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22期·“用外语课堂讲好中国故事”课程建设及能力培养探究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22期
蔺金凤 王海珍
[关键词] 课程思政;基础俄语;能力培养
[基金项目] 2020年度甘肃省高等院校外语教师发展研究项目“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能力培养与课程建设研究”(甘社科联发〔2020〕45号);2020年度兰州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立项课题“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外语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研究——以俄语专业为例”(GJ2020B-52);2020年度“中国外语教育基金”项目“俄语专业课中融入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ZGWYJYJJ10Z028)
[作者简介] 蔺金凤(1990—),女,甘肃兰州人,博士,兰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语言文化学与数理语言学研究;王海珍(1982—),女,甘肃兰州人,博士,兰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俄语教学法与翻译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22-0029-04 [收稿日期] 2021-12-26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就是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2]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俄语专业教学指南》强调立德树人。俄语专业要培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新时代人才。我们必须提高政治站位,认识到俄语专业教育在新时代将承担更重要的责任和使命。新一代俄语人才要在“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工作中发挥作用;要学会用俄语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努力构建中俄命运共同体;要了解中俄两国历史及两国的交往史,运用正确的历史观开展中俄交流与合作;要理解中俄文化渊源的不同及两国价值观的差别,也要努力挖掘现代中俄两国共同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求同存异[3]。
一、课程思政与俄语教学相关理论概述
(一)课程思政的相关概述
所谓课程思政就是将各类教学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相结合,以全员性、全流程、全课程为特点,二者相互渗透、协同发展,进而实现“教书”与“育人”有效结合的一种教学理念,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课程思政的主要应用方式是将相关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价值观念、精神理念等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融入各类教学课程中,进而对学生的价值理念、思想行为等产生深远的影响。究其本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就是以德为导向,将育人作为教学点的前提和基础,真正传承我国优良的传统美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4]。课程思政体现的就是协同育人的教学理念,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课程设置,构建一种全新的、立体的、全方位的教学模式,让思想政治理念贯穿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当中,触及其内心深处,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运用思想政治理念进行解决,筑牢思想防线,帮助学生积极学习、乐观生活。在方法运用上,一般采用的是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方法,追求科学创新,实现创新发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俄语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意义
在普通高等学校,俄语语言文学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外国语言学科,通过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能力,学习俄罗斯语言,进而对其社会、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进行了解。学生在学习俄语的过程中,外语教师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学生就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在价值观念、做事态度、思想情感方面与我国传统道德品质相矛盾。为了进一步规范学生道德行为品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更多的合格接班人,俄语教师就需要從俄语课本中提取出较为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并结合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美德,积极寻找其中的契合点,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现实情况进行深入思考,提升自我意识。因此,高校的俄语教师理应在思想政治教育与俄语教育相结合上下功夫,顺应时代发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进行有效融合教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科素质、道德品质。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让高素质的俄语专业人才能够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更好地与俄语国家交往合作,并在这个过程中,利用自身强大的爱国情怀、文化自信和俄语知识,更好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渗透于各国的发展中。但目前,我国各大高校的俄语教学重心更多停留在对学生基础语言能力及理论知识的提升上,忽视了发展的重点,因此,实施高校俄语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发展是当务之急。
二、当前高校俄语课程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高校外语教学中,除英语之外,俄语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科,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广泛运用,而且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对于该学科人才的需求也非常大。但是纵观各大高校的俄语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与俄语教育呈现出“两张皮”的现象,导致难以在俄语教育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利于中华文化的有效传播,无法满足新时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具体存在的问题分析如下。8DE34403-D4A2-4EF1-A422-499075CA58B0
(一)俄语教师能力有待提升
从宏观角度来看,也就是从全国高校俄语专业教师整体的角度来看,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教师整体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根据对俄语专业调查的结果,全国高校俄语专业教师总数应在1200人左右,分布在160余所院校,也就是每个学校平均有7~8名俄语教师。但是目前个别招生数量比较多的学校,师生比尚未达到1∶18。所以教学质量在每年俄语专业四、八级考试结果中可见一斑,专业建设时间较短、招生人数较多、师生比不尽如人意的学校专业水平测试成绩往往很低[5]。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升我国俄语专业建设水平的核心点无疑在于提高俄语专业教师的能力和水平[5]。
(二)俄语教学内容适用性有待增强
一般来说,俄语学科由于是零起点教学,因此教學重点偏向于词汇、语法与长难句,但是从俄语教材上看,很多的词汇、长难句、课文等内容并不具备现实性,课程设置存在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教师教学存在形式主义,一些教师只是简单从语法、词汇、句子上进行教学,缺乏深入研究、创新教学,给予学生思考、练习、交流的时间非常少,导致学生仅被动地在课堂上听,缺乏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认为俄语深奥、晦涩难懂。总体来说,俄语教材内容在日常运用比较少,学生在学习之后即使在工作中运用俄语,也存在与书本中俄语知识相脱离的情况。
(三)俄语教育中缺乏思想政治教育渗透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制约,俄语教师认为自己的本职工作仅是教学生学好俄语,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工作责任,因此在俄语教学中,俄语教师几乎不会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即使涉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非常少,不系统、不深入,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普遍存在“重专业学习、轻思政教育”的现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因此,俄语教师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将大量时间用在了俄语专业知识的传授上,未能发挥应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
三、俄语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的实施路径
将俄语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效结合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社会、学校、俄语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充分将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重要突出位置,将其贯穿教书育人的始终。具体实施路径分析如下。
(一)树立新型俄语与思想政治教学理念
将俄语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最关键的基础之一,就是要建立一支政治素养较高、俄语水平强的教师队伍,教师是俄语课程教学的关键人员,俄语课程开设得好不好,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得紧不紧密,都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与差。因此,要在适当提高准入门槛的同时,培养教师具备深厚、丰富的政治理论基础,时刻听党指挥、跟党走,站稳政治立场,在学校做遵规守纪、尽职敬业、爱护学生的表率,不被任何东西所动摇。其次,要更新俄语教师的教学理念,使其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在各学科中渗透的重要性,能够充分挖掘俄语教材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随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品质的培育,多措并举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
(二)充分挖掘俄语教材的思政元素
大学俄语教师要以俄语书本为载体,适当延伸课外优秀俄文出版物,充分挖掘其政治、经济、历史、文化中的思政元素,结合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美德对学生进行观念上的引导。比如,我们以“大学俄语”第四册《莫斯科地铁》章节为例,这一章节主要是讲莫斯科建设的地铁,在讲解课文之前,先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按照“好—中—差”的配比原则,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让他们分组讨论我国的高铁发展历程、发展速度及对国外各个国家所做的贡献,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作为一个中国人,如何将本国在交通领域所取得的技术进步传播到外国等问题,然后组织学生选出小组组长进行表述。再比如,在学习《孔子——中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章节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俄语知识翻译孔子的名言名句,并进行小组之间的比赛,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强化道德品质观念和内心的信念。比如,Кто постигает новое, лелея старое, тот может быть учителем(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Напрасно обучение без мысли, опасна мысль без обучения(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В пятнадцать лет яо щутил стремление учиться; в тридцатилетнем возрасте я утвердился; достигнув сорока, освободился от сомнений; в пятьдесят познал веление Неба; вшестьдесят мой слух обрел проникновенность; ссемидесяти лет я следую желаниям сердца, не нарушая мер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等,在中西合璧的文化熏陶中,让学生感受中俄文化的不同,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为更好地传统中国文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丰富俄语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活动内容
作为一名大学俄语教师,理应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不应局限于对俄语课本内容的讲述。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活动、教学主题,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当前国际社会发展的形势、学生职业规划等主题相结合,真正提升学生的爱国意识。比如,当前世界各国都处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在组织俄语教学活动的时候,就可以先用俄语给学生讲述在疫情期间为我国做出突出贡献的伟大人物的故事,组织学生开展“疫情中的温暖”为主题的俄语演讲比赛等,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俄语的过程中,深刻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每一个词语所代表的含义,然后内化于心,形成力量,自觉投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再比如,教师在布置相关俄语作业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以“Моё будущее в моих руках”(我的未来我做主)为主题构思作文,让学生针对自己毕业后的理想职业和梦想进行规划,然后对学生进行科学指导,告知学生“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论做什么,都要胸怀希望与梦想,系统规划,眼光长远,用责任和担当践行作为一个中国人的使命,响应“Счастьесамо не приходит,его нужно завоёвывать”(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的号召,做一名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8DE34403-D4A2-4EF1-A422-499075CA58B0
(四)突出互动与实践,强化俄语与思想政治教学效果
要想实现俄语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就需要实现有效互动,这种互动不仅体现在教师与教师之间,还体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6]。比如,俄语教师应定期与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共同备课,或者邀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给俄语教师、学生定期开展政治理论知识的培训,形成学科一体化、协同化发展格局。同时,俄语教师可以充分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突破传统线下俄语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模式,构建网络化的交流学习平台,让学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自主学习,享受更加优质的俄语与思想政治相结合的教学资源。此外,还要注重实践教学,让学生真正体验思想政治教育[7]。充分利用学生的寒暑假、毕业实习机会,鼓励学生参与我国组织的中俄贸易会议、交流合作会议等,面对面与俄罗斯朋友进行交流,在交流中讲好中国的文化故事。教師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亲身体验和服务社会中使专业知识、自身素质得到检验,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社会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8]。
结语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大学俄语教师要强化思想政治观念在学科教学中的融入,树立新型俄语与思想政治教学理念,充分挖掘俄语教材的思政元素,丰富俄语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活动内容,突出互动与实践,强化俄语与思想政治教学效果,真正达到“育人有温度,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综合素养高的俄语专业人才。
- 上一篇: 基于“四要素”的高职课堂教学诊改标准构建研究:为高职教育质量提升赋能 2025-02-11
- 下一篇: 2022年第22期·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建设实践 2022-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