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43期·以学科竞赛为契机的水利创新人才培养与实践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1年第43期
吴友杰 胡德勇 肖卫华 张文萍 许文彬
[关键词] 学科竞赛;水利;创新;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 2019年度湖南农业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以实验教学和学科竞赛为契机的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湘农教发〔2019〕68号);2020年度湖南省教育厅教学改革项目“湖南省基层水利特岗生的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
(HNKCSZ-2020-0183)
[作者简介] 吴友杰(1987—),男,广西贵港人,博士,湖南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系主任,主要从事农业水土工程领域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43-0042-04 [收稿日期] 2021-02-10
学科竞赛作为高校开展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为学生提供了创新实践平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
我国水利工程类学科竞赛旨在推动我国水利工程的教学改革,助力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为我国优秀水利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2,3]。
水利学科竞赛要求学生结合某一水利命题广泛开展调研论证,充分發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完成作品的制作,达到全面培养学生水利创新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目的[3,4]。
此外,学科竞赛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涉猎其他学科领域的主动性,为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基于以上认识,高校水利工程专业应以学科竞赛为契机,在人才培养计划修订、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评价补充等教育体系工作中有意识地增加学科竞赛的相关内容。
一、水利专业实践教学及学科竞赛现状分析
(一)实践教学体系与社会需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水利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水利人才的培养不仅要符合院校定位,更要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目前,高校水利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和教学实习,如力学实验、工程地质实验实习、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水电站水泵站课程设计、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设计、水利工程施工课程设计、工程测量实习、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毕业实习。
与之相关的工程实训和学科竞赛专题指导往往没有或较少地体现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形式单一,实践教学环节内容分散,学生缺乏对工程实践的参与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及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导致毕业生所具备的知识、能力与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相脱节[4]。
(二)水利学科竞赛类型和参赛规格
目前,水利工程类学科竞赛主要有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农业水利工程及相关专业创新设计大赛、省级和市级的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以及相关的数学建模竞赛、力学竞赛和结构设计竞赛等。
从竞赛类型来看,与水利工程直接相关且规模较大的有每两年一届的“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2019年为第六届)和“全国大学生农业水利工程及相关专业创新设计大赛”(2019年为首届)。从参赛规格来分析,全国性的水利学科竞赛关注度较高,同时水利类高校参赛热情较高,每所高校的代表团队为2~5组。省市级的水利学科竞赛及相关的力学竞赛和结构设计竞赛等参赛规格往往较低,高校不够重视。
此外,地方院校对具有水利特色的学科竞赛支持力度较小且宣传力度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师生的积极性和热情度。
(三)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与指导学科竞赛的积极性
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指导学科竞赛的水平直接影响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水利工程专业涵盖水文学、力学、结构材料和建筑等多学科领域。
然而,高校中绝大部分青年教师是从学校博士毕业或博士后出站后直接任教,一直从事本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普遍缺乏工程实践背景,缺乏水利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和实践经验,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担负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重任。
另外,教师对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积极性普遍较低,一方面是因为很多高校对教师指导学科竞赛的重视度不够,缺少相应的奖励机制和激励措施(如折算工作量);另一方面是由于工程实践能力和经验不足,教师对指导学科竞赛缺乏信心。
二、水利学科竞赛指导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强与企事业单位合作
水利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仅要符合院校定位,更要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高校应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邀请企事业单位加入实践教学工作中,共同指导学生参加实际工程实践活动和与水利相关的各类竞赛。
聘请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作为课程设计、校外实习和学科竞赛的指导教师。一方面,企事业单位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基地;另一方面,高校可以根据企事业单位的需求定向培养和输送人才。此外,高校在实践和学科竞赛过程中形成的成果转化可以为企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基于学科竞赛的水利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二)重视水利学科竞赛,提升学科竞赛参赛规格
水利院校应高度重视各类型、各级别的学科竞赛,充分彰显在水利学科竞赛中的优势,使赛教融合模式真正融入人才培养中。
首先,加强赛事的宣传力度,鼓励师生积极参与。许多高校师生对水利学科竞赛的类型、级别等情况不够了解,不能及时获知水利相关竞赛的主题和具体时间,往往导致准备不充分,甚至错过相应的学科竞赛,尤其大多数学生只关心课堂教学;因此,更需要学校做好赛事的宣传工作,将学科竞赛融入课堂教学中。
其次,高校应建立奖励机制,在明确水利竞赛分类的基础上,根据竞赛的主办单位、知名度、影响力及参与情况等,将竞赛由高到低进行等级评定,并按照不同级别给予相应的奖励,鼓励师生积极参与竞赛并做好充分的参赛准备。比如,制定学科競赛教师管理制度,除按获奖情况给予指导教师相应的奖金奖励以外,对教师在学科竞赛过程中的工作量给予评定。另外,亦可制定相应的学生竞赛激励制度,除按获奖情况给予相应的奖金以外,在每学年奖助学金的评定和研究生的保送方面给予一定的加分。
最后,高校应提升水利学科竞赛的参赛规格。随着学科竞赛类型的增加,部分竞赛的含金量并不高,如果沿用国家、省部、学校的三级竞赛等级,则无法凸显水利竞赛的学科优势;所以,可以将竞赛划分为表达应试、学术作品、科技创新三大类。同时,高校也应重视大学生力学竞赛、数学竞赛和建筑结构设计大赛等与水利相关的竞赛。
(三)产学共建,强化实践教学和学科竞赛师资队伍建设
为培养创新应用型水利人才,高校应加强教学、科研和生产三结合的基地建设,与企事业单位建立产学研联合攻关团体,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建设一支产学研结合、专业过硬、梯队合理、具备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
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和指导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这就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较高的指导水平[5]。高校应选聘一定数量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安排其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并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同时,吸纳一些企业权威专家、工程师及技术骨干,优化师资结构。另外,邀请一些具备工程实践经验的企事业单位员工到学校进行交流及授课指导。这些举措一方面可以改善师资结构,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和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接触到最前沿、最实用的专业知识。
此外,高校应该定期为教师开展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如开展短期培训、参加研讨会,鼓励教师在假期到企业进行交流,丰富实践经验,提升自身实践能力[6]。通过教师之间的“传帮带”,组建产学研联合的实践教学和学科竞赛师资团队。
三、成效分析——以湖南农业大学水利工程系为例
湖南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水利工程系作为基层教学组织,以学科竞赛为契机,推动大学生的创新实践教育;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与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华维节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湖南百舸疏浚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签订合作协议,鼓励学生参与企事业单位的实际工程实践。
我校实行产学共建,强化实践教学和学科竞赛师资队伍建设,邀请合作单位的资深专家和技术人员到学校进行座谈交流,聘请其为校外指导教师,并实行“双导师”制培养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水利学科竞赛,提升竞赛参赛规格。通过2017—2019年的摸索与实践,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获奖情况统计如表1所示。
三年间,在湖南农业大学水利系大学生参与的水利学科竞赛中,共获奖35项,其中国家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4项;省部级一等奖和二等奖各2项,三等奖1项。经统计分析,在2017、2018和2019年的学科竞赛中,获得奖励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分别是56.7%、61.6%和65.4%,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在学科竞赛的效应下,湖南农业大学水利系参与申报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学生人数逐年上升,三年内成功申报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另有1名学生被评为全国水利优秀毕业生。
四、结语
学科竞赛是高校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高校应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科技活动。水利工程专业应以学科竞赛为契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实现产学共建,并强化实践教学和学科竞赛师资队伍建设,重视水利学科竞赛,提升学科竞赛参赛规格。
通过水利学科竞赛,高校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推动我国水利工程教学改革。
- 上一篇: 基于“四要素”的高职课堂教学诊改标准构建研究:为高职教育质量提升赋能 2025-02-11
- 下一篇: 2021年第43期·主动学习导向的大学物理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2-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