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6期·电子对抗军事类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对策探讨

2023.05.05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36期

田元荣,刘 慧,赵 铭,罗金亮

(1.国防科技大学 电子对抗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7;2.中南大学 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

引言

军校是培养军事骨干人才的教育基地,是军队战斗力生成的重要源头。在军队院校教育实施过程中,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开展的课程教学活动是其核心。随着世界军事革命的不断深化,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高科技战争对军事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相应地,军校课程教学的目的也要求从内容习得向思维训练转变。在新时期强军思想的指引下,新一轮军队院校改革正在持续向深向远推进,课程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但是仍有不少课程的教学效果与学员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合作意识等培养目标有不小的差距。

根据内容的不同属性,军校开设的课程可以分为军事类、工程技术类和思政类三种。军事类课程主要培养学员对战争和国防等军事活动本质的认识与运用能力;工程技术类课程旨在培养学员对武器装备和军事设施所涉及自然科学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思政类课程的作用是铸牢学员听党指挥的军魂和培养学员开展战地政治工作的能力。随着未来战争对军事人才综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同类型课程之间的界限越来越宽泛,交叉融合的程度越来越深,例如军事和工程技术类课程中已经包含了一定比例的思政内容,工程技术类课程也在不断加强以军事思想和作战特点为背景进行授课,等等。电子对抗军事类课程(Military Theory Course of Electronic Countermeasure,MTCEC)是系统讲授新型电子战条件下军事活动规律与特点的课程群,是电子对抗技术与军事学理论深度融合的课程类型,在电子对抗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骨干支撑作用。虽然经过多轮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迭代更新,MTCEC的课程规模和师资队伍都得到了大幅提升,但是对标现阶段我军高素质电子对抗通用人才和联合作战保障人才的培养目标,MTCEC的教学质量还有较大的提高空间。突出表现在高水平的精品教材缺乏、教员队伍结构急需优化、教学手段单一等多个方面,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对MTCEC教学质量的提升提出了强烈且迫切的需求。

一、MTCEC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员的期待与授课质量存在差距

当前军校的绝大多数学员都经历过地方高考的激烈竞争,是同批次高中毕业生中的佼佼者,普遍具备高分段学生学习态度认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方法得当的优点。在军校目前普遍采用的“2+2”培养模式下,学员前两年由大学统一抽调的优质师资进行授课,其中不乏国家级名师,学习的内容通常为“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数字电路”等通用课程,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经过了多年的传承和改进,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学员入学前的心理期待被充分地承接,甚至被进一步拉高。而MTCEC主要在大三、大四这个“2”年内由专业学院的相关系室负责讲授,课程涉及的知识是电子对抗技术与军事理论的深度融合,教员需要花很大功夫对课程内容进行组织和加工,加之教员的精力有相当一部分被科学研究占据,投入教学研究的精力较少,在授课中依然延续着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就导致了教学效果的低质量与学员的高期待之间的差距。除此之外,在信息技术与个人需求不断深入结合的时代,对于课程中所涉及的内容,网络空间内的慕课、微课和私播课为学员提供了大量的资源,教员已经不再是知识的唯一占有者,通过横向对比,学员对课堂上教员的讲授水平更加挑剔。

(二)课堂氛围消极沉闷

MTCEC本质上依然是军事类课程,与很多人的直观印象不同的是,军事类课程看似容易,实则难教难学,高质量的教学需要付出比工程技术类课程更大的努力。长期以来,不少教员和学员形成了这样一种错误的观念,即军事类课程门槛较低、上手较快、教与学较易。对学员的“学”而言,课程内容偏“虚”,简单明了,无复杂公式的推导,也无深奥原理的证明,学习方法只需要字面上的互相联系贯通,考试突击背记即能过关,犯不着开动脑筋深入理解。对教员的“教”而言,课程内容以文字论述占主要篇幅,授课方式多以PPT辅助阐述军事思想、作战部署原则等为主,生动的战例分析往往需要一个小节所有知识的综合,而且电子对抗专业技术在课程中穿插,如果没有好的切入点,生硬的跳跃往往会使学员的思维难以持续地跟随,久而久之,学员对MTCEC的课堂感受要么是军事学知识看似简单教员反复阐述,要么是电子对抗专业知识与军事学原理相距甚远难以跟上。最终课程呈现的效果多为教员单向传递信息,学员似懂非懂,消极沉闷无共鸣,在课堂“沉默、回答、交流、质疑、争论”的五重境界中,最多只达到第二或者第三重。

(三)课堂外师生互动不积极

当代大学的基本职能是创造知识和传递知识,在这一框架下课程教学的目标是向学员讲授大纲中规定的知识,教员注重的是如何讲授,以及如何保证不遗漏知识点。为了完成这一教学目标,在当前的MTCEC教学活动中,教员采取的策略通常是知识点面面俱到、教学规范严格遵守。虽然这样能确保最基本的教学效果,最大限度地避免教学事故,但是对于学员真正掌握课程的知识而言却并非最优方案,最直观的体现是学员课前不预习、课后不探索。学员对课堂教员的依赖导致其认为,即使不预习课程内容也能跟得上进度,同时,由于相关内容在课堂已经做到了应讲尽讲,教员留给学员的课后思考题也多为非强制性的探索题,学员探索的结果往往不能得到详尽深刻的评价。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课堂上,课堂互动是活跃教学气氛、使学员更容易理解课程内容的主要方式,但是课堂互动的前提是课堂上教员提出的问题要使学员根据已讲的内容进行独立思考,“跳一跳”才能够得着。这就要求教员在课前充分备课,设置适当的问题,相比于设计的问题更简单来说,设置的问题超出学员思考的范围将会导致课堂更加沉默,出现课堂氛围更加低沉的尴尬局面。这种模式下,学员主动思考的空间较少较浅,心中不产生疑问,与教员的交流探讨也就无从谈起。除此之外,军校学员与教员不仅是师生关系,也是上下级关系,在强调纪律的军校生活中,学员对上级的服从意识同样延伸到了课堂内外,课堂外主动和教员探讨课堂上的问题对他们来讲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这使得本就不充分的师生互动进一步被减弱。

二、制约MTCEC教学质量提升的因素分析

(一)军事类课程属性不易获得学员的普遍认同

军校学员学习军事类课程,尤其是电子对抗军事类课程,是未来岗位的需求,是当前我军打赢信息化条件下高技术战争的需求。但实际上,却有相当一部分学员对军事类课程(也包括大部分的人文社科类课程)抱有相当程度的偏见,关于这一点,从长期以来高考招生中军事特色鲜明的指挥专业分数往往低于工程技术专业分数的现象中可见一斑。尤其是高考处于高分段的学员,更关心“军地通用”知识的学习,而对军内专用的军事类课程存在一定的抗拒心理,觉得学了也没什么用,认为要在战场上大展拳脚还是要在部队具体的岗位上历练。而军事指挥类研究生都是从部队招录的现役在职干部,这一现象使本科学员觉得军事类知识的深入探索距离他们很远,更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军事类课程的偏见。

这种现象的更深一层因素是军事类课程的学习效果不容易显化。如果说工程技术类课程的学习是以掌握知识为主的话,那么军事类课程的学习更注重突出实践技能和思维方法,而实践技能和思维方法的掌握与运用通常需要在一定指挥层级上经历漫长的实践。例如,一个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一毕业就能在自己的岗位上独立承担相应的关键任务,优秀的学员甚至可以独挑大梁;而一个刚毕业的文科生要在自己的领域独当一面,则需要相当长时间的积累。这反映在部队院校的学习中,就是MTCEC学习看着容易,但真正学通学深则实属不易;大量的知识点一看似乎并不复杂,学生认为学懂了,但如果问到为什么这样,往往又说不上来、讲不清楚,其实是处于一种似懂非懂的状态,难以深入理解和掌握。

(二)电子对抗活动不便在课堂上直观展示

现代战争的形态已经拓展到了陆、海、空、天、电磁五个领域,相比于传统的陆、海、空、天四个作战域,在电磁频谱域进行的电子对抗斗争最明显的特点是无声、无形、技术密集。这些特点虽然能极大地增强学员的专业自豪感,但同时也为相应的教学活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对MTCEC而言,如何在教学活动中直观形象地演示电子对抗战斗中战场形态的演变则变得非常困难。其实,不仅是课堂教学活动,在目前绝大多数的部队训练和实战演习中,电子对抗效能评估是面临的普遍性难题。

由于缺乏相应的教学辅助手段,当前MTCEC的教学活动大多仍然以理论阐述和战例分析为主。这种模式下,学员要想牢固地掌握军事学理论知识,必须在脑海中构建出准确且形象的战场电磁态势,但是对于刚进入电子对抗战略战术领域的本科学员,这样的要求往往是难以达到的。例如,在《敌情我情分析》章节中讲授敌我兵力对比这一知识点时,到底我方的电子对抗力量在什么程度上可以优于敌方的力量,由于技术体制及电磁空间的复杂耦合性,很难判定我方的五部干扰机作战能力就一定优于敌方三部干扰机的作战能力,而当详尽限定装备和兵力的性能参数以求战场电磁态势具象化时,军事思想的普适性和指导性又会大打折扣。不难想象,在这种缥缈的“脑中谈兵”条件下教学,其质量和效果要远远低于传统军事类课程中使用沙盘等工具辅助下的教学。

(三)军校管理机制制约新教学模式大面积实施

当前,军事类课程教学面临的一个普遍性问题是教学理念相对滞后、教学手段不够先进,在地方高等院校大力推行以“学员为中心”的教改浪潮中,改进MTCEC的教学模式变得非常迫切。但是经过几年的尝试与实践,在MTCEC的课程中大范围推广“以学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依然面临多种困难,分析其中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教员方面。首先,MTCEC是军校特有的教学内容,而军校无论从校园还是网络空间来说都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这种情况容易使教学理念的发展出现路径内循环,不易被外来的新鲜思想所影响,致使教学模式的改革动力不足。其次,军校教员的主要来源是留校的军校应届毕业博(硕)士及一线部队相关技术岗位的选调干部,他们大多都是非师范类院校出身,缺乏系统性的教学理论。这种情况容易导致不少教员对教学改革的成果预见力不强,实施教学改革的底气不足。虽然学校也有教学竞赛等激励政策,但是教学竞赛往往只是促使教员认真打磨一堂或者两堂课,得到相应奖励后很难再有动力用其他教学内容去争取更高的奖项,而将整门课程打造成精品或者“金课”所需要付出的辛劳和努力则远远超过了一次教学竞赛,更是难上加难。

学员方面。首先,实施“以学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对学员课外时间要求较高,但是为了增强学员对纪律无条件的服从意识,除了文化课程内容的学习外,学员课余时间还有军事技能的训练,以及站岗、卫生打扫、临时性公差任务等。仅有的课余时间大多集中在教室、图书馆或者连队内的俱乐部进行自习,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约束了学员充分预习和自由探索的空间。其次,“以学员为中心”的教学要求学员课前对课程中的一般内容进行充分学习,课堂主要是以研讨和辩论等丰富的形式对重难点知识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模式要求学员拥有丰富的关于课程内容的音视频和文献等资料。但是由于MTCEC课程内容大多涉密程度较高,而军队内部网络资源又不够丰富,导致学员的预习效果往往不佳。一旦学员在课前预习不充分,大部分的知识就需要教员在课堂上讲授,由于知识点较多,以小组讨论等形式开展教学的时间就会被压缩,最终又会回到“以教员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

三、提升MTCEC教学质量的对策和建议

(一)通过拥抱新理念勇敢迈出教改第一步

更新教学观念是提升MTCEC教学质量的起点。对于教员而言,观念的改变意味着放弃过去熟悉的方式和环境,脱离舒适区去面对未知的挑战,这一过程是不适的,甚至是痛苦的,但这艰辛的一步,却是提升MTCEC教学质量的必然过程。

要冲破教学观念上的禁锢和阻碍,必须给授课教员思想上强烈的冲击和震撼,在破除原有思维的基础上,重构新的理念大厦。这个过程中必须牢牢树立“以学员为中心”这一根本,始终围绕应该教给学员什么、怎么教这两个核心问题展开理念的更新,努力实现由传统的“教员教,学员学”向新的“教员,教学员学”的教学观念转变。目前最可行、最直接的路径是培训。可以“走出去”,即在保证全员覆盖的基础上,组织教员分批到高水平大学进行教学理念和技能的培训;也可以“请进来”,邀请教学专家来军队院校进行报告、研讨,让新的教学观念不断冲刷旧的思想堤坝。在此基础上,可以发挥军校教员听指挥的优势,通过撰写体会文章、尝试一堂“以学员为中心”的课,巩固和掌握新接触的教学思想,迈出第一步感受新教学模式带来的成就感。以此为起点,让新的教学理念在MTCEC的教学领域生根、发芽、成长,最后结出高质量的教学成果。

(二)通过教员先学先研构建深度学习课堂

高质量课堂最重要的特点是学员有满满的获得感,而人的获得感主要来自对自身困惑的解答或者对身边现象的解释。例如,一位优秀的博士一定能用最简洁的语言告诉评委他所做的研究基于什么原理、得到了什么结论、可以指导什么样的客观实践。从这个角度来说,高质量的课程一定是有深度的,即能够构建从教材内容到客观现象的逻辑通路,这样的课堂,学员才愿意听,才能有思考。

仔细分析可以发现,深度课堂是“以学员为中心”教学理念的一种具体体现,因为这种课堂是以学员的理解能力为起点构建的。在具体方法层面,深度课堂的根本是教员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研究,关键是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直观现象的解释。MTCEC所涉及的内容大多较为笼统和抽象,从字面意思上似乎很容易理解,但是学员听过看过后并不会留下很深的印象,例如,在讲授战斗部署原则时,每个知识点只有一小段话的阐述,看似简单,但是关于其中的配置距离、任务分配的目标数等由何而来、如何运用,则在目前的大部分课堂中是没有分析和论证的。如果这些深入的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解答,那么学员的课堂获得感也就微乎其微。因此,破解类似问题的答案就是教员带着“老妪能解”的思想仔细深入地先学一步、先研一步,然后在课堂中通过“设疑、质疑、解疑”的授课思路使学员真正学到知识,掌握类似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法。

(三)通过综合评教制度掀起教学研究热潮

相比于工程技术科学研究而言,教学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具有起效慢与成果显现困难的特点。因此,一个时期内,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大学对教学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出现了一定的偏差,“重科研、轻教学”曾是大多数院校的普遍现象。虽然通过各种措施机制,这一现象近几年得到了一定的纠正,但是对于MTCEC这种带有社会科学性质的课程来说,课程要讲得出彩本身存在一定客观困难,加之与课程相关的面向学员的科创竞赛和实验较少,像科学研究一样重视教学研究的氛围在MTCEC的教员团体中还没有兴盛起来。

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要确立相应的评价激励机制。在以“学员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下,教学质量的评价也应以产出为导向,可以构建学员、同行和自评融合的评价体系。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学员评教,为了保证客观公正,评教的学员应从毕业三年之内的学员中有针对性地随机选取,评价指标不宜过细,应注重学员的综合感受;同行和自身评教可以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指标也应尽量详细,旨在全方位反映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短板,为后续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值得指出的是同行评教的人员应尽量杜绝与授课教员的利益相关性,可以邀请国内外在教学研究方面有深厚造诣的专家教授担任评委。只有肯投入人力、物力,建立的评价体系方能体现客观、公平、公正,也才可以放心地将课堂教学质量纳入教师的职称、奖项评审,从而使教员能够安心地扑在教学上钻研教学理论、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结语

电磁频谱领域已经发展成为继陆、海、空、天以外的第五维作战空间,但是,目前支撑电子战人才培养的电子对抗军事类课程教学,与新形势下教学改革的目标还有不小差距。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本文首先总结了电子对抗军事类课程教学活动中面临的问题表现;其次,详细分析了导致这些问题发生的深层次原因;再次,从教学理念的更新、深度学习课堂的构建、综合评教制度的确立三个方面探讨了提升电子对抗军事类课程教学质量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