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42期·文化润人:课程思政融入大学韩语课程路径研究

2022.08.12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1年第42期

谭礼玥 易琳

[关键词] 新时代;课程思政;文化润人;大学韩语课程

[基金项目] 2021年度云南省高校课堂思政示范课重点培育项目“大学生KAB创业基础”

[作者简介] 谭礼玥(1989—),女,云南昆明人,硕士,昆明文理学院通识教育教学部讲师,主要从事韩语教育教学管理研究;

易 琳(1987—),女,云南昆明人,硕士,昆明文理学院通识教育教学部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教育教学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42-0053-04     [收稿日期] 2021-05-24

一、引言

为适应时代要求,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简称《纲要》),提出要把“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课程思政成为指导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关键和人才培育的核心要求。课程思政就是要将社会主义的正确价值观通过教育有效地融入当代大学生的“心”“脑”“行”中,让这些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心理能认同,脑袋能判断,行为能践行,自觉地抵御意识形态风险,赓续民族复兴大业。具体来看,课程思政具有几个新特征:一是实施范围广,是整体性与系统性相结合基础上的高等学校和专业的全覆盖。二是实施方法新,不是强制性的灌输,而是润物无声地沁入。三是培育内容有针对性,价值观培育是核心,要将符合社会主义发展需要的优秀历史性和时代性文化内容融入其中。四是实施路径更加清晰,对课程思政的推进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减少实施过程中的干扰因素提高实施效率。

塑造何种以及如何塑造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是课程思政“三位一体”(即《纲要》中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推进的重要方面。由于价值观是文化的最高层次宣示,特定价值观是特定文化的核心要义,代表了历史进程某一时期群体的共同理想和信念,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要坚持文化自信,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所以课程思政要塑造当代大学生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通过以文化润人的沁入方式全面、系统、有针对性地展开。语言是文化的表达、体现和象征,因此语言类课程中的课程思政日益受到重视。但外语类课程教学中面临多元文化相互裹挟的情况,容易造成跨文化交际教学中的误解,处置不当会影响学生的文化分辨能力,进而导致核心价值观模糊,影响课程思政效果。故本文以大学通识类韩语课程为个案,讨论如何通过文化润人提升课程思政效果,以期丰富相关研究。

二、高校大学韩语课程思政文化润人的研究情况概述

目前课程思政已在各类课程中建设起来,而课程思政在外语类课程中的研究以英语课程为主,围绕教学管理顶层设计、课程教学效果、[1]评价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讨论[2],有关小语种课程思政融入研究偏少。将研究推进到外语课程中如何以文化润人后发现,已有部分研究从跨文化交际角度探索外语类课程思政教学;从文化要素角度分析如何将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要素融入外语类课程的课程思政中;从开发策略角度探讨将优秀文化融入教材[3];从提升效果角度分析课程思政如何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等。这些为数不多的研究为本文提供了启示。

故进一步以“韩语/朝鲜语”“课程思政”“文化”为主题词进行搭配检索后发现相关研究整体关注和存量不足,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以专业韩语课为研究对象,对通识韩语课程缺乏必要的思考,研究对象局限。二是以具体的韩语类课程或教材为对象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系统性跟进和理论分析不足。三是以文化为切入点分析韩语类课程的讨论极度欠缺,没有讨论文化润人融入大学韩语课程的研究。

针對现有高校通识类大学韩语课程思政中对文化润人的研究不够充分的问题,尝试通过文化润人的方式,推进大学韩语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弥补现有理论研究和教学实际不足。

三、大学韩语课程文化润人面临的主要问题

文化润人是课程思政的必然要求。但在推动过程中,大学韩语课程既有与其他课程面临的一致性问题,又有其特殊性,从固有层面、教师层面、课程体系层面以及课堂教学层面影响了大学韩语课程文化润人的有效性。

(一)固有层面问题

与专业类韩语课程不同,大学韩语课程属于大学通识类课程,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一是学生方面。面向大一至大二两个年级的所有专业学生,人数多来源复杂,只能开展大班教学,影响课程思政效果。部分学生为了逃避英语选择该课程,学习积极性不高;部分学生受韩流影响深,对韩国文化盲目崇拜,已形成相对固化价值观,不利于课程思政的开展。二是教学体系方面。大学韩语课程课时少,需在有限教学时间内对学生“三位一体”融合难度系数高,学生作为韩语初学者面临学业考核压力,知识获取优先价值塑造。三是文化结构方面。中韩同属东方文化圈,文化相似性高,大学韩语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既要培育辩证客观价值观,更需固本培元文化观。

(二)教师层面问题

“教师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一线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关键”[4],高等学校的教师是推动课程思政发挥最大效果的核心。但从事大学韩语课程教学的教师存在的问题制约了在课程思政中发挥文化润人的作用。一是专业能力与政治素养匹配度不够。多数从事大学韩语课程教学的教师有海外留学背景,虽然专业强但长期受韩国文化影响,年纪轻又非党员,参加政治知识学习机会少,政治素养普遍不高。二是教学经验不足。大学韩语课程教师中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水平不高,教学习惯单向度向学生输出,难以做到润物无声。三是课程思政意识薄弱。部分教师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专注学生韩语能力提高,甚至为了教学效果迎合学生文化偏好,对课程思政要求价值观融入理解不到位,韩国文化占据课程主流与课程思政要求相悖。

(三)课程体系层面问题

大学韩语课程思政推进过程中的课程体系建设是系统、全面、基础性工程,需要围绕多个方面夯实大学韩语课程思政的基础。但实际中的问题制约了课程体系建設成效,影响文化润人效果。一是课程思政价值引领作用不明显。大学韩语课程的培养目标和培育方案中,侧重学生知识获得,没有凸显课程思政相关内容,处于“待开发”状态。二是课程思政建设支持力度不够。大学韩语课程作为通识类外语课程在大学的课程中处于“边缘化”尴尬境地,受关注程度有限,校院系对该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支持力度小,实际政策少,奖励和评价体制机制亦不健全。三是课程思政教材缺乏。大学韩语与其他有马工程可选的课程不同,作为非通用语课程国内可供选择教材少,主流教材多为翻译版,难以满足课程思政的要求。

(四)课堂教学层面问题

课堂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渠道和示范窗口,是课程思政价值引领、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和技术展示、课程体系建设和学生接受情况的综合载体。但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制约课堂教学中的文化润人。一是教学模式单一。大学韩语课程的对象大部分没有韩语基础,又因课时少等问题,为了能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往往采取“以教定位,以教促学”方式,重技巧,轻文化是典型特征。二是课堂问题和评价单一。教师在课堂上主要关心和解答学生韩语技术难题,较少关注跨文化交际和课程思政文化润人,在评价体系中以语言能力做出终结性评价,导致学生没有学习体验感。三是课堂教学资源单一。围绕固定教材教学,看重韩国文化对韩语能力学习行为的指导意义,偏好采用韩国文化要素作为教学补充资源。

综上所述,现有大学韩语课程的课程思政面临文化润人缺失现象,重技能轻文化。新时代《纲要》已明确提出课程思政“三位一体”要求,明确课程中不能缺乏塑造大学生的价值观。大学韩语课程也应紧跟时代步伐,重新定义时代任务,推进课程思政改革,注重文化润人。

四、推动课程思政融入大学韩语课程的路径

新时代大学韩语课程要注重与课程思政紧密结合,要将重语言能力提升的单一型教学转化为“三位一体”复合型教学新范式,通过文化润人塑造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

(一)提升教师素养

教师是主宰课堂的关键,一言一行无时无刻地影响着学生。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指出:思想政治课程教师“7个要”,要求从事思想政治课的相关教师要学会从历史进程中发掘中国文化的优秀品质,因为这些历史中形成的文化为“思想政治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5]目前韩语教师的政治思想普遍比较薄弱,中华文化知识缺乏,课堂教学习惯单向话语输出。课程思政作为新教育理念的提出,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大学韩语教师应该从自身出发,主动地深入学习课程思政,提高积极性,充实思想政治知识体量,强化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等知识的学习与理解。二是要加强大学韩语课程教师文化润人技巧的培训力度,帮助教师学习如何运用优秀文化案例资源进行思想政治教学。如依托校外的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等平台进行技能培训;校院系组织开展文化润人专题培训,培育大学韩语课程教师人文情怀;定期开展文化润人讲课比赛等,以赛促教;教学督导深入大学韩语课堂,检查文化润人开展情况,以督促教。三是提升大学韩语课程教师文化润人意识,通过培训学习和实际教学,让大学韩语课程教师意识到文化润人与价值观塑造之间的重要关联性,通过文化“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自觉、适当、准确地在课堂中辨析、宣传优秀的中国文化,形成文化润人潜意识。

(二)完善课程体系

《纲要》提出要“针对性地修改人才培养方案”,落实国家教学高标准严要求,防止课程思政的标签化和“两张皮”。这对于现在的大学韩语课程中存在的课程体系不完善提出了新要求,为了有效克服问题,就必然文化润人,对标课程思政要求,将文化融入课程体系。一是强化文化主流地位,引导塑造正确价值。优秀文化既是塑造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重要资源,也是大学韩语课程中跨文化交际的核心问题。文化决定感知,因此要在课程体系的总体性设计中注重将文化要素纳入大学韩语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案,把塑造高校大学生的正确价值观放在首位,从体系“源头”做设计并贯穿到课程体系中。如在大纲中设计与每课主题相关的文化类元素,用韩语讲中国传统文化等,引导学生感悟中国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二是加强政策支持力度,做好评价体系设计。学校党委和行政要齐抓共管,不断增强政策支持力度,优化文化润人评价体系,引导督促文化润人进大学韩语课程体系的广度和深度。三是抓紧编写教材,做好供给保障。大学韩语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急需编写符合时代的教材以弥补目前教材稀缺现状,鼓励教师编著“课程思政+外语学习”教材,保障课程质量。

(三)丰富课堂教学

《纲要》提出要“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这是既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挑战,但更是课堂教学革新的重要契机。对大学韩语课堂来说,课程思政的全面融入就是要克服课堂教学中的简单化,文化润人丰富课堂教学的方法、主体、评价,注重跨文化交际的正确价值观阐释以及增加教学内容和资源的厚度。一是教学方法、主体、评价要从一维转向多维。传统大学韩语课堂教师占主导以教促学,忽视了教法的多样性和课堂多元主体配合性以及评价的系统性。课堂思想政治背景下,大学韩语课堂教学要将文化融入其中,尝试用线下第二课堂等多种方法弥补课时不足;关注学生和教师的配合度(善用中韩文化的多彩属性和动态变化)赋予学生参与感提升学习兴趣;将技能水平评价与价值观正确导向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合力。二是课堂教学要关注跨文化交际。大学韩语课程要教授基本语言能力,更要运用跨文化交际的策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韩流文化及其背后的价值属性。对于一些中韩文化差异背后的逻辑给予合理、准确的解释,凸显中国优秀文化优势,培育正确的三观,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5]三是课堂教学要丰厚教学资源。大学韩语课程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急需弥补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将带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品”作为教学资源引入其中。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韩文版;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新年贺词韩文翻译;人民日报韩文版手机App等。教师利用此类资源进行韩语教学,在锻炼学生的韩语能力的同时也丰富了教学资源,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培育学生的人文情怀、民族情怀、家国情怀,在寓教于文中增强文化自信。

课程思政要求学生为本,提倡润物无声的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通其中,就必须找到最佳的切入点。由于文化有沁透于教学全过程的特殊作用,教师、课程体系、课堂作為塑造当代大学生的正确价值观的三个方面,离不开文化的浸润。大学韩语课程要有效推进课程思政,就必须深刻理解文化与价值的内在逻辑关系,发挥好教师的关键性、课程体系保障、课堂整合和示范的合力作用,文化润人全方位培育学生正确价值观。

五、结语

新时代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韩语课程教学必须实现从教学任务中心向“三位一体”复合人才培养的转化,外语课程思政赋予外语教育以宏伟的政治内涵,决定了大学韩语课程亦须承担起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塑造的重要任务。将课程思政融入大学韩语课程的路径必然是润物无声的文化润人方式,这样能够将教学从语言知识引入更深的文化逻辑,“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塑造正确价值观。故陶染优秀文化到教师、课程体系、课堂教学等方面,成为大学韩语课程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路径和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