的新途径。以互联网家装云设计平台为例,未来云设计中适合听障生的职业有样板间搭配师、渲染师、建模师,这些岗位沟通少、稳定性高、需求量大,听障生完全可以胜任,因此在保持原有优势课程的基础上,融入智能设计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听障生在未来的互联网时代有一席之地。本次研究惠及的学生是2017—2020级的92名残疾学生。2017级初次就业的学生(30%)通过智能云设计软件“酷家乐”实现了自主就业;2018级三维虚拟表现方向就业率为100%。

3.推进校企合作,建立“双师”促教、“双轨”驱动的教学模式。本专业与智能家居设计云平台的龙头企业——杭州群核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在使用其核心产品“酷家乐”融入教学的同时,引入企业项目和企业导师,实现了“双师双轨”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双师”即专业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参与教学,“双轨”即实训室和工作室双轨运行,实现课上课下、校内校外实训的全面覆盖。

该模式的核心是分层教学,在实训室中教授智能设计云平台基本功能的使用,工作室中引入真实项目。在该模式的驱动下,2018级校企合作工作室的全部学生自主就业面试一次性通过,三维虚拟表现方向就业率为100%。

4.完善课程体系,共建共享课堂。在原有的三维方向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融入智能云设计平台的参数化建模、全屋硬装、全屋定制、综合渲染模块,在传统优势课程的基础上增加智能设计内容,进而发展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课程体系,目前本专业三维方向全部课程均融入了智能设计内容。同时,开发线上教学视频,并引入教育版智能设计平台,为听障生提供继续教育的途径。

结语

在三维设计领域,听障生沟通存在障碍、记忆力差、知识迁移能力弱的缺点并不表示他们在未来的智能设计改革浪潮中没有一席之地,相反,听障生专注、坚持、注重视觉信息的优点更有助于其成为一名人工智能辅助设计师。同时,基于人工智能和云技术的智能设计平台,其模块化、易操作的特点,抹平了软件技术与艺术设计之间的鸿沟,大大降低了听障生成为设计师的门槛。基于以上论点,在听障生的人才培养实践中,教学内容在融入智能设计云平台的同时,要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残健融合,实行“双师双轨”分层教学,完善课程体系,共建共享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