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高校《医学统计学》双语教学改革实践
医学统计学是医学院校所有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必修课程,该课程是进一步学好循证医学、流行病学等课程的基础课程,也是医学生进行医学工作和医学科研必不可少的研究工具 [1]。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双语教学成为高校教育的一个考核指标和发展趋势[2]。因此拥有很好的英语水平对于现今的医生和医学生十分重要。
双语教学是指用母语和外语进行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其目的是以两种语言为教学媒体,把学科知识学习和语言学习结合起来, 在提高学生学科知识和认知能力的同时,促进其外语运用能力的发展[3]。本课改小组,是首次尝试在部分班级中开展双语教学,一方面,是希望能够在双语教学的驱动下,提升学生的专业英语及英语听说能力的提升,提升医学生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培养双语教学的师资,以便在“一带一路”的大环境下,满足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来我校进一步学习的需求。
一、方法
(一)课改对象
2018-2019学年秋季学期2017级麻醉班和2017级检验班共79名学生参与课改,其中外地生源24人,在正式开展之前双语授课前,对课改班级学生进行了英语水平和有关双语课程形式、所占比重等设计方面的调查,课程结束后对课改的效果,双语教学设置的满意程度及是否继续其他专业课业实行双语教学等问题进行了调查。
(二)课程设计
课改班级的《医学统计学》总学时为32学时,其中理论24学时,实验课8学时。一方面根据对学生的前提调查,一方面考虑课程的难度,此次双语教学的理论学时占理论学时的1/3,仅有绪论和统计描述部分的内容进行了双语教学,实验教学使用的SPSS软件为英文对话窗口。教材为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李康、贺佳主编的中文教材,英文教材参考Bernard Rosner主编的第六版Fundamentals of Biostatistics。
(三)课程的实施
双语教学模式采用“课件全英文,授课方式采用中英混合教学”模式。并将英文课件及每节课涉及的英文专业术语在上课前一周提前通过云班课APP上传至班内,并要求同学提前预习,班课会自动记录学习状态数据。实验课设计上全部使用英文界面的SPSS软件,并要求大家掌握该软件的正确操作及对输出结果的正确解读。选择正确的统计学方法,能够熟练掌握软件的操作,并对软件结果的正确解读是考察学生对该门课程学以致用的几个重要环节。因本次教学为我教学小组首次进行双语教学,依据课改前的调查结果,并未在期末考试中增设英文考题,但是设置了SPSS软件对于资料输出英文结果的解读,并占20%的比重。对于实习内容的要求主要是,每次实习课每一位学生需要在云班课APP上提交软件操作的截图,并语言描述结果的解释,并由部分随机数产生的同学和带教老师进行线上双批改,使同学们能够有互相学习的机会。
二、结果
(一)学生自评英文水平及对双语教学的态度
在授课前,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双语教学态度及方式的调查显示,有36%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英语听说能力较好。如开展双语教学,有2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英语水平可以接受双语教学,51%的学生认为可以接受双语教学,但是担心自己英语水平有限。45%的学生希望讲授的专业名词用英文解释,但是可以举例子说明。93%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的比例最好能在30%以下,69%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的比例在10%以下比较好。
(二)学生对本次双语授课效果的评价
32%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的效果好,60%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的效果一般。70%的学生对本次双语授课的课时安排满意,23%的学生不满意的原因是认为课时太多。仅有34%的学生能够接受全英文课件。44%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对英语水平提升有促进作用。52%的学生认为在医学生中应该开展双语教学,有36%的学生希望其他专业课也可以进行双语教学。
三、讨论
本次调查显示虽然有一半的医学生认为应该开展专业课的双语教学,但是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英语水平低,担心不能不适应双语教学,并且认为英文授课的比例越少越好。课程结束后仅有1/3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效果好,绝大部分学生认为效果一般,大家对双语教学的“距离感”很可能来自于两个班的学生在本课程之前,从未接触过任何形式的专业课的双语教学,而且大家学习英语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四六级考试。加之,两个班青海本地学生占70%,且英语水平较外省学生低导致。除此以外,医学专业英语在我校仅是选修课,并非必修课,医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机会有限。国内医学生的英语听说交流能力较差,而专业英语对学生的要求更高,既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储备,又需具备公共英语基础,而对于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学习起来困难重重,也会影响教学效果[4]。
其次,双语教学师资队伍缺乏,这也是我校双语教学开展的瓶颈之一。专业英语教学对教师自身的要求很高,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背景,又要具备较高的英语语言能力。专业课老师,大部分没有海外留学经历,语言能力往往不均衡,阅读能力尚可,听说写等能力相对较弱[3]。医学统计学是一门“厚基础,重实践”的课程,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 “知其然”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以往对该门课程的教学经验显示,用母语给学生讲述部分章节的内容都使学生难以理解,必须辅以大量的医学案例,才能使学生得以理解和掌握,倘若用英语讲述势必会面临很大的挑战,这就需要专业课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数理统计知识、概率论知识而且要学会使用大量的医学案例进行教学,而医学案例中的很多术语往往来自拉丁语系,单词较长,在英语教学中存在相当的难度。而边远地区的医药院校,常常由于地理位置劣势、经费不足,无法吸引具备双语教学能力的教师,也不具备自主培养双语教师的能力。另外,教师在英文备课中付出的额外工作量并没有计算在工作量中,也缺乏相应的工作量核定标准,也挫伤了已经开展或者可以开展双语教学老师们的积极性。双语教学的开展离不开学生的支持和老师的投入,更离不开学校的大力支持[5]。
第三,国内尚无《医学统计学》的英文教材,但是为了满足教学需要,部分院校也自编制供内部使用的讲义或者教材。而我们也不能完全按照英文原版教材进行教学,国内医学生培养的计划要求与国外的不一致,完全按照英文版的教材教学不但不符合我们的国情,还会误导学生影响教学效果[6]。
综上,我校虽有部分学生支持双语教学,英文水平较好,但是大部分学生还是没有充分的准备去适应双语教学。双语教学师资严重不足,国内也没有符合我国医学生培养的英文教材。党的十九大做出了“加快世界双一流大学建设”的战略部署,因此医学英语能力的提高成为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然而目前医学英语的教学阶段和课程内容相对独立,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无法运用自如。因此,高校医学英语教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亟需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以适应全球信息化发展趋势下的人才培养需求。
- 上一篇: 基于“四要素”的高职课堂教学诊改标准构建研究:为高职教育质量提升赋能 2025-02-11
- 下一篇: 黔南州高中生英语写作策略调查研究 2021-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