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21期·基于联通主义的高职院校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研究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21期
刘学 封伟
[关键词] 高职;联通主义;数字教育资源;教育生态体系
[基金项目] 2021年度四川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专项课题“‘互联网+时代高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新模式的研究”(GZY21B39);2020年度四川省教师教育研究中心“高职教师混合式教学能力培养与评价的研究”(TER2020-027);2021年度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一般项目“基于高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学习评价研究与实践”(2021-JG-11)
[作者简介] 刘 学(1981—),女,湖北天门人,硕士,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航运工程系副教授,主要从事在线教育研究;
封 伟 (1966—),男,四川资阳人,学士,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航运工程系教授,主要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21-0005-04[收稿日期] 2022-01-11
引言
关于高职教育资源建设,国家制定了很多政策,给出了很多指导。《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提出“建立健全共建共享的资源认证标准和交易机制,推进国家、省、校三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应用”[1]。《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遴选认定一大批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2]。通过查阅文献发现,目前关于职业教育资源建设的研究,只关注资源内容的建设和管理,没有关注资源使用中的动态进化性,无法满足今后泛在学习的发展需求。本文研究高职教育数字教育资源的新特征,分析目前高职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运用联通主义学习理论提出高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的对策,为高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提供参考。
一、联通主义理论与高职数字教育资源
(一)联通主义
联通主义最初由乔治·西蒙斯和斯蒂芬·唐斯
作为数字时代的一种学习理论提出(Siemens,2005;Downes,2005)。联通主义认为,学习主要是一个连续的、知识网络形成的过程。学习是一种学习者通过对知识的选择来构建个人内部知识网络和外部知识网络的过程;通过不断优化学习者自身的内外知识网络,达到不断学习的目的。
(二)数字教育资源的含义
教育资源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教育资源可以是学习者能够利用的一切人力与非人力资源,可以是物质的或非物质的,有形的或无形的;狭义上,教育资源仅指学习材料与教学环境。几乎所有教育资源类别都可以放在网络上,无论是学习材料还是教学环境;因此,数字教育资源是一切可以帮助教育者、学习者达到教与学目标,可被开发、利用的所有支持教与学的资源,包括教与学材料、教与学环境及教与学支持系统[3]。
(三)“互联网+”时代高职数字教育资源的新特征
互联网使人类借助新的手段将全部智慧汇聚[4],资源作为教育内容的载体,也呈现出新的特点。高职数字教育资源具有以下特点。
1. 动态生成性。资源使用过程中,伴随性生成的学习数据及学习者产生的观点、注释的内容和完成的作业等都成为生成性资源。
2.自动进化性。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平台空间互联互通,平台资源可实现自动汇聚、动态更新。
3.个性化。资源的生产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尤其是生产性资源,会受到个体价值观、所处的环境和文化背景等的影响。
4.多元化形态。数字教育资源的形式除了课件PPT、音频、视频、动画微课、试题库等多媒体外,还包括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和软件等工具类型。
5.对接前沿技术。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学习者的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重在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数字教育资源需要对接企业最新的技术和工艺。
二、高职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数字教育资源本身存在的问题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全国高职院校的教师和学生进行调研,通过微信群、QQ群发放问卷调查表。调查显示,目前高职院校数字教育资源存在以下问题:(1)资源数量分布不均衡,且重复建设严重。(2)资源质量良莠不齐,缺乏被教师和学生认可的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3)资源内容多与生产实践脱节,没有对接行业的最新工艺、技术。(4)资源类型存在结构性缺失,多媒体资源PPT课件、试题库、音频视频、微课动画较多,培养技能的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和软件等工具类资源缺乏。(5)资源设计缺乏与学习者的交互。大多数视频资源采用传统的“教师讲解,学生听”的单向灌输模式,未能体现出视频自身的交互逻辑。
(二)缺乏对高职数字教育资源新特征的关注
只关注静态教育资源的建设,没有关注资源在使用过程中积累的学习智慧;只关注资源的知识属性,没有关注资源的社会属性,无法适应泛在学习的发展需求[5]。缺乏对教育资源动态进化性的关注,对资源在使用过程中伴随出现的学习数据、新观点、新评论等生成性资源,没有进行有效利用。
(三)缺乏对高职数字教育资源服务的关注
重视资源的建设,缺乏对资源服务的关注。资源建设应从关注资源内容的建设转向关注数字教育资源服务的建设。丰富的数字教育资源仅仅是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必要条件,对于每个学习者来说,更需要平台从丰富的资源中挑选适合学习者的内容自动推送给学习者[6]。646E9BCC-76FE-489B-9B9D-581A48CAF17F
(四)现有信息技术不能满足优质资源建设的需求
目前不少数字教育资源仅能在电脑端使用,不能在手机端使用,需要开发手机端和电脑端都能使用的资源。在高职教学中,操作技能的训练非常重要,而现在教师和学生必须到实训室才能实施实训教学,因此需要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发在手机端就能操作的虚拟仿真类工具软件,使学习者使用手机端就能进行实训操作。
(五)高职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没有形成
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或者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教学,需要时间成本。第一,教师需要学新技术;第二,教师要花时间去组织线上的教学活动,这些都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数字资源的建设者在建设资源的时候,特别是涉及视频资源、AR/VR资源的时候,投入非常大,无论是教师的时间投入,还是资源建设者的经费投入,目前还没有找到一种清晰的模式来平衡这些投入和产出。
三、基于联通主义建设优质高职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议
(一)建立学校与企业、教师与企业专家的联通
加强产教融合,确保教师对接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教学资源对接企业前沿技术、實训平台对接最新产品。学校与企业建立联通,把企业稳定的技术转化为教学内容,形成教学资源;把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开发为教学资源。企业专家和学校教师组成教学资源建设的团队,企业技术专家参与到资源建设中来,学校教师定期、不定期到企业跟岗实习、交流学习,教师与企业技术专家互融互通,确保资源体现企业最新技术、新工艺。
(二)建立高职数字教育资源的学习网络
1.资源建设模式从共建共享转向共创共享。“互联网+”时代,资源在学习者、建设者之间建立动态的联系,资源在使用过程中,会伴随性生成新的资源,资源不仅是静态的,还具有动态生成特性。如图1所示,教师、企业专家和学生联合开发数字教育资源(版本1),开发的资源放入互联网中,供学习者查看、编辑修改、提问或评论,生成为新的数字教育资源(版本2);经过讨论、注释等,演绎为数字教育资源(版本3),并随着学习者的使用不断动态生成新的资源。资源的学习者同时也成为生成性资源的建设者,资源由共建共享转换为共创共享。
2.基于联通主义形成数字教育资源的学习网络。在数字教育资源的使用过程中,学习者不仅使用资源,同时通过资源建立与其他学习者、资源建设者之间的联系(见图2)。
每个学习者都是学习网络中的节点,以资源为中介与资源建设者或其他学习者建立连接,随着学习者与资源、建设者或其他学习者之间的深入交互,慢慢会形成一个丰富的学习网络。学习者通过学习网络能获得静态的资源,还能找到开发资源的教师或专家。
3.利用大数据实现资源的聚合和联通。通过数据分析来构建资源使用的共同体,通过对同样资源的使用,在学习者之间形成一个线上“共同体”,建立学习者—资源、资源建设者—资源、资源—资源、学习者—资源建设者之间的自动进化学习网络,增加相同资源使用者之间的交流,也在资源的建设者和学习之间建立桥梁,辅助资源进化。
(三)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发数字教育资源
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提供技术保障,使得开发的数字资源不仅能在电脑端使用,同时还能在手机端使用。
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设计与开发数字教育资源。在数字教育资源中嵌入丰富的交互活动,使学习者在资源学习的过程中,能参与互动,主动思考。目前的视频资源交互形式单一,大多数课程视频属于“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知识传递模式,学生参与的互动或反馈设计较少。资源设计开发时,应从面向内容设计转向面向学习过程设计,在视频中嵌入交互活动,如嵌入式问题对话框的交互方式,让学习者在观看视频的同时能参与互动。
(四)构建数字教育资源的评价机制
通过用户评价和第三方评估相结合的方式,推动数字资源迭代更新。加强数字教育资源各领域的专家队伍建设,探索结合用户评价、第三方评估等多主体评价与网络计量、文本分析等互联网评价方法,推动基于评价的资源动态更新和升级,实现资源的迭代优化和可持续发展。建立以“建—选—学—评”为核心的全过程、动态化资源评价机制,综合人工评价与机器评价、线上评价与线下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于一体[7],持续推动数字教育资源的优化更新。
(五)构建高职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的生态体系
1.制度保障。优质资源的建设既需要政府、学校大量的资金投入,也需要建设者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建立平衡各方投入的机制,保障资源建设者的投入和获得回报之间的平衡,确保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适当引入有偿共享机制,采用“谁投资,谁受益,谁的权益受保护”的原则,探索数字教育资源的付费购买方式。
2.版权保护。在数字版权领域,版权保护需要与数字技术相结合。使用区块链进行版权保护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区块链具有不可伪造、全程留痕、可以追溯、公开透明等特征。使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对作品进行鉴权,证明文字、视频、音频等数字资源的存在,保证权属的真实性和唯一性。数字资源在区块链上被确权后,所有操作都会被记录,实现数字版权全生命周期管理。
结语
“互联网+”时代,高职数字教育资源具有动态生成性、自动进化性、对接前沿技术、多元化形态和个性化的特点。本文通过文献法、问卷法和访谈法,对高职院校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目前高职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基于联通主义理论,提出利用资源建立资源—建设者、资源—学习者、学习者—建设者之间的学习网络。资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它作为中介构建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网络,形成由资源和人组成的学习网络。高职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不仅为在校学生服务,也为泛在学习环境下的全民终身学习服务。
- 上一篇: 基于“四要素”的高职课堂教学诊改标准构建研究:为高职教育质量提升赋能 2025-02-11
- 下一篇: 2022年第20期·农学专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初探 2022-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