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国际化,昆明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2020年1月,习主席在云南昆明考察调研时强调:“教育要同国家之命运、民族之前途紧密联系起来”。总书记对中国教育新走向、新使命的战略谋划和历史定位,为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从事教育工作提供了行动的指南,也为我们在新时代谋划教育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一、昆明教育国际化的新机遇
2016年9月,昆明市正式确立了“加快建设立足西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开启了昆明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新征程。截至2019年1月,昆明市已与173个国家(地区)有经贸往来,与“一带一路”沿线63个国家有长期稳定的经贸合作,境外500强落户昆明43户、培育认定总部企业282户,共缔结国际友城23对、友好交流城市20对,结好国家遍及世界五大洲。昆明已从对外开放的“末梢”变成“前沿”。
二、昆明教育国际化的新使命
昆明国际化的步伐越来越快,更迫切需要人才的支持。可以说,教育国际化是时代的要求,时代发展需要国际化的人才;教育国际化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教育现代化的实现需要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经验,并进行创新;教育国际化是教育事业发展规律本身的要求,不同教育形态之间通过横向和扩展与传播、冲撞与融合,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相互促进[1]。
三、昆明市教育国际化发展现状
(一)政策支持体系初步建立
2015年12月,昆明市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昆明市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指导意见》;2019年9月,配套出台了《昆明市加快推进教育国际化的实施方案》。有了顶层设计,教育国际化就有了风向标。教育国际化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的成果。《意见》和《方案》的颁布,为昆明教育国际化指明了方向、目标、路径和任务,大大加速了昆明教育国际化进程。
(二)国际教育与合作交流有序开展
截至2019年9月,昆明市共接受来自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851名中小学生在昆就读,在昆高校学生1万多人,留学生每年以近20%的速度增加;有1所外籍人员子女国际学校,引进了5所国际学校开展合作办学,有11所优质高(完)中开办了国际部,就读学生2400余人;全市50余所中小学校与国外学校缔结“国际姊妹学校”,每年实现300多名师生互访交流;华文教育示范基地学校8所。
(三)对外交流合作平台初步构建
昆明市教育体育局挂牌成立了“对外交流合作处”,加强对教育国际化工作的管理、与国外的项目合作、学术交流和信息资料交换,构建内外联动、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多方参与的开放性教育体系。昆明市已成功举办了四届“昆明教育国际化论坛”和“昆明国际友城合作与发展研讨会”。
(四)开展教师培训与交流
选送优秀校长、教师赴新西兰、新加坡、德国等国家进行培训,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学习和借鉴国外在学校管理、教学评价、教师培养及学生课外实践等方面的经验和成果,并将所学融进日常教育教学中,提高管理能力和教学水平,促进昆明市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五)建立8个华文教育基地
2012年以来,由云南省侨办先后分两批授牌确立8所学校作为昆明市华文教育示范基地。通过示范基地,认真组织开展教师外派、师资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华裔青少年夏(冬)令营等形式多样的华文教育工作。积极开展对东南亚国家华侨后裔和华文学校教师到昆明学习中文的培训工作,对来华培训人员安排了中文课、中国民歌、书法、武术等课程,对中华文明的传播起到了间接推动的作用。
四、昆明教育国际化显现的问题
在昆明教育国际化进程加快、新昆明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需求增加的同时,昆明教育国际化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国际交流合作规模小,与自身对外开放的地位不对称;整体交流水平不高,以政府推动为主,民间交流与合作较少;中外合作办学数量少、经验不足;与国外优质教育资源联系不多,自身资源缺乏有效的整合及系统协调机制尚未形成;急需提高昆明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创建国际教育特色与品牌[2]。
五、推进昆明教育国际化的对策与建议
加快昆明教育国际化发展必须立足昆明实际,梳理和整合当前的教育资源,借船出海、“走出去”和“引进来”双向驱动、“官民共举”、办出特色。以此来实现教育通过资源聚集、要素流动和人才培养,服务于昆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的大局。
(一)健全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体制、机制
基于昆明市独特的地缘优势和区位优势,积极建立与南亚东南亚国家为主,兼顾其他国家的教育互访交流机制,通过平等对口协商,健全师生互派互送机制,拓宽师生来往渠道,扩大交流合作规模与领域,鼓励昆明优质教育资源在精准分析南亚东南亚教育市场的前提下,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开辟海外办学市场、与国际学校开展合作办学或培训,推动昆明国际教育市场的成长与壮大。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有针对性地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经验和方法,解决我们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二)加快国际学校建设步伐
学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和推进教育国际化的基本主体。通过国际学校的建设,夯实国际人才培养的平台和载体,有利于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双增长。国际学校的建设必须结合区域特色及学校专业优势,注入到人才培养过程中,在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培养过程、评价体系、对外合作中系统呈现,使教育国际化与学校办学相互契合,融为一体。
(三)设立“留学昆明”政府奖学金
昆明作为云南省省会,资源集中、要素集聚,汇聚了全省6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70%以上的科技创新资源、90%以上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这是昆明吸引国际教育资源和人才要素的有利条件。通过设立“留学昆明”政府奖学金,优化留学生入学政策,鼓励友城学生来昆留学,扩大留学生规模,让昆明成为周边国家来华留学的首选地。
(四)打造昆明国际教育特色与品牌
教育国际化不是走向同质化,更不是西方化。教育国际化必须从本国立场出发,为培养本国所需要的国际化人才。政府部门要支持各级各类学校建设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特色专业与学科,建设面向国际学生,尤其是南亚东南亚学生的特色专业、品牌学科,提升留学服务水平,引导中外合作办学和国际教育向高层次、规范化、特色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五)坚持以优质教育课程支撑质量提升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也是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生命线。提高质量既是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核心,也是内涵式发展的目标。从昆明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形势和任务来看,以人才质量和教学质量为核心是当前推进昆明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策略选择。课程是人才培养和教学质量的共同纽带和载体,在教育国际化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作用。因此,昆明教育国际化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各级各类学校课程体系的建设、优化和调整。既要引进优质课程资源,也要能建设和开发优质课程资源。
(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育的第一资源是教师。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是教育国际化的参与者,没有教师的国际化,就没有教育的国际化[3]。加快昆明教育国际化发展,推进昆明教育质量跨越式提升,必须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储备和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具备对外交流能力、掌握国际先进教育理念与方法的教师。昆明市应深入推进教师综合素质提升行动计划,形成教师国外进行高级研修培训、交流学习的常态机制,重点加强英语、南亚东南亚语种专业教师、职业学校教师和国际化课程教育人才培养,着力培养国际化教育所需的管理干部和专业教师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国际教育教学、国际教育管理、国际教研科研交流与合作、课程建设和师资培训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六、结语
教育国际化,既是昆明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明镜所以照形,往事所以知今。把握教育发展大势,紧跟时代步伐,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 上一篇: 基于“四要素”的高职课堂教学诊改标准构建研究:为高职教育质量提升赋能 2025-02-11
- 下一篇: 基于Moodle系统的数字化英语视听说专题学习网站的构建 2021-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