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18期·“遗传学”课程线上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18期
吴俊 刘志斌 魏炜 王海燕 赵云
[关键词] 线上教学;遗传学;教学改革;教学管理
[基金项目] 2018年度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研究课题“拔尖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机制建立”(20180209)
[作者简介] 吴 俊(1975—),女,四川简阳人,博士,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教育教学管理研究;刘志斌(1980—),男,湖南新化人,博士,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高等教育、植物遗传研究;魏 炜(1969—),女,江苏南京人,博士,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植物分子生物学及教学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18-0061-04 [收稿日期] 2021-07-15
2020年春季,传统课程教学方式受到了重大的挑战,在不能面对面指导演示的背景下,广大教学者亟须探索一种新的教学形式。“遗传学”是生物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1,2],其的授课教学是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3]。而遗传学的授课不同于只需视频讲授的理论课程,它包含理论知识的应用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师线上讲解[4]。传统课程教学是教师带领学生在教室学习理论,疫情背景下,“遗传学”课程不再局限于过去的方式,通过一系列探索与改革,呈现出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
一、课程改革的背景
2020年初,师生隔离在家,过去面对面的交流形式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学生不能集中于学校这个公共场所,传统的集聚授课方式已不能适应特殊时期的需要。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号召下,师生积极探索教与学的新途径。“遗传学”课程过去采取师生面对面、生生肩并肩的授课形式,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互动讨论、案例实践、辩论赛、非标准考核等手段,同时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环节,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不仅掌握专业知识,更多的是掌握科学思维方式及解决问题的能力[5]。在2020年春季的特殊情况下,课程失去了教室与实验室这两大场地,也无法以传统的授课方式进行。对于大多数课程所进行的线上视频教学,虽然能有所借鉴,但视频教学是纯粹知识的教学,学生只需要跟随教师的讲解做好笔记并记忆内容。如果“遗传学”授课仅采取此种方式,将会丢失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能力培养环节,变成实质上的纯理论课程,从而无法达到其教学目的与培养方案。因此,如何在居家等情况下进行“遗传学”课程的教学与培养成为一个需要探索的问题[6]。
二、课程的统筹安排
(一)线上多元化的理论教学
在特殊时期新的发展需求引导下,“遗传学”课程采取线上授课的方式,但又区别于纯理论课仅传授理论基础的方法。首先,就教学方式而言,打破了学校—教室—讲台的传统模式,利用现代发达的通信技术,使“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能够在较为广泛的范围内选择开课的时间与地点。其次,在授课媒介的选择上,充分考虑学生的便捷与易达,选取现代学生最为常用的通信软件或者传播平台,例如在腾讯QQ上进行群会议授课。这种授课方式的优点在于能够促成授课教师与学生的答疑交流,激发学生课程参与的积极性[7]。
在教学的安排方面,授课教师除了传递遗传学理论,讲解知识细则,还需与学生进行课堂互动,而互动方式除了课后的提问与讨论,还有激发学生兴趣、引导注意力集中并能让教师了解学生掌握情况的一些课堂提问和课程习题,在这一方面,采用QQ群投票完成选择题是一种十分便捷有效的方式,相较于传统课堂收发作业的烦琐与当堂查看的耗时,投票能够直观统计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数据,使授课教师进行更加高效恰当的教学。
在“遗传学”线上教学中,还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如复旦大学的遗传学MOOC、四川大学课程中心的遗传学。学生通过上述网上内容进行预习,教学时与课程所授内容进行了比较和讨论。这些网络资源的利用,丰富了教学的内容,促使遗传学各知识点的有机结合,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和思考方向。
(二)线下生活化的实验教学
为了加深对遗传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认知和理解,获得专业技能训练,提高观察、分析、综合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线上授课期间开展一些课下实验,指导学生用家中生活物品与材料进行遗传学研究,增强了授课过程的趣味性,在材料选择与试剂制配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自主思维,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更加高效圓满的教学效果[8]。例如,在课程的实践中,让隔离在家的学生用家中的洗洁精、盐和白酒尝试DNA的提取,洗洁精用于裂解细胞壁,食盐提供一个高盐环境,酒精用于沉淀蛋白质。将生活物品用于实验,更有助于学生理解遗传学的原理,激发学习的趣味,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紧密联系社会焦点的创新教学
传统教学依赖于书本内容,传递的观点与知识来自遗传学教材,是书本内容的排列重组与再述,而用以考核学生的习题与案例立足于假设的真空,没有落足到真实的世界,也因此对学生思考遗传学所学知识如何运用帮助寥寥,更不用说引起他们的深入思考,并用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而新的教学方法颠覆题目虚构的传统,将遗传学内容的授课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紧密结合当下热点问题,并引导学生用所学理论解释问题,例如:通过遗传学的方法确定新型冠状病毒的“零号病人”;在遗传学层面解释该病毒强力传染性的原因。这些问题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同时也是整个社会层面关注的焦点,学生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不由自主地便会接触到学界的顶尖理论,并受其思维方式的熏陶,为今后的研究埋下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在对课题的解析过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更为牢固地被学生所掌握,而这种自发探索世界的主动性也将对学生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
(四)综合知识点的线上考核
期末考核采取在线考试的形式。传统的考试通常会包含大量的选择题、填空题,而这一类型的题目往往构架出一个严密的框架,学生只需要在框架内计算细则的部分,这一类的题通常侧重于答题技巧而非知识的本身,不能真正得到学生对知识内容掌握程度的回馈。对于线上教学,传统的卷面考核形式已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并且由于网络的非接触性,使“闭卷”考核不易监管,因此如何进行考核成为一项重要的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遗传学期末考题以五道大题的形式给出,这些大题所考查的知识点覆盖全面,并且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构思实验、筛选其中的可能性。例如:第一题有关斑秃症状影响基因与遗传研究,考查有关知识点与实验设计;第二题有关蔷薇科植物花色的遗传机制实例研究,以校内一个具体案例来探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9];第三题有关唇腭裂的基因突变与病变表现的研究;第四题有关复杂性状/疾病、基因型与表型关系研究的探讨,第三题与第四题需要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其思考方式展开叙述;第五题以一项前瞻式的研究假设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些题目都要求学生主动思考,并牢固掌握与灵活运用课堂所学,且都与实验内容紧密相关,是一种十分理想的题目新形式[10]。
除此之外,对答题时间也有严格限定:晚于规定提交截止时间5分钟以内的(以邮箱发送时间为准),本题得分按实际得分×0.6计算;超過5分钟及以上的,记0分。考虑到网络的特殊性,可有一定程度的灵活调整,但也严格按照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
三、精细的线上教学管理促进线上教学
教学管理人员组织线上教学平台(如QQ群、爱课堂、雨课堂、超星学习通)使用的培训、交流,让教师更快掌握方便的线上教学手段,协助任课教师选择线上教学平台。
在教师建立线上教学平台后,如QQ群、微信群等,教学管理人员将平台信息(群号、二维码、平台操作流程等)及时传达给学生,并督促课程的全体学生及时加入;对未及时加入学习平台的学生,单独再次通知,直至其加入。对于少量外学院的学生,则要及时通知外学院的教学管理人员协助。
教学管理人员也加强了线上教学的质量监控。一方面教学管理人员加入课程的线上教学平台,不定时听课,督促教师按时进行线上教学,认真对待;另一方面组织教学督导组教师听课,及时与任课教师交流听课情况,提升线上教学的手段和效果。教学管理人员对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促进教师调整相应教学。
对于线上教学,纸质教材不能及时到位的情况,教学管理人员要及时寻求院校的帮助,提供电子版教材信息给教师及学生。
四、教学改革前后比较
从课堂参与度、课程秩序情况、沟通工具的使用、实验动手情况、课堂知识的记忆、拓展知识的搜索、考试成绩几方面对教学改革前后的学习情况进行比较(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遗传学”教学改革后的课堂参与度相比改革之前有所提升,是因为改革后的线上软件能够查看上线人数,并且在提问环节能够记录每一个学生的答题时间;课堂秩序在改革后稍有下降,则是由于线上授课时每个学生所处环境并不相同,相比在封闭的教室内会产生更多的干扰;在沟通工具的使用方面,改革后相比改革前大幅增加,从44.13%增加到99.58%,则是由于教学改革后本身的授课就需要通过各种沟通工具来完成;教学改革前的实验动手率更高,因为在实验室时器材本身准备充分,而在家中一些材料和器具难以找齐;对课堂知识的记忆则是改革后更为牢固,达到76.10%,因为通过自主思考与动手,提高了教学的效果;改革后学生自主搜索拓展知识率从37.89%上升到75.33%,则是因为实验的器材、材料与步骤已不同于书籍中的标准实验室流程,而是需要自己动脑筋来设计;最终的考试成绩相比改革前有所提升,则是因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深刻,对课外知识的涉及更广泛。
结语
根据遗传学专业本身的特点,依据隔离下远程教学的特殊情况,结合现有的教学与实验条件,课程组教师应当合理安排教学的内容,确定教学进行的方案[11],以更进一步契合居家学习下学生的学习需要。现代通信技术与信息化手段的结合运用能够帮助教学过程的整合与教学方法的优化,使遗传学教学体系的构建方式科学并且专业特色鲜明[12,13]。网络学习平台的运用,实现了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突破了以往教学过程中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有效确保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的大幅提高[14,15]。
根据教学环境、教学条件、师生情况等,因地制宜地改进教学及管理,是教育教学一个永恒的主题。此次线上教学的实践,不仅为“遗传学”课程及其他课程进行线上教学及管理提供了有益的探索;也提示在传统教学中,可以融合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优势,多做一些这方面的尝试,以不断地改进教学及管理。
- 上一篇: 基于“四要素”的高职课堂教学诊改标准构建研究:为高职教育质量提升赋能 2025-02-11
- 下一篇: 2022年第18期·“植物化学”混合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2022-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