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为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保驾护航

2023.05.15

  郑州科技学院

  多措并举为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保驾护航

  岳朝杰 李军

  “专场招聘会、直播带岗、访企拓岗,为毕业生提供岗位3.7万余个……”“产业学院联合培养5300余人……”

  郑州科技学院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办学定位,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全校上下联动,攻坚克难,积极探索新思路、新举措、新办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成长观、职业观、就业观,打通了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难点和痛点,为毕业生提供满意的就业服务,最终实现高质量就业。

  强化思政引领

  把好学生“思想舵”

  近年来,郑州科技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原则,不断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制机制、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扎实稳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积极成效。学校先后实施了“春雨计划”和“领航”“书香郑科”“三铸”等育人工程,并积极构建以“思政课+课程思政”为第一课堂、以“校园文化活动+志愿服务”为第二课堂和以“融媒体+育人”为第三课堂的“三个课堂”联动育人模式,帮助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优化择业观、就业观。

  为适应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势和实际需要,学校投资千万元于2021年建成了集教学、体验、互动于一体的思政教育体验教学中心。充分借助虚拟与现实、信息瀑布流等现代信息技术,采用“课堂讲授、虚拟仿真实验和人机交互一体化教学法”,通过情景转换的形式使教学内容有机串联,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先后吸引了校内学生3万人次和校外200多家企事业单位4000多人次参观学习。体验中心获批河南省高校思政教育体验教学基地和河南省数字化转型典型应用示范场景。在多元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下,不断提升青年学生对新就业形态的认知,参军入伍、援疆援藏、投身乡村振兴的大学生人数位居河南省本科高校前列。

  突出特色培养

  巧打成才“组合拳”

  学校自1988年创办以来,突出培养特色,陆续打出了一套大学生成才的“组合拳”。创办人刘文魁先生倡导并创新实施了“学历证+技能证+综合素质证”三证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显著育人成效。多年来,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深化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在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实践能力锻炼的同时,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基础实、能力强、重实践、敢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近年来,学校不断探索书院制改革,设立了春雨书院、明德书院、笃行书院、文魁书院四个书院。四个书院的人才培养方向不同,例如春雨书院致力于培养综合素质强的应用型人才,笃行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创业创造能力的人才等。通过为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培养“菜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切实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升育人成效,最终实现高质量就业。

  根据2022年度就业状况评价指标,通过特色培养的毕业生的就业率、签协议和合同就业比例在河南省名列前茅。

  激发创新活力

  构建发展新格局

  在新产业蓬勃发展、新业态不断涌现的背景下,学校坚持以创新引领发展,以创业带动就业,探索多样化、多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总结出了从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入手,把教育内容和专业特点结合起来,构建了“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技能实训—创业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六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2019年3月,学校成为全国首批入选“百城千校”计划的试点高校,引入以清华大学“技术创新创业辅修专业”为蓝本的核心课程体系,探索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新机制,推动技术、设计和商业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不断走向深入。设立了技术创新创业辅修智能硬件、机器人、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四个前沿方向,通过学科交叉、专业融合的形式引导学生跨界学习和团队实践,以创新产品开发为核心,拓展学生的创新力和领导力,使学生掌握全球化背景下的创新创业理论、方法和工具,培养学生的首创精神与企业家精神。技术创新创业辅修专业已招收4届共计673名学员,前两届学员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共申请专利75项、发表学术论文17篇,在“互联网+”、挑战杯、中华职教社创新创业大赛等竞赛中获国赛、省赛奖项共36项。

  教育的创新激发出了学校的新活力,推动学校发展构建了新格局,一大批优秀学生脱颖而出。近年来,学生自主研发的3D打印机,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意大赛”青年组一等奖、“全国科技创新大赛”金奖等,两次在全国科技活动周上参展。大学生在中国机器人大赛中获得各类奖项30余项。此外,还荣获“全国物联网设计大赛一等奖”“工业4.0智能制造大赛一等奖”“百度全国高校创新营销大赛一等奖”等多个奖项,每年2000余人次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创业带动就业,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大学生侯志宇在学校的帮助下,创办了郑州皇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经过努力,现已发展成为一家主营电子产品、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开发的科技公司,自主研发的太阳能智能花盆是由公司开发的一种新型智能浇花系统,广泛应用于花卉行业,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还有很多像侯志宇一样的学生未毕业就开启了创业项目。

  搭建实践平台

  练强专业基本功

  郑州科技学院作为一所以工科为主体的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历来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将提升实践教学质量作为促进发展的生命线,按照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的规律和要求,积极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倾力打造实践教学创新平台,不断加大实验、实训和实习的教学力度,逐步形成了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

  学校先后建立了满足基础实验教学的实验中心,让学生不出校门就能够进行校内实习实训的工程训练中心,开展科研创新的科教中心,融合产学研一体化的众创中心等,从基础到高级的阶梯式实践教学,贯穿整个大学学习始终。

  近年来,学校还与宇通客车、中联重科等220余家河南省内外大中型企业共建实习实践育人基地。学生利用校企合作的机会,不断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学校先后与中机教育发展集团、河南云和数据有限公司、怡亚通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共建产业学院,通过校企合作开展专业规划,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专业、课程、课堂、师资队伍,共同开发教材、组织教学实施和实习实训,以项目需求为导向,强化基础,注重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课程对接上,大胆引进企业课程,并与学校课程深度融合,构建了“企业课程进校园”“企业讲师进课堂”的协同育人模式,真正实现了校企“双主体”育人,联合培养5300余人,为企业培养了大批满足实际用工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实现精准实习高质量就业。

  畅通升学通道

  开辟深造“直通车”

  “复试前期,学院老师为我进行了多轮模拟面试,经常和我谈心,减轻我的思想压力,让我充满信心参加复试。”考研“上岸”的学生对备考过程中学校给予的支持表示感谢。

  学校十分关注学生深造提升工作,通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风学风建设、组建帮扶团队、强化学习指导、宣传优秀学生先进事迹等措施,鼓励和引导学生学习深造。同时,学校不断加大硬件投入和配套设施建设,修缮自修室,完善各二级学院自习室硬件配置,为学生营造安心舒适的学习环境。各二级学院每年举行动员会、宣讲会、座谈会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观,了解相关流程,及早掌握相关课程学习方法。据统计,2022年,学校有2000余名学生获得升学深造的机会。

  与此同时,学校不断加强国际交流,增强国际办学能力,积极寻求与国外知名或特色大学的合作,扩大合作覆盖面,提升交流层次,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先后与美国、英国、西班牙、马来西亚、澳大利亚、芬兰等10余个国家的40余所优质高校开展广泛、务实的教育合作与交流,有效营造了国际合作与交流氛围。

  拓宽就业渠道

  架起就业“立交桥”

  “目前已与两家单位达成初步意向,至于如何选择需要进一步了解后再做决定,我很感谢学校提供的优质就业平台,不出校门就能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

  在2023年春季就业双选会上,学校各二级学院邀请对口专业企业单位,为毕业生求职“量体裁衣”,提供3万多个与学生专业相关或相近的就业岗位。

  为拓展就业渠道、深度了解行业企业的用人趋势,学校深入落实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开展了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挖掘岗位增量,提供更多优质和精准的就业信息,带动全员参与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通过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专项行动,校领导班子带队访企17家,拓展岗位800余个,二级学院书记院长访企74家,拓展岗位3000余个,同时也在走访中充分吸收了用人单位的意见建议,为学校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提供了重要依据。

  “谢谢大家的关注,今天是我们的第二场直播,正在找工作的毕业生千万不要错过……”

  在毕业季中,各二级学院的党委书记、院长化身“网络主播”,在抖音号、钉钉群、腾讯视频号3个网络平台同步直播,将企业、岗位搬上网络,为更多的毕业生搭建交流平台,精准推介岗位,积极推动就业。据统计,学校2023年“直播带岗”20余场次,推荐200余家企业,吸引万余名毕业生参与,提供了4000多个岗位。

  此外,各二级学院还邀请企业到校开展线下宣讲,让毕业生在校就能够了解企业的相关情况,实现毕业生求职与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的精准对接,解决毕业生的后顾之忧,受到学生、家长、企业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