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19期·PPT联合“导游式”入科教育在临床带教的应用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19期
杨梅 黄斯纯 梁伟凤 黄秋鸿 蓝玉
[关键词] PPT聯合“导游式”;入科教育;护生;临床带教
[基金项目] 2016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构建广西壮族骨结核患者血液标本库的护理介入路径”(KY2016LX040)
[作者简介] 杨 梅(1978—),女,广西桂平人,学士,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日间手术中心副主任护师,主要从事围手术期血栓防治、围手术期血糖管理研究;黄斯纯(1989—),女,广西梧州人,学士,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日间手术中心护师,主要从事围手术期疼痛管理研究;梁伟凤(1996—),女,广西岑溪人,学士,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日间手术中心护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骨科疾患围手术期护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19-0141-04 [收稿日期] 2021-10-09
临床实习是医学高等教育的重要阶段与重要环节,是由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的过程,是学校教育的深化与延续[1]。临床实习目的是促进护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更是实现从护生到护士的转变过程。而入科教育作为护生临床实习的重要开端,是护生进入实习阶段的第一课,影响护生职业态度的形成,更是护生顺利完成实习的重要保障。我科应用PPT联合“导游式”入科教育方式,凸显护生的主体地位,取得满意的效果。
一、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某大学附属三甲医院2017级至2019级的本科护生65人,其中2017级至2018级的31名护生为对照组,2018级至2019级的34名护生为观察组;对照组男8名,女23名,年龄范围为21~25岁,平均年龄为20.65±2.56岁;观察组男7例,女27例,年龄范围为19~25岁,平均年龄为20.37±2.88岁。入科前考核理论成绩和临床技能考核成绩无不合格。两组间基线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标准:历届护生不纳入本次研究。
入科教育的主要内容:本科室的实习目标、科室工作特点、劳动纪律、收治病种、专科特色、师资力量、责任包干、优质护理、安全应急(消防通道、消防设施、一键式报警)、注意事项、病房布局、设备设施、出科前要完成的作业。
二、方法
(一)对照组应用传统的入科教育方式带教
对照组按照我院教学大纲采取常规教学法,护生入科后,先安排半天的集中带教,包括科室环境、人员配置、病房布局、相关带教老师、消防安全知识、主要实习内容、教学安排等;班次上安排10天责任班、4天夜班、2天专科治疗班;在科实习期间,每周进行1次护理教学查房,2次小讲课(教师主讲1次,护生主讲1次)。
(二)观察组应用PPT联合“导游式”入科教育带教方式
1.提前准备入科教育PPT;固定教学护士一名,教学护士熟悉入科教育的全部内容及流程,且对科室发展历史、环境布局、设备设施的使用、注意事项能有较好的口头阐述能力。教学护士提前告知住院患者将有实习护士进科,但不会影响正常的医疗秩序。
2.教学护士给护生进行入科教育,教学护士的排班设有专门入科教育时间,主要流程为以下几个步骤:(1)教学护士集中入科护生到教室,PPT展示欢迎词。(2)教学护士主动做自我介绍,对初次见面的护生表明身份。(3)教学护士引导每位护生利用1分钟做自我介绍,包括姓名、就读院校、常住地址、爱好特长等,教学护士需要做好记录。(4)教学护士利用PPT介绍科室简介、科室工作特点、劳动纪律、收治病种、专科特色、师资力量、责任包干、优质护理、消防设备及通道、应急状态的报警、人文情怀、注意事项等。(5)课间休息5~10分钟,期间采集护生基本信息,包括所在院校、联系电话、现住址,以及紧急联系人名字、联系电话、与护生关系等。(6)教学护士指导护生移步医疗区域,轻声缓步,以不影响正常医疗秩序为宜,由近及远介绍环境布局、设备设施、病房内病人的诊断,护生紧随教学护士,途径特殊区域、设备设施,暂停步伐,重点介绍,确保护生能听懂听清。(7)将护生带到在岗的教师身边,让护生更好地理解优质护理及责任包干的内涵。(8)介绍完毕,休息5~10分钟,护生集中返回教室,PPT展示结合口头讲解本科室的教学目标及出科前要完成的任务,指导小讲课、查房的方式方法。(9)入科教育结束,由教学护士进行评价,评价入科教育内容,包括答卷及提问环节,口述内容>80%为合格。
三、结果
1.观察指标。两组护生的临床适应程度、入科教育满意度、入科教育效果详见表1、表2、表3。护生的临床适应度评价采用雷洁编制量表,该量表包括28个条目,共4个维度,包括人际关系、行为方面、职业认知、情绪方面。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即完全符合~完全不符合计1~5分,总分28~140分,分值越高表示临床适应程度越高,该量表Cronbach’SOt信度系数为0.921,重测信度系数为0.885。护生的入科教育满意度采用自制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该量表共28题,有2个维度,共8个条目组成,包括教师的教学态度(4项)、教学能力(4项)。每题得分1~5分,总分28~140分。得分越高,说明入科教育满意度越高。对量表内部一致性进行Cronbach’sα系数计算,教师教学态度的α系数为0.86,教师的教学能力的α系数0.89,说明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较高。护生的入科教育效果采用全院统一的出科效果评价问卷进行考核。
2.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并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率表示并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四、讨论
入科教育是实习阶段的开幕式,是护生从学校踏进临床的第一步,进行入科教育是提高护生综合素质的必要手段。良好的开端为即将开始的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带教老师的顺利带教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1.使用PPT联合“导游式”入科教育,能提高护生临床适应程度。雷洁等人的研究文献发现,实习护生常存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和敌对等不良情绪,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适应不良程度相对较高,存在临床实习适应不良现象。护生在实习前及实习期间,通过临床护理实践将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应用于解决临床问题,心理能否达到最佳状态,直接关系到实习效果、今后护理工作质量及对护理工作的职业信念[2]。PPT联合“导游式”入科教育,凸显护生的主体地位,护生初入临床就能感受到科室对带教的重视、对护生的尊重及爱护。教学护士良好的职业道德、带教自信均能增强护生的职业认同感。护生入科体验好,能改善护生临床实习期间适应不良的现状。
2.使用PPT联合“导游式”入科教育,能提高护生的满意度。(1)改善护生的入科体验感。专人负责,固定的时间带教,教师自我介绍,都能使护生感受到重视,产生亲切感。(2)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更有利于提升教师和护生双方素质和专业水平。不仅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还能发挥巨大的、良好的效应。护生与教师配合好,实习得心应手,教师满意,护生有成就感,对护士职业产生荣誉感、自豪感。
3.PPT联合“导游式”入科教育,教学效果好。(1)PPT联合“导游式”入科教育方式,教学方式新颖,增加趣味感,为护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减少了护生因初入陌生环境导致的紧张心理,激发了护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励护生尽快参与到临床教学中,寓教于乐,打破传统固定的说教模式,边走边讲,事与物结合、使护生记忆牢固,教学效果好。(2)锻炼护生综合能力。护生自我介绍,锻炼公众场合开口说话的能力,减少胆怯心理。教师了解护生情况,使实习带教有的放矢,必要时让护生利用自己的特长参与科室管理,最大限度挖掘护生的潜能。带教老师注重过程的质量质控,适时提问护生入科教学内容,加深护生的理解与记忆[3]。
综上所述,PPT联合“导游式”入科教育,护生临床适应程度高,提高入科教育教学的效果,令护生满意,对实习护士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
- 上一篇: 基于“四要素”的高职课堂教学诊改标准构建研究:为高职教育质量提升赋能 2025-02-11
- 下一篇: 2022年第19期·提升农学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关键措施探究 2022-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