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46期·以赛促教的“果树栽培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2.07.20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1年第46期

焦健,冯建灿,史江莉,白团辉,郑先波

[关键词] 果树栽培学;教学改革;技能竞赛;实践教学

[基金项目] 2019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构建以赛促教的‘果树栽培学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2019SJGLX228);2020年度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地方高校园艺专业多样化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教高厅函〔2020〕20号)

[作者简介] 焦 健(1987—),男,山东临沂人,工学博士,河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果树病原微生物研究;冯建灿(1963—),男,河南郑州人,林学博士,河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果树轻简化栽培研究;郑先波(1977—),男,河南郑州人,农学博士,河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通信作者),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果树分子生物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C229.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46-0085-04  [收稿日期] 2021-03-30

我国高校要实现内涵式发展,必须始终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尤其要注重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1]。为此,要切实改善现有教学模式和方法,不仅要培养高质量、全面发展的高等学校素质型人才,同时也要加强高质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2]。“果树栽培学”是全国园艺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在专业知识构建和生产实践能力的培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是以现代生物学理论为基础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和具体实践,使学生掌握器官发育知识,明确果树的种类、生态环境和生长发育规律,学习和掌握果树嫁接、扦插、施肥、修剪和果园管理体系建立,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解决果树生产中存在问题。

近年来,河南农业大学果树栽培学教学团队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多次改革与探索,开始实行“大班授课小班实践”教学模式,形成教师讲解→教师示范→教师循回指导→3人小组实践→学生独自实践的模式[3]。结果显示,这种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专业自信心,全面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然而,学生在果树栽培学田间实践操作过程中却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态度不积极、实践分数难考核等。仅仅靠理论讲授和亲身实践还是完全不能使学生深刻且清晰地理解教学内容,往往会产生应付情绪,仅依靠常规的考试、考评手段无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积极性。随后,教学团队创新式的在“果树栽培学”的果树育苗、果树修剪等实践教学中引入技能大赛的形式,通过制定竞赛规则、竞赛内容,以术演道,以道释术,以赛促教,理论、实践与竞赛相结合,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技能竞赛。

“果树栽培学”课程教学知识点庞杂,学习任务艰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会使学生背负沉重的压力和负担,严重影响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多彩的专业技能比赛,创新“果树栽培学”理论教学方法和手段,符合当前“以本为本”的教育理念[4],有利于推进“四个回归”的教育思想[5],更有利于园艺专业培养高素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实用技能比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果树知识的内生动力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掌握扎实过硬的专业本领。教师可将学生的比赛成绩作为平时成绩与实习成绩成为“果树栽培学”考核成绩的一部分,并向优秀学生颁发技能比赛奖品和证书,提高学生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校内技能比赛可以作为各类技能比赛的选拔赛,同时也是学生认识自己学习成果的重要平台,能够全员重视、全员积极准备,是一项深入的教学改革探索。伴随技能竞赛模式的实施,帮助学生看清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作用和重要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对于专业技能熟练操作,这也是国家教育改革后新的课程标准。本文阐述“以赛促教”模式在园艺专业“果树栽培学”课程中的具体改革内容、实施方案、方法以及实施效果等方面,为园艺专业相关课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教学改革与实践

1.具体改革内容。改革内容主要涉及“果树栽培学”田间实践环节,主要包括果树育苗、绿色防控、疏花疏果、夏季修剪管理、冬季修剪管理等。针对以上内容,挑选适合竞赛的实践活动,在现有的教学进程中设置多样的竞赛模式。最终选择嫁接育苗、冬季修剪环节开展竞赛。

嫁接是将扩繁的具有优良性状的果树营养器官接在果树砧木上,使两者形成层愈合生长,形成新独立植株的方法,是“果樹栽培学”实践教学的终点和难点之一。嫁接过程中,削砧木、接穗及最后的绑缚,学生需要掌握“快、平、齐、紧”的原则,考核标准容易制定,同时也可通过统计后续嫁接成活率进行比分考核。

果树冬季修剪一般在每年12月至次年1月份进行,北方落叶果树,如桃树和葡萄树等,在冬季修剪工作量大,树形存在不同程度差异。在现有树形固定的情况下,重点考核学生对不同修剪方式疏枝、短截、回缩和长放等运用熟练程度,以及对修剪程度的把握,需要学生根据每一棵果树提出针对性的修剪方案。

2.改革实施基本条件。田间嫁接和修剪技能竞赛的顺利实施,需要具备一定规模的果树种植基地,满足竞赛场地和材料的需求。河南农业大学果树栽培学教学团队教学设施完备,目前拥有毛庄科教园区100亩专属教学实践用地,种植桃、葡萄、苹果等果树,采用先进的栽培和管理模式,完全符合开展田间技能竞赛的用地要求。此外,教学团队是一个师资力量强、教学水平较高、科研实力雄厚的教学团队。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的教学团队,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合理的梯队结构,研究课题结合生产实际,产、学、研特色鲜明,具有扎实的实践操作技能,完全能够满足学生的技能培训和竞赛考核工作。

在资金投入方面,包括从学校去往果树基地的交通费,统一采购的嫁接刀,季修剪所需大剪刀、梯子,以及比赛奖品等采购费。嫁接所需接穗可当年在果园采集,然而所需砧木,需要上一年通过扦插或压条的方式进行繁育,费用包括园区人工费及土地使用费等。

3.实施方案。竞赛环节包含在本科生“果树栽培学”实习环节。具体实施方案立足“果树栽培学”课程,根据当代果树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与产业需要的技术问题,对相关教学技能进行分类、组合,制定理论竞赛和技能竞赛两种形式。设置竞赛项目,内容由理论测试与技能测试两部分组成。4月份在课程实习环节,以北方常见落叶果树为材料举行嫁接育苗技能培训和竞赛。在学期末,进行理论知识竞赛。2月份在课程田间实习环节增加冬季修剪竞赛。具体方案如下。(1)确定“果树栽培学”课程核心知识点,参照总结国内果树产业的突出问题,制定理论竞赛内容试题库。(2)根据目前果树产业发展需求,确定嫁接育苗技能、冬季果树修剪技能为技能竞赛的主要考核内容,对学生进行集中知識传授与培训,课后分批实践练习,确定竞赛场地,准备嫁接比赛果树和嫁接方式,以个人为单位进行首次田间嫁接比赛。(3)竞赛考务工作由课程组全体成员组承担,组建考务负责人和考评员,全面负责考务工作,包括采集枝条和接穗、购买嫁接修剪工具和竞赛奖品等。

4.实施方法。竞赛项目内容由理论测试与技能测试两部分组成,其中理论测试以笔试方式进行,占总分的30%。技能测试分果树嫁接和果树修剪两项内容,以现场实践操作方式进行,占总分的70%(修剪与嫁接各占35%)。竞赛时间:竞赛分两个阶段进行,4月开展果树嫁接技能竞赛,12月开展理论知识竞赛及果树修剪技能竞赛。

制定理论竞赛规则,按照果树栽培学指定的参考书目,书面考查学生掌握果树田间管理、栽培、修剪及嫁接等方面知识情况。

4月份举行果树嫁接技能竞赛,以桃、葡萄、苹果等果树为材料,任选方法进行田间嫁接。评审教师对每位参赛选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个嫁接单元的嫁接数量与质量进行评分,重点评价嫁接速度、嫁接动作规范程度、嫁接质量等方面内容。嫁接竞赛打分考核指标如下:削芽,时间3分钟,考核削标准芽个数(每削1个标准芽得10分),要求动作熟练,每个芽大小基本一致、1.5厘米左右,芽眼在整个芽片长度的1/3~1/2处(离形态学下端)、芽片削面平且光滑;开砧木,时间3分钟,考核开标准砧木个数(每开1个符合标准的砧木得10分),要求作熟练,砧木削面长度略长于芽片长度、削面平且光滑;插芽及绑缚,时间5分钟,利用已削的芽和开好的砧木进行绑缚嫁接,考核5分钟内正确绑缚个数,要求动作熟练、芽片至少一边形成层对齐、有露白、绑缚紧严。

12月份举行果树修剪技能竞赛,以桃、葡萄、苹果等果树为修剪对象,按选手的既定思路进行修剪。评审教师对每位参赛选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个修剪单元的修剪数量与质量进行评分,重点评价修剪目标与思路、修剪方法应用、修剪目标实现程度及修剪速度等方面内容。修剪过程包括“一知、二看、三剪、四查、五处理”:知道整形修剪操作规程、技术规范和特殊要求;修剪前绕树仔细观察,明确功能,对修剪措施心中有数;依因地制宜、因树因枝修剪等原则进行修剪,修剪顺序“由基到梢、由内及外”,先确定树冠修剪后的形状,然后从主枝基部由内及外逐渐向上修剪;修剪后检查有无遗漏或错剪,是否补剪;大伤口修整涂漆、剪落物清理集运等。重点考查考生对竞争枝、内膛枝、细枝、病虫枝、徒长枝的修剪情况,综合打分。

竞赛设个人奖、班级奖,各项奖励名额如下:综合参赛选手的理论测试、嫁接技能竞赛、修剪技能竞赛各项成绩,按比例计算参赛选手个人竞赛总成绩,从高到低排序,设立个人特等奖1~3名,一等奖数量占参赛总人数的10%,二等奖数量占参赛总人数的20%,优秀奖若干;根据个人总成绩,从高到低排序,班级内部择优选6名选手,代表班级参加冬季修剪竞赛,设立班级特等奖,一、二、三等奖等。获奖选手和队伍的奖励为实物及课程考试加分等权利。

二、实施效果

以赛促教的“果树栽培学”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可以促进学生关注自身技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有创造力的人才,技能比赛可以帮助学校培养与时俱进的人才。21世纪的教育对高校的教育要求越来越高,德育教育、素质教育、技能教育都要有。要求学生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求教师注重对学生素养的培养,培养创新性人才。技能比赛一方面帮助学生发展自身,另一方面也让教师和学生看到技能的重要性,从而注重自身技能的培养。自2019年以来,在“果树栽培学”教学过程中成功实施竞赛模式,取得以下成果和效果。

1.在河南农业大学园艺专业本校,每学年园艺专业、设施农业与工程专业共10个班级,共近300人。设置班级预选赛、专业内初赛、学院决赛,做到人人参与,积极准备,形成争先恐后的竞赛态度。

2.2019年9月份,在河南农业大学科教园区果树基地,以桃树为材料,采用嵌芽接方式进行果树嫁接技能竞赛。参赛选手200余人,并进行打分考评,设置奖项,竞赛成绩计入学生实践环节成绩分数。

3.2019年,校内比赛选拔4名优异的选手,代表河南高校参加由华中农业大学承办的全国涉园艺类专业“果树修剪与嫁接技能竞赛”。选派选手表现突出,在知识竞赛、嫁接苗木及梨树冬季修剪环节技能操作娴熟,获得5个特等奖,3个一等奖的优异成绩。

4.校内技能竞赛与行业内优秀企业合作,提升比赛的影响力和权威性,帮助企业选拔优秀人才50名以上,帮助学生增加就业机会,提升学校的知名度。

传统的按照书本教学的方式,早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不能达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的。仅靠理论讲授和亲自实践还是完全不能使学生深刻且清晰地理解教学内容,常规的考试、考评手段也无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积极性,这是本次以赛促教的“果树栽培学”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次教学改革与实践,旨在通过举办实用技能竞赛,激发学生学习果树知识的内生动力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掌握扎实过硬的专业本领。此外,比赛成绩也可作为“果树栽培学”考核成绩的一部分,丰富课程考核机制,促进本科生培养方案进一步完善。

致謝:

本项目受到2019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构建以赛促教的‘果树栽培学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2019SJGLX228)和2020年度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地方高校园艺专业多样化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教高厅函〔2020〕20号)的资金支持,同时项目实施由河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果树栽培学”教学团队共同完成,感谢团队成员简在海、王磊、王苗苗等人对本项目的付出和辛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