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坛2020年53期

2021.01.01

目录

特别关注

新时代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评估体系构建李玮;李国敏;王蕾;1-4

基于中药资源专业特色的学业指导工作实践与思考严辉;吴啟南;5-8

国内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英语教学研究:现状、问题与对策陈泽源;曾小荣;9-11科学管理

加强过程管理 打造“地电学”课程线上教学新模式叶高峰;金胜;12-13

审核评估视角下二级学院教学档案整理利用与教学质量监控王彬;14-16教师建设

适应高职扩招人才培养需求的教学团队建设阮志燕;商玲;赖满香;任宏;江永南;王金香;17-19

新时代地方师范高校年轻干部成长路径探析——以H大学为例邹鑫;翟帅;20-22

高校辅导员工作课程化建设的思考梁潇潇;23-25

高校辅导员思想道德水平及特征的调研与分析张伟刚;李萌;26-28

PCKPCKg:教师知识发展研究武敏;29-31学校与社会

产学研合作视域下的化学工程专业硕士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析戴红;石玉军;张燕;32-34

地方高校法学专业“四位一体”开放式协同育人模式探析——以湖北文理学院为例袁岳霞;35-37

“新工科”背景下校外产业技术研究基地助力高校材料类人才培养策略与初步实践田培静;何峰;袁坚;郑伟宏;38-40

校政企协同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模式研究林金剑;车朝平;41-43

企业优秀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探析吕志;欧阳明;44-46

大学生公益创业:内涵、瓶颈与推进策略彭伟;赵帅;刘巍;47-49

“双一流”和“双万”背景下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发展路径研究牛世峰;邱兆文;李猛;闫晟昱;50-52

基于CiteSpace文献可视化下中国文化竞争力研究述评蔡庆鸣;杨蕾;53-55

疫情期间对基础实验进行深度学习的尝试刘艳华;56-57思想政治

信息化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三微”联动模式创新吕慧静;魏燕;58-60

“光电测试技术”课程的思政课堂设计与建设高飞;华灯鑫;王萌;汪丽;61-63

“包装印刷”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董庆丰;雷桥;64-66

康复治疗学本科“运动治疗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案例设计梁贞文;郭琪;67-69

制药类专业“基因工程”课程思政建设思路的探索高振秋;耿荣庆;刘忠权;康贻军;赵奕宁;高学仁;70-72

“木结构计算方法”课堂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方法初探李宏敏;王志强;郑维;邱洪兴;73-75

高校“植物生理学”蕴含的思政元素挖掘与应用李萍;丰胜求;黄见良;王学奎;76-78

立德树人视域下课程思政建设思考王宪青;邹安妮;冯世德;79-81

“基础护理技术”实验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探讨刘斌;82-84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融入思政课教学研究——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马丽娟;李昆燕;85-87

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困境及德育之应对毛瑞琪;88-90

将文化自信融入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的思考杨晓铮;91-93

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模式构建高思美;高思悦;麻钧晢;94-96学生教育

依托情绪绘本主题开展小班情绪教育的实践策略——以绘本主题《菲菲生气了》为例杨柳;97-98

构建高校“三全育人”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刘蒙;99-101

00后”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基于微博内容分析宋璐;罗向晗;饶浏雯;102-104

融创协同一体化科教育人模式研究陈永磊;付璐;付晓;105-107

短视频App推动高校网络文化育人运营模式及引导策略研究郝凤;108-110专题研讨

大健康背景下食品营养专业开设“运动营养与健康”课程必要性探讨孙兆远;侯会绒;111-113

以解决复杂问题为牵引的课程思政机制的构建于美;李卫平;邢雅兰;114-116

依法防治“校闹” 维护校园安全郝文景;王艳玲;117-118

智能财务时代下会计人才核心素养培养研究——拾忆潘序伦会计思想李兴尧;王一舒;陈浩天;李萌双;119-121

论林徽因诗歌中的“建筑意”郑悦;李红秀;王杰彦;122-124

文旅背景下连云港市“研学旅行”课程的研究许梅;宁琼;李楠;125-128

虚拟实践视域下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思考叶娌燕;黄振宣;129-131

隐藏于催化剂概念中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曾承辉;132-134

多媒体日语教材的开发与建设探讨杜红坡;135-137

“仿真实验设计与分析”课程地位及知识体系构建易泰河;陈凯;138-140

社会治理视域下治安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探析王秀萍;141-143

神经医学图书馆在神经外科重点学科建设中的作用及策略研究杨天权;王杭州;曹戌;陈民;张莉;吴娜;黄洁;王科文;144-146

硕士研究生心理压力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以浙江某省属高校硕士研究生群体为例关丹;周翔;147-149

全面复兴传统文化背景下高校脚斗士运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黄丽萍;150-152

小学语文教材中母亲人物的社会学分析张红;马露露;153-154教改创新

新工科背景下打造材料类“金课”的创新路径研究陈立宝;杨海林;宋旼;韦伟峰;155-157

蓝色英才班生物化学研究型教学改革的探讨孙志惠;刘洋;158-160

本科教育中的过程性考核探讨——动态学情分析平台安永泉;禹健;程耀瑜;161-163

“工业催化”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徐晓阳;邢旭腾;张向京;164-165

基于德国“双元制”模式的“食品理化检测技术”课程“三教”改革实践与成效刘萍;战旭梅;王正云;166-168

机械设计创新竞赛对机械类课程体系改革的促进作用——以华东交通大学为例欧阳玉平;王天玉;游立;胡国良;刘乐平;169-171

多元模式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三位一体”教学改革与探讨代锋刚;李方红;王超月;魏爱华;万敬敏;张志强;172-174

公共卫生危机背景下教学方式改革探索李昊;175-177

“材料物理化学”研究生课程群建设探析李永利;王金淑;崔素萍;王为;吴俊书;胡鹏;王亚丽;178-180

军队院校实战化教学现状问题和改革建议——以新生入学入伍训练阶段为例叶嘉毅;181-183

应用型本科高校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探讨顾乐盈;184-186

英语专业听力课“四阶三化”翻转课堂改革与实践张婷婷;187-189

留学生在线微积分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成敏;190-191

课程思政背景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龙威;夏露;王辉虎;谢志雄;192-193探索与实践

“分子生物学”双语线下一流课程建设及实践探索杨之帆;张海谋;李珊珊;194-196

外科临床技能操作教学的课堂改革实践探索童洪飞;王兆洪;陈辉;黄珍;197-199

课程思政视域下“研学旅行”融入高职“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探索与实践刘淑容;200-202

探索新形势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新机制何倩鸿;王科盛;丁杰雄;203-205

基于“知识型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以民航复材实验班为例黄朝阳;孙宝忠;刘夏慧;孙泽玉;206-208

基于新工科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共享模式的研究与教学实践万明;郭西平;封彦;乔晓荷;209-211

应用型地方院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以衢州学院为例邓小雷;林晓亮;谢长雄;王建臣;丁小康;212-214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食品高新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卢河东;赵立;王晓莉;白青云;赵希荣;赵玉萍;215-217

以学科前沿为导向、科研资源为平台的课程设计探索与实践邱月;赵同彬;杨坤;谭涛;218-220

实践驱动的“应用时间序列分析”教学策略探索晏良;黄彭奇子;刘吉英;陈璇;肖意可;221-223

线上教学背景下胸心外科见习带教新模式的探讨阳诺;刘俊;符宗望;周华富;郭建极;224-22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社会调查实践的探索和思考段华;邵庆龄;227-229

优质课程资源在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初探李艳;张秋燕;230-232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导游法语课程的“供给侧”改革研究及实践探索——以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尹晨;233-235

课程思政背景下“中级法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赵静利;236-238

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影响下高校工科专业教育教学探索黄耀松;239-241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现状与探索——以成都大学为例喻洪平;莫莉;唐茂;汪历;高蕾娜;242-243教法研究

“智慧物流”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孙晓燕;周永明;蒋文凯;244-246

“雨课堂”在“动植物检验检疫”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王伟;247-248

基于建构主义的“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探索陈雪松;郝飞麟;毛玉琴;梅瑜;249-251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服饰文化理论课程教学探讨——以“二十世纪前西方服饰史”课程为例罗冰;252-254

SPOC教学在口腔医学专业硕士课程教学中的初探郑敏谦;王洁;徐文天;255-258

“病理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探讨和思考贾筱琴;姜英;郑英;王正兵;259-261

以机器人创新实践活动促进人工智能教育开展陈琢;刘艳;262-264

线上教学常态化下的“互联网+”翻转课堂模式在护理教育新生态研究李莉莉;265-267

基于“实现知识的第三类接触”的课程考核方式探究蒲万丽;邓利霞;268-270

大数据时代的电子商务专业“运筹学”课程的案例教学赵璇;苏涛;李佳琪;271-273

基于布鲁姆分类法的学生批判性思维课堂培养及实践史惠兰;史发忠;段中华;全小龙;尹亮;王丹;魏青;朱世海;274-275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促进教学沟通中作用机制的探讨刘成;刘鹏;陈国;蔡光华;276-277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邓丽君;278-280

“电机学”教学方法的交叉应用策略董淑惠;281-283

基于微课的少数民族学生“高等数学”教学方法探究高晶英;284-286

基于雨课堂平台的数字电子技术“对分课堂”的思考王肖君;吴苏;朱旭芳;287-289

结合临床MDT模式构建本科护理融合课程的探讨刘雯;姚晓岚;290-291

任务型教学模式下的“大学英语精读阅读”教学实践研究吴玉玲;万涛;杜雪丽;曹芳;292-294

“大学艺术英语2”混合教学模式探究赵晓茹;张勤;范丽萍;295-297

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思政探索徐琴;朱霞;张才华;298-300

光伏-热电耦合系统在“太阳能利用”课程中的讲解方法张进;301-303

Web程序设计”课程改革探讨常燕;304-305

对分课堂中师生角色分析及实施机制付红;徐田柏;306-308学法指导

论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教学对翻译实践的影响——从跨文化视角看中英文商品名称中“颜色”的翻译陈栩;309-311

临床医学汉语授课留学生的医学术语教学陆昕昳;312-314

函数的连续性、单调性、可积性及原函数存在性之间的关系赵秀;李红银;雷飞;315-317

中学数学问题驱动教学的“双循环模式”探讨李书海;敖恩;苏日塔拉图;乌兰其其格;318-320

高职院校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分级教学初探王碧君;321-323

探索舞蹈课堂中高效愉快的学习策略王那;324-326

基于专业班导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探讨杨靖华;327-329教师观点

应用型本科高校国贸专业课程改革与学业挑战度之间的关系成榕;徐海;崔德贵;330-332

基于CMA认证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王谦;李响;刘丽;333-335

基于CiteSpace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进展李建豹;336-338

基于产出导向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山东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为例阮岳湘;339-341

我国高校同伴导师制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其策略研究华娟;342-344

特殊时期高校云录播系统设计与实践江婧婧;何晴;邵晶晶;郝大魁;沈宏兴;345-347

系统论视域下双一流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研究屠佳;348-350

涂料行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杨焰;廖有为;杨国恩;旷春桃;351-353

赛教融合创新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普洱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为例李茜;郑琰;刘兴元;354-356职业教育

高职院校实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刘一均;冯黎兵;台凤霞;谭兴杰;357-359

1+X证书制度工作的理念、思路、难点及对策孟丽;李月峰;孙涌;360-362

职业能力培养导向下的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构建邓林;363-365

基于企业需求的高职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研究宁澳;宾婕;李燕;李倩;黄茜;陈凤仪;袁海媚;366-368

“互联网+”高职院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路径探析葛虹佑;369-371阅读与写作

核心素养下小学习作教学策略研究蒯秀丽;372-374

略论“科研导论课”的教学内容优化与创新孙美洁;涂亚楠;王卫东;李吉辉;375-377信息技术

新型可编程“黑盒”数字功能元件设计白勃;李毅;商鹏;杜欣;武甲庚;378-381

数据计算及应用专业的建设与实践——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在大数据时代下的内涵式发展杨斌鑫;王希云;382-384实验平台

新工科下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及实验室建设研究李珂嘉;张璐;赵宏;王保建;385-387

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李晶莹;杨东生;赵明智;杨春苗;388-390

基于药物开发过程的药学综合实验教学新探索李炳龙;刘常丽;郝立勇;王晓丹;高永峰;曹娟;王蕾;管西栋;张吉梅;齐永秀;391-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