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21期·文化传承背景下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探析

2022.07.08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21期

宾冬松 张树滑

[关键词] 文化传承;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 2021年度广西民族教育研究中心委托课题“高校民族体育推广对民族文化传播的影响研究”(MZYJ202105)

[作者简介] 宾冬松(1987—),男,广西玉林人,硕士,广西外国语学院体育教学部副教授,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全民健身、啦啦操和民族体育研究;张树滑(1981—),男,广西南宁人,教育学硕士,广西外国语学院体育教学部副教授,主要从事高校体育教育与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21-0133-04 [收稿日期] 2022-01-16

引言

现阶段,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作为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考核机制和科学的教学规划。很多高校学生因为接触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而对其产生兴趣,并投入到民族传统体育的学习和传承中,推动了民族传统体育普及率的提高[1]。但是,受制于高校师生和民族传统体育内在的特殊性,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开展尚未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其制约因素主要集中于授课方法、理论内容、教学器材及技巧掌握等方面。为了使民族传统体育能够更好地传承下去,使高校大学生能够不断掌握民族传统体育的技巧和内核,应致力于提高高校民族体育教学的水平和标准。鉴于此,文章以文化传承为视角,探析了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新模式。

一、文化传承与民族传统体育的相关概念解析

(一)文化传承的概念

对于一个民族的发展来说,文化传承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和意义,它不仅能够将历史上本民族形成的优良传统延伸到下一个历史阶段,而且能够有效增强本民族的文化力量[2]。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大学生是国家文化事业的主要承载者,民族传统体育已经被纳入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中。为了有效推进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高校立足于帮助学生了解民族传统体育的规则,并使其掌握民族传统体育的基本技巧,从而培养学生对传统体育的兴趣,让学生成为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者。

(二)民族传统体育的内涵

在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人们勤劳不息,精耕细作,形成了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此过程中,中华民族将强健体魄的体育锻炼方式和以文化纪念为内核的体育活动进行总结和传承,形成了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如太极拳、搏克、舞狮、赛马等都是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从高校学生的角度来讲,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不仅能够帮助其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而且能够丰富其文化涵养,激发其民族荣誉感和自豪感。从民族传统体育本身而言,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能够使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焕发出别样的生机和活力,根据当前的历史背景和时代背景,不断丰富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并从形式上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从而以新的形式和内容不断传承下去。

(三)文化传承与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交互性影响

就民族传统体育来说,高校相关课程的开展同文化传承之间有着极强的关联性。通过对高校体育教学的调查,发现绝大多高校都将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增添到了体育课程中,同时还以理论讲解的方式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形成与发展进行详细介绍,让高校学生透过民族传统体育的形式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新的理解,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除此之外,在目前的高校教育体系中,普遍重视专业理论知识和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但是忽视了高校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其实二者之间存在着良性互动的内在关系。一方面,理论知识和思想道德观念能够指导高校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良好的身体素质能够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提供基础保障[3]。

二、文化传承下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不科学

现阶段的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缺少科学的教学方法,导致教学效果没能达到预期目标,影响高校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技巧的掌握和对民族传统体育所蕴含文化内涵的理解。这一问题的存在还会影响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无法有效锻炼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主要采取先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规则和演变过程进行讲解,接着通过亲身演示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基本的技巧,之后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由练习,最后通过基础演练的方式来进行考核。这一过程看似全面地结合了理论讲解和实際感受两个方面,但是却忽视了对学生主体的关注,没能考虑到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差异,以千篇一律的方式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影响了实际的教学效果。

(二)理论内容缺失

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民族传统体育的形成和发展、基本规则、新的时代条件下所产生的新变化。在当前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中,虽然涉及了理论知识中的前两部分内容,但是没能增加时代变迁和社会演进带来的新变化,从文化传承视角来看,不利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传承和发展,甚至有可能导致民族传统体育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而逐渐被淘汰。除此之外,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任课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围绕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内容进行详尽的理论阐释,由此导致理论内容缺失。

(三)相关教学器材短缺

目前,全国体育教学存在的一个短板在于体育器材的短缺。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体育课程教学对专业器械和设备有着很高的要求,受制于相关器材的短缺,很多体育教学内容难以有效开展。而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由于普及度不高,相关体育器材的费用较为昂贵,受到的限制因素比较多。以民族传统体育中的赛龙舟为例,不仅专业船只的价格高昂,并且受到河流气候等因素的限制,导致很多教学内容无法开展。受一系列客观因素的影响,很多民族体育运动的教学只能停留在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基本动作的训练上,无法使学生深入体会体育项目的内容,影响学生兴趣的培养,不利于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

(四)教学模式单一

对于民族传统体育而言,其模式和目的与现代体育项目有着比较大的差异。以篮球、足球为主的现代体育项目是以赛场竞技为主要目的的,而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首要目标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锻炼学生的体魄。因此,直接照搬现代体育项目的教学模式不利于体现民族传统体育的优点,也会阻碍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一方面,高校管理人员在进行教学安排时,着重对专业理论教学的内容进行规划,没有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科学的安排;另一方面,很多高校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任课教师都由出身于田径、篮球、足球等专业的人员来任教,缺乏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深刻认知,专业素养欠缺,无法明确安排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目标,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文化传承视角下的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探析

(一)创新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方法

针对目前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方法缺乏科学性的问题,高校管理人员和相关任课教师应立足于民族传统体育本身,引进更为先进的教学方法。可以考虑对其他学科门类的教学方法进行借鉴,改变现有的教学方法。为此,任课教师应该注意充分结合学生的整体素养和性格特点,围绕具体的教学内容改进课堂授课的方法,激发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兴趣和爱好[4]。为此任课教师之间可以进行有效的沟通,采取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授课方式。现阶段,大部分高校的体育教学都集中在户外或室内场馆,不利于任课教师对民族体育项目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为改变这一现状,在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考虑在教室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授课,并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向学生展示相关体育项目的教学视频或经典影像资料,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具体操作技巧,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完成这一阶段的教学任务后,后续的教学内容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学生也能够更快地掌握相关技巧。

(二)更新民族传统体育理论体系

面对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中理论缺失的问题,教育部门应针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内涵,丰富课程传授中的理论知识,并以教材的形式确定下来,下发到各高校。各高校在接到相关教材后,应对原版教材和新教材的内容进行对比,总结归纳出新的变化或新增加的内容,仔细研读,并通过召开教学讨论会的方式进行解析。在此基础上,制定教学方案,增添新的理论知识,不断完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除此之外,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内容还应该结合高校所在地区的特点,例如在内蒙古地区,搏克运动比较普遍,在传统节日或者庆典上都会举行相关赛事或者演出。任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这项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魅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任课教师还可以选拔优秀的学生去参加相关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竞赛或表演,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三)创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理念

在文化传承视角下,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应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理念。现阶段,很多高校在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时,为了达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或教学指标,而将课程密集地积压到一起。由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比较小众,学生对项目内容了解不够深入,甚至很多学生在课程开始前对该项目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对名称有所耳闻的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学安排过于密集,没有考虑到学生对其的接受能力,很有可能打击学生的自信,影响其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热情和兴趣。除此之外,任课教师还要认识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所以经久不衰,在不同的时代展现出独特的风采和风貌,原因在于背后所蕴含的文化精神。因此,在授课过程中,任课教师应该在培养学生的体育技巧、强健体魄的同时,充实学生的精神力量。

(四)打造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在教育改革的推动下,高校在变革人才培养方式的同时,对教学评价体系和人才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但当前的高校教学评价体系仍然将考核重点放在了对学生专业理论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上,对学生身体素质及相关体育教学的考核内容较少,对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考核更加稀缺。因此,针对这一现状,在教学评价体系中加入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在考核的各项指标的测度上也应使用更加科学的评价方式。这样做一方面,能够对实际教学效果进行量化,从而使任课教师能够充分掌握教学进度和学生学习情况,据此安排下一阶段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学生也会因此提升对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视程度,以良好的学习态度参与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从文化传承角度来看,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对于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提高高校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阶段高校传统体育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影响了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推进。本文立足于这些问题本身,结合民族傳统体育教学的内在特点,从创新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方法、更新民族传统体育理论体系、创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理念和打造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四个方面探析了文化传承视角下的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希望对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