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教学的几点思考

2021.07.28

教育教学论坛

互动教学是目前国内教学改革的热点,有些也将其称之为“翻转课堂”。百度百科将互动教学定义成“一种教学模式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师生进行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互动教学法探索》一文认为“互动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师生之间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观摩、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的一种教学方法”[1]。可以看出,互动教学的重点在于打破以往“老师主动教、学生被动学”的单向授课模式,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在参加“高等教育教学法”这个项目之前,我对互动教学的认知是:互动教学的重点是教师备课中的启发式问题设计,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更深刻理解课程的重点难点。但是,经过半年的学习和思考,对比渥太华大学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课堂表现,认为互动教学如果仅仅局限在问题设计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程重点难点上可能略有片面,互动教学其最终或者长远目的应该在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终身自学”和“团队合作”等能力。鉴于对互动教学的这一理解,以下是我对比中加高等教育差异所引发的一些思考。

一、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加工”是否有益?

来到加拿大,发现学生普遍自学能力很强,老师讲课的难度和透彻性却比国内弱。似乎是讲课深度难度小于作业深度难度、作业深度难度小于考试深度难度。然而在国内,高校老师恨不得把知识点嚼碎了喂给学生吃,作业布置的很简单,考试更加容易,没有讲过的知识点绝不会出现在考试内容中。相较之下,多数渥太华大学老师讲课属于“粗加工”,更多的需要学生自己花时间去查资料、动手实践并加深理解。

由此想到,如果说互动教学目的是启发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钻研创新精神,那么国内课堂教学内容过度的“精细化”是否有益呢?教师花大力气去用各种案例和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固然是好的,但是如果仅仅是为了把“精加工”的知识成功灌输给学生,这种互动模式仅对学生目前的知识掌握有好处,但却妨碍了学生的主动探索和主动思考,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这样做未必有益。

反之,如果教师在课堂不对所有知识点进行深加工灌输,而将互动启发的重点放在如何启发学生在课下进一步查资料自学深入思考上,那么互动教学的范围自然就从课堂上延伸到了课堂下。

二、“互动教学”仅限于课堂么?

目前国内互动教学主要还停留在以“案例式”、“讨论式”、“问题式”的课堂教学技巧和设计上。如前文所述,如果教师从课堂知识“灌输”的主体转化为学生课程学习全过程的引导者、启发者和组织者,那么无论从“师”或“生”的角度,互动教学其实都包括了课堂上和课堂下,甚至课下学习的比例变得更大更重要。而教师“答疑解惑”的互动方式也应该贯穿于课上课下两个环节。

在渥太华大学,教师的答疑时间包括三块:课上随时问答,当堂课后回答,每周固定时间地点答疑。课堂答疑,这种学生随时提问,老师随时回答的情况在国内课堂较少见。究其原因,跟国内从小的教育方法和理念有很大关系。当堂课后,渥太华大学学生会自觉排队有序的问问题,与国内的或者不问、或者把老师团团包围在中间七嘴八舌提问的情况也不相同。每周固定时间地点答疑,这在国内也有,但是基本流于形式,很少有学生会在固定时间出现在答疑地点,因为学生课下几乎很少翻看课本复习,更不用说花很多时间去琢磨难点问问题了。

三、互动教学如何运用好网络资源?

互动教学涉及“教”与“学”两方面。从“教”的方面看,在渥太华大学教学整个过程中,几乎所有教师都会利用网络资源。例如教师会使用SocrativeMentimeter等在线response系统让学生随时做课堂调查等互动反馈;教师的教案等材料会通过学校的brightspace空间及时更新;教师不强制要求学生买纸质书,会给学生提供较多网络电子书和推荐阅读材料链接等。相较之下,国内目前教师在整个授课过程中对网络资源的使用,整体来说就显得较为单一而且不够充分。

在“学”的方面,维基百科上“interactive learning”的词条解释是:“交互式学习是一种将社交网络和计算结合到课程设计和交互中的教学方法。从2000年开始,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其互动学习将成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学生对数字和虚拟通信等交互技术的运用就像使用铅笔和纸一样自然。他们学习的各个方面对网络技术的自然使用,是与课堂以外学习的新能力紧密联系的。网络一代的学生正在推动教育的边界更新,交互式学习更加依赖数字媒体的使用,这反过来又导致了教育基本过程的革命” [2]。可见,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交互式学习将是当代大学生的一种必备技能。在渥太华大学经常看到学生带笔记本上课的情况,既可以及时做电子课堂笔记,也方便查找信息,同时对网络资源的使用是加拿大学生从小培养的基本技能之一。

四、互动教学效果如何保障?

从课堂互动教学的角度来说,教师的备课内容和课堂组织形式需要转变。在备课时,除了以往的对知识点的案例式讲解外,备课的重点应该更多放在如何启发、引导、组织学生对基础概念、重点难点的深入讨论思考上。在课堂互动这方面,国内集训时,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介绍的“对分课堂”很值得借鉴。对分课堂“分配一半课堂时间给教师讲授,另一半给学生讨论,并把讲授和讨论时间错开,让学生在课后有一周时间自主安排学习,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3]

在课下学习方面,除了答疑解惑外,教师要在学生“学”的全过程中起到足够的引导和督促作用。考核方式的多样化和过程化是保证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渥太华大学学生的课程考核成绩组成与国内相似,都是由平时成绩、中期考核、期末考核三部分构成的。但国内高校普遍存在期末考核比例过重,考核方式单一的问题。渥太华大学学生的平时成绩和中期考试成绩所占的比例较大,特别是平时成绩包括小组讨论、平时作业、各种presentations的成绩。教师对考核方式方法的处理自由度较大,通过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可以有效督促学生课后自学效果。此外,由于国外高校的高淘汰率,重修课程价格昂贵、学生可以跨专业选修自己感兴趣的基础课程等其他因素,也促使学生的自学积极性较国内学生更高。

五、结语

来到加拿大半年,通过对中加文化、教育、社会等各方面的观察、思考和对比,一方面为祖国近年来的迅速发展进步而深感自豪,同时也看到与国外在某些方面,特别是在教育理念、学习习惯、国民普遍素养等方面的不小差距。青年强则国家强,国家的兴盛繁荣最终还是要靠国民的素质,特别是国民的教育水平。大学教育作为国民教育最重要的一环,其目标不仅局限于为学生的就业打下专业理论和技术基础,更要培养有主动学习、终身学习能力并具备探索和创新精神的社会中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