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坛2020年23期

2020.09.01

目录

特别关注

直观实例——知识转化范式的“模式识别”课程教学实践徐勇;1-4

云环境下“生物信息学”实验教学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陈前军;刘杰;胡昀;5-7

以科研优势促进高等院校教学工作发展张国栋;林雪苹;8-9

案例教学模式在“钛合金低成本加工技术”课程中的应用董月成;王燕怀;张航;李鑫;10-12科学管理

高等院校危险化学品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以贵州师范大学为考察对象董双快;周碧珍;吴福飞;13-14

高校学生成绩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建议周蕊;15-16教师建设

应用型本科院校物联网类创新创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研究王德志;梁俊艳;17-19

基于“初等数学研究”课程教学促进职前教师MKT发展郭凤秀;20-21学校与社会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工程硕士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创新实践基地为例谢文君;倪敬;22-24

基于产学融合育人创建应用化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宋昭峥;胡建举;25-27

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1+X”证书制度改革陈鹏;28-29

民航特色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思考李娜;路鹏程;30-31

民族地区控辍保学政策的执行分析——基于AX县的实证调查祝宗琴;范薇;32-33思想政治

高职院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理性思考钱艳芬;唐劲松;34-36

课程思政背景下改良式PBL教学法应用研究——以康复治疗学专业课程为考察对象陈千红;蔡明;37-39

中医院校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策略探析陈萍;丁春丽;李久现;李明越;高帅;40-42

浅谈“软件技术基础”之“课程思政”建设耿道渠;胡向东;徐洋;43-44

在线开放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评价机制研究武艳;刘正涛;45-46

工程教育认证视角下高校落实“三全育人”的几点思考张继民;王乔木;47-48

课程思政在“日语商贸写作”课程中的应用郑曦;49-50

新时期高校思政工作者的角色定位与转换陈璐;王福鑫;郭斌;51-52

开展生活化教学 助力高中思政课张起磊;53-54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融合思政元素教学探讨王宪磊;裴玖玲;张洪洲;胡灿;王旭峰;55-56

课程思政在“国际结算”课程中的实践探索高鸣霞;57-58

探索材料加工专业教学中的课程思政董瑞;定巍;董星辰;包喜荣;岑耀东;王东梅;59-60

在“高等数学”课程中渗透德育的探索和实践汪文军;61-62

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融入立德树人的探索与实践陈建;63-64学生教育

零落成泥碾作尘 教书育人是本分韩开锋;高东宝;张文;65-67

语文部编教材对小学生道德行为的影响研究——以广东省部分小学为例陈惠妍;卓雅婷;钟思怡;梁启茹;韩永红;蔡佳婷;68-71

大学生成就动机、人格特质与网络消费风险认知的相关研究郭昕;刘涛玮;张伟娴;陈锶欣;岑延远;72-75

少数民族传统法文化在大学生法治教育中的开发与应用穆伯祥;76-77

电影疗法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与研究许可;冯卫平;78-79

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路径研究张冬燕;郭从洲;王耀革;80-81

“立德树人”视角下论研究生学术道德的培养靳慧;杨阳;82-83

研究生教育中导生关系研究综述张展图;李畅;84-86

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思考陈秀萍;87-88

艺术设计类高职院校“00”后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调查研究张琴琴;89-90

关于高校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的探讨邱春华;94-95

“计算机仿真软件”课程的思政建设研究江旻珊;茅前;96-97

新时代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有效路径探究田艳宁;98-99专题研讨

能力培养视域下“国民经济统计”课程考核模式的改革与应用韩中;100-102

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学生在医学预科阶段对双语教学的认识情况调查与分析程勇泉;王海明;蒋晖;103-105

大学生好奇心对自我领导的影响——教师幽默行为的调节作用罗文豪;陈佳颖;106-109

“双万计划”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环境科学专业建设的探索钱丽萍;马明海;万顺利;程东华;110-112

探讨IL-34对慢性根尖炎中RANKL/OPG平衡的影响王敏;徐丽;朱永娜;张晓东;113-114

留学生同班国际化培养模式探索——以北航电子学院隆德试验班为例郑磊;杜逸雯;申泽鹏;115-117

贵州高校“双一流建设”路径探索钱海兵;翟海英;田维毅;118-120

过程性评价在“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课程中的应用研究蒋亮;杨丽萍;李涌泉;秦春;朱新杰;李宁;121-122

“互联网+”背景下地方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探析李雪莲;杨威;123-124

新工科背景下自动化专业控制类课程体系重构常艳超;曾庆军;薛文涛;张永林;叶辉;125-127

波音737前起落架位置指示系统典型故障分析宗宏钧;肖敏;128-130

基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探索武志玮;崔艳雨;张正;刘国光;131-132

大学生课堂沉默成因及对策研究高庆飞;张坤;李钧;133-134

C++中函数声明与编译的关系探讨高建波;方芳;赵敏;135-136

中英应用型大学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对比分析——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与英国博尔顿大学为例邓小雯;邹春龙;李楚林;黄兵峰;137-138

中国梦背景下“城市地下空间”专业毕业设计的改革与探索牛雷;徐丽娜;于犇;139-140

工程伦理课程教学浅谈陈兴杰;141-142

关于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国际化专业建设的探索与思考宋益善;阎俊;谢晶;143-144

大学“英语角”常见问题及对策研究郑巍;145-146

高校教学信息反馈研究李亚慧;147-148

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发展的困境与应对策略探析肖娅云;149-150教改创新

“食品安全”通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郑晓冬;陈卫;冯凤琴;楼程富;151-152

基于课外综述和课堂讲解及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沈立明;153-155

“信号处理”课程群实验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李敏;刘俊;156-158

基于PBL教学法的“田间试验与统计方法”微课程设计研究徐翠莲;王瑞清;梅拥军;何良荣;王有武;胡文明;159-161

基于项目实践的创新性人才培养“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改革——以光电识别的寻穴定位按摩系统项目为例韩素立;罗华旭;王珺璇;王仁平;邵晶;162-164

“航空装备维修操作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刘博文;高山;任宇环;165-167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食品保藏原理”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林海生;吴婕;夏杏洲;168-170

新工科背景下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李静;艾志伟;徐龙;171-172

高职院校“免疫检验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费红军;叶绪富;173-174

基于CDIO理念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科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研究王振禄;张继旭;王欣倩;吕凯强;175-176

ISEC理念在“材料力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探讨马一江;陈国平;宋向荣;吴杰;任鹏;177-179

基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催化作用导论”课堂教学改革霍超;杨霞珍;180-181

面向工程能力培养的机械原理混合式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彭翔;秦宝荣;李吉泉;罗路平;王晨;182-183

新工科背景下“DSP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魏春娟;曹以龙;宋小军;孙锦中;184-185

虚拟仿真技术在药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应用魏晓鹏;杨金荣;许煜静;186-187

农学专业大学生“科技写作与文献检索”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反馈李庆飞;潘飞飞;郭卫丽;杨和连;陈碧华;周俊国;188-189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宋娟;190-191

园艺专业“科技写作与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与改革郭卫丽;李庆飞;潘飞飞;叶佳净;陈碧华;杨和连;沈军;192-193

基于成果导向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讨刁述妍;194-195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李丛;宋戈;常英立;郭阳雪;李雪莹;张建军;196-197

财经高校大数据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Python数据处理技术”课程为例徐鑫;198-199

RT-PCR为主题的“小综合”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设计与实践迟彦;王仁军;王欢;韩晓菲;侯义龙;曹阳;付常振;200-201

以自主学习为导向的“高等数学”教学和考核模式改革范俊花;202-203

“医学寄生虫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刘涵;204-205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金课”的打造途径研究尹秋秋;206-207

“园艺生态学概论”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初探潘飞飞;李庆飞;陈碧华;杨和连;郭卫丽;孙丽;208-209

“材料工程传递现象”课程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后的思考沈淑玲;210-211

“嵌入式系统与应用”教学模式探索王晓华;秦伦明;孙锦中;212-213

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以“竞赛数学教程”为例肖刚;何红梅;214-216

基于OBE工程教育模式的能源动力类专业创新实验类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王海明;曾令艳;宋彦萍;帅永;姜宝成;翟明;温风波;217-219探索与实践

数控技术课程中复杂回转体零件数控编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张耀满;王振起;220-222

国际视野背景下创新型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罗赟星;高文静;223-225

基于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改革和实践管卫兵;汪振华;张饮江;王凯;沈盎绿;张爽;226-229

地方高校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基于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杨泰华;雷学文;姜天华;许成祥;刘华琛;230-232

“双一流”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培养计划探索与实践张娟;蒋凯;233-235

飞机与发动机维修实践操作课“课程思政”的探索和实践刘涛;于德会;李合;236-237

产教融合2.0视域下课程体系建设探索实践张立彬;孙培梁;王吟涛;238-240

基于全过程融合式发展的工程管理应用型人才教学实践体系构建梁小勇;赵琰;可淑玲;李斐;241-242

应用型本科院校校际间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实践与探索高华国;韩博文;刘庆林;袁雄洲;李亚州;243-244

微视频在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应用与实践渠立永;刘君;马瑶;朱立岩;245-246

形成性评价在“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验教学中应用的探索实践李毓;王海霞;冯刚玲;何佳;丁玉松;247-248

分层递进式教学法在内分泌及代谢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探索胡芳;曾映娟;梁文;丛丽;249-250

生物医学工程创新教育模式实践探索陈杭;周泓;沈义民;陈祥献;黄正行;陈沙利;251-252

民办应用型本科机械类专业综合性课程设计教学改革路径探索与实践黄小娣;杨斌;253-254

“走班制”教学模式在军需士官任职课程中的应用探索邱淑萍;姚妮娜;255-256教法研究

雨课堂全程参与的生产实习模式初步构建与实施郗朋;马瑞欣;唐利刚;杨权成;石常省;257-260

模型化方法及物理图像在推导平面简谐波波函数中的作用谭兴毅;贺叶露;261-262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高校课堂教学改革路径探讨欧海燕;单丹;263-265

考马斯亮蓝G 250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教学实践及方法学探讨祝连彩;唐士金;周丽;266-269

专业选修课“主题研讨式”教学探索谢通慧;刘文彬;李永红;李德富;张永奎;270-273

研究生选修课教学初探——以研究生选修课程“发射系统动力学分析与优化方法”为例任杰;赵昌方;仲健林;张震东;274-276

儿科临床实习教学方法的探索范俊杰;陈静;胡绍燕;277-279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引入MATLAB实验教学手段的必要性解博丽;雷英杰;杨丽;薛震;280-282

人工智能技术下沉浸式教学模式在无人机教学中的应用探索徐恩华;283-284

融合式教学模式在“工程制图”课程中的应用研究胡帮艳;赵锐;285-286

结合数学建模实例的高等数学教学研究陈博;287-288

轮胎动平衡在机械工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马俐;周永雄;289-291

维吾尔语言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词汇语法属性教学法研究阿孜古丽·夏力甫;292-293

信息化、数字化手段在“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谢秀秀;徐雅丽;王盛花;张守兵;齐威琴;贾雪梅;294-295

基于蓝墨云班课仪器分析实验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尹伟;法焕宝;杨韬;熊燕;296-297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图形学”的教学实践陈鹏;张璇;靳蓓蓓;298-299

士官数学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赵娜;曹洪娜;王凌英;300-301

启发式教学方法在野外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实践——以合肥工业大学“铜陵矿产地质综合实习”为例邓宇峰;周涛发;袁峰;范裕;张达玉;王志强;牛漫兰;302-303

PB L为基础的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临床教学效果观察张燕;304-305

DC-DC降压转换器在“信号与系统”小班研讨课案例分析中的应用郭勇;罗乐;肖菊兰;胡蓉;粟娟;廖无瑕;黎敏强;306-307

促进深度学习的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策略研究——以“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为例邹娟;付明;刘胜贵;308-309

完善医学定向生培养方案的探究刘展鹏;尤卫艳;王榆;秦冰;王静;310-311

经口腔一步法(蛙类)毁脑毁脊髓术教学应用探讨董瀚文;汤少娴;陈泓;张韦深;刘琼;312-313

新工科背景下关于“理论力学”教学的几点思考石丽建;汤方平;杨帆;314-315

学以致用——揭开“工程材料与热加工”课程改革的盖头董炯;肖枫;吕奕;张明;鲁孝峻;316-317

“结构力学”课程“四维一体”教学体系探索李娟;318-319

“电梯工程导论”教学方法探讨刘军军;马家欣;葛阳;320-321

癌症患者腹部三维模型穴位埋线教学联合传统穴位埋线教学的研究项涛;雷慧;黄志明;林土坤;杨诗雯;戴小敏;谭绮琼;陈娟;李萍;322-323

PBL教学法在眼科教学中的应用探索——以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例邢燕飞;韩丽;余青松;324-326

基于“纳米技术”科学实践构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大学化学”课程体系哈恩娜;吴江红;胡鑫;宋婷;姜佳丽;327-328

以技能竞赛为载体的“工程训练”教学模式探讨郝亚;许家宝;张志刚;329-330学法指导

SPSS软件在数学建模竞赛中的应用实践徐燕;331-333

大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以半球——圆锥相贯线极值点求解证明为例曾涵柔;贾震;叶韬;334-336

三极管多级放大电路动态参数详解许峰川;邹丽新;吕清松;337-339

“阿拉伯语汉语翻译”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杨希;340-342教师观点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交通设计”翻转课堂教学研究及实践马莹莹;343-346

中药类专业“中药分析”教学现状与思考梁生旺;王淑美;冯素香;孙飞;347-349

“海洋地球物理”全英文课程体系建设郭振威;350-351

基于知识构建的课程体系建设路径探讨钱海兵;李媛;黄勇其;黄聪;杨虹;刘明;罗进芳;王璐;刘鑫;352-354

高校思政课考核评价模式创新刍议马艺铭;355-356

整合联系引入在“历史与社会”课堂的有效运用邬益斌;357-358

基于二级学院的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设李赵迪;359-360

“建筑工程测量”双语课程建设探讨王晓明;361-362

高校智慧教学重形式还是内容邢戬;刘旸;李颖;363-364

医疗卫生对口支援工作之思考廖琼;万朝敏;朱渝;365-366职业教育

信息化教学背景下“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探索杨兵;郑家房;陈传胜;张作胜;杜兰萍;刘晓艳;367-369

提高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洪一丹;370-371

行动导向教学在“果树周年生产实训”课程中的应用探索王英珍;陈兵红;372-373

基于职业能力发展的职业院校课程设计探究——以商务类专业“应用统计”课程为例许惠;374-375

高职学生“四自能力”在就业中的作用探析李懿琼;376-377阅读与写作

如何在绘本活动中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陈琼球;378-379信息技术

“互联网+教育教学管理”——基于本体技术建设网络咨询平台李晓波;阳红英;380-381实验平台

计算机模拟实验在“热力学统计物理”教学中的应用郝清海;382-383

高标准严要求 切实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以“兽医免疫学”课程的实验教学改革为例雷程红;郝翠兰;晏涛;陈凯云;苏艳;李建龙;384-386

PLC实验教学三部曲范小兰;赵春锋;何志苠;陆善婷;387-388

构建“采矿工程”虚拟仿真实验室实验教学体系研究薛黎明;刘威;侯运炳;王豪杰;389-390

市售果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实验探究李燕敏;谢志强;391-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