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19期·问卷星在口腔黏膜病教学体系中的应用探索

2022.07.06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19期

林琪 刘清华 丁佳敏 林昱 马忠雄

[关键词] 问卷星;口腔黏膜病学;线上教学

[基金项目] 2017年度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软科学科研项目“自媒体在黏膜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2017-KQRK-01)

[作者简介] 林 琪(1981—),女,福建福州人,硕士,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黏膜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口腔黏膜病学、牙体牙髓病学研究;刘清华(1984—),男,山东临沂人,硕士,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黏膜科住院医师,主要从事口腔黏膜病学、牙体牙髓病学研究;马忠雄(1972—),男,福建闽清人,硕士,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黏膜科主任医师,副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口腔黏膜病学、牙体牙髓病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19-0137-04 [收稿日期] 2021-10-28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担负起了重要责任,因此在后疫情时期,将数字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即全媒體、融合教育推到人们眼前。全媒体是指利用广播、电视、期刊、报纸、图书、网站等不同媒介形态,通过文字、图像、声音、网页等表现方式来传播信息,依靠电脑、手机等设备实现信息接收的媒体形式[1]。全媒体教育时代强调积极发挥在线教育的优势,在医学方面更要发挥网络的特性,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智慧型教育生态及学习型社会[2]。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福建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黏膜病学”课程积极运用全媒体开展线上教学,积累了一定经验,本文就全媒体时代如何开展“口腔黏膜病学”课程教学进行综述。

一、各种常见教学法的特点

1.LBL(Lecture-Based Learning)教学法,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以教师授课、学生被动吸收的学习方式[3],其特点是由教师编写教学大纲,并按照大纲、教案要求,逐步讲解课本理论知识,学生接受信息量大,被动接受学习内容。这种教学方式要求学生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属于机械式记忆学习知识,学生的综合分析及主动思考能力无法得到充分的提高,而且学生的沟通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也无法得到有效锻炼。

2.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4],是以问题为基础的研究性学习,由教师或学生分组阐述、展示、讨论及相互交流为手段,充分探讨病例中疑难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教学方法,尤其适合医学生的学习。PBL教学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深层次理解知识和捕捉信息的能力。

3.CBL(Case-Based Learning)教学法,又称病例导入式教学,是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模式[5]。在教学中以临床病例为主线,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空间中接触“临床患者”,增加理论讲解的真实感,将理论和临床实践有机结合,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医学思维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PBL与CBL都是学生以主动的方式来接触学科知识,以提出研究性问题或病例讨论的方式来掌握疾病,可以将枯燥的传输式LBL教学变得生动起来。

二、“口腔黏膜病学”教学的特点

口腔黏膜病是口腔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同于口腔医学其他学科专业,口腔黏膜病学具有疾病种类众多、临床表现各异、鉴别诊断困难等特点,因口腔黏膜临床表现非常抽象,不同病种之间有较大的相似点,传统LBL教学法容易使医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产生走神、不理解、倦怠等不良情绪,学习易混淆、难记忆。而且“口腔黏膜病学”理论知识体系复杂,涉及免疫学、微生物学、病理学、药理学、皮肤病学等多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乏味,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口腔黏膜病学”课程教学难度大,如何在传统的传输式LBL等教学模式上进行改变,让学生接触更丰富的病例资源,通过不同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懂得如何主动思考、分析疾病、掌握这门学科的要领,并能在临床上识别出该种疾病,追溯病因,对口腔黏膜病这门学科产生兴趣,是当前教学改革的方向。

三、全媒体教学时代口腔黏膜病教学改进策略及影响

因新冠肺炎疫情接连暴发且在短时间内还无法完全消灭的情况下,高校面临的挑战是,伴随疫情的出现严重影响高校学生正常返校和线下教学暂停等情况,暴露出传统教学系统的脆弱性。如何增强教育系统的持续性,重视线上教学,启动各种不同平台的线上教学课程,适应突发状态下教学问题,增强教育系统的韧性是当前教学亟须改革的方向。因此,全媒体的出现则是为线上课程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持,而如何根据线上课程的特点,综合调整了LBL、PBL、CBL几种教学所长,并通过问卷星的方式,进行评估是否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6]。

(一)线上线下全新课程体系构建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根据“十四五”规划,培养时代新人仍然是国家和党的重大计策,要根据国际新格局,优化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构建更加灵活、资源更加丰富、学习更加便捷的终身学习体系[7]。因此,必须科学地认识网络传播的力量,依托网络的教学媒介、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形态,将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同步。LBL课堂口腔黏膜病教学不管是何种形式,都有被动性及空间性的限制,而网络教学依托媒介技术让学生可以自由掌握学习时间,灵活的学习地点,更加方便、自主的学习。口腔黏膜病有病例典型性、罕见性等特点,受临床资源的限制,病例资料很难完整保存,仅凭图片或文字描述,学生很难准确掌握,但各种媒体手段,如公众号、微博、微信等,以直播、访谈、视频、音频等方式,将枯燥的口腔黏膜课程变为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丰富了教学方法,不仅增加了学习的兴趣,更是提高了对该门学科内容的掌握。

(二)口腔黏膜病例资源共享体系建设

口腔黏膜疾病收集不易,且病种分型、类别、程度更是有多样性,如果能在各高校间建立口腔黏膜病例资源共享,形成大型的口腔黏膜疾病图谱,或教学视频,集百家之长,充实丰富资料库,在线上组成学生制、会员制学习平台,调配专业的人员评价规范标准,定期更新资源,为该门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丰富的病例资源,则有利于促进该学科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

(三)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沟通

BPL、CBL教学都是鼓励师生之间通过病例的方式来解决口腔黏膜病的疑难问题,而通过线上方式,组织学生之间形成定期线上讨论小组,将疑难、有争议的问题加入师生讨论组,可提升和巩固学习效果。

四、问卷星评估全媒体教学效果的考核方法

问卷星作为一个专业的具有在线问卷调查、测评、投票等功能的网络分析平台,可以提供强大的在线问卷设计、统计数据分析、学术调研、社会调查、在线报名、在线投票以及信息采集等功能[8]。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直观的反应“口腔黏膜病学”学习链的情况,包括学生的签到、在线提问、完成作业、考试、课后交流积极性等方面,通过分析得出教学效果评估,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整改。综合以上谈及的三种教学方式,在现如今全媒体教学形式下,“口腔黏膜病学”教研室采用问卷星来分析教学效果,评估教学质量,作为互联网工具辅助开展教学。

(一)问卷星对调查对象的摸底评估

对福建医科大学2017级学习“口腔黏膜病学”大学本科四年级共110名学生进行网络調查,该问卷在“口腔黏膜病学”课程开始前一周进行,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不同的教学方式。内容可以围绕学生自评、学生小组评、教师评估等方式设计问卷调查,如“学习喜好”“对本门课程的了解”“本门课程授课方式选择”“是否有效利用学习时间”等问题,正确把握学生学习的态度,教师作为本课程的引导者,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二)空中课堂与问卷星随堂练习

全媒体教学形式下,教师以多种教学形式授课,其中以自媒体教学为主,可将海量的口腔黏膜病教学资源上传于空间、朋友圈、公众号,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调整学习时间,达到学习效果。同时,利用问卷星制作调查问卷,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疑惑,易干扰的口腔黏膜病及类型。例如:在教师讲授“天疱疮”这节课程时,教师可以利用问卷星的“在线考试”功能,对该疾病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进行随堂测试,准确地掌握学生对该节课程的认知难点,有针对性的进行补充讲解。同时,还可以提高医学生对于空中课堂的专注力,主动思考能力,作为该课程期末成绩的参考依据。

(三)问卷星的阶段复习与期末测试

“口腔黏膜病学”的内容复杂、抽象、易混,如果每个章节的内容不及时复习,有可能与新章节相似病历混淆。如多形性红斑与寻常型天疱疮在临床表现上比较相似,又与口腔黏膜变态反应性疾病章节中药物过敏性口炎相混淆,课堂后学生要及时复习该章节,能做到同一章节中相似疾病的辨别,也能做到不同章节的相似疾病临床表现的辨别,从而巩固、加深不同口腔黏膜疾病的认识。

“口腔黏膜病学”非常注重临床实践,由于疫情期间有可能造成的风险,将导致部分临床实践见习课时被取消,甚至完全没有见习的机会。如2021年6月接近临床见习时间,福州地区新冠肺炎疫情再次暴发,各医学高校只能停止线下教学,改用线上教学的方式来达到临床见习的效果。“口腔黏膜病学”教研室运用PBL教学方式,在线上以问题为导向,教师引导学生,主动的分析案例的方式来达到临床见习的效果。而后利用问卷星平台创建一份章节小测试这种传统复习方法,学生可以课后自行答题,对错误率较高的题目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网络答疑,这种网络平台的试题不再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及时间,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

(四)问卷星用于师生之间互评

评课是教师发生教学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学生发现自身学习问题的重要途径。期末可以利用问卷星组织问题,问题设计围绕教师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多个方面,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备选问答题。选择题可以调查学生对课堂的满意度,选项设置“非常同意”“同意”“一般”“不同意”和“很不同意”五个选项。如“掌握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本次期末考试难度”“线上授课方式是否达到学习效果”“本门课程学习起来是否有难度”“本门课程学时分配是否合理”“本门课程成绩是否达到预期”“影响本门课程成绩的原因”等题目。将设计完成的问卷分享到班级的QQ群或微信群中,学生可直接利用手机点击访问该问卷,并参加调查。

(五)问卷星用于评估教学的效果反馈

问卷星之于教师而言,除了能深入了解学生对该门课程掌握情况,并可用量化方式呈现出来,帮助教师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策略。对于学生而言,更是给师生之间提供更多互动、沟通的机会,利用问卷星平台设置的教学反馈意见,让师生间交流更加公平。线上教学伊始为了增强教学效果使用录播的方式,但是忽略了师生之间的互动,而且大量的录播反而增加了学生的负担,降低了学习兴趣。通过问卷星对网络教学的调研,教师使用何种播课方式,能充分发挥教学的优势,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口腔黏膜病学”学科,单纯理论知识的讲解无法激发起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通过案例分析、虚拟平台、角色扮演等方法,在疫情防控期间,对于无法正常临床见习的情况,实为不可多得的补充教学方法。

结语

目前,各医学高校在当前混合式教学背景下,利用网络工具辅助教学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尤其当线下教育受到疫情防控影响,各医学院校改用在线教学,这种教学系统的灵活性和适应调整能力是韧性教育系统,坚持“停课不停学”“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可学”的特点。然而医学作为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如何借助各种数字媒体手段,在虚拟教学的方式下培养医学生成为探索的方向[9]。问卷星作为实用的网络平台,通过网络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相融合,被教育者应用于教学实践,开展医学教学课前备课、课中随堂检测、课后教学评价的手段,在提高医学教学效率的同时,实现教、学、评三位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